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4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 最新.docx

高一历史教案国共的十年对峙经典原创最新

国共的十年对峙

  【重点、难点解析】

  1.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分析:

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化为民族矛盾。

  从国民大革命失败到“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即国内阶级矛盾居主导地位。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此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据此,国共两党都调整了政策,由对抗走向合作。

  2.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

  分析:

两者不同之处是:

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是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则是新旧军阀之间的争夺地盘和权力的反革命混战。

  二者相同之处是:

  ①都由国民政府领导

  ②主力都是国民革命军

  ③征伐对象都是北洋军阀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分析:

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依靠江浙财阀建立起来的。

  ②掌握实权的是大地主、大军阀和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③南京国民政府对内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蒋介石下野期间,东赴日本,签订了蒋日密约,日本借巨款支持蒋介石。

“济南惨案”发生后,蒋介石奴颜婢膝,命令军队绕道北上,致使日本占领济南一年有余。

  ④国民党新军阀上台后,借手中政治特权,巧取豪夺,形成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这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

  4.什么是“中国革命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怎样确立的?

  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指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也是能把革命带向胜利的道路。

  在此以前,受苏联革命影响,中国共产党把夺取中心城市作为革命的主要目标,把工人运动作为工作的中心。

三大起义的失利告诉共产党人,这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这条道路的可行性作了分析。

1928-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开辟,工农红军力量的迅猛发展,发展出来中国革命的成功,最终说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要使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5.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

它的解决标志着什么?

  一切政治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可以说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是因为国内外主张和平解决的力量占了明显的优势。

首先,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团结抗日。

其次,国民党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国民党内许多爱国者和地方实力派也主张和平解决。

第三,英美苏三个世界大国都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以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不愿中国陷于内战,因此赞同和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它还标志着国内革命战争开始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附:

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示意图

  【例题精析】

  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分析:

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A、B两项叙述是正确的,可以排除。

联系世界史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受到压制,据此排除D项。

中共并没有立即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提出国共合作的主张,直至华北事变后才提出,故选C。

  2.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

  A.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B.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D.开始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

  分析:

中共在遵义会议以前的重要决议都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做出的,其中有过右的或“左”的倾向,都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的损失。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党和军队的重大问题,从而成为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为D。

  【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促成1927年宁汉合流的政治基础是

  A.英美施加压力促成宁汉合流

  B.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C.冯玉祥的极力斡旋

  D.宁汉政权一致反共

  2.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相比,其共同点是

  A.以统一中国为目标

  B.以反帝反封为主要任务

  C.以铲除军阀为宗旨

  D.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

  3.下列有关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对中国的经济复苏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B.全国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实行白银国有,安定了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D.法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4.下列对于“改订新约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B.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D.很不彻底,与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目标相差甚远

  5.“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

  A.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军的主力

  C.在城市拥有强大的无产阶级

  D.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6.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7.毛泽东说: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其中的“土地问题”是指

  A.打土豪,分田地

  B.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废除封建制剥削和封建债务

  D.消灭地主阶级

  8.30年代初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的土地所有制是

  A.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B.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C.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D.农民平均享有地权制度

  9.毛泽东认为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展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开展了游击战争的伟大尝试

  1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

  B.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本国经济危机的困扰

  12.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实质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先“安内”再“攘外”

  B.只“安内”不“攘外”

  C.“攘外”为旗号,“安内”为实质

  D.以“安内”作掩护,推行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13.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A.为全面侵华做好准备

  B.逼迫蒋介石做出更大的进步

  C.排挤英美在华北的势力

  D.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14.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C.国民政会内部的变化

  D.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

  1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D.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A 6.D 7.B 8.A 9.A 10.B

  11.D 12.D 13.D 14.A 15.C

课外拓展

  本单元知识结构:

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冒着杀身之祸,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最后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然而,对于他个人来说,换来的代价是英年就从一位叱咤风云的年轻将军,变成了随时可能被结束生命的囚徒,家破人亡,过起了漫漫无尽头的无声无息的幽居生活。

北京时间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但是,他的爱国风范为世人景仰,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先生谈西安事变

  日本《产经新闻》1990年12月9日报道,因发动西安事变被国民党当局长期监禁的张学良先生,在台湾接受了日本广播协会(NHK)的采访,他回顾事隔54年的西安事变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其他问题。

  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张学良先生说,“那时我不想与共产党军队作战”,“为什么中国人之间要流血呢?

”“我当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对方是谁,我愿意抛弃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进行抵制,这就是我的本性。

  他说,他是反对内战的,“当时部队内比较强烈的愿望是回家乡”,“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不愿同共产党作战而失掉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

  张学良说,“在那之前,我和蒋介石先生有时也发生意见分歧,但还没有象那次那么严重”。

当时,日军正在扩大侵华作战,可是蒋介石的基本战略是“安内攘外”。

张学良说:

“我就主张攘外安内,就是对外就能安内”。

他于1936年4月秘密访问延安,同周恩来会谈,并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呼吁正在共产党根据地延安的周恩来到西安举行国共会谈。

  张学良说,他与周恩来都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习,“以前曾听说过他的名字”。

在延安事先曾进行过商谈的张学良与周恩来基本达成一致抗战的认识。

张学良说,“尽管我们是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情投意合。

”他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他的)反应很快,了解事情也很深刻”,“说话一针见血,而且对事情看得很清。

  1936年12月24日晚,实现了蒋介石与周恩来的直接会谈。

张学良说,是他领周恩来去见蒋介石的,他并列席了会议。

张学良没有介绍会谈的详细情况,但他说,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谈”。

  在谈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而遭到监禁时,张学良说,当时周恩来是反对他这么做的,“甚至到机场想把我追回来”。

他说,他知道去南京将被逮捕,但还是去了南京。

“我是个军人,我做这件事我自己负责”,“同时我是反对内战的。

我对牺牲自己毫不顾虑”。

  张学良早年曾去日本参观军事演习,他说这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我感到这是日本人在向我示威”。

“日本人这么做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促使我反抗日本人”,“日本当年完全是侵略的态度,我们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杀害后,张学良感到“家仇国难集于一身”,但他说,他“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报道说,来自欧美的新闻记者曾争先恐后地要对今年90岁的张学良进行采访,但是,张学良从“我的一生被日本断送了,我不希望日本的年轻人再犯过去的错误”这一强烈的愿望出发,首次接受了日本广播协会的单独采访。

他说,他主要是想对日本青年说明,“不要用武力,用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点历史已经教训了我们,”“也不要以经济侵略别人,要帮助别人”。

他强调,说了这些事实是为了让后来的青年人知道这一经过而不重蹈覆辙。

  日本广播协会1990年12月9日晚播放了这次采访实况。

《东京新闻》等日本报刊也都作了报道。

消息说,这次采访是1990年8月在台北进行的。

相关图片:

张学良照片

少帅英姿

大帅和少帅(右为张学良)

烈士暮年,99大寿

张学良先生遗照

张学良在美国过百岁华诞

 

关于西安事变

“西安郊外十里出的游乐胜地临潼,是诗歌、故事中讴歌的唐代杨贵妃的别墅。

”蒋介石就被囚禁在这里。

妇女们参加了西安的群众示威活动。

陕西的领导人杨虎城的夫人走在全国妇女救亡同盟队伍的前面。

  好奇的陕西农民观看头戴皮帽的西北军看管下的、曾在蒋介石于1936年12月12日晨飞来西安的那架飞机。

机组人员曾经打算把蒋总司令救出,“起义者”迅速没收了这架飞机。

蒋介石的中国军队的副总司令张学良(左)在共产党人的基地首府延安与红军干部聚餐。

事变时的张学良(左)和杨虎城(右)

西安事变“解决”后,毛泽东在延安机场欢迎身穿飞行服,头戴护目镜的周恩来。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