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262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招联合体二模语文Word格式.docx

C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

D因为作家对这部作品倾注了惨淡经营的匠心,所以这部作品深受好评。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在荷叶上。

②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________下来。

③废墟的________,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④但有哪一首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能这样委婉而悲愤地将春色________政治呢?

A映传保存融入B画传修缮融入

C画飘留存化入D映飘重建化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调查显示,我国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过去那种要求不搞则已,搞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严重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D对面走来了国家队的一位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又冲入第三峡:

西陵峡。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

匈奴传》)的地方。

D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

拿来!

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

B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排比)

C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拟)

D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比喻)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性的华盖;

它们因风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议论)

B巫峡西起四川省的巫山县大宁河口,东到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四十公里。

(说明)

C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记叙)

D从这些字大如斗、笔法洒脱遒劲的历史碑刻,可以看出我国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

(描写)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指定的目标既不要太高,也不要过低。

B撰写广告词要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追求新颖、高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C写新闻报道,与写一般记叙文基本相同,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交代清楚;

一般以议论为主,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表明态度。

D简要会议记录就是把会上讨论的问题、布置的问题、领导的讲话、与会者的发言等重要内容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对通过的决议则详细记录下来。

12下列各项中,相关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致大海》诗歌普希金俄国

B《项链》小说莫伯桑法国

C《故都的秋》散文郁达夫中国

D《壮丽的三峡》解说词刘征中国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语言的高度凝练和形象性这些基本特征在一首诗中是有机

统一的。

B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以生动的情节设置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

C散文结构比较自由,通常无须严格的章法,不必讲究周密的逻辑程序。

D剧本是舞台演出依据的文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决定着戏剧的思想和艺术性,对戏剧演出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筛选与积累是紧密联系的,筛选的过程往往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又总是以筛选为基础的。

B理解和阐释都不是对文章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而是表现了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反映出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C辨析和品味都是在基本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解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辨析和品味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条分缕析,阅读的目的和作品的实际情况不同,辨析和品味的角度和深度也可以不同。

D通过对照和比较,可以区分所阅读的文本的正误、优劣、高下、雅俗,有利于我们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谈》写于1945年,文章表现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B.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表现湘西普通人自然纯朴的生活,体现了环境和人性的完美。

C.江泽民同志在《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著名论断,具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

D.《内蒙访古》不同于普通的游记,它把现实环境、历史资料与个人见解溶于一炉,既有生动的文学性,又有严肃的学术性。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12小题,共24分)

(一)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9〕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6.这段文字选自《记念刘和珍君》,其出处是()

A.《且介亭杂文》B.《呐喊》C.《彷徨》D.《华盖集续编》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街市之上依旧像过去那样平和、安定。

B.“不算什么”写出反动派草菅人命的凶残本性。

C.“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本质是不同的,但作者都给予愤恨之情。

D.“总觉得很寥寥”,是极言意义之少,但并不是说没有。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然”在这里是“一定会”的意思,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难一定会影响生者。

B.“浸渍”形象地写出影响之深。

C.“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泛指一切革命者,即“真的猛士”。

D.“倘能如此”中的“此”指代“托体同山阿”。

19.作者用煤的形成来做比喻,其目的是:

A.说明人类历史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

B.说明从野蛮到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提醒人们吸取惨案的教训,希望人们改变斗争方法。

D.说明大量的木材只能形成一小块煤。

(二)

另一个时间。

另一个场面。

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

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

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

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

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

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20.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

B劳动既改变了他们有形的双手,又改造了他们无形的思想。

C劳动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壮。

D描写了革命青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21.对语段所描写的自然与人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色彩明丽,具有美的意境,与人的活动共同构成了美的风景。

B大自然单调,人的活动使之完全改观。

C大自然色彩明丽,具有美的意境,为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D大自然色彩明丽,反衬了弥漫着生命力的人。

22.下列对上段文字的中心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歌颂了怀有崇高理想的文艺工作者朝气蓬勃、乐观进取、以苦为乐的精神。

B表现了劳动者的欢乐和喜悦。

C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及文艺工作者的朝气蓬勃、乐观进取、以苦为乐的精神。

D反映了文艺工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愉快心情。

23.结合全文来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取材小中见大,结构舒展自如。

B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水乳交融。

C本文结构貌似松散,实极严谨。

D本文语言洗练、细致、清新而又含蓄。

(三)

Ⅰ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

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

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

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

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

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Ⅱ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

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

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

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

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贾宝泉《走出地平线》

24.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拓展,“圈子”会扩大,但他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25.选段Ⅱ的中心句是()

A.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

B.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C.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

D.你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

26.对“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以外”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你在他的地平线之外,所以别人不认识你很正常的;

反之,如果他在你的地平线之外,你也就不能认识他,既不认识他,也就难以与之比出高低,也就不可妄自尊大。

B.人人都有认识的盲区,因此我们认识到而别人认识不到,或别人认识到而我们认识不到,也就不足为奇,人们互相交流认识,互相弥补认识的不足,也就理所应当。

C.既有的认识极限是产生新认识的起点,正是它诱导着我们将视点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所以,我们要努力感受那存在着的圈子,进而走出圈子,也就是要努力明确认识的极限,进而突破之。

D.人,要认识自己,突破个人的陈见,博采众长,才能突破认识的盲区。

2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地平线的认识由模糊到明晰,由虚到实,越来越抽象,也越来越深刻。

B.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地平线,否则,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目标,失去方向。

C.全文使用了象征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说得形象而又浅显。

D.地平线的积极意义之一是让读者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

三、文言文(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8.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彼节者有间(jià

n)B.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C.岁有裘葛之遗(gě)D.不以累臣衅鼓(lé

i)

2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顷襄王怒而迁之(官员降职)B.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倦)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国家)D.而卒葬之(最终)

30.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屈平属草稿未定。

C.举匏樽以相属。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1.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其为死君乎?

B.其皆出于此乎?

C.其孰能讥之乎?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2.与成语“秋毫无犯”出处相同的一项是()

A.劳苦功高B.切中肯綮C.博闻强志D.厉兵秣马

33.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其存君兴国而与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关怀君主,想振兴国家,而且反复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三次提到。

B.四人持剑盾步走。

四个人手拿着剑和盾牌步行。

C.乘犊车,从吏卒,犹不失曹从事。

坐牛车,带着吏卒,还可以当曹操的从事。

D.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仗晋君的恩惠,敝国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拜谢晋君的恩赐。

34.下列各句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乐道人之善。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35.下列各句中,没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举匏樽以相属,侣鱼虾而友麋鹿。

B.必复之全之。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

36.下列各句中,没有出现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的一句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C.阴知奸党名姓。

D.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37.下列各句中,文言虚词“乃”用于判断句中起到申明或确认作用的一句是()

A.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

B.吾乃燕人张翼德。

C.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8.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楚人有涉江者。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羸兵为人马所捣藉。

39.下列各句中,未使用互文的一句是()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0.下列诗句的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柳宗元元代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史三首》杜甫唐代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桂枝香》李煜南唐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丑奴儿》辛弃疾南宋

4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断代史。

B.《庄子》以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C.《登泰山记》的作者为清代中叶安徽桐城的姚鼐,他开创了散文流派“桐城派”。

D.《牡丹亭》是一部诞生于16世纪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悲剧。

42.下列各项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撰写《论语》,意在阐明其仁政的思想主张。

B.《崤之战》中揭示了秦与晋、秦与郑、晋与郑等多重矛盾。

C.龚自珍作《病梅馆记》,旨在托物言志针砭时弊,也是为了借古喻今,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孙文《黄花岗七十二事略序》是一篇书序,重在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43.下列各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钟山记》把简明清晰的记叙、生动传神的描写和精辟扼要的议论熔于一炉,句式富于变化,体现了苏学士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的精神。

B.《劝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来阐述道理,文章依次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意义、方法和态度。

C.《赤壁之战》对交战的经过叙述地十分简练,而是用来大量的笔墨着重叙述孙刘一方几位重要人物的活动,特别详细地记叙了鲁肃、诸葛亮、张昭等对双方态势的分析。

D.《察今》中没有讲很多深奥的道理,而是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着重从反面来加以阐述。

-------------------------------------------------------------密封线(密封线内不能的答题)----------------------------------------------------------------------------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江苏跨地区职业学校单招第二轮联考

语文试卷

总分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复查人

得分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林家庭院里,花盆里的花都谢了,只有菊花盛开,英姿飒爽。

葡萄架下,英子俯在一张小桌上做功课,四岁的小弟弟在小凳上玩积木,妈妈抱着两岁多的小燕燕喂吃的。

宋妈从门外进来,走到窗前。

  宋妈:

林先生,洋车叫来了。

  屋内,玻璃窗后边闪出一人,答应了一声。

  林先生从北房出,穿过庭院,往门外走去。

  小英子(抬起头来):

爸爸上哪儿去?

  爸爸:

去医院。

  小英子:

去医院?

病了么?

我怎么不知道?

  爸爸(微笑地):

医生让我去检查检查。

小英子:

爸爸再见!

……

(二)

院子里的树,树叶落光了,风摇曳着枯枝,空中彤云密布。

院子里的花都已败落凋零,连菊花也开败了,墙角落里积了大堆的枯黄叶子,一片萧瑟气象。

  有人敲门的声音。

穿着棉袄裤的英子从北屋开门出来,穿过庭院,走向门道。

  英子开了门,看见一个庄稼汉牵了一头毛驴子站在门外。

英子看了他一眼,立刻返身奔去,一边喊着。

  英子:

宋妈,顺义的冯大明来了。

  宋妈傍着窗扎鞋底,闻声转身开门走到廊下。

英子来到宋妈面前,手指点着门道里。

还牵着一头毛驴呢。

  门道里,冯大明牵着一头背着两个大麻袋的毛驴,已经走向院里。

宋妈和英子呆呆地望着。

冯大明熟脱地把毛驴拴到树上,解下两个麻袋,一个丢在地上,一个提了过来,放到廊下。

  冯大明:

这是花生、大枣。

  宋妈绷着脸,不说话。

冯大明解下包在头上的一条脏毛巾,“扑扑”地掸着身上的黄土,英子捂着鼻子回到屋里去了,隔着玻璃窗看。

一路上风真大。

信收到没有?

  冯大明(一面扑掸):

收到了。

我让你把小拴子带来,怎么没来?

  冯大明掸不完似的掸着,不吭气。

怎么不吭气?

  驴怪声怪气地叫唤着。

冯大明过去把麻袋里的草倒到它面前,驴就低下头去吃草了。

  英子妈(隔着玻璃窗对宋妈说):

宋妈,外面冷,进屋坐去吧。

宋妈回了一下头,英子仍站在窗前往外瞅。

44.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意是什么?

选文哪些语句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选段各写1句)

45.就全文而言,剧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试评价宋妈这一人物形象。

五、口语交际(8分)

46.请你为大家介绍自己的班级,字数为150字左右。

在讲解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班级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