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824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docx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总

闫丽萍吴桃花陈莉邹冬梅郭红玲桂明

一、当前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

地处农村的我校,本地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造成我校学生以外地学生为主的现状。

这些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让上课的老师非常头痛。

同时,我校的作文教学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序列,随意性强,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机的现象。

因此,在我校进行针对作文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对我校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即2009.4,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以及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当时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概况 

  1、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8日—25日 

  

(1)我校预初到初三四个年级学生540人。

(共收回有效卷512份)

(2)我校语文组教师10人。

(共收回有效卷10份)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对作文的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

表示“喜欢”写作的为21.4%,“不太喜欢”的为67.3%,“不喜欢,甚至有点害怕”的为11.3%;发自内心的想写作文,以记录自己思想和情感为写作目的的占21.5%,有45.4%的为“完成作业”而写作,有34.1%的为“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

 

  2、阅读状况及阅读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

39.5%的同学平时喜欢阅读,9.2%的不喜欢,63.9%的偶尔读读。

在课外阅读中,30.7%的喜欢读科幻、卡通之类作品,13.2%的喜欢阅读文学作品,20.3%的喜欢读一些辅导教材;阅读时,6.2%的能写读后感,13.3%的能摘录优美词句,4.3%的能积累作文素材,68.5%的“基本什么都不做”。

3、写作习惯  12.3%的有,但不能够坚持记日记,32.4%的偶尔记,52.6%从不记。

 

4、作文过程

调查结果表明:

写作时10.3%的“每次遇到困难”,33.4%的“经常遇到困难”,62.7%的“偶尔遇到困难”。

13.5%的同学基本不存在困难。

5、作文教学

调查结果表明:

24.5%的认为教师的作文教学对自己有明显的指导作用,62.3%的认为效果不明显,17.8%的认为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教师的作文训练题目,17.6的认为喜欢写,47.8的认为写什么都无所谓,35.6%的认为很难写。

58.3%的希望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评交流作文,53.4%的希望老师讲授写作技巧,20.4%的希望让同学完成作文片段并现场修改;83.6%的希望老师对作文精批细改,12.7%的喜欢同学互改,7.6%的希望面批面改。

对作文课感觉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占7%,很感兴趣的占64%,讲得好,就有兴趣的占61%。

5、作文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

38.4%的认为教师的评价激励了他,58.4%的认为教师的评语没有多少指导意义,18.9%的认为教师的评语让他知道了改进的方向

(二)教师方面

1、教作文的目的

20%的教师是完全为了考试成绩,70%的教师为了考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抒写真性情,只有10%教师是为了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每学期的作文训练次数

90%的教师在8次以上,10%的教师在5-8次之间

3、对作文训练内容的确定

调查结果表明:

占30%的教师认为是随机的,想到哪个题目就写哪个题目,60%的教师根据课本的单元教学要求,按话题来定的,10%的教师是根据学生实际,布置学生抒写当时最想写,最能写的内容。

4、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70%的教师认为可通过理论的指导来解决,40%的认为可通过赏析学生范文来解决,30%的认为可通过学过的典型课文来解决,10%的认为可通过多写自主解决,30%的认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50%的教师是在学生动笔之前,60%的教师是在批改之后,10%的认为是全过程。

6、关于批改学生作文的方法

100%的教师全批全改,40%的教师采用学生互改,30%的教师让学生自改。

7、关于学生作文评分标准的确定

90%的教师采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30%的教师参照中考评分标准,但对差生,适当放宽要求。

综上调查分析可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有希望的,但同时也存在问题。

希望在于,一是我们的作文优秀生虽然不多,但各个班级都有,如果引导得当,会起到以点带片,再以片带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我们的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都在切实做着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种种努力。

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

第一,真正喜欢作文的不多,学生对写作普遍不感兴趣,多数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来对待,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第二,学生的阅读状况和阅读习惯不容乐观。

喜欢阅读科幻卡通读物的远多于阅读文学作品的,并且大部分学生为阅读而阅读,没有练笔的习惯,这对学生积累作文素材非常不利。

第三,学生练笔的自觉性较差,遇到的困难较多。

教师方面主要表现为:

第一,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偏颇,真正以引导学生对真实的生活进行观察、感受、思考,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为目的的教师太少。

第二、作文教学无计划不系统,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作文训练的模式单一,简单枯燥。

“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的训练方式,普遍存在。

第四、作文指导的急功近利性和滞后性。

作文前的指导,主要是“应考技巧”的传授,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几年如一日,每次作文,进行的都是“审题指导”。

批改后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已完成的作文的,至于如何修改,如何提升,教师考虑的很少。

再加上讲评一完,往往马上转入对新的题目的写作,使得作文讲评完全成为写作的“马后炮”,完全丧失了指导作用。

第五、作文评价的标准没有梯度,简单套用中考要求,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大多数的中等学生和差生既不客观,又不科学,长期下去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总的来说,我校的作文现状比较适合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现象,从对作文的喜欢程度到对教师评语的反馈,表现积极的有,表现消极的有,而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中间部分占到了近六成,这也提醒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以中间部分为重点,并兼顾两头。

二、基于新课程目标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写作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洋洋洒洒一大页却让很多一线教师一头雾水,原因在于这一要求把六年级到九年及的写作要求合在一起,条条框框虽多,却不具可操作性。

于此同时,各类报纸杂志对作文方法的指导介绍,也可谓是层出不穷,学生们也是无从着手。

因此,必须有一样东西,它要能够提纲挈领,要能把这些“千头万绪”串起来,让一线的语文教师有所因循,让作文方法的指导“循序”而渐进!

这样东西就是作文方法指导的“序”。

基于此种考虑,我们拟定了以下的作文教学要求序列,希望对同行能有些许的帮助。

在整个初中写作中,首先要考虑从小学作文到初中作文的过渡,然后按照中学生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各个专题的写作教学指导。

预备年级

目标:

确立正确的的写作观,培养基本的写作素质

小学生的作文,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更多的在于引导学生熟悉词语的使用,以及连词成句,缀句成段,联段成篇的能力的培养,而初中生对人、对事已经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在预备年级,引导学生打破原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套路,使学生能言之有物,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感受和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帮学生树立写真事,抒真情的基本作文观念。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所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无一不是发自肺腑,真情流露,所以从一开始就帮学生树立作文是写真事,抒真情的作文观,会对学生的写作以至一生的写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全面地展开感觉之网,开放无官,仔细观察,既要观其形,察其色,还要辨其声,嗅其味,抓住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对事情发生的场景、氛围,都要去发现,去捕捉。

3、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的能力。

预初的学生很容易犯只用眼睛,不用脑子的错误,所以培养他们在观察时学会思考,学会从细微的差异中发现问题并细加分析,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他们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品质,从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捕捞闪光的珍珠,至关重要。

4、培养基本的记叙能力。

任何事情都有个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求学生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

最初的要求是只要能把自己见到的事向别人表达明白就可以了。

5、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和联想活动,它们对唤醒记忆、开拓思路、深化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任务。

初一年级

目标:

掌握记叙能力

一、写作要有中心

1、从小事中提炼中心;2、中心与材料;

二、写清一件事,突出中心

1、交代清楚六要素;

2、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3、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三、写人的一般方法

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5、心理描写6、环境描写;7细节描写;8、侧面描写

初二年级

目标: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打好议论的基础

一、把握文章结构

1、利用线索优化文章结构;

2、利用铺垫、照应优化文章结构;

3、言之有序、层次

二、写好开头

1、开头的原则:

简洁、开门见山、与题目呼应;

2、开好凤头的主要方法:

巧用修辞、引经据典、巧设悬念

三、文章巧收尾:

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修辞装点式

四、描写在作文中闪光

1、于细微处做文章;2、让抽象的心理具体化;3、亮丽的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

五、掌握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1、抒情表达方式;2、议论表达方式;3、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六、学写议论文

1、生发引申,形成观点

2、条分缕析,如何分析

3、运用论据,注重说理

4、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初三年级

目标:

写好考场作文

初三年级

一、审题技巧(考场作文)

1、命题作文的审题;2、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二、意在笔先,拟定提纲

三、取材技巧(考场作文)

1、套题三原则:

用情感激活材料、用细节聚焦材料、用题意统领材料;

2、抓住限制词,拓宽视野

四、结构严谨(考场作文)

1、前后照应,文气通畅

2、一线贯通,条理清晰

五、写作技巧(考场作文)

1、情景交融;2、巧用修辞;3、虚实相生

六、学会自评,善于修改。

作文是一种心智创造活动,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初中生作文原本有鲜明的个性、活泼的文思与新颖的创意,写作训练也应充满乐趣,富有魅力。

但长期以来,没有理想的作文教材,而沿用文体(文章学)知识分类指导,形成僵化的作文套路,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假大空套话连篇,不仅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更新教学观念,调整训练思路,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强化作文能力为主线,实施以学年度为经,以作文能力的提升为纬的序列化分层训练体系。

编写中,尽管我们认真研究初中生作文心理特点及作文能力发展规律,依据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从宏观着眼,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修改,但也只能是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具体的细化完善还有待更多的实践去不断地补充。

三、分层教学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方式初探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时,面对的是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较高的学生只需要老师略加点拨就能写出中心明确、结构完备、详略有致,语言优美流畅的文章,而水平较低的学生连标点的运用、分段、说清楚一件事情的能力可能都不具备。

如果将这两类学生以同一标准要求授课,前者势必有“吃不饱”之感,而后者恐怕要大呼“撑死了”。

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莫过于运用“分层教学法”。

运用作文的分层教学一般要经过一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

比如以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为A类,中等为B类,较低为C类。

而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1、2、3。

A类学生需要完成全部目标,B类学生需要完成目标1、2,若有余力再完成3,C类学生只需完成目标1,在完成目标1的前提下若有兴趣可尝试完成目标2、3.

教学目标设定为:

目标1、能完整地写人记事,有明确的中心,语言通顺。

目标2、有充实的材料,生动的描写,能用议论和抒情来点明中心,语言连贯

目标3、有细腻的细节描写,构思精巧,情感真挚,立意深刻,语言流畅。

二、根据已经具备的作文水平来划分学生等级。

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基础和能力,以及老师对他们所要达到的期望值,再结合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可以把班级学生大致划分为A、B、C三类,以更有针对性地执行写作的分层教学。

以初二

(1)班为例,学生大致可划分为:

严呈、金笑笑等5人为A等。

划分标准为写作功底好,各种表达方式都能灵活运用,语言驾驭能力强,且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和细腻的描写功力,对写作兴趣浓厚。

杨超、朱佳琳、陈婕等17人为B等。

划分标准为写作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规范,在写作方面具备一定的悟性,愿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潜力。

胡梁、陈必胜、袁攀等7人为C等。

划分标准为写作基础较差,叙述描写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贫乏,平时对写作基本不敢兴趣,甚至头疼。

三、按不同标准不同等级,具体实施写作的分层教学

对于以上这几类学生,结合他们的写作实际,制定的写作标准为:

对A等学生进行写作时除了要符合常规的优秀作文标准外,还可增大难度,提高标准。

如注意细节描写,各种表现手法的合力运用,如情景交融、欲扬先抑等,并力求在构思上能独辟蹊径,有所创新。

即目标1、2、3全部达到。

对B等学生,多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目标,和A类学生争高低。

比如鼓励他们比比谁的想象力丰富,谁的题材更新颖,谁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谁的情节设置最经得起推敲,等等。

即在达到目标1、2的基础上,力争向3看齐。

对C等学生可适当降低标准,要求掌握写作的基本能力,能学会基本的分段方法,首尾简单呼应,能够把一件事情交待清楚就达到了要求。

当然,如果在文章能够运用了适当的描写,在结尾处有恰当的一轮抒情来点名中心,那也是要大力表扬的。

另外,C等学生平时可采用“小步子”,“低起点”,“快反馈”,“多练习”的方法,即多写片段练习,通过片段的训练教会他们怎么区描写,怎么去组织语言和合理议论。

接下来,就以两篇作文为例,来谈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是怎么来贯彻和执行分层教学的。

以作文《脚印》为例

A等学生要求达到目标:

能虚实结合,构思精巧,将脚印的实际意和深层意有机结合,既有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又有意蕴深远的议论抒情,语言流畅,富有情感。

B等学生要求达到目标:

能围绕脚印叙述,有生动的描写,在构思上争取有特色,并且做到语言流畅,力求形成语言上的亮点。

C等学生要求达到目标:

能围绕脚印完整叙述一件事情,并借脚印或抒情或论理,中心明确。

再以《感谢——》作文为例:

对于基础好的A等学生学生,可以偏向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如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感谢阳光,感谢挫折,感谢对手等,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同时要求语言流畅。

对于B等的学生的学生,要求能在基本掌握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构思上下点功夫,如感谢那一双眼睛,感谢那一抹微笑,感谢那一片掌声等,也可以感谢某个人物或几个人物,但要求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写,形成形散神聚的效果。

对于C等的学生,要求以写人记事为主,感谢母亲,感谢老师。

感谢朋友等,能有具体的事例,一定的描写即达到要求。

四、及时反馈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施作文分层教学后,从学生的作文反馈情况来看,这两篇文章均能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

如以《脚印》为例,A等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虚实结合的构思精巧的文章。

如周严谨借我和妈妈不同时期在路上留下的或重叠或交叉或平行的脚印来巧妙地表现我和妈妈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构思让人拍案叫绝。

B等学生中杨超发挥了男生对与历史的敏感的特点,细数了从战国至明清再到当代各个历史文化名人所留下的“脚印”,文章大气厚重,文笔老练,已经超出了B等的标准,向A等看齐了。

而C等中的朱涵清、陈良志等人也能抓住一个“脚印”来记人或抒情,以“脚印”来写亲情或友情,虽然文章略显稚嫩,语言也显得生涩,但中心和材料的要求基本能达成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操练,对写作的标准要求更明确了,懂得了一篇优秀作文所要具备的几个特点,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创作一篇作文,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的甜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信心,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

再以《感谢……》为例,C等的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写作指导后,都能做到有话可说,感谢父母或老师对他们来说,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他们能再达成目标2,即加入生动的描写和适当的抒情议论,就能得到一个令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成绩。

陈必胜和田闰等的成绩这次都达到了80分,达到了B类的标准,这对他们来说或是不小的鼓舞。

B等学生中也出现了可喜的成绩,顾竹珺以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作为3个小标题,揭示了学会感恩的主题,无论在构思和语言方面都可圈可点,作为范文朗读后,给学生提供了不少可借鉴之处。

A等生严呈的《感谢对手》则更多地是表现出了一种理性思考,深邃的洞察力和斐然的文采为她这篇文章博得了高分,也让她体验到了挑战自我的快乐。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作文的分层教学不仅仅是指大作文,在平时的片段练习中也可以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应该说,每学期8篇大作文的量是远远不够学生练笔的。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妨把片段练习当做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也就是所谓的以读引写。

如七(下)“亲近自然”主题单元,有《山中访友》《溪水》《你一定会听见的》等这五篇文质并茂的文章,它们都是写景文章的优秀范例,在完成景物类文章的阅读和鉴赏之后,最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手段就是以读引写,即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写作。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

如对于基础较差C等的学生,要求他们选择校园一景,进行片段性的描述,注意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之充满立体感。

对于B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一篇我的故乡等之类的作文,要求能体现各个阶段的景物变化,融入自己的情感,有细致的描写。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A等学生,除了在景物描写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他们能在描写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托物言志等手法,使文章更具思想性,更有启示意义。

可以说,只要有了分层教学的理念,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随时随地地加以贯彻和执行。

要知道,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是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另附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实例一

《人物描写的基本要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方法:

1、初步了解描写及描写的作用

2、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过程与能力:

1、学会通过观察与想象,对人物细致的描写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并培养他们的细致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与想象,对人物有细致的描写。

四、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引导训练

五、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互动探讨式

六、教学用具

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及教师分层指导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猜个谜:

1个鼻子,2只眼睛,1张嘴,能走会跑还会跳?

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他,圆圆的脸黑黑的头发,高大而壮实,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黑黝黝的圆脸,浓眉大眼,厚厚的嘴唇常喜欢紧紧抿在一起,别看他长得又高又壮实,可害羞了,一见着老师就低下头垂着眼憨憨的笑,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是谁,

C等学生猜谜:

第一个谜语因为没有表现人物特点,故无法得出一致答案;

第二个谜语因为对人物有了形象的刻画,故很快能猜出谜底。

根据学生特点,以猜谜方式导入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兴奋感,并自然引出本课教学目标——人物描写,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并直接步入本课主题。

温故知新

明确目标

 刚才,同学们之所以很快就猜出了老师的第二个谜语,就是因为老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恰当的(学生齐回答)——描写。

1、描写的概念: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事物做形象描绘和刻画。

2、描写的分类: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

3、描写的作用:

成功的描写应该是有形有神,有声有色,可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产生 身临其境的效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关于描写的概念和知识,对人物描写形成较为基础的认识。

开门见山,明确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使下面的活动环节有效开展。

师生互动

探索实践

那么,老师刚才为什么能对谜语中的**同学能有生动的描写呢?

(学生回答)——细致的观察。

1、仔细观察,生动描摹

师生互动,口头训练:

“老师生气了”,“她很美”

可以结合老师的表情变化和班级中个别同学的外貌长相,注意细节描写

(环节过渡)“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嘴”确实很美,于是,有的同学一碰到写美,不管是五尺男儿还是八旬老太,一律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嘴”,行吗?

2、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描述一下老人和小孩、工人和农民的言行举止。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

(2)同学们注意观察,即使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表现出的表情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描述班级中一个内向和外向的同学的笑。

(3)师生互动,结合生活实际及所学人物描写范文《离别的礼物》等,加深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找出《离别的礼物》中的人物描写,如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开口了”,“爸爸默默地跟这女人进屋了,”充分体现了爸爸的懦弱,而女人“娇声娇气”“冷冷地”,她的做作和冷酷虚伪跃然纸上。

而爷爷的语言又充分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宽厚。

(描写要能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3.课堂练习:

朗读《晚餐》原稿,要求同学加以想象,补写奶奶一个人在灶间吃饭的一幕。

(环节过渡)刚才,同学们对奶奶的描写都很不错,那么,文章还出现了“姐姐”“妈妈”等人物,我们是不是应该可以有更多更细致的人物描写呢?

4、为中心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能够服务于中心的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1、

2、

3、

4、1、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老师生气了”“她很美”,

选取C等同学进行口头作文.按其层次予以适度肯定,提出相应要求与建议,对C等学生哪怕是一句乃至一个词的闪光处也要予以褒扬,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的兴趣与自信.B等同学A等同学依次口头作文,以体现作文水平层次感。

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写作启示。

 

2.

(1)

(2)

A等学生描述.B等,C等学生就此探讨其值得学习

的地方。

 

(3)B等,C等同学分析.

理解描写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描写的具体方法.此外还有利于课外阅读的积累.

 

3.学生进行《晚餐》的写作练习,并当堂交流和补充。

A,B,C等同学集思广益,发挥想象,添加具体的描写。

 

4、学生互相交流《晚餐》中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哪些不需要写,并简述理由——是否和中心有关

教学过程中流程的设计,在于让学生在和老师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掌握人物描写的几个基本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

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尊重学生发言为前提,加以适当的点拨,补充和归纳,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师生间的互动效应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