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2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

思想政治

普通高中会考是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省级水平考试,它对于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宽厚基础;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2、3、4模块,按照会考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我省普通高中的发展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制定而成。

一、会考要求

1.1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思想政治课会考的知识内容主要由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组成,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4个思想政治必修模块。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的具体内容见附录1。

(2)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课会考注重考查学科的基本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①记忆能力:

再认或再现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能力。

②理解能力:

理解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一些重大时政热点的能力。

③比较、归纳能力:

比较事物及所学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④判断、批判能力:

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的能力。

⑤分析、探究能力:

初步运用已有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技能对一些政治是非和一些古今中外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说明的能力。

⑥表述能力:

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正确地表述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①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②确立现代公民意识。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③培养世界意识。

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热爱和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上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的会考中必须坚持三者兼顾,不可偏废,力求有机结合。

1.2考试要求

思想政治课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识记、领会、分析、应用。

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

a-识记:

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领会:

理解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

c-分析:

比较所学知识的异同和内在联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试题提供的新情景、分析新问题,并能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

d-应用:

初步运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知识,分析、探究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并能运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的例证性试题见附录2。

二、等第标准

2.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会考将学生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依次用A.B.C.E表示。

合格及合格以上的各等第标准如下:

C-合格

达到该等第的学生应初步理解和掌握高中会考内容所列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初步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能再认、再现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和观点。

(2)初步学会比较事物及知识的异同,能初步判断一些政治是非。

(3)能初步解读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

(4)能初步使用政治术语,有一定的表述能力。

B-良好

达到该等第的学生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会考内容所列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再认、再现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2)学会比较事物及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能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

(3)分析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简单的探究和说明。

(4)能比较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表述条理比较清楚,且有一定的逻辑性。

A-优秀

达到该等第的学生应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高中会考内容所列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准确地再认、再现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2)准确地比较事物及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正确地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批判。

(3)准确、全面地分析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并能准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探究和说明。

(4)能恰当使用政治术语,表述条理清楚,逻辑性较强。

三、会考形式

3.1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考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3.2思想政治课会考试卷的结构如下:

(1)考试内容分布

思想政治必修1  约占25%

思想政治必修2  约占25%

思想政治必修3  约占25%

思想政治必修4  约占25%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渗透、结合于相应的考核内容中。

(2)考试要求分布

识记  约占30%

领会  约占40%

分析  约占20%

应用  约占10%

(3)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  约占70%

综合题  约占30%

(4)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  约占70%

稍难题  约占20%

较难题  约占10%

思想政治课会考的例卷见附录3。

附录1

会考内容

以下从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方面,依据本届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意见,采用表格的形式,具体列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考的知识内容和学业水平要求。

表格中的▲符号为对应教科书某一框题的标记。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一、神奇的货币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①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②纸币的发行规律

b

C

▲2.信用工具和外汇

①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②外汇和汇率

③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a

C

b

二、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b

c

b

c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②替代品和互补品

c

a

三、多彩的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②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

③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c

a

b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②理智消费的原则

b

c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②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相互关系

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

a

C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②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主体地位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b

b

B

五、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的经营

①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企业兼并、破产的作用

c

b

▲2.新时代的劳动者

①就业的意义

②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③劳动者权利与义务

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b

c

B

d

六、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①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②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③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a

b

b

▲2.股票、债券和保险

①股票以及股票投资的收入和风险

②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③商业保险的种类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b

a

b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③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

b

b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b

c

c

八、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①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②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③财政支出的主要种类

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c

A

b

B

▲2.征税和纳税

①税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②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

b

c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①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②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③市场规则对维护市场秩序的的重要性

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后果

a

b

c

c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③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c

b

d

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

d

c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载体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b

c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方针

②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

b

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a

b

b

▲2.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①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b

b

d

▲3.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与法制

①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②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③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a

a

b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①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②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a

b

▲2.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b

c

▲3.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及其意义

b

▲4.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①公民拥有民主监督权及行使的合法渠道

②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和要求

b

c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

①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②我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d

b

▲2.政府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

①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②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b

a

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①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c

a

▲2.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

①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

②建立和健全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③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b

c

a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职权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a

c

b

b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

b

b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a

d

c

▲2.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b

d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①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优越性

c

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正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a

c

d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c

▲3.我国的宗教政策

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八、走近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②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

b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①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②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a

c

d

九、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①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a

c

▲2.世界多极化:

在曲折中发展

①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②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

③我国壮大综合国力的意义及应对国际竞争策略

a

c

c

▲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c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

文化的内涵和力量

c

▲2.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c

c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感受文化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

c

▲2.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生中的作用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

c

c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a

b

b

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

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顺应变动性

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a

b

c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c

b

b

五、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③我国新时期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和文化创造主体

a

c

b

▲2.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过程

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

b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本要求

b

b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中华文化的作用

a

b

c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和核心

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c

b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八、走进文化生活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①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③大众文化的内涵

b

a

a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及其在我国依然存在的原因

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a

b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c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必要性

③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

b

c

b

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①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d

c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b

b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根据

a

b

a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

b

b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c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③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b

c

b

五、把握思维的奥秘

▲1.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②物质决定意识

b

c

▲2.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d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d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①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b

c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要求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

b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要求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

d

a

b

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c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

③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a

c

c

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②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

③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和情形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a

b

b

c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d

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

②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b

a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十一、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c

b

b

a

▲2.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坚持的意义

c

b

十二、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与价值观

①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a

c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

③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b

a

d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

c

c

附录2

例证性试题

一、考核学科能力的例题

1.记忆能力

[例1]汽车销量的增加会导致汽油需求量的增大,反过来,油价的上涨又会使买车变得十分谨慎。

因为汽油和汽车

A.互为替代品B.功能趋同C.是互补商品D.是高档耐用品

答案:

C

本题属于容易题,主要考察对替代品、互补品基本知识的区别记忆能力

[例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歌词表明在我国

A.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和发展

B.民族问题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C.民族间发展的不平衡已彻底消除

D.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答案:

D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记忆理解能力。

[例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

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爱国主义

答案:

D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的记忆能力。

[例4]我们穿的衣服、喝的饮料、住的房子,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本质,即

A.物质性B.运动性C.矛盾性D.主观性

答案:

A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记忆和判断能力。

2.理解能力

[例5]在经济交往中,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信守规则

A.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B.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C.能有效避免生产经营中的风险D.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答案:

A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市场规则必要性”这一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6]在纽约举行的“抗震救灾募捐演唱会”上,《龙的传人》、《故乡的云》、《团结就是力量》等一首首老歌,深深打动了海外游子的心,现场募集的救灾款近亿元。

事实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优秀作品的影响力是永恒不变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例7]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