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089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docx

《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docx

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一、矿井概况

交子里矿井是一座几经挖潜改造和扩建而成的大型矿井,开采历史44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现主采水平为交子里水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使用综采和综放工艺,矿井提升采用强力皮带提升,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

交子里矿井设计能力200万吨/年,2005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晋规发[2005]256号文件批准核定交子里矿井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

交子里矿井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井下为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交子里m。

共有2个斜井和2个立井,其中主斜井为胶带机提升,井筒坡度为0~8°~16º、斜长950米,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装备为2JK-250型双滚筒绞车,坡度16°,斜长382m,三个斜井共同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回风立井,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井下布置两条运输大巷,一条交子里水平轨道运输大巷采用电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完成辅助运输,一条交子里胶带运输大巷,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

矿井主采盘区为交子里盘区,由于交子里盘区9#煤层大部分被小煤窑开采和破坏,故本次设计针对10#、11#煤层。

二、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交子里矿井地质报告。

二零零五年五月四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批准交子里矿井生产能力为200万吨。

附:

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件。

4、《煤矿安全规程》。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7、《矿井防灭火规范》。

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1、本设计依据《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子里矿井改扩建工程》,并结合交子里矿井现状,利用交子里矿现有生产系统进行设计。

2、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合理布置工作面。

3、本着降低投资,加快投产进度,促进合理衔接的思想。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特点:

井下煤炭运输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煤方式,运输量大,安全可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问题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交子里盘区由于受小煤窑越层越界开采,9#煤资源损失贻尽,且10#、11#煤也越层采动,小煤窑采空区的低洼处存有一定积水;盘区开采时会与小煤窑贯通,造成漏风;上部9#煤有大量煤柱,造成下部开采时局部压力增大,容易发生冒顶。

2、措施

(1)、交子里盘区在开采中接近小煤窑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及时进行探放水。

(2)、交子里盘区在采掘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通风管理,回采有漏风时实行均压通风,巷道贯通处及时做闭墙。

(3)、交子里盘区在采掘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矿压观察,在压力大的区域及时加强支护。

(4)、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对采空区进行灌浆处理。

(5)、及时向地方上级部门打报告,共同制止私挖乱采现象。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井田概况:

交子里煤矿位于孝义市交子里村。

交子里井田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境内,属阳泉曲、西泉、驿马及朴柱乡(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28′51″~111°37′47″,北纬36°56′55″~37°04′34″,南北长14.220Km,东西宽13.170Km。

井田南北长14.220Km,东西宽13.170Km。

面积107.663km2。

二、采区概况;

1、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

交子里盘区位于山西黄土高原中部,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中游之西岸,地形绝对标高995.1——1184.8米,为低山丘陵区,沟谷纵横,区间有乡村公路交错,交通较为便利,井口以西约400米处为胡家窊至门楼凹村河沟,属季节性河流,无雨则干涸。

2、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雨量集中。

春秋干燥,风沙较大,夏季酷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历年气象计录资料:

日平均气温7~8月最高,极端最高气温达40℃,12月下旬~次年1月最低,为-20℃,年平均气温10℃。

年平均降水量500mm左右,最大年降水量671.81mm,最小降水量373.2mm,降水多集中在6、7、8、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800mm左右。

11月15日前后开始结冰,次年3月初解冻,最大冻土深度900mm,无霜期180天左右。

本区位于我省临汾—原平强震带,在霍州、洪洞一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多起。

其中公元前646年洪洞县赵城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级。

1291年(元朝)临汾地震死亡万余人,1303年9月25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震中烈度Ⅺ度。

据历史记载,在赵城、洪洞、临汾三县地裂成渠,村堡移徒,死亡20余万人,伤数十万人。

1556年(明朝)永清地震也十分剧烈,1979年介休地震,本区亦有较强震感。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山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区属烈震区,地震烈度为VⅢ,动峰值加速度(g)为0.20。

3、采区内小煤矿分布及开采情况,有无压茬关系,对开采的影响。

采区西北部为孝柱煤矿,越层越界开采9#煤多年;梁上庄矿开采5#煤,已关闭;贺家庄矿曾越层开采9#煤,已关闭;区域中部为越层开采9#煤的宏楼、胡家洼、井沟、及泉沟矿,其中泉沟矿已关闭填埋。

南翼分布王才堡矿、马圈沟矿,批采9#10#11#煤,严重影响采区南翼布置。

小窑遇水后并不排出地面,而是将水排至废弃巷道,对交子里煤矿的正规开采构成极大威胁。

4、与奥灰水的关系

本区位于奥灰水的地下迳流区,据测量奥灰水水位标高在570-580m,水位埋深365.00m左右,除L-39号孔一带有很小面积的煤层处于奥灰水水位以下外,绝大部分是在奥灰水位以上,奥灰水对矿井的开采不构成威胁,奥灰水是本区水源唯一发展方向,其水质需加以保护。

5、、地面村庄建筑及文物古迹

区域地表分布有渔湾、梁上庄、三河口、门楼凹、胡家洼、贺家庄等六个村庄,没有重点文物。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包括煤系地层)

该矿井井田内绝大部分为新生界覆盖,仅在较大沟谷中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部分地层出露。

据钻孔揭露地层资料,基岩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及奥陶系中统峰峰组、马家沟组。

自下而上简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本组分上下两段:

上段(O2ms)一般厚270m左右,以深灰色、灰黄色、石灰岩、泥灰岩为主。

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石灰岩,夹薄层状硬石膏,上部岩溶较发育,裂隙及层面充填有纤维状石膏。

下段(O2mx)一般厚110.0m,以灰黄色泥灰岩,深灰色灰岩为主。

底部为灰色角砾状灰岩和泥灰岩,裂隙较发育。

改组地层在区内未出露,区内水源井钻探揭露上段厚度381.75m;下段厚度14.75m。

本组为主要供水水源地层。

(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与下伏马家沟组呈整合接触,厚100.00—180.00m,一般140.00m左右。

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致密、质纯的石灰岩,含黄铁矿晶粒,局部为粗晶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下部由浅灰、灰白、灰黄色白云质泥灰岩、纯灰岩与石膏层及泥灰岩的互层组成,石膏为土状,有的以脉状充填于泥灰岩中。

灰岩中裂隙和小岩溶溶洞较发育。

本组属滨海相沉积,在本区内未出露,在区外东南部灵石一代有广泛出露,区内钻孔揭露厚度132.67m。

本组地层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地。

(三)、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本组地层平行不整合于下伏中奥陶统地层之上。

其岩性组成以灰色、灰黑色泥岩、铝质泥岩、石灰岩、砂岩为主,夹薄煤层两层,单层厚度在0.20m左右,不可采;下部含铝土矿层(G层铝土)两层,最下部为山西式铁矿,厚度为0—2.0m左右;在钻孔中揭露,多为黄铁矿与铝土矿共生出现;露头处变为褐铁矿或赤铁矿。

该层铁矿极不稳定,呈鸡窝状。

该组厚度一般在12—30m,平均厚度23.10m。

本组地层在本井田西部有小范围出露。

2.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该组厚度60—90m,平均厚度约85.80m。

其岩性组成为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灰色、石灰岩、砂岩和8—10层煤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三层。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该组地层北部发育厚度较小,中南部厚度较大。

底界为(K1)砂岩,厚度5—10m,为区域标志层。

本组地层中富含动、植物化石。

可分为3段,下段(C3t-1)厚13.64~30.51m,平均约21.35m;中段(C3t-2)厚24.97~40.00m,平均约37.12m;上段(C3t-3)厚17.70~47.64m,平均约27.23m。

本组地层在井田西北部有出露。

(四)、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本组由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浅灰色中、细砂岩和1—3煤层组成。

厚29.5—48.0m,平均38.18m。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该底界为K7砂岩,厚0~10.5m,区域标志层。

本组地层在井田范围内有广泛出露。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下段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2~3层煤线。

该段底部为浅灰色中、粗砂岩(K8),厚0~13.14m,为区域标志层。

上段为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顶部夹紫斑泥岩,相当于太原西山的“桃花泥岩”,为上石盒子与下石盒子地层分界辅助标志层。

本组厚74.60~117.20m,平均约104.40m。

本组地层在井田范围内有广泛出露。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本组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分下、中、上三段,地层总厚约335.13m。

下段为紫色、黄绿、杏黄、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互层。

厚度85.50—125.50m,平均厚度约112.09m,底部为一层黄绿色中粗粒含砾砂岩(K10),厚度1.00—8.45m,平均厚约3.44m,为区域性标志层。

中段为紫色、黄绿、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互层。

厚度66.80—110.45m平均厚度约89m。

上段为紫红色、猪肝色、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砂岩,据实测剖面厚度为104.04m(顶部被剥蚀)。

本组地层主要出露在井田东部。

(五)、新生界新第三系上新统(N2)

在井田内较大沟谷中均有出露,角度不整合于其它时代基岩之上。

由棕红、紫红、红黄色及灰褐色的粘土,砂质粘土夹钙质结核和凸镜体砾岩组成,厚度50m以下。

(六)、第四系(Q)

沿沟谷及其两侧、山脊顶部分布,覆盖在第三系或基岩之上,由黄色、土黄色、浅棕色,浅红色亚砂土、亚粘土、钙质结核、砾石和冲积层组成。

厚度变化较大,0—80m。

采区大部被黄土覆盖,该黄土直立节理发育、松散干燥,常形成陡峭的冲沟,厚度0-42.4m,均厚22.7m左右,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叠系地层分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以灰色砂岩、页岩组成,厚度约74.7m,底部以K8中砂岩与山西组分界,K8中砂岩厚约5.0m,以石英为主,含黑色矿物。

山西组地层以砂页岩、页岩、砂岩及三层煤及煤线组成,厚约67.6m,其中1#、3#煤不可采,2#煤局部可采,底部以K7细砂岩与石炭系太原组分界,K7砂岩厚约3.8m,灰白色,以石英及黑色矿物为主,胶结良好。

石炭系太原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以砂页岩、页岩、三层石灰岩及七层煤及煤线组成,其中K4、K3、K2三层灰岩可作太原组的标志层,9#、10#、11#煤全区稳定可采。

采区地质构造:

交子里盘区位于交子里井田的东部,大致呈背向斜相间的构造,北部为一门楼凹------胡家凹背斜,轴向西北------东南向,南部为一胡家凹----贺家庄向斜,轴向东西向,均延伸几公里,造成本区岩层呈南北向的波状起伏,地层倾角1---8°。

二、煤层及煤质

1、9#煤:

以亮暗煤为主,不含夹石,厚度0.9-1.9m,均厚1.45m,根据盘区西北部C-4钻孔揭露,最薄为0.9m,盘区西北部才-3、东部才—24钻孔揭露,最厚为1.9m,9#煤直接顶为灰黑色页岩,大部分厚0.2-0.4m,随采随落,风化后呈米黄色粘土,而在梁上庄村东部一带直接顶厚达0.7m左右,老顶为K2灰岩,厚5-6m,致密、坚硬,含方解石脉、动物化石,抗压强度940Kg/cm2,区域内K2灰岩疙瘩顶较为发育,有时达数十米,下沉一米以上,致使9#煤变薄,9#煤底板为灰黑色页岩,一般厚1.62---2.74m左右,平均2.1m,盘区北部约1.7m,南部较厚约2.6m。

据统计资料,9#煤可采性指数为0.876,变异系数0.284,属较稳定煤层,从钻孔揭露及采样化验结果表明:

9#煤全硫1.49-6.88%,平均2.94%,灰份4.78-33.42%,平均12.36%,挥发份24.65-35.10%,平均29.53%,发热量为35.71MJ/Kg,煤种为焦肥煤。

2、10#煤:

煤厚1.38-2.4m,平均1.7m左右,盘区北部较厚,据才---3钻孔揭露为2.4m,向南逐渐变薄,据南部J—38钻孔揭露为1.38m,10#煤顶板即为9#煤底板,为灰黑色页岩,抗压强度389Kg/cm2,10#煤底板为黑色页岩、性脆,厚0.78—4.4m,平均2.51m,盘区西南部较厚,据C---7钻孔揭露为4.4m,东北部较薄,据J—36钻孔揭露为0.78m,抗压强度389Kg/cm2

10#煤在本区发育稳定,属结构简单稳定煤层,可采性指数0.980,变异系数0.319,从钻孔揭露及采样化验结果表明:

含硫1.27---5.35%,平均2.45%,灰份10.5---28.95%,平均15.02%,挥发份27.47%,发热量为35.94MJ/Kg,煤种为焦肥煤。

3、11#煤:

埋深126-279米,南部较深,北部较浅,煤层结构复杂,含4-6层夹矸,一般为0.02-0.4米,煤层厚度4.2-5.8m,平均厚度4.8米,区域中部较厚西北部较薄,11#煤底板多为高岭土泥岩,性软遇水变软膨胀。

据统计资料看,11#煤可采性指数0.938,变异系数0.369,属较稳定煤层。

从钻孔揭露及采样化验结果表明:

全硫为1.13---2.30%,平均1.45%,灰份22.54%,挥发份26.83%,发热量为34.68MJ/Kg煤种为焦煤。

附可采煤层特征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地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

夹石

层数

(层)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性

山西组

2

0-1.70

0.81

7.35-34.28

24.49

0

泥岩、

粉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稳定

太原组

5

0-1.72

0.59

0

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稳定

11.40-23.5

16.40

7

0-1.20

0.65

0~1

粉砂岩、泥岩、砂岩

粉砂岩、泥岩、

砂岩

极不稳定

12.45-49.45

24.79

9

0-2.40

1.22

0

石灰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稳定

0.25-7.40

3.51

10

0.40-5.70

1.70

0~2

泥岩、

砂质泥岩

砂岩、泥岩

砂质泥岩

稳定

0.07-23.0

2.66

11

0-8.95

4.70

0~4

泥岩、砂质泥岩、砂岩

泥岩、砂质泥岩、

石英砂岩

稳定

各煤层煤质特征汇总表(交子里)附后

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

(一)瓦斯

对11#煤取样三个,测定其瓦斯含量为0.0173-0.0652mL/g;对10#煤取样5个,测定瓦斯含量0.00098-0.089mL/g;9#煤取样1个,测定不含瓦斯。

据交子里矿坑下测定,(多年平均)相对瓦斯涌出量0.54m3/t,自建矿以来该矿未发生瓦斯突出现象,未发生过瓦斯燃爆事故,属低沼气矿井。

2003年9月10日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鉴定,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44m3/min,相对涌出量为0.634m3/t,属低沼气矿井。

据我省煤矿瓦斯分布规律,瓦斯含量将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

另外在构造破坏带、古空区及独头上山巷道等瓦斯局部聚集。

(二)、煤尘

井下煤尘一般有以下几项:

机械割煤产生60%,放炮产生20%,落煤10%,取煤尘试样经抚顺科学院分院分析结果为:

10#煤尘:

Mad1.6%,Ad15.18%,Vdaf33.35%,火焰长度20cm,加煤粉量65%。

9#煤尘:

Mad0.77%,Ad4.6%,Vdaf23.32%,火焰长度100cm,加煤粉量60%。

9#、10#煤煤尘挥发分与可燃物之比均超过10%,故本区主采煤层9#、10#、11#煤均有爆炸危险,其爆炸指数为27%

(三)、煤的自燃

井田内三层主采煤层属中-高硫煤,硫的燃点较低,煤层有自燃可能性,据交子里地面及井下工作面自燃情况,测定煤层的自燃发火期为六个月~一年。

自燃等级为Ⅰ级。

(四)、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地温情况

本区瓦斯涌出以游离态逸出为主要形式,即煤层和围岩中的瓦斯通过裂隙和孔隙从煤壁和围岩不断缓慢逸出。

本区地压约为678mmHG,地温14℃----25℃,属地温正常区。

四、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主采煤层均位于太原组三层灰岩下部,三层灰岩K2、K3、K4岩溶、裂隙较为发育,从多年开采情况分析,K3、K4灰岩的富含水性较弱,只有K2灰岩富含水性较强,距可采煤层甚近,故K2灰岩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在9#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如在向斜轴部或低洼地带即盘区南部K2灰岩水对采掘均有一定影响。

另外,盘区西北部的孝柱矿、西南部的王才堡、马圈沟矿、贺家庄矿、中部的宏楼、胡家洼、井沟、新建矿、泉沟矿、均越层开采9#煤多年,尤其是王才堡矿、马圈沟矿已越层采动10#、11#煤,破坏范围较大,其采空区的低洼带存有一定量积水,所有本区在接近小煤窑采掘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隔水层情况:

本区隔水层有以下4类:

1.中下更新统粘土类隔水层

该由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砂质粘土、钙质结核或泥灰粘土、古土壤层组成,厚约27m,该夹在新生界砂、砾层或泥灰岩含水层之间,分布稳定,隔水性较好。

2.石炭系和二叠系含水层间隔水层

该隔水层由泥岩、含铝质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厚几米~几十米,夹在各层砂岩和石灰岩含水层之间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3.本溪组和太原组底部隔水层

该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厚约30~40m,为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石灰岩间夹砂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岩性致密,分布稳定,隔水性良好。

4.奥陶系泥灰岩、石膏隔水层

该主要为石膏泥灰岩带,由泥灰岩和石膏组成,按上、下关系分为两个带,厚度分别为13.4~32.7m,平均14.0m和35.8~54.6m,平均42.6m。

该夹在奥陶系第一含水组与第二含水组之间,岩层致密,分布稳定,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

本区内断层发育少落差一般在5米以下,大部分为张扭性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破碎带不发育,再加之本区陷落柱垮落地层大多未及地表,因此构造导水对生产影响不大。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应为简单型,预计正常涌水量为35M3/H,最大涌水量约为150M3/H。

五、采区地质勘探评价及建议

依据交子里井田的勘探报告对本区主要构造和可采煤层的控制和论述是可靠的,储量计算结果基本可靠。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根据中煤计字第337号文、能源部综计规(1990)149号文、能源部统计规(1990)166号、煤规字(1994)第503号文,矿井井田境界如下:

1.X=4097840,Y=19547725;

2.X=4097840,Y=19549000;

3.X=4096545,Y=19549000;

4.X=4096545,Y=19547725。

井田东西宽7.0-11.0m,南北长约13.5m,井田面积约107.663m2。

二、储量

交子里盘区煤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度。

故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储量,在1:

5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上进行。

计算公式:

Q=Smd

式中:

Q------块段的储量(万吨)

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平方米)

m------块段煤层平均伪厚度(米)

d------煤层的是密度(t/m3)

1、煤层厚度:

各块段所采用厚度为圈定该块段钻孔、生产小窑见煤等煤层厚度的平均值。

对复杂结构煤层,夹矸厚度不超过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煤层的采用厚度。

2、煤层视密度:

11#煤取1.40t/m3。

3、工业广场、村庄、铁路、公路等建筑物保安煤柱以建筑物边界点至第四系45。

,下推至基岩面,再以70。

下推至各煤层底板。

储量计算结果如下:

煤层

工业资源/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

设计资源/储量

井田边界

铁路

村庄

断层

小计

10#

3981.3

224.9

224.9

3756.4

11#

6119

646.7

646.7

5472.3

合计

10100.3

871.6

871.6

9228.7

采区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表单位:

万吨

永久煤柱损失

开采损失

设计资源/储量

工业场地

井筒

大巷

小计

44.8

21.9

98.9

165.6

165.6

2262.6

131.9

64.4

275.5

471.8

471.4

3184.4

176.7

86.3

374.4

637.4

637.4

5447.0

采区设计资源/储量计算表单位:

万吨

三、安全煤柱的留设

1、盘区工作面与盘区边界线的煤柱。

盘区工作面与盘区边界线留设30m的煤柱。

2、工作面与工作面的煤柱

工作面与工作面留设20m的煤柱。

3、三条开拓巷道保护煤柱。

三条准备巷道间留30m安全煤柱。

4、工作面与准备巷道、村庄煤柱的安全煤柱

工作面与准备巷道和村庄煤柱留设30m安全煤柱。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00d,每天三班作业,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日净提升时间14h。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根据原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和设计委托要求,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OMt/a。

三、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均按下式计算:

T=Z/A·K

式中:

T---服务年限,a;

Z---设计可采储量,Mt;

A---生产能力,N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1.20。

经计算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OMt/a时,矿井服务年限为101a。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开拓现状

现采用斜井立井开拓方式,一个主斜井,装备1.2m宽钢绳芯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任务;一个副斜井,装备2JK-2.0双滚筒绞车,担负矿井部分辅助提升任务;一个进风立井,担负矿井部分辅助提升任务;一个回风立井,装备TZK-58N024轴流式风机,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井下布置两条运输大巷,一条交子里水平轨道运输大巷,采用电机车牵引lt矿车运输完成辅助任务;一条交子里胶带运输大巷。

设计将全矿井划分了1个盘区。

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混合式通风系统。

二、井田开拓

根据目前煤炭技术的发展和采掘设备的更新换代,结合矿井采掘现状和地方煤矿对井田的破坏情况,本次设计对井田开拓调整如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风井场地位置,设计对新增风井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