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答卷.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66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史-答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日本史-答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日本史-答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史-答卷.doc

《日本史-答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史-答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史-答卷.doc

日本史

简答题:

1.简述卑弥呼与邪马台国

卑弥呼:

3世纪中期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倭国之乱后,诸子国王共同拥立的女王。

她幽闭不出,由一男人伺候饮食,传达王命,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女王统治30余国,并向当时三国当中的魏国派出使者,魏明帝授予“亲魏倭王”称号,传说卑弥呼擅鬼道,长咒术,实际上尤其弟弟治理国家,相传于247年在与狗奴国的战斗中死去。

邪马台国:

是《三國志》中《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的倭女王国名。

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可能在九州北部,该国人们断发文身,入海捕捞水产为生。

他们笃信鬼神。

当时的社会由王、大人、下户、生口等各种身分构成。

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负责政治、军事的男王,共同进行统治,由大人协助。

下户受王和大人的支配。

生口是战俘,相当于奴隶,邪马台国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

《魏志》记载,2世纪末日本有许多小国分立,邪马台国是统治这些小国的强大国家。

女王卑弥呼统率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数次向魏國朝贡。

女王死后,统治力量为之动摇,后立同族的臺與为王,力图复兴。

后西晋的“八王之乱”等使卑弥呼的远交政策失去了依据,同时畿内

的大和国逐渐兴起,邪马台国处于新罗、倭奴、大和国的包围之下,4世纪末,大和国统一日本,邪马台国消失了。

2.简述应仁之乱及其影响

应仁之乱:

亦称文明之乱。

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关于将军继承人问题所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冲突。

应仁元年(1467)至文明九年(1477),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被杀后,幕府实权转入管领细川胜元和侍所司山名持丰手中。

8代将军义政昏庸,欲让位其帝义视,细川氏表示支持;后又生子义尚,而山名氏则支持拥立义尚,于是,围绕继承人问题双方发生争执。

1467年,演化为武装冲突。

全国三分之二的大名相继参加,细川发面称东军,山名称西军。

细川军挟持足利义将军和后土御门天皇,花园上皇,打着幕府和皇室的旗号,声讨山名宗全。

双方互有胜负,战事呈拉锯状态。

至1473年,细川、山名等相继去世。

足利义尚出任九代将军,双方开始讲和,至1477年,战事基本结束。

此后,京都深受破坏,幕府扫地,地方上的实力武士乘机扩大势力,自立为王,战国大名群起,揭开战国时代的序幕。

应仁之乱标志着强力的足利氏霸权的结束,而完全离心离德的封建制度的建立。

天皇制的残余消除殆尽,依靠幕府和天皇支持的地区性,军事长官守护也沉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的地方权威势力,战国大名。

在大名的领地内,领邑取代了庄园,日本走入完全封建化的国家。

3.简述文禄、庆长之役及其对朝鲜、中国历史的影响

对明朝影响:

根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引述大明会典与皇明经世文篇所推估,援助朝鲜16万6700余人的兵力等于是动员了明朝19.72%的兵力,这个数字不可说是不大,尤其是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

就支出的经费方面,也援助朝鲜的支出造成了太仓库的赤字,造成财政的紊乱。

一般认为两次支援朝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除了长期的远征带给国力日衰的明朝沉重负担之外,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在“文禄·庆长之役”中仔细的观察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使他在日后的对明战役中占有了优势。

此次战争还有一个特色是,战争虽然发生在朝鲜,但作战却以明军为主体,朝鲜军作战能力极差,原因出在朝鲜严重的重文轻武。

根据宣祖实录的记载,明将看朝鲜兵如同一群羊,听到炮声随及溃走。

朝鲜的重文轻武严重到如果家中有两个小孩,一人念书就坐堂上,一人习武就在堂下使唤如同奴仆一样之程度。

加上器械之不修,城池之不固,明将形容朝鲜城池连老弱病足都可以一跃而过,宿营则是以竹木为外逢炮火则毁。

朝鲜军的无战力,也让明军不得不做为作战的主力。

对朝鲜影响:

朝鲜在战争里被日军侵略,使得人民流离失所。

在战后百业萧条,农产量更大减,使得朝鲜经济在多年后仍不能恢复。

经此战争后,朝鲜受此战争影响多方重视火器的发展与训练,所以在炮手的训练上甚为卓著,可以参考李光涛先生的《记明季朝鲜之(丁卯虏祸)与(丙子虏祸)》一书,里面提到为了对明战争,清朝曾经征兵朝鲜,朝鲜所派出的炮手在松山之役重创了清军。

4.简述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

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

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

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

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

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

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实行改革,但并未奏效。

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

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

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

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论述题(请选择以下某一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加以论述,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前部分生平,后部分事件概述)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变发生在公历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人信长。

主要人物生平:

明智光秀:

织田家臣,通称十兵卫,又称惟任日向守

关于他的身事在历史颇有争论,一般说法是《明智军记》里说明智家是美浓豪族土歧家的分支,属于武田氏一派,由于明智光秀的父亲明智光纲早亡,他是寄养在叔父明智光安的城里长大的。

长大后的明智光秀出仕了斋藤家,斋藤道三在长良战死后,明智家被灭亡,明智光秀被迫逃亡到越前,出仕越前朝仓家后出走跟随了足利义昭,来到了尾张的织田家,在明智光秀的说服下,织田信长同意帮助义昭上京夺回征夷大将军职位,由于明智光秀出色的才能,织田信长请求足利义昭让明智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分仕于织田家。

后明智光秀由于在征讨延历寺、去坚田平乱、镇压一向宗、与本愿寺和丹波等战斗中屡屡建功,因此他得到丹波二十九万石的领地和龟山城等多种奖赏。

天正十二年(1582)明智光秀担任织田家御食奉行之职,由于不知食用的鱼已经坏掉,而被信长“以杖击其头”,被命离开信长的领地听柴羽秀吉的指挥,后发生了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

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

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较高。

被称作“第六天魔王”。

幼名吉法师,在山冈庄八所著的《织田信长》中描写,信长小时候在任神职的熊府波太郎处学习,信长也是织田家家老平手中务大辅政秀的得意门生。

出生於尾张国。

父亲死后、历经与同母所生之弟的织田信行(信胜)的家督之争,胜利后成为织田家的主君。

于击破周边敌对势力的今川家与斋藤家之后,立足利义昭为将军并完成上洛。

之后义昭与信长为敌,并下令给武田家、朝仓家、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等,组成了反信长包围网。

信长突破包围网后,迈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乐市乐座、土地调查等革新政策。

后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谋反而自杀。

事件原因:

据说当初光秀讨伐叛臣波多野家,为了劝降明智光秀将自己的母亲为人质,波多野家感其诚恳愿意投降,但是织田信长段然拒绝了波多野家的投降,最后,愤怒的波多野军杀害了明智光秀的母亲。

这件事开始使光秀开始对信长不满。

而后因为信长让光秀在众人面前十分难看,并且命令他离开并听从柴羽秀吉的指挥而愤愤不平。

所以才引发了本能寺之变。

但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事件经过:

在灭亡武田氏后,织田信长于甲斐启程,回归安土,途中还在富士山饱赏美景。

五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和降将穴山梅雪斋信君受邀来到安土,信长派明智光秀担任“接待役”,隆重地招待了他们。

当时织田信长的威望和势力都如日中天,他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个日本。

山阴道军团总大将就是明智光秀,他在平定丹波和丹后以后,又从羽柴秀吉手中接管了但马、因幡、伯耆三国的军事。

其实他和秀吉所要面对都是安艺的毛利家,因为毛利大军救援高松,秀吉写信向信长求援,于是信长临时终结了光秀的接待任务,命令他尽快集结军队,西向增援。

在与光秀冲突后,信长在本能寺下榻。

光秀率领约千人的军队出发,当他路过本能寺时,光秀突然下士兵们下达了“敌在本能寺”的命令,向本能寺里的信长发起进攻,最后,织田信长被杀,明智光秀立即进军京都,京都守备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觉寺转入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奋战,不久,信忠自知不敌,切腹而死。

进入京都的明智光秀马上发文天下,号召各大名响应自己,可是没有成功,就在这时从西国赶回的柴羽秀吉率领三万的大军发起对光秀的讨伐,明智光秀率部一万六千余人迎战柴羽秀吉于山崎,最后,明智光秀战败,当光秀逃至阪本城附近的山路时,被当地的农民杀死。

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事件结果:

几近统一日本,结束战国乱世的织田信长殒命,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

羽柴秀吉因为平定明智光秀有功,以继承者自居,但织田旧臣大多不服。

后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登上历史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