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23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2.被誉为我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是()

A.关天培B.邓世昌C.林则徐D.陈化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起点。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全球禁毒第一人”是林则徐,故答案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3.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的圆明园,抢走了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后又火烧圆明园。

所以正确答案是B。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4.下列史实属于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反击沙俄D.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问题的识记。

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ABC不属于中国近代,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收复新疆

5.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因此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

6.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马克思曾经说它在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因此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7.“从前我国还只有被

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题干中的“东方的小国”指的是日本,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8.“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下列选项中指出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

A.辽东半岛战役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邓世昌的事迹。

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9.《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10.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

“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

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

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上述材

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

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分析题干奕䜣的话“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可见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11.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

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签订了()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12.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

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

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

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

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的内容以前签订的条约中有所规定,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

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火烧圆明园B.痛击阿古柏C.旅顺大屠杀D.廊坊阻击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旗帜,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设立拳厂、神坛,

进行练拳习武活动,打击洋人的势力。

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故答案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义和团运动

15.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皇帝仓皇出逃,离开北京。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18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

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

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史实。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海军,所以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17.清末一位状元实业家救国,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一些列民族工业。

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邓世昌B.张謇C.康有为D.严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

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所以此题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l0万匹。

”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

A.分洋商之利B.练兵以制器为先

C.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D.防海之害,非整水师不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l0万匹。

”,可以看出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做到了“分洋商之利”,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19.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A.谭嗣同B.詹天佑C.左宗棠D.邓世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左宗棠相关知识的掌握。

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兴办了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收复新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20.鲁迅回顾历史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新文化运动B.公车上书C.宣传维新思想D.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提示的时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就是1860以后,而且内容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的。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21.中国古

代干支纪年法一直延用至今,许多历史事件命名都与干支纪年有关,如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

下列事件命名与干支纪年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

戊戌变法

又名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在1898年开始实行。

因为1898按照干支纪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戊戌变法。

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22.《清史稿》记载: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

明而会通之。

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

A.《海国图志》B.《天演论》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严复有关知识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第一部译著是《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严复

23.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A.结束了封建帝制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识记。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结束了封建帝制,故此题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24.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

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D.“民主”和“科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根据所学,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5.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B.《国闻报》C.《民报》D.《申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申报》的有关知识。

《申报》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它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年,八国联军再一次攻入北京城。

【答案】18601900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

考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罪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中英《________》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日《________》规定,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解析】

试题分析: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8.魏源在他编著的《》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胡适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答案】海国图志文学改良刍议

【解析】

试题分析: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魏源;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9.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_____________》。

【答案】京张铁路定军山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是杰出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在我国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0.年,康有为等发起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答案】1895公车上书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为走救国之路,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维新变法

三、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

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1)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三个最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并说出这些条约各自的影响。

(9分)

(2)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近代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三例。

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三例。

(6分)

【答案】

(1)(9分,条约1分,影响2分。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分)事件: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

(3分,答出任意3条即可。

英雄人物:

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洪秀全。

(3分,答出任意3条即可。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收复新疆

32.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

(2分)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2分)

(2)这场“自强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4分)

(3)这场“自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5)

【答案】

(1)运动:

洋务运动。

(2分)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诉。

(2分。

每个人物1分,答出其中两个人物即得满分。

(2)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建新式陆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4分)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

(5)

【解析】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的识记。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

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如: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四、简答题

33.史学界普遍认为: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请完成以下各题:

(1)根据山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8分)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从后两个阶段选出一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说明他对中国近代化所作的贡献。

(4分)

【答案】

(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8分)

(2)任意举出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人物并进行说明即可。

如:

康有为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变法实行。

其他事例如:

孙中山:

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