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876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docx

中考政治《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

2015中考政治

未成年人为主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型集锦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既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又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的。

①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②学习压力对我们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要发挥学习压力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

③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要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④要明确学习意义,培养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并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对实施素质教育有何作用?

①减负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负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发展个性和特长,利于成才。

③减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采意得分,其他角度观点正确也可得分)

3、"既要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又不能不要任何负担。

"这种认识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对。

观点正确并言之有理按等级评分。

(主要依据:

学生以学为主,学习知识其间要经过一番艰苦的脑力劳动,因而不可能没有任何课业负担。

减负是减去不合理的过重学业负担,减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4、尽管父母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但是,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仍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其主要原因在哪里?

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4分)

①一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另一方面,父母还不习惯我们的“长大”,不适应我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

这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

(2分)评分说明:

如果从我们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与父母发生冲突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②从主动交流,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认真倾听,平心静气地听父母讲完他们的想法;主动道歉,发生错误,诚恳改正,求得谅解;善于体谅,发生冲突,即使有很大的委屈,先不争辩,以后再找时间与父母沟通;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要随意发脾气、顶撞,首先要保持冷静;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事;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培养多向思维,与父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分析,坦诚自己的意见等。

评分说明:

按照以上答题要点,答对两个方面以上,即可给满分2分。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

首先,要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

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努力;其次,具体理想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有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理想的实现;第三,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分,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大同小异,每个方面给1分)

6、谈谈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分)

 答:

○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学会正确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义,也要维护集体、国家和民族的正义。

○遇到不正义的事时,要采用合理的方法维护正义,伸张正义。

7青少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怎样做?

(3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8.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宽容?

(1)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

(3)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9.宽容有何意义?

(1)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2)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10.宽容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要容许自己犯错误,并及时改过。

10.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内涵: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要求: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3)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对人坚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1、自我保护、责任与义务、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育的权利,义务】1、九年级学生小李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可高兴了。

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一连三次叫我回答问题,还表扬我听课认真,思维活跃。

在学校庆祝“五·四”的大会上,我又被授予“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放学后,我拿自己平日积攒的零花钱,买了水果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妈妈,帮妈妈洗衣服。

妈妈看着大红的“三好学生”证书,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了小李的日记后请从法律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这一天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2分)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既要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

(3分)

2、答:

(1)(2分)小李享有了受教育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等权利,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和孝敬父母的义务。

(2)(3分)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每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家庭责任、义务与提高素质】3、一位父亲在给念大学的儿子的信中写道:

“……家,养活你是一种责任、义务,(划线一)并不图你长大后对家有什么贡献;但对国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不可不想到她的兴衰。

(划线二)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希望你努力学习,(划线三)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1)信中三处划线部分分别涉及了哪些义务?

(2)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青少年要提高哪些素质?

答:

(1)划线一: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划线二: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划线三:

受教育的义务。

(4分,只列义务不对应划线扣1分)

(2)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团队精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开放的胸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

(每个1分,共4分)

【爱心、感恩父母材料分析】5、1、材料一2010年10月29日,《大河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河南南阳的3岁小男孩张瑞豪为了救自己痴呆的妈妈,不慎摔成重伤。

摔伤后,张瑞豪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后来,痴呆的妈妈到医院看他,喊了一声“豪豪”张瑞豪的眼泪就出来了。

原来受伤后,他惦记的还是妈妈。

这则新闻一经报道后,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张瑞豪的病情,一起为他加油!

材料二“张瑞豪的病情咋样?

请转告医院,孩子摔伤之后前期治疗非

常重要,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用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生,全力救治!

”10月30日晚上10点,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看到《大河报》相关报道后,立刻让工作人员向报社主要领导询问张瑞豪的病情

材料三自从报社将张瑞豪父亲的手机号和爱心账号公布后,这个本来十分普通的手机号开始出奇的繁忙,爱心问候、真诚祝愿、捐款信息提示如潮水般涌来……

(1)张豪瑞为了救自己痴呆的妈妈,不慎摔成重伤。

你如何看待这个3岁小男孩的行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2)请联系有关生命的知识,分析卢书记为什么强调要“用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生,全力救治”。

(4分)

(3)如潮爱心为孩子加油,请你对人们献爱心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3分)

(1)①从他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母亲生养之恩的感念,看到了一个儿子在紧急关头心系母亲安危的优良品质。

②子女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不可选择;明理者不

嫌母丑,有志者不嫌家贫;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

(2)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我们要珍爱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要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②卢书记的话充分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高度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3)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献爱心的人们这样做是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表现,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爱心、感恩父母材料分析】6、一个犯错误的男孩离家出走了,伤心的父母找了好几个月,仍没有他的消息。

半年后,这个男孩想家了,犹豫了好久,才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错了,只有出门在外,才会想起家的温暖……而由于对你们深深的歉疚,无颜面对你们。

我准备在某一个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们还肯原谅我,那么,

就请在家门口为我挂起一盏灯笼吧。

                                                      你们的儿子

  信发出后,男孩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在某个夜晚回到家乡。

他悄悄爬上一处高高的山顶,向自己家所在的村庄望去。

当他看见了眼前的景象时,双眼不由地湿润了。

整个村庄都亮成了一片,所有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盏灯笼!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这个犯错误回来的孩子来说,村庄里亮起的灯笼意味着什么?

(4分)

意味着人们尤其是这个男孩的父母的谅解,同时也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与爱。

(2)有人认为:

“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应该给人留下改过的机会。

所以对他人犯的所有错误我们都应该宽容。

”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谅人之短,真诚

地宽容别人的一些过失。

②但是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

因此,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迁就退让。

【法制宣传】3:

在第八个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用护意识,某校九年级

(2)班开展了以“弘扬法制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

⑴同学们准备在校园打出一些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两条宣传法治精神的标语。

⑵班委会决定向全校同学发一份“弘扬法治精神,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请你列出倡议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⑴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校园;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纪守法;

⑵弘扬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少年要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等。

【净化网络环境】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法制日报报道:

根据公安机关的统计数字显示,被抓获的青少年罪犯当中,有近80%的人曾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公安机关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是现代信息化时代一个非常便捷的工具,在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青少年当中的犯罪人员或者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或者受到网络黄色信息的侵蚀,进行诈骗、强奸、抢劫、抢夺的犯罪比例非常高。

材料二: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能够放心地上网,2009年1月5日起至2月底,七部委联手开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行动,关闭了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2962家,关闭淫秽、色情博客276个,公开曝光网站103家,查处了55家违规的网络技术服务商。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网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一下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带给青少年的危害。

(2)结合材料二,谈一下七部委联手开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行动的重要性。

(3)除了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诱惑?

(4)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5)为了配合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行动,学校要求各班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你认为可以开展那些活动。

参考答案:

(1)致使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退学、纪律涣散,不能自拔,以身试法、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等。

(2)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赌博、毒品、黄色书籍,不良游戏等。

(4)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明辨是非善恶;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自控力等等。

(5)社会公益宣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活动。

【犯罪与诱惑】1.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他还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但他始终抵御不住“朋友”的诱惑,染上了吸烟、赌博、酗酒,经常出入网吧的恶习,老师多次教育不改,后来因偷窃、打架斗殴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老师、同学逐渐疏远他,父母也对他失去信心。

初中毕业后,陈某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拘留,在一次人室抢劫中被抓获,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10分)

(1)是哪些原因导致陈某成为不良少年并发展为违法犯罪的?

(3分)

(2)陈某从不良行为(违法)走向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1分)

(3)从陈某受到的处罚,可以看出他分别受到过哪些行为规则的制约?

(1分)

(4)陈某曾经有过自责和悔过的心理,为什么还会滑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2分)

(5)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1.答:

(1)(3分)①自身原因:

A.受社会不良影响,交友不慎;B.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不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C.不能正确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D.不能正确面对不良诱惑;E.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依法自律等。

②家庭原因:

父母没有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对孩子缺少关爱和教育。

③学校和社会原因:

学校和社会没有履行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职责,网吧老板职业道德差,法制观念淡薄等,有关部门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等。

(2)(1分)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

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变为违法和犯罪。

(3)(1分)分别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

(4)(2分)因为陈某不能自觉拒绝和抵制不良诱惑的影响,抵御不住“朋友”的诱惑,不能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老师是学生的朋友】33.寒冬之晨,我的感冒又加剧了三分,头晕晕的,眼前一片模糊,坐在座位上,真是难受。

正在上语文课的高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投来关切的眼神……下课了,高老师立刻快步走来,轻身细语地询问:

“怎么了?

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

”我说:

“嗯,有点头痛。

”高老师一听,更着急了,柔声说:

“去医务室看看吧?

”我摇了摇头,微笑道:

“不了,一会儿就好了。

”“那好好休息!

”老师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给了我一个安慰的眼神。

老师的安慰使我的全身浸泡在温暖之中,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分)

33.答:

故事说明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4分)

【扰乱课堂秩序,受到教师的惩罚】34.小王和小刘由于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受到教师的惩罚。

他们觉得自已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而其他同学认为,他们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侵害了大家的权利,应该受到惩罚。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分)

34.答:

(1)材料说的是同学们有权利观念,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受教育权。

(2)材料反映出滥用权利的现象。

极少数同学只知道自己有教育的权利,而不知道权利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尤其要珍惜、正确行使受教育权,使自己全面发展。

(每小点1分,共3分)

【“遇到暴力侵害时的态度”】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关于“遇到暴力侵害时的态度”调查统计数据:

总人数

不知所措

与其搏斗

拨打110

择日报复

伺机逃脱

人数

73

28

7

7

3

28

材料二: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第天有44名左右的未成年学生非正常死亡,40-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年年人已经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2)为什么要重视材料二问题的解决?

(4分)

(3)为避免材料二中问题的发生,请从学校、自我等方面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分)

37.答:

(1)材料一说明了未成年学生在遇到暴力侵害时,不能运用合理的方式保护自己。

(2分)

(2)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分)

(3)青少年:

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等及时脱身。

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提高警惕;用法律保护自己等;

学校:

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教导学生保护的知识和方法等。

(4分)

【“权利与义务”评析】36.八年级

(1)班几位同学就“权利与义务”进行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录:

同学甲: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同学乙:

为了了解同学们的交友情况,老师私自拆看同学们的信件是无可厚非的。

……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甲、乙同学的观点。

(6分)

36.答:

(1)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就个人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受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因此,就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能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多作贡献。

所以,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4分)

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公民依法享有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即公民享有隐私权。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尽管教师拆看学生的信件是为了了解同学们的交友情况,但前提是必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否则是违法行为。

(2分)

【在校外遭到几名不法之徒勒索】37.一天放学后,小浩在校外遭到几名不法之徒勒索。

他们强行将小浩身上的钱搜走,并威胁小浩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在校门口交出2元钱,还不许告诉别人。

小浩又气又怕……

(1)请你设想小浩可能采取的三种不同对策,并分别予以评析。

(6分)

(2)除此之外中学生还会受到哪些侵害?

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危害。

(2分)

(3)针对这些不法侵害,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请你向同龄人提出三条建议。

(2分)

37、答:

(1)对策一:

惹不起但躲得起。

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不但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还会使违法分子更加嚣张。

对策二:

告诉老师并报警。

这种方式是正确的,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策三:

纠集朋友设法去“报仇”。

这种方式是有害的,不仅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会给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是违法行为。

(6分)

(2)来自家庭的侵害,如父母毒打虐待孩子;来自学校的侵害,如老师体罚学生;来自社会的侵害,如黄赌毒影响学生成长等。

这些侵害损害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影响青少年学习进步;影响青少年品德养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等。

(2分)

(3)沉着冷静,采取灵活的方法应对;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运用智慧,权衡利弊,减轻侵害;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及时报案等。

(2分)

二、、诚信、宽容、正确对挫折、追求人生理想

【追求人生理想】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理想,请你帮助以下三位同学分析:

甲:

认为自己长得漂亮,歌声动听,他想成为一名歌手,但他多次参加各场比赛都失败了。

不过他对自己有信心,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会被伯乐看中。

乙:

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很灵活,在学校打篮球小有名气。

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觉得自己迟早会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

丙:

学习成绩优异,绘声绘画,希望有一天到国外学习绘画艺术,但他的家境不富裕,这是他面临的最实际困难。

(1)你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看法?

答:

这三名同学的理想与他们的自身条件、外在环境的差距太大。

三人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根据自己的实现情况确立自己的理想。

(2)你对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

为什么?

答:

我认为这三名同学的理想要成为现实难度很大。

因为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三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

外表漂亮、歌声甜美不是成为歌星的必然条件;打篮球确实对身高有严格的要求,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出国留学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除非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资助或公费留学,因而这三名同学的理想要想现实很难,想成为现实要付出超常的艰辛努力。

(3)他们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应该怎么做?

答:

这三名同学要想实现理想只有一条道路可行,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同时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素质,还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不怕艰辛,知难而进。

【对待失败或错误】2、(8分)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经常向人诉说:

“我真不明白,我从儿子懂事起就告诉他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可他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

“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你的儿子吗?

“是的,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跟着我学。

路人说:

”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

你只传授给了他技术,却没传授给他教训。

(1)故事中的“渔王,,忽视了对儿子的哪些品质的教育?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