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65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7.2施工顺序

7.3施工进度计划

8.测量与试验控制措施

8.1测量控制措施

8.2试验控制措施

9.工程控制措施

9.1质量控制措施

9.2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9.3环境保护措施

9.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5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9.6成品保护措施

 

1.编制依据

1.1规范与标准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2)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29-103-2010)

(3)XX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43-2010)

(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7)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XX地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1.2技术资料

(1)XX地铁6号线工程XX风景区站、XX站地连墙设计图纸

(2)本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

(3)我部对现场实地调查的施工技术资料

1.3其它资料

(1)XX地铁6号线工程地下连续墙分包工程招标文件、合同书

2.编制说明

2.1编制原则

(1)本方案的编制以“安全生产,质量第一”为前提,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开展。

(2)编制方案前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做到方案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保证施工方案切实可行。

(3)方案中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编制原则,通过对劳动力、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力争做到施工成本最小化。

(4)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施工生产节奏,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5)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关键点,制定施工控制措施,做到提前预防。

2.2本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施工方案主要对总体施工部署、前期准备、施工工艺、进度计划、控制措施、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叙述。

2.3分册编制与上报情况

本方案不包括吊装方案、临时用电方案,与其它方案采取分册编制的形式待进场之后进行上报审批。

3.工程概况

XX地铁6号线XX风景区、XX站地下连续墙工程

XX地铁6号线XX风景区站位于XX区XX南路与XX道路交口,车站长204.7m,基坑标准段宽20.7m,深16.88-18.73m。

XX站位于XX区XX南路与XX路交口,车站长265.974m,车站基坑长度267.84m,基坑标准段宽20.7m,深17.61m-19.535m。

XX地铁6号线XX风景区站,车站基坑长204.7m,基坑和标准段宽20.7m,深16.88-18.73m。

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墙厚0.8m,墙深29.88-32.531m,共计83段,其中异型段13段,标准段为6m。

接头处采用凹凸锁口管接头。

XX站车站基坑长267.84m,基坑标准段宽20.7m,深17.61-19.535m。

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形式。

墙厚0.8m,墙深32.95-34.78m,局部墙深度42.98m,共计105段,其中异形段12段。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为P8.

说明:

浇筑地下连续墙高度不含超墙顶500mm,灌灰量HF-1至HF-3

25.918m为素砼,设计作为隔墙,高度40.228-14.31m

按总包要求,在允许工期范围内完成施工任务。

3.5.1工程水文情况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空隙潜水。

赋存于第Ⅱ路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潜水存在人工填土层①层、第Ⅰ陆相层③层及第Ⅰ海相层④层中。

该层水以第Ⅱ陆相层⑤层的湖沼相沉积层为隔水底板。

填土层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④2粉土为主要含水底层。

潜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0.6~2.6m(高程-0.16~1.07m)。

潜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其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

高水位期出现在雨季后期的9月份,低水位期出现在干旱少雨的4~5月份。

潜水位年变化幅度的多年平均值约为0.80m。

微承压水以第Ⅱ陆相层的湖沼相沉积层⑤1粉质粘土、⑤1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隔水顶板,地铁工程影响范围内承压水主要赋存与第Ⅱ、第Ⅲ陆相层的⑦2、⑦6粉土内。

微承压水稳定水位稍低于潜水位,一般埋深为0.6~2.6m。

本场地内粘性土渗透系数小,弱透水性,具有相对隔水层性质,渗透系数K≤1.2×

10-5~1.2×

10-4cm/s。

粉土为中等透水层,为相对赋水地层,渗透系数=1.2×

10-3~1.44×

10-3cm/s。

场地内地下水位较高,含水层呈层状分布,在垂直方向具有不均匀性。

经取水样试验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CK18+000以前对混凝土中钢筋不具有腐蚀性,CK18+000以后对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中等腐蚀性。

3.5.2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报告可知,本工程场地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填土层下部分布有零星的新近沉积层,新近沉积层下部依次分布各陆相层及海相层,具有明显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本站勘察揭露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1)第①1层为人工填土层,包含杂填土及素填土。

杂填土为杂色,以废土、砖块、垃圾等组成。

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杂质、石子等填土成分较杂,结构疏松,密实程度不一,均匀性差,该层总厚度为1.0~2.6m。

(2)第③层为第Ⅰ陆相层。

河床~河漫滩相沉积,以黄褐色、褐黄色粘性土为主,包括粉质粘土、粉土、粘土等土层。

含氧化铁,多呈软塑~可塑状。

粉粘土局部夹粉土。

(3)第④层为第Ⅰ海相层,浅海相沉积,以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及粉土组成,富含动物贝壳。

该层上部由可塑~软塑粉质粘土及呈中密状粉土组成,工程性质较差:

中部由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

呈软塑~流塑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高灵敏性,低强度,弱渗透性,局部夹粉土及粉质粘土,工程性质差;

下部由可塑~软塑状粉质粘土及工程性质好的中密~密实状粉土组成。

(4)第⑤层为第Ⅱ陆相层的湖沼相沉淀层。

该层上部呈灰黑色,下部呈灰色,由可塑~软塑粉质粘土及粘土组成。

该层厚度较小、工程性质较差。

(5)第⑥层为Ⅱ陆相层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

该层层褐黄色、黄褐色、灰黄色。

以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粉砂,含姜石及螺壳,底部出现“混粒土”。

该层土质较密实。

粉土层为透水层,在震动作用下和水动力条件下,可能产生管涌、变形等灾害。

(6)第⑦层为上更新统第的Ⅲ陆相层:

河床~河漫滩相沉积。

该层呈褐色、黄褐色、灰黄色,以可塑性粉质粘土以及密实粉土为主,局部夹粉土及粉砂,含姜石及螺壳。

局部含铁锈色斑纹。

顶部常见灰褐色粘性较大的粘性土。

本层工程性质及抗震性较好。

3.5.3工程位置气象情况

XX位于北半球暖温带,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夏受海洋之惠,冬获内陆补偿,四季分明,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

冬季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而多偏南风。

XX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

XX气候特点:

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

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

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地区气象特征值如下:

气温:

年平均气温11~12℃,七月平均气温25.9℃,一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40.3℃。

降水量:

年平均降雨652.5mm,一日最大暴雨量304.4mm,最大积雪深度29mm。

春秋两季降雨量分别占全年的10%和13%;

夏季6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雨季(汛期),平均雨日34天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3%以上;

冬季雨雪量只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

冰冻:

最大冻结深度67cm,冻结期平均为130天,霜冻期可达187天。

风:

XX大部分地区西南风频率最高,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两季盛行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2-5m/s,最大风速22m/s。

全市各地瞬时风速大于等于17m/s,年平均日数为31-35天。

温度:

XX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7~8月份平均值可达80%左右。

春季最小,2-4月份最低为0℃。

4.工程特点分析

4.1工程地点位于市中心

XX风景区站、XX站位于市区及XX会展区域,各条道路交汇,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车辆与人流较多,周围居民住宅小区,交通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施工材料及时进场具有很大影响。

主要体现在地连墙混凝土连续供应,钢筋加工、泥渣的弃运等。

施工工序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大文明施工的力度,加强对安全文明和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正确把握施工节奏。

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2地连墙防塌槽措施

地连墙防塌槽技术要点在与在导墙的制作、施工机械的施工、泥浆工艺的控制及裸槽时间等几个方面。

从这几个要点出发保证地连墙的防塌槽措施。

对于异形段L、T、Z型段在XX风景区成槽时间过长对于后抓工序要控制速度以防过快影响槽壁稳定,对于抓槽时间长、供浆困难,可以通过与总包协商采用组合钻气举反循环工艺成槽。

4.3钢筋笼安全吊装

本工程除了地连墙异形槽段外,标准段地连墙最重部位为开槽点,钢筋笼长34.25m,宽6m,厚0.8m,重量达到26.115t(设计重量)钢筋搭接预埋螺栓、预埋钢板、保护层板、吊装用措施、加强筋及吊索具钢筋笼总重约34t。

钢筋笼安全起吊尤为重要,因此在钢筋笼加工过程中增加安全加固筋来保证钢筋笼的整体吊装刚度,吊装采用150t履带吊作为主吊6点与100t副吊6点两机平吊。

横向3排、纵向4排的12点起吊方式。

4.4地质情况的特殊性

地质情况详见地质报告

5.工程总体部署

5.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对地连墙工程实施有效地生产管理,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现场组织具有地连墙施工管理经验的管理组织机构,共计17人,确保工程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具体人员组成见表3。

5.2槽段划分与施工顺序

5.2.1根据地连墙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本工程地连墙XX风景区站划分为83段,XX站105段。

各施工区域工作量见表4

5.2.2本工程共192段,工期要求为每站为75天,标准段每天完成2.5段、异形段1天完成1.5段。

本工程分为两个站区域施工,首先进行一个站施工然后进入下一个站施工,中间倒场计划10天。

施工平面布置图如下:

5.3临时设施

5.3.1办公区、生活区

本工程办公与生活采用彩钢板房,与地铁6号线工程其它施工区域整体规划,统一布局,满足现场施工人员的办公与生活需要,做好本工程的后勤保障工作。

5.3.2生活用水、用电

地连墙工程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用电由地铁6号线工程项目经理部统一协调解决。

5.3.3施工生产用水、用电

本地连墙工程现场每天的高峰用水量为600m³

,供水采用直径为Φ50的水管,能够满足现场的生产需要。

根据现场施工机械用电计算,现场采用两个500KVA变压器供电,能够满足现场用电需求。

5.3.4施工便道硬化

为了满足地连墙工程施工需要,现场配备了150t履带吊、80t汽车吊、金泰SG40型液压抓斗成槽机。

为保证各种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安全需要对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处理。

同时地连墙成槽施工中的泥浆、渣土及地连墙混凝土浇筑工序对文明施工有着直接影响且容易对市区环境和道路产生影响。

以往的灰土施工便道在文明施工方面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5.3.5其它辅助设施

5.3.5.1钢筋加工场地

本工程地连墙的钢筋笼具有尺寸和重量大、结构筋位置要求高等特点,为了保证钢筋笼的加工精度与质量,钢筋加工场地的设置尤为重要,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施工前,测量人员对钢筋加工场地整体标高进行复测,然后找平、碾压,并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使钢筋场地有充足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

钢筋对焊室、电焊机、电箱开关等设置钢架棚。

钢筋加工场地尺寸为45m×

20m,每标段设置2个加工场地能够满足钢筋笼的加工。

钢筋笼组装场地设置钢筋笼加工平台,钢筋笼加工平台采用10#槽钢焊接而成,纵向设置6根45m长槽钢,间距1m,横向设置24根5m长槽钢,间距2m。

用后栽筋限位,并在槽钢上焊接刻度筋,保证钢筋笼的焊接精度。

具体场地设置见表.4:

5.3.5.2洗车平台

在施工现场进出口处设置洗车平台,并配备高压水枪,负责对出场的车辆进行清洗,保证施工车辆能够干净出场,避免污染市区道路环境。

此项有甲方设计施工。

5.3.6钢筋加工场地平面图:

6.施工方案

6.2施工工艺

6.2.1测量放线

施工前做好施工测量水准基点的引测工作,并做好复测,保证测量基点的准确性。

6.2.2构筑导墙

6.2.2.1导墙结构

根据现场实际考察,导墙结构如下,能够满足地连墙施工要求:

导墙采用“┓┏”型现浇钢筋混凝土。

导墙翼面宽度设计为0.75m、墙厚0.2m、导墙深度1.5m,导墙内部设置双层钢筋网片,钢筋结构形式为:

水平截面B12@200,水平截面B12@200。

导墙的净距按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的要求大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宽度40mm。

6.2.2.2导墙施工顺序

导墙基础换填→测量放线→导槽开挖→导墙钢筋绑扎与模板支护→导墙钢筋、模板、轴线验收→导墙混凝土浇筑→拆除模板与安放导墙支撑→导墙混凝土养护→槽段划分

6.2.2.3导墙基础换填

(1)导墙基础换填开挖以地连墙轴线为中线,宽度为3m,深度为2m。

(2)换填采取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为30cm,保证压实度在95%以上。

6.2.2.4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放出地连墙轴线位置,然后以地连墙轴线为中心线,放出1.24m宽的导槽开挖边线。

在开挖过程中,给出导槽开挖的底面标高,保证导槽开挖深度。

6.2.2.5导槽开挖

导槽开挖使用挖掘机,人工配合修槽。

导槽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宽度要比开挖边线窄10cm,宽度为1.34m;

机械开挖深度比导墙底标高浅10cm,深度为1.5m,测量人员对开挖的底面标高、开挖宽度进行跟踪观测,然后人工进行修整,做到不超挖,使导墙底部与侧面为原状土,保证导墙的承载能力。

6.2.2.6导墙钢筋绑扎与模板支护

(1)导墙进行分段施工,每段长度80m。

(2)模板安装前,要在钢筋上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垫块以梅花状分布均匀,保证导墙保护层厚度。

(3)模板使用前要检查表面是否清除干净,并涂抹脱模剂。

(4)模板采用复合竹胶板制作而成,采用槽钢做三道横向支撑,脚手管每隔80cm做一道竖向支撑,两侧模板之间采用支撑支牢,保证模板不会变形。

6.2.2.7导墙钢筋、模板、轴线验收

(1)导墙钢筋与模板绑扎安装完毕后,施工人员要严格进行自检,主要检查钢筋的型号、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模板是否牢固等。

(2)施工技术人员对钢筋与模板进行技术复核完毕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6.2.2.8导墙混凝土浇筑

(1)导墙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进行检查,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浇筑段的两侧要进行封堵,确认具备浇筑条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2)导墙两侧混凝土浇筑应沿导槽方向同步进行,使两侧模板受力平衡,减小位移和变形。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及时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导墙混凝土在竖向要分三层振捣,且振捣要充分,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6.2.2.9导墙混凝土养护

导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收面,用土工布覆盖,浇水润湿养护。

6.2.2.10拆除模板与安放导墙支撑

(1)当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即可拆除模板。

(2)模板拆除后及时用素土回填,防止导墙位移、变形。

6.2.2.11槽段划分

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将施工槽段划分在导墙上,槽段之间钉上钢筋头做为槽段起始、结束位置的区分标志,用红油漆做好记号,并编写出槽段号。

6.2.3泥浆制备

6.2.3.1泥浆制备流程

6.2.3.2泥浆配合比及标准

(1)泥浆的配合比:

本工程成槽施工采用膨润土进行泥浆护壁。

泥浆制备的主要材料:

水、膨润土、纤维素、纯碱,本工程泥浆配合比暂定为水87.4%、膨润土12%、碱0.5%、纤维素0.1%,施工前对泥浆进行试配,并根据试配结果进行调整。

确定好配合比后采用泥浆搅拌机进行新鲜泥浆的制备。

6.2.3.3泥浆制备与循环系统

(1)泥浆采用两个型号为NJ18.5的泥浆搅拌机进行制备,并配备两个搅拌斗,容量为2m³

(2)泥浆储备采用20个容量为30m³

的泥浆箱,泥浆斗用1cm厚的钢板加工制作而成,规格为6m*2m*2.5m。

(3)每个泥浆斗都配备一个型号为3PNL的泥浆泵,作为泥浆的输送动力。

泥浆泵用倒链固定在预先搭好的脚手管架上。

(4)泥浆回收采用ZX-200泥浆分离器进行处理,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废浆的排放。

泥浆回收阶段为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安放接头管工序和混凝土浇筑工序。

(5)泥浆制备区设置10mx6m原材料堆放场地。

6.2.3.4泥浆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中的泥浆应具备以下标准

(2)泥浆用量计算(标准槽段):

①理论用量V0=35m×

6.8m×

0.8m=190.4m³

②新浆储备量V1=V0×

1.2=228.5m³

③泥浆池容量为600m³

>228.5m³

满足施工要求

(3)配制后的泥浆在泥浆池内需存放24小时,经充分水化溶胀后方能使用。

(4)为了防止泥浆沉淀离析,每隔1~2小时用空压机对泥浆池底部进行搅动。

6.2.3.5泥浆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泥浆进行检测,保证泥浆的施工质量,具体检测频率见表11:

6.2.3.6泥浆回收与弃运

(1)泥浆废弃标准

(2)当成槽过程中进行泥浆置换时;

钢筋笼下放入槽结束后下放接头管的过程中和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泥浆分离器对槽内回收的泥浆进行筛分处理,减少泥浆的废弃量。

(3)用泥浆分离器对回收的泥浆进行处理,处理后合格的泥浆排放到新浆池,不合格的泥浆排放到制浆斗经调制合格后继续使用,泥浆调制方法见表13。

6.2.4成槽施工

6.2.4.1施工准备

(1)根据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槽段,对该槽段导墙两侧进行封堵,清除导墙内杂物,用作泥浆储备,保证成槽过程中泥浆面的稳定。

(2)施工场地设置泥渣堆放池,成槽过程中的泥渣用泥渣车卸到堆放池内,并配有挖掘机进行堆整,每天专门时段用自卸车运输至场外指定地点。

泥渣堆放池规格:

10m×

15m×

2m,底部开挖整平,四周用砖砌围墙。

6.2.4.2抓斗机就位

(1)为便于抓斗就位,在导墙上放置30c

m长钢筋做横线标记,指示出抓斗入槽时的边缘。

(2)成槽机回转中心线距导墙中心线距离为3.5m。

并保证抓斗的中心线与导墙的中心线重合。

6.2.4.3抓斗成槽

6.2.4.3.1开挖原则

本工程地连墙施工采用金泰SG40液压抓斗,抓斗每斗开挖长度为2.8m,抓斗宽为0.8m,需要合理的采取开挖顺序,保证抓斗两侧阻力平衡,才能确保成槽质量。

6.2.4.3.2标准槽段开挖(标准槽段为4~6m):

根据开槽顺序,先抓长边后抓短边,在有接头管,先抓实体部位后抓有接头管位置,异形段根据施工顺序确定抓槽顺序,原则是保证抓槽的垂直度的抓槽顺序。

(1)标准槽段长度小于5.6m,因此采用两抓法就能够进行标准槽段施工。

先开挖接头管位置2.8m,第二抓进行剩余部位开挖。

具体见图8:

(2)本工程开槽点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开挖时考虑两个接头管位置,比原尺寸宽1m,开挖宽度为6.2m,具体见图9。

6.2.4.3.3异型槽段开挖:

(1)“L”型槽段以先挖短边后开挖长边为原则进行施工,为了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与吊装安全,将“L”型钢筋笼分为一个“L”型笼和一个直型笼下放,然后一同浇注混凝土,保证地连墙施工质量。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2)“Z”型槽段先开挖两个水平方向槽段,然后开挖竖向槽段的方法进行,为了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与吊装安全,将“Z”型钢筋笼从中间断开,分为两个“L”型笼下放,然后一同浇注混凝土,保证地连墙施工质量。

6.2.4.3.5成槽过程控制

(1)成槽时泥浆应随着出土量补入,以保证泥浆液面在导墙顶面下30cm的高度,并控制掘进速度,防止槽壁失稳。

(2)成槽机就位使抓斗平行于导墙,抓斗的中心线与导墙的中心线重合。

挖土过程中,抓斗中心每次对准导墙上的孔位标志,保证挖土位置准确。

(3)每斗进尺深度控制在0.3m左右,上、下抓斗时缓慢进行,避免形成涡流冲刷槽壁,引起塌方。

6.2.4.4洗壁、清槽

(1)当单元槽段成槽完毕后,装刷壁器,反复对接头弧面进行清刷,待洗壁器上无泥后,再进行三次清刷,保证接头处的清刷质量。

(2)洗壁完成后,对槽底沉渣进行清理。

清槽从槽段的一头往另一头移动进行,将槽底泥渣清除彻底。

当采用抓斗机清槽后沉渣厚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泵吸反循环将泥浆泵下放至槽段底部进行清渣处理。

(3)对槽底沉渣清理至少二遍,控制沉渣厚度小于200mm。

(4)在对槽底清理的同时,对泥浆性能进行检测,如果不合格,进行泥浆置换,置换后的槽底泥浆比重应≤1.2。

(5)泥浆置换采用泵吸法进行施工,并将新浆排放到槽内,抽出泥浆用泥6.2.5钢筋笼的吊装入槽

6.2.5.1钢筋笼的加工

(1)钢筋笼在加工前应根据施工图提前分别备料,所采用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均符合设计要求,且材料需经过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笼制作全部采用焊接形式,主筋接头采用对接焊。

钢筋笼焊接在加工平台上进行。

制作时预先考虑混凝土浇筑导管的位置,及时调整钢筋笼架立筋。

(3)钢筋笼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为防止在搬运、起吊过程中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制作钢筋笼时适当增加加固钢筋和吊点加强筋。

(4)钢筋笼上的混凝土保护层钢板按设计要求焊接在规定位置上,保护层钢板设置要求为:

水平方向2块,均匀布置;

纵向间距为3m;

钢筋笼两侧保护层设置相同。

6.2.5.2钢筋笼的吊点及加强措施

钢筋笼起吊各种参数具体计算见附件

6.2.5.3钢筋笼的吊装

(1)钢筋笼的吊装由1台150t和1台80t吊车配合进行,用8点平吊法将钢筋笼吊离地面。

(2)钢筋笼起吊由1台150t和1台80t吊车共同完成,使整个钢筋笼在空中成竖直状态,平顺就位。

副吊车脱离钢筋笼,由主吊车将

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