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88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河北.docx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河北

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认识深和认识浅的矛盾

B、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家庭德育要求的矛盾

C、教育看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矛盾

解析:

选C【解析】识记性知识

2.一个10岁儿童智力测验得分为78,同岁数平均智商为68,标准差为5,则这名儿童的智商为()

A120B125C130D135

解析:

选C。

【解析】考查离差智商的计算。

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100+15(78-68)/5=130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

A.结构教学

B.程序教学

C.认知教学

D.情境教学

解析:

答案:

B【解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开发了程序教育,程序教育就是把教学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每一小步的完成都要及时反馈和强化,最终通过小步骤的延续去完成整个教学。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解析:

选D。

【解析】“刺激之间”为“差别”,从无到有为“绝对”。

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感觉阈限是一个刺激量或临界值。

故本题选D。

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解析:

B解析:

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6.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变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

解析:

选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对创造性的测量也重在考查这些特征。

因此,本题选C。

7.“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说明教师工作的特点是()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解析:

答案:

D【解析】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8.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

A.基本方法

B.根本措施

C.必要途径

D.前提条件

解析:

【答案】D。

解析: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

9.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是()。

A机械记忆B意义记忆C联想记忆D概括记忆

解析:

A【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

因此,答案选A。

10.()的非正式学员群体,对学校正式群体组织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于这种非正式群体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对其核心人物可以适当授权,让他组织他的团体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开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成为班委会或学校正式组织的成员。

A.积极型

B.中间型

C.消极型

D.破坏型

解析:

【答案】A。

解析:

积极型的非正式学员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对正式群体产生积极的作用。

11.唯一能够体现出因果关系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发现法D、演示法

解析:

答案:

A【解析】一般教育实验想要得到想要的结果,必须控制一些无关变量。

实验法因为控制条件了,误差也少,因此体现出明显的因果联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于()

A.1986年4月12日B.1995年9月1日

C.1997年4月12日D.2000年9月1日

解析: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

本题选B。

13.在中学课外活动中,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属于()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解析:

C。

【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

如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

因此,本题选C。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工具型课程是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划分而来。

本题选C。

14.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的是()

A程序教学

B掌握学习

C情境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解析:

选B【解析】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他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5.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解析:

选D【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学习者主动的制订而不是被动的制订。

本题选D。

1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解析:

选B。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本题选B。

17.学生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具有共同的生活准则

B.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具有良好的班级氛围

D.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解析:

选B【解析】记忆性知识。

18.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件事情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

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解析:

【答案】B。

解析:

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论著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

B.洛克的《教育漫画》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解析:

【答案】D。

解析: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撰写的,夸美纽斯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因此,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论著是《大教学论》。

20.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策略。

A.记忆

B.元认知

C.思维

D.复习

解析:

【答案】B。

解析: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21.数学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解析:

【答案】A。

解析: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故选A。

22.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

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教师不可能采用循环往复的方法对待每届学生,不可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待每个学生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这主要体现出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专业性

解析: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学生是经常在变化的,教师不能用循环往复的方法对待每届学生和每个学生,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体现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23.以高考的入学测验为例,如果一个考生在两个月时间内经过2次测验,得到的分数大致相等,那么试题的()

A信度高B效度高C区分度高D难度小

解析:

选A。

【解析】信度是指经过多次测验所得的结果一致,信度强调的是重测信度。

故本题选A。

24.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对于难易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

A.最差

B.不明显

C.中等

D.最好

解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校效果间的关系,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时,需要适当降低学习动机,当任务比较简单时需要提高学习动机,当任务中等是,学习动机中等是学习效果最好。

25.县级以上()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教育行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部门

解析:

【答案】B。

解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故选B。

2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或对学生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是明显的违犯师德的行为,违犯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D.爱国守法

解析:

【答案】A。

解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故选A。

27.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A.低于B.等于

C.不低于D.高于

解析: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故选D。

28.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树立()。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解析:

【答案】D。

解析:

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29.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

A.迁移的情境

B.迁移发生的方式

C.迁移的效果

D.迁移的方向

解析:

【答案】C。

解析:

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30.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解析:

【答案】C。

解析:

在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的时候,教师容易过分地迁就学生。

31.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其特点不包括()。

A.可以充分调动受试者参与的积极性

B.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C.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D.为受试者提供了广泛获取多种工作生活经验的机会

解析:

【答案】B。

解析:

角色扮演是一种引导学生担当别我角色的教育方法。

角色扮演可以变换学生的位置,体会别人的行为造成的后果。

教师要灵活机动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32.以下不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A.内隐性

B.客观性

C.简缩性

D.观念性

解析: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考察的教育心理中技能部分的技能的分类。

技能基本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的特点包括:

客观性(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包括: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而客观性是操作技能的特点所以答案选择B。

33.关于西安旅游景点的知识属于()

A.直接知识B.个人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解析:

答案:

D【解析】直接知识:

来自于个体的亲身体验。

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34.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

A.消退B.惩罚C.泛化D.负强化

解析:

答案:

D【解析】消退:

在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一行为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泛化:

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负强化:

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35.语言是()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奥苏贝尔

解析:

【答案】A。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源于在社会交互作用对文化工具的使用,发源于将这种交互作用内化和进行心理转换的过程。

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6.人们看电影时,把相继呈现的画面看成是运动的,这表明()的存在。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解析:

【答案】A。

解析:

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故人们看电影时,把相继呈现的画面看成运动的,表明瞬时记忆的存在。

37.讲课中对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用()。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解析:

【答案】A。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而,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用讲授法效果较好。

38.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解析: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3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演示法的概念,演示法强调老师做实验。

40.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面对多重的选择,是()的表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D【解析】多重趋避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优缺点,个体难以做出选择。

如择业、择校等。

因此,本题选D。

双趋冲突是两个目标都想要;双避冲突是两个目标都不用想要;趋避冲突是指对一个目标举棋不定,在此不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41.关于归因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解析:

【答案】ABD。

解析:

C选项错误,成败归因理论是由韦纳提出的。

4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表现有()。

A.加速人的发展

B.发掘人的潜力

C.提升人的价值

D.健全人的个性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表现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43.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

A.性质

B.目的

C.规模

D.速度

解析:

【答案】AB。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教育的目的。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三、判断题

44.进退两难表现的是双避冲突。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双避冲突是指两个目标都想回避却必须选择一个的情况。

45.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46.教师再向学生讲授“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并向空中大量扔洒碎纸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的直观教学是模象直观。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

47.问题解决的策略就是算法。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49.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分层教学有利于体现个性化教育,更利于因材施教。

50.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将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发现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