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248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1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

巷子里的阳光

  巷子里的阳光

  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首尾相连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

不熟悉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就会走到我的门口,鼻子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看那些人无奈地返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他们像一个个误入迷途的孩子,面对我家土房灰眉土脸的墙壁,面红耳赤地跺着脚:

唉,怎么是条死胡同呢?

  我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我家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我站在巷口陪着阳光,像是陪着巷子里年纪最长的老爷爷。

阳光很好,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都不露声色,从来不唉声叹气,他真的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早晨的阳光是橘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起得早。

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

懒人们就会说:

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中午的阳光,白晃晃地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巷子里少有人走动。

大家坐在家中饮茶,或睡午觉。

心里想:

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果不其然,一捱过下午2点,太阳就似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

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像是撒豆子一般轻轻撒进小巷,投在人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

被阳光砸到滋味很受用,像是被灵巧的小狗舔了一下,暖暖的,就是说不出来。

  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

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

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

太阳也有累的时候,一天了,它要回到山谷里的床上睡大觉了。

夕阳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该洗菜的去洗菜,该洗衣的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支招儿的棋痴,但大家都已感到了太阳的惜别。

  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

有老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

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重复又有什么?

人生不就是许多似曾相识的事情不断在重复吗?

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

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色调度过每一天,温暖着巷子里人们的心。

  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返的人惋惜,他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有删改)

  11.第四段中说"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二段中说的"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

  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4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①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

  热了。

  ②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

  灭的灵感。

  13.文章写到傍晚的阳光,却为什么有好多笔墨写了老人?

请简要分析。

(3分)

  14.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无穷"意

  味"。

(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1.(4分)不矛盾。

因为从客观上看,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说是"死

  胡同"。

但这里有热情待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所以说不是"死胡同"。

(两方面各2分)

  12.(4分)

  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早晨阳光温润小巷的情景,表达作者对阳光的喜爱与赞美。

  ②运用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

  (每句2分,其中方法1分,表达效果1分。

有欠缺酌扣)

  13.(3分)写老人,是来表现人生总有暮年,就如日落的阳光,何等从容自然、温存平常;也道出了人们对阳光的依恋,愿与它生死相随;体现阳光、巷子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和谐与温馨。

(写出一点得1分,意思基本符合。

有欠缺酌扣)

  14.(3分)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阳光"也有委屈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阳光也是重复的",启示小巷的幸福生活在延续,人坦然面对生死,让人生有意义。

(答到三方面即满分,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2: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

中考网整合文章作者:

碧月风荷2011-04-0711:

06:

06

[标签:

语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011中考备考指导]中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

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

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

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

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

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

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

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

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

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

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

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

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

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6.指出下面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4分)

  ①文中将"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归因为"热带风暴'阿

  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②文中认为"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

  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17."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来揭

  开其神秘面纱。

(4分)

  18.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

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5.(3分)生动地引出说明对象——“天坑”和下文的科学解释,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16.(4分)

①说明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这只是一种猜测,未经科学家分析和论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②发生在无人居住区的“天坑”,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

17.(4分)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的“天坑”。

(每点1分,有欠缺酌扣)

18.(3分)不要过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面沉降、塌陷,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说出一种得2分,两种及以上则得3分,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3:

古诗文阅读

来源:

中考网整合文章作者:

碧月风荷2011-04-0711:

11:

50

[标签:

语文2011中考中考语文备考指导]中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

  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奇士陈俞,字信仲,临川人。

自京师落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人来,人亦无肯至者。

俞欲入,姊止之曰:

“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何为甘心召祸?

 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内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

俞为姊言:

“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内外!

”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

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

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

“汝何物人,敢至此!

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

是直欲为盗尔!

”顾仆缚之,巫犹哓哓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

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于是鞭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邻里骇慑,争前非诮,俞笑不答。

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

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

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

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

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选自宋•洪迈《夷坚志》,有删改)

  【注】①弥:

满,超过。

②哓哓(xiāo):

争辩的声音。

③诮:

责问。

④累举:

连续应举。

⑤主簿:

官名。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过谒伯姊(拜访)                   B.讶门开而具撤(惊讶)

C.是直欲为盗尔(只,仅仅)           D.争前非诮(责怪,非难)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将致之官              辍耕之垄上

C.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为之不平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2)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22.奇士陈俞的“奇”具体表现在哪里?

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

(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

(2分)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9.B(3分)

  20.AD(4分,各2分)

  21.

(1)(陈俞)把剩下的汤在房壁上下洒了一遍,撤掉了巫师的器具,端正地坐着来等待巫师。

  

(2)陈俞解开他绑着的绳子,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他)请求私下受罚。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

  22.不相信巫术勇救大姐一家,行侠仗义抱不平,终身未娶妻妾。

  巫师招摇撞骗,蛊惑人心,外强中干

  (4分。

各2分,概括的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有欠缺酌扣)

  23.

(1)木芙蓉不畏艰难,用心开花的特点。

  

(2)从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

借助不畏风雨寒霜、从容自在、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寄托作者的志向、情感,表达自己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多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5分。

上题2分,下题3分。

意思符合即可。

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4:

我的空中楼阁

来源:

中考网整合文章作者:

碧月风荷2011-04-0711:

25:

50

[标签:

语文2011中考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备考指导]中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

  我的空中楼阁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②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

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④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⑤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⑥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⑦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⑧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⑨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⑩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1.结合全文,说说"空中楼阁"有哪些特点。

(4分)(原创)

  1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请作简要评析。

(4分)(原创)

  ①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②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13.第⑤写"小屋之小",说"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原创)

  14.文中第⑧段写道: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这句话意蕴深厚,谈谈你的理解。

(4分)

 

  阅读理解答案:

11.树荫笼罩、环境优美,轻灵自由、光线明亮,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 

(4分。

意思符合即可)

12.①比喻手法,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化静为动,生动描写出小屋给无际的山上增添了生气与情调,是山美丽的点缀,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②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从小屋出去和回到小屋时的轻快与快乐心情,突出小屋之、美与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以小屋领土之小反衬领空之无限,写出小屋地势之高与视野的开阔,从而写作者心境的开阔自由与闲适惬意。

(4分,第二点2分,其余各1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小屋不仅仅是“物”,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或者“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感情,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4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5:

海洋石油的污染

来源:

中考网整合文章作者:

碧月风荷2011-04-0711:

30:

41

[标签:

语文2011中考中考语文备考指导]中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

  海洋石油的污染

  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

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

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2/3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

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

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

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

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

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

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

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

  石油一旦泄漏而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

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光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

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

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15.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6.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4分)

  ①文中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与"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作比较,是说明石油污染对鱼类造成的危害远远胜过对鸟类。

  ②文中说海水中"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这里用数字是为了更准确说明海洋自身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以消除石油污染,人们可以完全不必担心它的危害。

  17.文中出现的"据调查""据统计""据分析"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分)

  18.本文围绕海洋石油污染,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请分点简要回答。

(4分)

  阅读理解答案:

  15.说明海洋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引出下文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巨大严重危害的科学分析。

  (3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意思符合即可)

  16.①文中这里并不是比较两者的受害程度大小,而只是举例说明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十分巨大,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更说明要尽快遏制这种现象的加剧。

  ②这里列数字不是为了说明人们不必担心海洋石油污染,而只是说明近海石油相对容易净化,而外海更难消除污染,进一步说明人们更应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