《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650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滥竽充数》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一.导入新课

1、寓言: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般含有讽刺和劝诫的意思。

一般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指生说)

2、做游戏:

看图写成语.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

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 

交流。

(出示答案:

狐假虎威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 

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 

学生较对并订正。

(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

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

“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

(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

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

梳理问题,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

排场待遇腮帮竽眼儿

装腔作势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

读词语,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吗?

3、(出示交流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里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的逃走了?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出示重点句: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学生齐读)

B理解重点词。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

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

(装模作样)

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形容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C指导朗读。

小结:

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充会,不懂装懂,以次充好的。

D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

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出示图片,看图想象练习说话。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

(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你有什么话对齐宣王和齐湣王说?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

(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

(教师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

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

《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

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

(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

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

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

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

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

(自我谦虚)

2.写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

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 

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 

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

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

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

珍珠"

收藏起来。

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

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

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七作业布置

进入“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

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

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

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

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

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

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

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

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

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