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105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导演现场指导制作.docx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导演现场指导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导演:

现场指导、制作

 编剧:

选题策划、脚本

导演:

现场指导、制作

制作:

拍摄、编辑、后期合成

课程目的:

掌握各类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知识和能力或

掌握电视媒体的编导与制作能力,掌握运用电视这一媒体手段进行表达的方法和能力 

电视节目编导的主要工作:

编写文字脚本、编写分镜头脚本、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 

第一章 概述

教材的本质:

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信息、符号和媒介。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媒介是信息的载体。

 

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

1、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大纲为依据,与文字教材相配合

2、特定的教学对象

3、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教育性服务

4、要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电视媒体的特点):

1、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

2、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

3、视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内容

4、存储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5、传送方式多样化,适宜多种教学方式

6、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

1、讲授型(课堂式讲授型、外景式讲授型)

2、图解型

3、戏剧型

4、综合型

 

第二章 编导

第一节 文字脚本(剧本)概述

一、文字脚本的特性:

故事性、艺术性VS科学性、真实性形象性(采用何种形象的电视画面和相配合的解说词去表达内容)

二、文字脚本的作用:

1、文字脚本是电视节目创作的基础

文字脚本确定了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

文字脚本确定了电视节目的结构

文字脚本基本上确定了电视教材所采用的素材

2、文字脚本是编写分镜头脚本的依据

三、文字脚本的格式

1、讲稿式:

主要是人物的讲话稿,其中需要插入字幕、图片、图表、视频素材的地方予以标注。

2、图解式:

在画出的一幅幅简图(故事板)旁边写上相应的解说词。

3、声画式:

包括详细的画面和解说词两部分,按画面与解说词排列的位置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A、画面与解说词分开左右两边写,一组画面有对应的解说词

B、画面与解说词分开上下写

C、画面与解说词混合写

 

第二节 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选择、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

恰当的选题可以充分发挥电视手段的长处,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和收视效果

二、选题的原则

选择能够充分发挥电视手段长处的选题,并尽量避免电视手段的短处,具体而言:

需要用活动图像呈现的选题

需要用电视动画、特技等艺术手法去表达的选题

需要用电视手段扩大宣传面的选题

 

第三节 选型

任务:

确定电视节目的表达形式

讲授型 图解型 戏剧型 综合型

选型依据:

依据节目内容、依据电视节目的受众、依据播放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人员和物质条件

 

第四节 选材

选材的任务:

在确定的选题与表达形式下,选择表现该主题的电视画面素材

选材的原则:

直观形象、选材要有动感、选材要典型

 

第六节 电视节目的形象与抽象思维

一、形象、抽象与传播

电视的长处:

直观、形象

但直观、形象仅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电视不仅要传播形象内容,还要传播抽象的概念、观念、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等

形象旨在为抽象服务

具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思维转化能力

二、抽象概括的表达形式

动画与特技、目视符号、字幕(标题、结论、说明)、解说词

 

第七节 结构

一、结构的意义

组织电视节目的素材内容

处理好开头、中间和结尾

多种符号的组织结构问题

 

二、结构的类型和要素

1、结构的类型:

时间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结构、扩展结构、螺旋上升结构

2、结构的要素:

开头、主题展开部分(内容部分)、结尾部分

 

第八节 解说词

一、解说词的作用

1、补充画面:

画面未必能呈现任何节目内容

选择的画面不够典型

组合的画面镜头数量不够

用语言比用画面更有力

2、提示画面:

引导观众注意力   3、概括画面   4、强化画面

 

解说词的作用:

–    对画面叙事的补充、阐释

–    对视听传播的文学润色

–    对作品结构的粘合

–    创作主体意识的体现

–    揭示画面深层内含

–    补充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等

解说词基本要求:

科学、准确、精练、简明、通俗、口语化

 

第二章  电视手法与分镜头脚本

 

第一节 分镜头和分镜头脚本的格式

一、镜头与镜头组

镜头:

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

镜头:

组成电视节目的最小单位

镜头组:

一个能够表达一段完整意思的镜头

二、分镜头

将文字脚本上写出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镜头,以及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意义。

分镜头的依据:

依据视觉心理的规律、依据蒙太奇组接的原则

三、分镜头脚本及其格式

分镜头脚本:

依据文字脚本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将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

不是对文字脚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

内容包括:

将文字稿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

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组接的技巧

相应镜头组的解说词

相应镜头组或段落的音乐和音响效果

分镜头脚本的格式:

镜号、机号、景别、技巧、时间、画面内容、解说、音响效果、音乐、备注

 

第二节 镜头的类别和作用

 

一、镜头的类别

1、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2、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

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3、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4、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俯拍的镜头

5、根据镜头的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6、只拍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

依据:

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通常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1、远景:

视距最远的景别,用于展示大空间,交代环境和场面

2、全景:

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用于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3、中景:

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适合观众一般的视觉距离,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4、近景:

头部至腰或肩之间。

用于介绍人物,展示面部表情变化,突出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5、特写:

肩至头部。

刻画被摄对象

6、大特写:

用画面全部表现人、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

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力

 

三、运动镜头

1、推镜头:

突出介绍重点,强化事物特征,展示巨大空间,产生纵深感

2、拉镜头:

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作用:

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

3、摇镜头:

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

作用:

展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介绍大面积的主体物

4、移动镜头:

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擅长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作用:

是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显示。

5、跟镜头:

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主体物拍摄

作用:

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突出表现一些技术型的操作

6、升降镜头:

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作用:

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的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律

7、甩镜头       8、晃镜头     9、急推、急拉

 

四、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1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鲜明的感情色彩,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眼睛合而为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信息表达效果好,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人物的幻觉与想象

2、客观镜头:

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客观的叙述所发生的事情

 

五、不同方位与角度的镜头

1、方位:

正面、侧面、反面

2、角度:

仰拍、俯拍、平拍

 

六、长镜头和短镜头

根据镜头的时间长度分类

镜头的长度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观众领会镜头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到情绪上的延长、转换和停顿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镜头的长度有叙述长度和情绪长度之分。

观众领会镜头内容的时间,取决于视距的远近、画面的明暗、动作的快慢、造型的繁简等因素

 

七、空镜头

没有主体景物/人物的镜头,起到比喻、象征和抒发感情的作用

 

 

第三节蒙太奇艺术手法

一、蒙太奇的含义

法语montage的音译

 

原意:

建筑学术语,指将各种建筑材料根据总体设计进行安装,最后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影视创作中的含义:

剪辑和组合之意。

意指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构成一部连贯,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艺术手段

本质而言:

是影视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是镜头剪辑和组合的语法

二、蒙太奇的依据

蒙太奇手段的创造与运用是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与经验

蒙太奇的依据就像人观察事物现象一样,选取不同的视点,以求得细致、完整的印象

三、蒙太奇的作用

1、构成作用:

若干镜头组接后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产生了比每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

2、创造时空的作用:

创造时间,创造空间

3、声画结合的作用:

同步、对比

三、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1、叙事蒙太奇                2、表现蒙太奇

 

第四节 镜头的组接

一、镜头组接的原则

总则:

镜头组接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识规律。

(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

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

合乎生活习惯

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运动轴线、人物关系轴线

(三)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表现同一拍摄对象的两个相邻镜头组接的合理、顺畅、不跳动,须遵守三个原则:

景别必须有明显的变化,否则将产生画面的明显跳动

景别差别不大时,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不能同景别相接

(四)动接动、静接静

动接动:

动指画面内主体的运动。

动体接动体,能产生顺畅的视觉效果,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能差别太大

静接静:

静指画面主体的静和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

利用画面内在节奏的一致性,进行剪接。

动静相接时要有起落幅

(五)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两个相邻镜头的光线和色调不能相差过大,否则也会导致变化突然,影响受众的注意和节目的传播效果

 

二、镜头的技巧组接

(一)淡变

X淡变:

表示时间的推移,进行比较、抽象、表示进展等

V淡变:

有分割作用,表示段落,或者时间、地点、类别有差异等

U淡变:

更明显的分割作用

(二)划变:

圈入圈出、划入划出

 

三、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

(一)利用动作进行组接:

利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一些动作作为组接点

(二)利用出入画面组接:

注意方向性,注意合适的剪接点的选择

(三)利用相似物体组接:

同一物体、同类物体或外形相似的物体都可以作为转场衔接的因素

(四)利用因果关系组接:

利用观众希望看到结果的心理因素来连接

(五)利用声音组接:

利用语言、音响、音乐等声音成分连接镜头

(六)利用空镜头组接:

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

 

四、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

(一)连续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连接,以动作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为依据;

叙述线索单一,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二)平行式:

两条以上情节线索的交错叙述,把不同地点而同时发生的事件交错的表现出来。

可以使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事件起到互相烘托、互相补充的作用

(三)对比式:

镜头或场景的组接以内容上、情绪上、造型上的尖锐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作为连接的依据,产生互相衬托、互相比较、互相强化的作用

(四)比喻式:

用某一具体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概念

(五)重复式:

重复以强调

 

第五节 声画结合

一、解说词的再加工

1、解说词配合画面的位置上下功夫

解说词与画面并行发展

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画面的开始(提示)

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的技术阶段(概括、总结)

2、在解说词的质和量上下功夫

不能按解说词去配画面,也不能按画面写重复的解说词

解说词量要少质要高

二、音响与音乐的运用

1、音响效果声

音响包括自然界的声响、机器的音响和人的非语言音响等

音响效果声能增加画面形象的真实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帮助观众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扩大与加深画面的表现力

音响效果声能够烘托环境气氛

音响效果声与画面的关系:

对位(同步)、画面没有声源,只听到画外的音响、画面出现声源,镜头之间效果声有延续

2、音乐

音乐是表现电视节目内容的一种手段

音乐的感情色彩可以给镜头画面作情绪上的补充,在感情上感染观众,促进节目内容的传播

音乐有助于形成电视节目的节奏

不宜过多,有必要才用(首,尾)

音乐必须与画面的情境,情绪相吻合

在节目的段落处加音乐,可以为观众提供收视缓冲和调节

3、声音的混合

各种声音交错

同一时间只能有一种声音突出

解说词密集区,少用或者不用音乐

效果声多的地方,不用音乐

 

第六节 节奏的处理

内容情节节奏:

缓慢、舒展、紧迫、跳跃

表现形式节奏:

空间节奏(视觉)、时间节奏(听觉)

 

第七章摄像用光

第一节、电视照明器材

照明灯具 

1、聚光型灯具:

特点:

投射光斑清晰、可调节,亮度高,光线方向性强,能使被摄物产生明显的阴影。

常见的聚光型灯具:

菲涅尔聚光灯、椭面聚光灯、注光灯、回光灯、便携式电瓶灯

2、散光型灯具:

特点:

漫反射灯具,光斑发散,亮度低,散射面积大,光线柔和均匀,被照物无明显阴影。

常见的聚光型灯具:

新闻灯、四联散光灯、天幕散光灯与顶光散光灯、外景散光灯、三基色荧光灯

 

第二节、摄像布光

(一)布光的光型

 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以分成:

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效果光、场景光

布光一般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

1、主光

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于照亮被摄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

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起主要的造型作用

塑造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

主光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它突出物体的本质属性,起主导作用,其他光的配置依主光而定

一般采用菲涅尔聚光灯

主光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45度角,水平角一般在45度角以内,主光水平和垂直角越大,被摄物立体感越强,反之,造型平淡。

2、辅光

作用:

弥补主光的不足,照亮被摄物的阴影。

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起辅助造型作用。

主光和辅光的光比一般为2:

1

水平5-30度;垂直0-20度

辅光的角度和亮度以冲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二个影子为宜

3、轮廓光    

又叫逆光或背光,是从被摄物背后来的光

作用:

使被摄物产生明亮的边缘,勾画出被摄物各部分的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

1至1:

2之间

轮廓光不宜过强,否则会使轮廓“发毛发白”

轮廓光一般采用回光灯和聚光灯

方位在被摄物后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度水平角,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60度垂直角。

该垂直角和水平角太小都不好(why?

4、背景光

照亮被摄物背景、布景、天幕的光

作用:

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使物体与背景分开,衬托背景的深度。

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

一般采用天幕灯或散光灯。

5、装饰光

用于突出被摄物的某一细部造型的质感,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眼神光、头发光、服饰光等)

在前面四种主体光线的基础上对局部或细节部位的修饰

角度要准确,不宜过强,否则会出现光斑,破坏整体布光效果

装饰光要与环境协调,做到合情合理

6、效果光

用人工光源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光源的光线效果或特定环境、时间、气候等的照明

7、场景光

拍摄大场面时,用于均匀照亮整个场景的光线,可以使彩色摄像机无论拍摄到哪个角度都能符合色彩还原的基本要求,故又称基础光

一般采用散光灯,位置在被摄物上方,要大面积均匀分布

 

(二)布光程序

大场面布光程序:

场景光-背景光-主体光

小场面布光程序:

主体光-背景光

 

(三)静态布光

1、三维物体布光(三点布光)

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布置,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

这种基本布光方法叫“三点布光”

2、 人脸布光:

细致刻画人物脸部特征,做到形神兼备

3、反光物体的布光

改变摄像机位和被摄物位置,避开物体的反光斑点

移动灯位,使反光斑点移到画面外

将硬光软化,减少物体的反光

减少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减少反光

4、群体布光

由两个以上的人或物组成的相对静态的群体,可采用分别布光等方法。

分组布光

整体布光

 

(四)动态布光

对运动物体或摄像机运动时的布光

1、被摄物运动的布光:

大面积布光、分区布光、连续布光

2、摄像机运动的布光

可以用活动灯具移动照明

使用摄像机机头灯或手提新闻灯

随摄像机运动不断调整照明的方位、高度和亮度平衡

灯光师要熟悉摄像的内容、路线、方向,使照明效果前后一致、连续

 

第三节、摄像采光

利用自然光造型,包括直射的日光和散射的天空光

自然光的方位、高度、强弱以及色温都随着不同的时间、天气、环境而变化

摄像只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光位、滤色镜,或利用反光板采光

1、自然光:

日出光与日落光、斜射日光、午间顶光

2、日光的光位:

顺光、顺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

3、反光板采光

4、混合光

(1)室内混合光:

确定统一色温,根据主要光源色温选择照明光源;根据主要光源色温选择摄像机滤色片,调整白平衡

(2)室外混合光:

以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第八章摄像与录像

摄录程序

(一)正确连接摄像机、录像机、话筒、监示器、电源及摄像机控制器等。

(二)接通各机的电源开关,预热十几分钟后调整各机。

(三)正式摄录。

1、当摄像机能遥控录像机时,同时按下录像机的录、放键(REC、PLAY),录像机进入等待状态。

按下摄像机的录像遥控键(VTR),录像机记录开始。

若要停止记录,再按下摄像机的录像遥控键即可。

当摄像机不能遥控录像机时,要同时按下录像机的录、放键,录像机就开始记录。

可用暂停键(PAUSE)控制录像机停录与记录。

2、重放录像(PLAY),检查质量。

(四)摄录完毕。

1、先关闭摄像机光路,后断开电源。

2、先取出录像机内磁带,后断开电源。

3、各机断开电源,才将拍摄录系统的连线取下

 

摄像要领:

摄像员只有严格按照摄像要领:

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摇速要匀,才能确保摄像镜头的完美性。

 

摄像机与录像机操作技巧:

摄、录像时,在学习过录像机、摄像机的构造及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方法,并要熟练掌握摄像机与录像机操作技巧,然后根据分镜头稿本的设计进行摄像构图创作。

 

摄像机与录像机的调整

(一)摄像机的调整:

摄像机正式拍摄之前,首先检查各个选择开关是否置于所需的位置上。

然后接通电源开关,对摄像机进行各项调整:

1聚焦调整;2 滤色片的调整;3 黑白平衡调整;4 对中调整;5光圈调整;6 增益调整

(二)录像机的调整:

1 记录调整;2 重放调整

language=JavaScript>> 

摄像机机位选择是完成摄像构图的先决条件,摄象机位变化会引起画面构图变化。

摄象机的机位选择包括拍摄方位,拍摄高度,拍摄距离的选择。

拍摄方位是指摄象机在同一水平线面上,围绕被摄物四周所选择的拍摄点。

不同的拍摄方位可产生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的构图变化。

 1.正拍:

是对被摄物的正面拍摄,主体常处在画面中心,易于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

当主体是人物时,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具有亲切感。

2.斜侧面:

是对着摄物斜侧面拍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具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较强。

斜侧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斜线构图,如斜侧拍跑步,起飞,给人以动感。

斜侧拍是常用的拍摄点。

3.侧拍:

是对着被摄物的侧面拍摄,善于表现景物的轮廓线,主体的动作姿态,人物对话,教师备课等。

侧拍画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但只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较差。

4.反拍:

是对被摄物背面拍摄,画面基本看不到主体的正面,且改变了陪体的位置,突出了陪体与环境。

反拍能将人物背景融为一体,背景是人们所关注的事物。

 

二)拍摄高度:

是改变摄象机与被摄物水平线的高低所选择的拍摄角度。

不同的拍摄

角度可产生平视,俯视,仰视的构图变化,使画面地平线位置的高度,前后景物的可见度和透视度均发生变化。

1平拍:

是摄象机与被摄物水平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一般,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天地各半,人物和景物不变形,具有真实感,平拍是常用的拍摄角度。

平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曲线构图,如平拍人物或景物在水面倒影等,富有结合感。

一般说来,平拍使前后景物压缩在画面中间的地平线上,画面显得平淡且有分割感。

2俯拍:

是高于被摄物水平线向下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上部或上部画面外,天少地多。

俯拍时前后景物都能呈现出来,且前景大,后景小,纵深感强。

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曲线构图,如俯拍蜿蜒的公路,河流等,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还擅长表现广阔地面的景物规模,数量,位置,给人以辽阔壮观的气势。

俯拍能表现物体顶部的外形,如俯拍编辑控制器的面板,可清晰地呈现面板上的各个功能键。

俯拍的景物容易产生变,景物的向线有向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顶部增大,下部变小,给人以压抑,低沉的气氛,如俯拍反面人物,可使形象变得渺小。

3仰拍:

仰拍是高于被摄物水平线向上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下部或下部画面外,天少地,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 线构图,如树,塔,碑等,尤其善于表现高大雄伟的气势,如高楼,高山,伟人等。

仰拍能升高,突出前景,降低,简化后景;也能使被摄物变形竖向线有向上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下部增大,上部变小。

三)拍摄距离

1景别变化方法:

拍摄距离是指摄象机到被摄物的距离。

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的构图变化,然而,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还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象机的视角而产生景别变化。

2焦距与距离:

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短焦距镜头,要近拍;长焦距镜头,要远拍。

定焦距镜头比变焦距摄象机的焦距短,视角大拍摄距离都要近些。

用不同焦距,不同距离,拍摄同一景别的画面构图是不同的。

短焦距镜头视角大,故称广角镜头,可在近距离或无法后退的环境拍摄大场景,如拍摄小型实验室的全景,但景物容易变形。

长焦距镜头视角小,能将远距离的景物放大故称摄远镜头,望远镜头。

可在远距离或在无法接近的环境拍摄景物的局部,如拍摄野外动物的特写。

 

画面布局:

是构思,组织,安排画面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及空白各个成分的相互关系,以便组成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统一的完美画面。

然而,摄像与照相不同,一个镜头画面可以不完整,但一组镜头画面要有完整的构思与总体设计。

由于镜头运动与机位变化,画面成分会发生相应变化。

 

线与色彩

(一)线是造型的重要因素。

线在客观中并不存在,只是对客观物象进行抽象表述的产物,是借以表达事物的一种手段,如用来塑造形体、形象:

圆弧表示球;用横、竖线画出建筑物……

(二)色彩是摄像构图中重要的造型因素。

运用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和谐、色彩的重音等来装饰画面、增强美感,以及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1.色彩基调;2.色彩对比;3.色彩和谐;4.色彩重音

 

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是用固定镜头拍摄相对静止的对象,在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形式。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