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44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docx

注塑模模具课程设计

前言

  从“老三样”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到时下流行的MP3、录音笔、数码相机,我们身边这些款式精美、形状各异的产品,之所以能够被成批量生产出来,都离不开模具,更离不开对大多数人来讲很陌生的专业人才———模具设计师之手。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科技产品,分为塑料模具、冷冲压模具、热锻模具、铸造模具、橡胶模具和玻璃模具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主任陈宇对记者说,可能许多人没有听说过模具,觉得陌生,其实模具就在我们身边,大到飞机,小到眼镜片,平常生活中涉及模具的东西随处可见。

 

  “模具设计师是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的人员。

”据统计,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其中从事模具设计的人员占1/10,模具设计师可达60万人以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模具设计师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模具生产管理。

”根据劳动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模具设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制造业的需求。

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尽管许多企业打出“高薪诚聘”、“月薪6000元急聘”的招聘启事,也不一定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据了解,在北京,普通模具设计师月薪为4000元左右,高级模具设计师数量很少,月薪在8000元左右。

而在广东东莞等地,一位经过专业训练、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人员,年薪常常超过10万元。

近年来,随着塑料模具CAD/CAE/CAM越来越多的应用,企业对会使用AUTOCAD、PRO/E等绘图软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最旺,而这些人才恰恰是模具行业内数量最少的年轻人才。

 

   “模具,也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一。

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的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企业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低成本的模具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的首选地之一,正在成为世界模具大国。

”据陈宇介绍,目前,我国模具的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2003年我国模具产值为450亿元人民币以上。

1996年至2002年间,我国模具制造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14%左右,2003年增长25%左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模具发达地区的增长在25%以上。

    

    其中,汽车、摩托车、家电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的80%以上。

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至3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

“由于近年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动,中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市场广阔。

因此,规范模具设计职业对该行业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陈宇说。

 

    针对目前全国普遍缺乏模具人才的现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模具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行业,一般的模具设计学习需要2至3年,而一名可以独立设计模具的优秀设计师,至少需要有10年的从业经验。

对于刚入行的初学者来说,最初的学习是非常枯燥和艰苦的,因此许多年轻人常常半途而废,刚刚工作一两年就转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

现在模具工不像以前纯粹靠手工制模,更多的劳动是体现在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操作上。

模具的质量与精度,一般靠先进机床加工来保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建说,我国中等技校培养的学员主要是操作工,不完全具备模具设计的能力。

一些高校尽管在近几年内设立了模具专业,但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需求。

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模具培训班,由于缺乏规范的职业标准,对学员能力的考核鉴定还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因此学员质量良莠不齐。

     

    “正因如此,制定新的模具设计师考核标准,培养新型模具技能人才,就显得非迫切

 

一.塑件的分析

(1)ABS塑料的分析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已烯三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非结晶型的高聚物,它是聚苯已烯基础上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聚苯已烯突出缺点是耐冲击性能较差,耐热性能不高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本种单体合成的ABS塑料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技术中广泛的新型塑料!

使用性能:

由于ABS塑料是三种单体聚合而成,因此它具有三种硬度,耐热及耐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可使ABS具有弹性和较高的冲击强度,苯已烯可使ABS具有优良的介电性和成型加工性能。

ABS塑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办高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它的热变形温度为100度左右,比聚苯已烯、聚氯已烯,聚酰胺较高;还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

(2)。

ABS塑料的成型性能,ABS塑料成型性较好。

它的流动性较好,成型收缩率小;ABS塑料比热容较低,在料筒中塑化效率高,在模具中凝固也较快,模塑周期短。

(3)ABS塑料的用途:

由于ABS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易于成型;所以在机械电器、轻工、汽车、飞机、造船以及日用等工业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

(1)ABS塑料耐热性能不高,耐低温性和耐紫外线性能也不好,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进一步提高ABS塑料的性能,克服其缺点,采取了加入其它单体和增加助剂,填料等方法。

(2)ABS吸水性大,成型前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制品应进行较长时间的干燥。

查表得:

表2、常用热塑性塑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来源于《塑料模型成型技术》

密度:

1.02-1.16

比体积:

0.86-0.98

吸水率:

0.2-0.4

收缩率:

S0.4-0.7

熔点:

130-160

热变形温度:

0.46MPa90-108

0.185MPa83-103

拉伸强度:

50

拉伸弹性模量

1.8x10

弯曲强度:

80

冲击强度:

有缺口11

无缺口261

硬度:

HB9.7R121

体积电阻系数:

Pv(

6.9x10

 

二.制件分析:

1、由该零件图所示标注的尺寸可知,该零件的尺寸要求从制件主视图可看出,分别给出制件基本尺寸及公差范围以及R3的倒圆角,这样避免了模具设计的型芯和型腔的加工有了一定倾斜角。

脱模时更有利于顺利脱落,从俯视图R1、5采用圆角过渡避免了在实际中出现应力集中,使用制件不易破坏,比较实用。

2、由该零件图可知:

塑料制品有侧孔,宜将侧型芯设在动模上,以便抽芯,滑块也在动模上,斜导柱在定模上,这样便于保证零件的质量,通过对制件材料性能的分析。

查注射模具手册得此注射工艺参数如下:

注射机类型螺杆式预热和干燥:

温度

80-85

时间

2-3

料筒温度t

c

后段:

150-170

中段:

165-180

前段:

180-200

模具温度

50-80

喷嘴温度:

170-180

注射压力:

60-100

成型时间:

注射时间20-90

高压时间0-5

冷却时间20-120

总周期40-130

螺杆转速:

n(r.min

)30

后处理:

方法红外线,烘箱

温度

70

时间

2-4

对注射机设备的确定,查<<机械设备成型手册>>:

由ABS塑料的注射工艺参数得:

选用的是:

XS-Z-60

一次注射量:

cm

60

螺杆直径:

mm38

注射压力:

KPa119.6

锁模力:

N490x10

最大注射面积:

cm

130

压板行程:

mm180

模具最大厚度:

mm200

模具最小厚度:

mm70

压板尺寸:

mm330x440

拉杆空间:

mm190x330

二.型面的选择

(1)根据塑件几何形状分型面不宜在A处,见图:

如果在A处分型,塑件上圆弧R3很难成型并且扣盖将出现飞边,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采用B处分型的方案,确保开模时,留在动模,便于取出塑件,由于扣盖塑件表面全部在定模内成型,圆弧R3成型及为容易,塑料件表面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2)但是还必须在B处分型之前先侧向抽芯,抽开,由固定模板上的斜导柱完成这一动作.

三.型腔数目的确定

(1).塑料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可根据塑料制品的产量,精度高低,模具制造成本以及所选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和锁模力等因素确定,小批量生产,采用单型腔模具,大批量生产宜采用多型腔;但塑料制品的尺寸较大时,型腔将受所选用注射机允许最大成型面积和注射量的限制.

(2)对本设计零件来说,型腔数目的确定,首先取决于塑件本身的结构,根据注塑件的形状及尺寸,可以采用一模两件的结构将增至两对共4个构造成本也将随之增大.其次,模具型腔数目确定,还取决于塑件的生产数目,因此采用一模一腔的模具结构,方案较低为合理,有助于降低生暗成本,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也十分经济.

 

四.浇口的选择

(1).若本设计零件采用直浇口,浇口位置处于塑件上表面的中心处,首先脱出塑件后需要人工切除浇口,费时费力,其次,切去浇口后塑件的外观质量,因此结构采用直浇口不当,可以采用点浇口.

(2).点浇口又称针浇口,橄榄形浇口或菱形浇口,其优点是:

去除浇口后制品上留下的痕迹不明显,开模后,可自动拉断,成型时可减少熔接痕.

(3)又因为本设计零件是ABS,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很敏感和粘度较低的塑件,采用点浇口是很理想有很高的剪切速度,同时产生磨擦作用,提高熔体温度,能够获得外形清晰,表面光泽的制品

(4)点浇口的样式

滑块尺寸的计算

(1)滑块的定位原则

滑块的长度=滑块宽度的1.5倍并且抽芯完毕,滑块留在导滑块的长度的三分之二,为保证斜导柱伸出端准确可靠地进入滑块斜孔,则完成抽芯动作后,必须停留在一定位置上,为此滑块需有灵活,可靠,安全的定位装置,本设计是用滚珠代替定位销。

滑块总长度应确保两滑块运动到最外侧时,滑动长度的三分之二留在滑槽内,由于本模具滑块绐终留在滑槽内,所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滑块长度为57.5强度也符合要求的

而本设计中,在动模板上开制“T”形滑槽,两者成H7/f7的配合,为确保滑块运动灵活顶面低于动模板的上表面0.03-0.05

滑块的高度可标注15(*按动模板对应尺寸0.03-0.05配制)滑块上标有成形尺寸,25、8.31、及6.26其中尺寸2.5加工时通过修配加以保证,不作计算而直接在零件上标出。

滑块上成形段与动模板之间的关系是:

动模板上开制滑块成形段的过槽,该段在动模板上的长度为10mm,滑块上该相关尺寸还须加上什入型腔的2.5mm,长度为10+2.5=12.5mm。

滑块上斜导柱及定位凹坑位置的确定原则

滑块上斜导柱孔及定位凹坑位置设计首先要保证滑块零件的强度,并且保证各模具零件之间互不干涉,还应尽量对称布置,根据以上原则斜导柱孔在滑块上的位置尺寸为42mm。

滑块定位凹坑位置尺寸为24mm

楔紧块的设计

(1)在制品注射过程中,侧型芯在抽芯方向受到熔体较大的推力作用,这个力通过滑块传给斜导柱,而一般斜导柱为细长杆,受力后容易变形,因此设置楔紧块,同压滑块,使滑块不致产生位移,从而保证斜导柱,保证滑块在成型时位置精度,楔紧块的形式,滑块受力大小,磨损情况及制品精度要求而定

(2)楔紧块的楔角要求楔紧块楔角必须大于斜导柱斜角,这们当模具开模的时候,楔紧块就让开,否则斜导柱将列法带动抽芯动作

(3)抽芯时干涉现象的解决

为了避免干涉现象,在模具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应心尽量避免推杆位置与侧型芯的水平投影重合或使推杆推出距离小于侧型芯底面到推杆端面的距离,若模具结构不允许则推杆的复位必须采用推杆先复位机构。

所以本设计采用的是推杆先复位机构来避免干涉现象,推出制品中,推杆复位通常是采用复位杆(此杆在合模时先碰到定模,使推杆固定板复位)来完成的。

推杆机构的设计

本课题设计采用推杆推出机构,它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制造简单更换方便、滑动阻力小,脱模效果好,设置的位置自由度大且容易实现标准化,推杆和制品接触面积小

 

五.成形设备的核对

本设计的模具体积约为23.45cm2.初选的注射机的型号是XS-Z-60.注射压力为122Mpa.塑料所需注射压力6-12Mpa的注射压力就足够,注射机的注射面积为130cm2.而本设计的零件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为36cm2.注射锁模力足够

导向装置的设计.

合模导向装置是保证动模与定模或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重要零件,合模导向装置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通常采用导柱导向,其主要零件是导柱和导套.有的不用导套而在模板上镗孔代替导套,该孔俗称导向孔.

1.导向装置的作用:

导向作用,当动模和定模或上模和下模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导入,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合模,避免型芯先进入凹模可能造成型芯或凹模的损坏;定位的作用,导向装置直接起了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合模位置的正确性,保证模具型腔的形状和尺寸的精确性,从而保证塑料的精度。

导向装置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承受一定的压力由于塑料熔体充模的过程或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都可能以对导柱在工作过程产生一定的侧压力,因而在模塑过程中需要导向装置承受一定的单向侧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

2.导向装置的设计

导向装置类型的选用,合模导向通常采用志柱导向。

当模塑大型,精度要求高、需要深型腔成型的塑料制品,尤其是薄壁容器和非轴对称的塑料制品时,模塑过程会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如果单纯由导柱承受会发生导柱和导套卡住和损坏,因而所用模具应增设锥面定位结构。

(2)、导柱数量、大小及其布置根据模具形状及尺寸,一副塑料模导柱数量一般需要2-4个。

注射模和尺寸较大的压缩模一般采用4个导柱;小型压缩模通常用2个导柱。

导柱直径应根据模具尺寸选用,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导柱在模具上的布置方式多样,对于动、定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无方位要求的可以采用直径相同并对称布置,对于合模时有方位要求的则应采用直径不同的导柱或直径相同导柱不对称布置,对于大中型模具,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可采用三个或四个直径相同导柱不对称布置。

或对称布置但中心距不同。

现在注射模一般都采用四柱对称布置。

3、导柱导向的设置必须注意模具的强度导柱和导向孔的位置应避开型腔板在工作时应力最大的应力部位,导柱和导向孔中心到模板边缘应有足够距离,以保证模具强度和导向刚度。

4、导向装置必须考虑加工的工艺性如固定导柱的孔径与固定导套的孔径相等,便于加工,有利于保证同轴度和尺寸精度。

5、导向装置必须有良好的导向性能为了使导向装置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除了必须按上述原则设置导向装置之外,还应注意导向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制造要求。

如导柱的先导部分应做成球状或锥度;导柱的导向部分比型芯稍高;导柱和导套在分型面处应具有承受屑槽;各导柱、导套的轴线相互平行度及与模板的垂直度均应达到一定要求;导柱导套的导向部分表面粗糙度要小;导柱和导套的导向表面应硬度而耐磨,而中心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等

两定位滚珠安装孔位置尺寸的计算:

为防止滚珠逸出动模板,动模板上滚珠安装孔上端开制60度的顶锥孔,两滚珠安装孔的位置必须确保滑块从合模位置的正上方,以便滚珠弹起而进入滑块的定位凹坑内将滑块加以定位:

(1)计算合模时两定位凹坑间距

滑块下端长度尺寸可根据滑块的高度尺寸15及斜面的斜角30度进行计算,具体应为

57.5*(15*tg30)=66.71

可以推算出合模两定位凹坑的间距为

66.71-24)*2+45=130.42

(2)计算开模状态两定位凹的间距

因滑块抽芯距为5所以开模状态,两定位凹坑间距应为

确定模架规格:

动模板周界确定为200*200,确定定模座与动模周界尺寸250*250,各模板厚度也可根据模架组合推荐尺寸厚度较小的模板,定模座板,定模座板选定厚度为25㎜,其余各模板的厚度分别是:

定模板20,动模板40,支承板32,垫板20,挡板20,动模座板25,尽量采用标准模架组合进行规范设计,该模具有4根导柱,8根螺钉紧固模板,其中导柱的直径尺寸取20,紧固螺钉为M12,复位杆直径尺寸为12.5

推杆的设计:

本课题设计推杆(8根推杆)设成矩形,可增加推杆的强度及推出点与塑件的接触面积,推杆经过动模板时,动模板上需要开制相应的过孔,动模板上型腔孔与型芯侧壁刚好镶拼成一个6*2。

5的矩形过,该孔与推杆段采用H7/f7的配合,推杆推件段长度应尽量缩短,以尽量增大推杆的强度,由装配图得知推件段长度取动模板厚度,即40,就可保证塑件的推出。

由图推杆得知,支承板上需要开设直径为8.5的推杆过孔,推杆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支承板的间距宜设计成大于推出距22.47

即:

推杆长度=件(推件固定板)+30+支承板+定模板-22。

47

=16+30+32+40-22.47

=95.53

经过圆整得:

推杆的长度为95.5

抽芯力的计算:

1.抽芯力的确定

抽芯距是指侧芯从成型位置抽到不妨碍制品取出位置时,侧型芯在抽拔方向所移动的距离,抽芯距一般应大于制品的侧孔深度或凸台高度2-3,(抽芯距一般应大于制品侧孔)如S抽=h+(2—3)=2.5+2.5=5

注:

h是指的制品侧孔深度

2具体内容:

(1)抽芯的概念:

塑料制品在冷凝收缩时,对侧型芯产生包紧力;抽芯机构所需的抽芯力,必须克服因包紧所引起的抽芯阻力,及抽芯机构的磨擦阻力,才能把活动型芯抽拔出来,对于不带通孔的壳体制品侧抽芯,抽拔时还需要克服大气压造成的阻力,在抽拔过程中,开始抽拔舜时,使制品与侧型芯脱离所需要的抽拔力称为起抽芯力,以后为了使侧型芯抽到不妨碍制品的推出的位置时所需的抽拔力称为相继抽芯力,因此计算应以起始抽芯力不从为准。

抽芯力的影响因素“

(1)侧型芯成型部分的表面积及其几何形状,型芯成部分表积越大,越复杂,其包紧越大,所需的抽芯力也越大

(2)塑料的收缩率:

塑料收缩率越大对型芯的包紧力也越大也样收缩率下,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所需的抽芯力大

(3)塑料对型芯的磨擦(因数)系数:

塑料对型芯的磨擦系数与塑料性质,型芯的脱模斜度,型芯表面粗糙度,滑块条件及型芯表面加工的纹向有关,磨擦系数越大,抽芯力也越大。

(4)在同一制品的抽芯数量,若在同一侧面同时有两处以上型芯,采用同时抽芯时,由于制品孔收缩大所以抽芯力也大,反之抽芯力较小。

由以上可进行抽芯力的计算:

Ft=A(ucosa-sina)+F0

 

六、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注射模必须安装在与其相适应的注射机上才能进行生产,因而在设计模具时,必须熟悉所选用注射机的技术参数,如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成型面积、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开模行程、拉杆间距、安装模板的螺孔位置和尺寸、定位尺寸、喷嘴球面半径,等等。

以便设计的模具与所选注射机相适应。

一、国产注射机合模部分的基本参数

注射机合模部分的基本参数包括模板尺寸,拉杆间距最大开距、动模板的行程、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等。

这些参数规定了注射机所安装模具的尺寸范围。

二、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和制品的质量或体积直接关系,两者必须相适应,不然会影响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若最大注射量小于制品的质量,就会造成制品的形状不完整或内部组织疏松,制品强度下降等缺陷;而注射量过大,注射机利用率降低,浪费电能,而且可能导致

塑料分解。

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的注射成型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应稍大于制品的质量或体积(包括流道凝料)。

通常注射机的实际注射量最好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的80℅以内。

当注射机最大注射量以最大注射容积标定时,按下式校核:

K

≥V=

+

式中:

是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容积

V是制品的总体积

K是注射最大量的利用系数为0.8

3.注射压力的校核

注射压力校核的目的是校核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能否满足塑料制品成型的需要.注射机最大注射压力应稍大于塑料制品成型所需要的注射压力.即:

≥p

式中

是指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

p是指塑料制品成型所需要的注射力

4.锁模力的校核及型腔的确定

(1)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又称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当熔体充满型腔时,注射压力在型腔内所产生的作用力总是力图使模具沿分型面胀开.为此,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的乘积.即:

≥F=

式中

是指注射机的最大锁模力;

F是指模内平均压力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熔体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塑料流动性、注射机类型、喷嘴形式、模具流道阻力、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与保压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塑料制品壁厚与形状、流程长度、浇口形式及大小,等等。

在工程实际中,可用模内平均压力来校核。

(2)模具型腔的确定模具的型腔数可根据塑料制品产量、精度高低、模具制品.

3.模具与注射机合模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设计模具时应加以校核的主要参数有喷嘴尺寸、定位圈的尺寸、模具最大厚度、最小厚度:

(1)注射机喷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关系注射机喷嘴前端孔径d与球面半径r与模具主流道衬套的小端直径D和R一般应满足下列关系:

R=r+(1-2)mm

D=d+(0.5-1)mm

 

(2)模具轮廓尺寸与注射机装空间的关系各种规格的注射机,可按装模具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一般有限制,所设计的模具闭合厚度必须在模具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

=

+l

≤H≤

式中

是指注射机允许模具最大厚度

是指允许模具最小厚度;

H是模具闭合厚度

经过计算校核:

都适合

 

致谢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扣盖的塑料模具设计。

这首先得益于我的指导老师XX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大力的帮助。

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指导,并经常打电话向我们询问情况,我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设计。

同时还要感谢同组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此致

敬礼!

 

参考文献

[1]屈华昌著.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P42-231

[2]唐志玉、李德群、徐佩弦著.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国防工业出版社,P1999:

P41-826

[3]丁闻著.实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手册.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P48-210

[4]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著.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P472-495

[5]陆宁著.实用注塑模具设计.中国轻工业工业出版社,1997:

P50-254

[6]罗河胜著.新编塑料材料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P54-97

[7]廖念钊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

[8]华中理工大学等院校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