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07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docx

第1516章氮族和氧族习题

比较氢化物在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方面的递变规律。

物质熔沸点与热稳定性的关系?

•物质的熔沸点高低是指晶体内各质点间的结合力的大小。

•热稳定性是指晶体内各原子间化学键的牢固程度。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它们的热稳定性与熔沸点的高低是一致的。

•共价键所形成的分子晶体,热稳定性是指分子内部各原子间化学键的强弱,而熔沸点的高低,是指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

破坏前者比破坏后者消耗的能量要高些。

离子型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何判断?

溶解度既与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有关,又与离子的水合能有关。

一般规律是:

(1)阴阳离子半径相差大的比相差小的易溶。

这是因为当阴阳离子大小相差悬殊(即r-》r+)时,离子的水合作用在溶解中居优势,因此,在性质相似的盐系列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该盐越容易溶解。

例如

MgSO4>CaSO4>BaSO4

NaClO4>KClO4>RbClO4

(2)若阴阳离子相差不多,则晶格能的大小在溶解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

离子电荷高,半径小,也就是离子势(Z/r)大的离子所组成的盐较难溶解;

例如:

溶解度NaHCO3>Ca(HCO3)2

溶解度:

CaF2

根据L.Pauling规则可判断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1)多元含氧酸,级解离常数有如下关系:

Ka1:

Ka2:

Ka3=1:

10-5:

10-10

(2)无机含氧酸一般可以写成(OH)mROn,其酸性强弱与非羟基的氧原子数n有关,n越大,酸性越强。

n=3,为强酸(Ka1>103)

n=2,为强酸(Ka1=10-1-103)

n=1,为中强酸(Ka1=10-4–10-2)

n=0,为弱酸(Ka1=10-11–10-5)

(3)在(OH)mROn中,除了n值影响酸性外,R也影响含氧酸的酸性。

R的氧化态越高、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则羟基中的H+离子越容易释放,故化合物的酸性越强。

影响含氧酸(盐)氧化能力的因素

1、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

若中心原子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获得电子的能力强,其含氧酸(盐)氧化性也就强。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它们最高氧化态的含氧酸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减小,原子半径增大,所以,低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依次递减。

至于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的锯齿形变化,则是由于次级中期性引起的。

2、含氧酸分子的稳定性

一般分子越不稳定,其氧化性越强。

含氧酸稳定性与分子中R-O键的强度和数目有关。

键的数目越多,键强度越大,要断裂这些键,使高氧化态的还原为低氧化态甚至单质,就越困难。

R-O键的强度和数目与R的电子构型、氧化态、原子半径、成键情况以及分子中带正电性的氢原子对R的反极化作用等因素有关。

举例:

比较硫和氯的含氧酸在酸性、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方面的递变规律

(1)酸性随中心原子氧化数的增大而增强:

H2SO3

(2)氧化性随中心原子氧化数的增大而减弱:

H2SO3>H2SO4HClO>HClO3>HClO4

(3)热稳定性随中心原子氧化数的增大而增强:

H2SO3

 

第15章氮族元素

硝酸盐的热稳定性:

①IA、IIA金属的盐

2NaNO3==2NaNO2+O2↑

②电位序在Mg和Cu之间的金属的盐

2Pb(NO3)2==2PbO+4NO2↑+O2↑

③电位序在Cu以后的金属的盐

2AgNO3===2Ag+2NO2↑+O2↑

磷的含氧化物:

名称

次磷酸

焦亚磷酸

亚磷酸

连二磷酸

化学式

H3PO2

H4P2O5

H3PO3

H4P2O6

氧化态

+1

+3

+3

+4

名称

偏磷酸

三聚磷酸

焦磷酸

正磷酸

化学式

(HPO3)n

H5P3O10

H4P2O7

H3PO4

氧化态

+5

+5

+5

+5

+V磷酸的区别和鉴定:

+V磷酸

加入AgNO3

加入蛋白清液

正磷酸

Ag3PO4黄色沉淀

焦磷酸

Ag4P2O7白色沉淀

无沉淀

偏磷酸

(AgPO3)3白色沉淀

有沉淀,蛋白凝聚

砷、锑、铋氢化物的鉴别:

AsH3

SbH3

BiH3

热分解

黑色砷镜

黑色锑镜

棕色铋镜

NaClOaq

砷镜溶解

锑镜不溶解

铋镜不溶解

(NH4)S2

砷镜溶解

锑镜溶解

铋镜溶解

15-5给出下列物质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1)LiNO3

(2)KNO3(3)AgNO3(4)Bi(NO3)3(5)Pb(NO3)2(6)Fe(NO3)2(7)NH4NO3(8)(NH4)2CO3(9)(NH4)2Cr2O7(10)NH4Cl(11)NaNH2(12)Pb(N3)2(13)NaNO2(14)AgNO2

解:

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与阳离子的极化能力有关,按照阳离子的极化能力由弱至强,分别生成亚硝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

若阳离子有还原性,则阳离子可被生成的氧氧化。

(1)4LiNO3=2Li2O+4NO2↑+O2↑

(2)2KNO3=2KNO2+O2↑

(3)2AgNO3=2Ag+2NO2↑+O2↑

(4)4Bi(NO3)3=2Bi2O3+12NO2↑+3O2↑

(5)2Pb(NO3)2=2PbO+4NO2↑+O2↑

(6)4Fe(NO3)2=2Fe2O3+8NO2↑+O2↑

(7)NH4NO3=N2O↑+2H2O(>200℃)

2NH4NO3=2N2↑+O2↑+4H2O(300℃)

(8)(NH4)2CO3=2NH3↑+CO2↑+H2O

(9)(NH4)2Cr2O7=Cr2O3+N2↑+4H2O

(10)NH4Cl=NH3↑+HCl↑

(11)2NaNH2=2Na+N2↑+2H2↑

(12)Pb(N3)2=Pb+3N2↑

(13)2NaNO2=Na2O+NO2↑+NO↑

(14)AgNO2=Ag+NO2↑

15-6给出下列物质的水解反应方程式,并说明NCl3水解产物与其他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有何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

解:

NCl3水解产物既有酸HClO,又有碱NH3,而同族AsCl3和PCl3水解产物为两种酸。

N(3.04)和Cl(3.16)的电负性相近,NCl3中半径小的N的孤电子对向H2O中的H配位,N与H成键并脱去Cl,最终生成NH3;NCl3中半径大的Cl和由水释放出的OH—结合,生成HClO。

P和As的电负性都小于Cl,AsCl3和PCl3水解时呈正电性的P3+和As3+与水解离出的OH—结合,呈负电性的Cl—与水解离出的H+结合,生成两种酸。

周期数较高的Sb和Bi金属性较强,Sb3+和Bi3+与OH-的结合较弱,故SbCl3和BiCl3水解不彻底,分别生成SbOCl,BiOCl沉淀和HCl。

15-8如何配置SbCl3和Bi(NO3)3溶液。

解:

SbCl3和Bi(NO3)3都易水解生成沉淀:

为避免水解,在配制溶液时先将一定量的盐溶于酸中,再稀释到所需体积即可。

配置SbCl3溶液时,先将SbCl3水合晶体溶于1:

1盐酸中;配置Bi(NO3)3溶液时,先将Bi(NO3)3水合晶体溶于1:

1硝酸中。

15-9分别用三种方法鉴定下列各对物质。

(1)NaNO2和NaNO3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能使KMnO4溶液褪色的是NaNO2,另一种盐是NaNO3。

将两种无机盐的水溶液分别用HAc酸化,再加入KI,颜色变黄、有I2生成的是NaNO2,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NO2,另一种盐是NaNO3。

NO2-的鉴定:

在溶液中加入强酸(如浓硝酸)。

反应式为:

2HNO2===N2O3+H2O===NO+NO2+2H2O

兰色红棕色

(2)NH4NO3和NH4Cl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H4Cl,另一种盐是NH4NO3。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能使其褪色的是NH4Cl,另一种是NH4NO3。

NO3-的鉴定:

取少量两种盐晶体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加入FeSO4,加水溶解后沿着试管壁加浓硫酸,在浓硫酸与上层溶液的界面处有棕色环生成的是NH4NO3,另一种盐是NH4Cl。

(3)SbCl3和BiCl3

将两种盐溶于水,分别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又溶解的是SbCl3,加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过量NaOH溶液的是BiCl3。

将两种盐溶于稀盐酸,分别加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的是SbCl3,另一种盐是BiCl3。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NaOH和NaClO溶液,微热,有土黄色沉淀生成的是BiCl3,另一种盐是SbCl3。

(4)NaNO3和NaPO3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PO3,另一种盐是NaNO3:

分别将两种盐酸化后煮沸,这时偏磷酸盐PO3—将转化为正磷酸盐PO43—。

再分别加入过量的(NH4)2MoO4,有特征的黄色沉淀磷钼酸铵生成的是偏磷酸钠,无此特征现象的是硝酸钠:

NO3-的鉴定:

取少量两种盐晶体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加入FeSO4,加水溶解后沿着试管壁加浓硫酸,在浓硫酸与上层溶液的界面处有棕色环生成的是NH4NO3,

(5)Na3PO4和Na2SO4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3PO4,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SO4: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的是Na2SO4,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硝酸的是Na3PO4:

Ba2++SO42-====BaSO4↓(白色)

3Ba2++2PO43-====Ba3(PO4)2↓(白色)

Ba3(PO4)2+4H+===Ba2++2H2PO4-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能使碘水褪色的是Na3PO4,不能使碘水褪色的是Na2SO4。

因为Na3PO4溶液碱性较强,碘水发生歧化反应:

(6)KNO3和KIO3

将两种盐溶液酸化后滴加NaSO3溶液,颜色变黄、有I2生成的是KIO3,另一种盐是KNO3:

2IO3-+5SO32-+2H+===I2+5SO42-+H2O

将两种盐分别与NaNO2晶体混合后滴加浓硫酸,有气态NO2放出的是KNO3,另一种盐是KIO3:

向两种盐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者为KIO3,另一种则为KNO3:

15-10提纯下列物质。

(1)除去N2气体中的少量O2和H2O

将N2气通过赤热的铜粉,除去少量O2:

再用P2O5干燥N2,除去少量H2O。

(2)除去NO中的少量NO2

将气体通过水或NaOH溶液后除去NO2,再用P2O5干燥:

(3)除去NaNO3溶液中的少量NaNO2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HNO3溶液后加热,可除去溶液中NO2—:

或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H4NO3溶液后加热,可除去溶液中NO2—:

15-11试分离下列各对离子。

(实验中固液分离,液液分离,分离方法,器皿)

(1)Sb3+和Bi3+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Sb3+生成可溶性的SbO33—而Bi3+生成Bi(OH)3沉淀:

(2)PO43—和NO3—

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PO43—与Ag+生成Ag3PO4沉淀而NO3—留在溶液中。

(3)PO43—和SO42—

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SO42—转化为BaSO4沉淀而PO43—转化为H2PO4—留在溶液中。

(4)PO43—和Cl—

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Cl—转化为AgCl沉淀而PO43—转化为H2PO4—留在溶液中。

15-13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向含有Bi3+和Sn2+的澄清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有黑色沉淀生成。

在碱性条件下Sn2+将Bi3+还原为单质Bi,生成的粉末产物为黑色:

(2)向Na3P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生成黄色沉淀,但向NaP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却生成白色沉淀。

Na3P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生成黄色Ag3PO4沉淀,向NaP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生成的是AgPO3沉淀,它显白色。

Ag+离子的极化能力较强,其半径也较大,因而Ag3PO4中Ag+与负电荷多的PO43—之间的附加极化作用较强,很容易发生电荷跃迁,吸收可见光显颜色。

而AgPO3中Ag+与负电荷少的PO3—之间的附加极化作用较弱,很难发生电荷跃迁,即可见光照射后不发生电荷跃迁,因而显白色。

(3)向AgNO3溶液中通入NH3气体,先有棕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但向AgNO3溶液中通入SbH3气体,生成的沉淀在SbH3过量时也不溶解。

向AgNO3溶液中通入NH3气体,先生成棕褐色Ag2O沉淀,NH3过量则Ag2O与NH3生成配合物而溶解:

向AgNO3溶液中通入SbH3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沉淀为单质Ag和Sb2O3,过量SbH3不能溶解Ag和Sb2O3。

(4)在煤气灯上加热KNO3晶体时没有棕色气体生成,但KNO3晶体混有CuSO4时有棕色气体生成。

K+极化能力弱,在煤气灯上加热KNO3晶体时生成KNO2和O2,不生成棕色NO2:

在KNO3晶体混有CuSO4,混合物受热时,NO3—接触极化能力较强的Cu2+使NO3—分解成棕色NO2气体:

(5)分别向NaH2PO4,Na2HPO4和Na3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均得到黄色的Ag3PO4沉淀。

AgH2PO4和Ag2HPO4比Ag3PO4溶解度大得多,因此向NaH2PO4,Na2HPO4和Na3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都生成黄色的Ag3PO4沉淀。

(6)向Na2HP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向NaH2P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CaHPO4不溶于水,Ca(H2PO4)2溶于水。

所以向Na2HP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NaH2P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15-1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H3溶液显碱性而HN3溶液显酸性。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一般是由其在水中的解离情况决定的。

NH3是一种稳定的分子,在水中解离出H+离子的能力很弱。

而中N的孤对电子对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可以与H2O解离出的H+结合,使体系中OH—过剩,因此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HN3的结构远不如N3—的结构稳定,故HN3在水溶液中将解离出H+,生成稳定的N3—。

因此显酸性:

(2)在H3PO2,H3PO3和H3PO4分子中都含有3个H,为什么H3PO2为一元酸,H3PO3为二元酸,而H3PO4为三元酸?

磷的含氧酸中,只有—OH基团的H能解离出H+,而与P成键的H不能解离出H+。

因此,磷的含氧酸是几元酸,是由分子中H形成几个—OH基团决定的。

磷的含氧酸的结构如图15-16-1所示,(a)表示的H3PO2分子中有1—OH个基团,为一元酸;(b)表示的H3PO3分子中有2—OH个基团,为二元酸;(c)表示的H3PO4分子中有3—OH个基团,为三元酸。

(3)为什么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NH3PH3。

NH3和NF3利用N的孤对电子对向过渡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PH3和PF3除利用P的孤电子对向过渡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外,而其中心原子P有空的d轨道,可以接受过渡金属d轨道电子的配位,形成d-dπ配键,使PH3和PF3与过渡金属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即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NH3

由于H不存在价层d轨道,在H+与配位时,NH3和PH3只能以孤电子对向H+的1s空轨道配位。

H+的半径很小,与半径小的N形成的配位键较强,而与半径较大的P形成的配位键较弱。

因此,与H+的配位能力NH3>PH3。

(4)有人提出,可以由NO2的磁性测定数据分析NO2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Π34还是Π33。

你认为是否可行?

为什么?

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测定NO2的磁性应是NO2处在液态或固态下,而随着温度的降低,NO2发生聚合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在N2O4沸点温度时,液体中含有1%的NO2,气体中含有15.9%NO2的;在N2O4熔点温度的液体中只含有0.01%NO2的,在低于N2O4的熔点温度时,固体中全部是N2O4。

可见,液态或固态时NO2几乎全部转化为N2O4,无法测定液态或固态时NO2的磁性。

在NO2分子中,键角∠ONO是134o,大于120o,由此可以证明该分子有单电子,NO2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Π34而不是Π33,具有顺磁性。

15-17用水处理黄色化合物A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气体C。

B溶于硝酸后经浓缩析出D的水合晶体。

D受热分解得到白色固体E和棕色气体F,将F通过NaOH溶液后得到气体G,且体积变为原来F的20%,组成气体G的元素约占E的质量组成的40%。

将C通入CuSO4溶液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C过量后沉淀溶解得深蓝色溶液H。

试写出字母A,B,C,D,E,F,G和H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解:

A—Mg3N2B—Mg(OH)2C—NH3D—Mg(NO3)2E—MgOF—NO2+O2G—O2H—[Cu(NH3)4]SO4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15-18无色钠盐晶体A溶于水后加入AgNO3由浅黄色沉淀B生成。

用NaOH溶液处理B,得到棕黑色沉淀C。

B溶于硝酸并放出棕色气体D。

D通入NaOH溶液后经蒸发、浓缩析出晶体E。

E受热分解得无色气体F和A的粉末。

试写出字母A,B,C,D,E和F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A—NaNO2B—AgNO2C—Ag2OD—NO2E—NaNO2+NaNO3F—O2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15-19无色晶体A受热得到无色气体B,将B在更高的温度下加热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发现气体体积增加了50%。

晶体A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共热得无色气体C和白色固体D。

将C通入AgNO3溶液先有棕黑色沉淀E生成,C过量时则E消失得到无色溶液。

将A溶于浓盐酸后加入KI则溶液变黄。

试写出字母A,B,C,D和E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A—NH4NO3B—N2OC—NH3D—NaNO3E—Ag2O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第16章氧族元素

根据无机含氧酸的组成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焦”、“代”、“过”、“连”酸等类型。

“焦酸”是指两个含氧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所得的产物。

“代酸”是指氧原子被其它原子取代的含氧酸,如硫代硫酸就是硫酸中的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

“过酸”是指含有过氧基的含氧酸。

“连酸”是指中心原子相互连在一起的含氧酸。

名称

化学式

氧化数

结构式

存在形式

次硫酸

H2SO2

+II

(HO)-S-(OH)

连二亚硫酸

H2S2O4

+III

(HO)OS-SO(OH)

亚硫酸

H2SO3

+IV

(HO)SO(OH)

硫酸

H2SO4

+VI

(HO)OSO(OH)

酸,盐

焦硫酸

H2S2O7

+VI

(HO)O2SOSO2(OH)

酸,盐

硫代硫酸

H2S2O3

+II

(HO)OSS(OH)

过一硫酸

H2SO5

+VIII

(HO)O2S(O-OH)

酸,盐

过二硫酸

H2S2O8

+VII

(HO)O2SO-OSO2(OH)

酸,盐

连多硫酸

H2SxO6

X=2-6

+5,+3.3,+2.5,+2,+1.7

(HO)O2S-S-SO2(OH)

硫化物,大多数难溶于水,具有特征颜色

溶于稀盐酸

(0.3mol·L-1)

难溶于稀盐酸

溶于浓盐酸

难溶于浓盐酸

溶于浓硝酸

溶于王水

MnSCoS

(肉)(黑)

SnSSb2S3

(褐)(橙)

CuSAs2S3

(黑)(浅黄)

HgS

(黑)

ZnSNiS

(白)(黑)

SnS2Sb2S5

(黄)(橙)

Cu2SAs2S5

(黑)(浅黄)

Hg2S

(黑)

FeS(黑)

PbSCdS

(黑)(黄)

Ag2S(黑)

Bi2S3(暗棕)

 

16-2命名下列硫的含氧酸及盐。

(1)K2S2O7焦硫酸钾

(2)H2SO5过一硫酸

(3)K2S2O8过二硫酸钾

(4)Na2S2O3·5H2O五水合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5)Na2S2O4连二亚硫酸钠

(6)Na2SO3亚硫酸钠

(7)Na2S4O6连四硫酸钠

(8)Na2SO4·10H2O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

16-3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H2S+ClO3—+H+=

(2)Na2S2O4+O2+NaOH=

(3)PbO2+H2O2=

(4)PbS+H2O2=

(5)S+NaOH(浓)=

(6)Cu+H2SO4(浓)=

(7)S+H2SO4(浓)=

(8)H2S+H2SO4(浓)=

(9)SO2Cl2+H2O=

(10)HSO3Cl+H2O=

解:

(1)5H2S+8ClO3—=5SO42—+2H++4Cl2+4H2O

(2)Na2S2O4+O2+2NaOH=Na2SO3+Na2SO4+H2O

(3)PbO2+H2O2=PbO+H2O+O2↑

(4)PbS+4H2O2=PbSO4+4H2O

(5)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

(6)Cu+2H2SO4(浓)=CuSO4+SO2↑+2H2O

(7)S+2H2SO4(浓)=3SO2↑+2H2O

(8)H2S+H2SO4(浓)=S↓+SO2↑+2H2O

(9)SO2Cl2+2H2O=H2SO4+2HCl

(10)HSO3Cl+H2O=H2SO4+HCl

16-6按如下要求,制备H2S,SO2和SO3,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化合物中S的氧化数不变的反应。

(2)化合物中S的氧化数变化的反应。

解:

(1)S的氧化数不变的反应:

H2S用金属硫化物与非氧化性的稀酸反应,例如

Fe2S+2HCl(稀)=FeCl2+H2S↑

SO2用Na2SO3与稀盐酸反应:

Na2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