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7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docx

马哲课件的练习题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05)

A、世界的运动变化B、世界的物质性C、世界的存在性D、意识的能动性

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07)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07、08)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4.哲学的党性是指(08)

A、阶级性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C、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5.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09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08)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改革创新D与时俱进

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07多)

A人为自然界立法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8.世界统一于存在?

(08判断)

9.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0.唯心主义是追求精神崇高的作用的哲学派别?

(07)

11.05年材料真题考察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2.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

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

C.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B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14.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1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16.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7.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9.“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

20.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2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22.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一种人心内在的价值观念。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心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23.有人根据词源学考证,认为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大全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4.对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问题的出发点是

A从思维出发B从统一性出发C从实践出发D以物质为出发点

2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引起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这在哲学对象上表现为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研究世界的本质,科学研究世界的现象D哲学是整体,科学是部分

26.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关键是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提出了首要的基本的实践的观点

2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A.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B.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D.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29.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A.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

3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B.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又一个方面

C.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仅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现之后才有的现象

3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B.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D.绝对真理的真正体现

33.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是因为它

A.并不以科学为基础B.可以囊括一切科学

C.给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法D.只提供指导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是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意识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C.对运动是否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回答

3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它的革命性B.它的能动性C.它的科学性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心外无物B.世界是意识的表象C.物是感觉的复合D.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

37.“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

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38.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这是

A朴素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原始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论观点

3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B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创造了唯物史观

C强调实践的观点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41.列宁说: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42.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A多元论的发展B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3.“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D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二讲物质与意识

1.运动是(06)

A、物质的存在方式B、思维的存在形式C、时间的存在形式D、空间的存在形式

2.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06)

A、完整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广延性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06、09)

A、精神性B、物质性C、物质性D、实践性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07)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5.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09)

A、自然界的长期发展B、社会劳动C、语言的产生D、直立行走

6.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08)

A、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B、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C、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D、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07)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

8.“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这句诗说明(11)

A.人类意识是先天就有的B.社会劳动对人类意识的产生具有决定作用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9.根据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认识,可以将哲学划分为(11年)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10.“存在即被感知”命题属于(11年)

A.辩证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11.世界是物质的观点要求我们(11年)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理论出发C.一切从物质出发D.一切从实用出发

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社会实践性。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存在B.理念C.灵魂D.“原初”物质

15.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阿拉克西米尼C.赫拉克利特D.德谟克利特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本质的可知性

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客观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的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8.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朴素唯物论

19.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表现

2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2.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B.事物之间的距离C.物体的体积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23.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B.事物的规模、位置

C.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D.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分离或并存关系

24.时间和空间是可变的,这是指它们的()

A.客观实在性是可变的B.特性随着物质运动而变化

C.一维性和三维性是可变的D.无限性是可变的

2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

26.哲学史上的二元论()。

A.是介于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间的一个独立的中间派别

B.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C.是唯心主义的特殊形式

D.动摇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2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的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2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2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30.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

3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32.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地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

3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34.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贬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35.对同一对象、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可以由主体自由创造出来B.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具有主观差别性

C.意识不是由客观物质决定的D.意识的内容由主观决定

3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B.世界发展源泉的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判断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4、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思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

6、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7、离开物质思考运动是唯心主义。

8、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讲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09)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B.理论与实践的观点

C.主观与客观的观点D.内因与外因的观点

2.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09)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3.“抽刀断水水更流”蕴含的哲理是(11)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D.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4.“是即是,否即否,除此之外全是鬼话”,这是(11)

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观点C.折衷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B)

A.内因是条件,外因是根据B.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外因无足轻重D.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D.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7.从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目前上海等城市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广州等城市也将在近年实现现代化。

这说明

A.量变中有部分质变B.量变形式的多样C.质变形式的多样D.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8.“在给婴儿倒洗澡水的时候,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这句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质量互变规律C.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D.度是量与质的统一

9.“物生阴阳,阴阳存于万物”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联系的多样性D.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1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绝对的?

11.“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09)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09)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是变化的

13.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09)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4.党的17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从哲学上来分析,这体现了(09多选)

A.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抓主流,抓关键的方法;D.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15.坚持发展的观点,就是(08)

A.要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B.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要用实践的眼光看问题

16.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我们(08)

A.正确认识对立统一关系B.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C.领会矛盾的两重性原理D.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07)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07)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9.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06)

A对立的关系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统一的关系D同一的关系

20.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06)

A固有的联系B突发的联系C本质的联系D必然的联系

21.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9)

22.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唯一条件,它们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09)

23.适度的原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09)

24.凡是差异都是矛盾?

(08)

25.“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08)

26.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时直接统一的?

(08)

27.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09)

28.请你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08论述)

第四讲实践认识真理

1.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09)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科学家尼葛庞帝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05研09)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是认识和实践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认识D.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

3.画家和地质学家一块出去游玩,来到一个地方,画家感慨到:

“好地方!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真是太美了!

”,地质学家“是啊,这里地势险峻,不过矿藏不多。

”二人的对话表明(D)

A.认识由认识的主体决定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反映

C.认识的关键是客体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D)

A.知觉B.判断C.推理D.概念

解析:

理论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三者是递进关系,因此,基本形式是概念,D选项当选

5.“左倾”和右倾错误的哲学根源是(C)

A.背离对立统一规律B.背离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C.背离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背离否定之否定原理

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源自于(D)

A.世界的无限性和多样性B.世界的不可知性

C.实践的相对性D.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7.在数学十进制中,1+1=2,这是正确的。

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2是错误的。

在这里,真理转化为谬误是因为(A)

A.真理超出了适用范围B.片面夸大真理的某一方面

C.真理不随事物发展而发展D.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99研、09)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09)

A.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D.是否为大多数人说接受

10.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说明:

(09多选)

A.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力量B.社会变革须依靠群众革命实践

C.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D.理论精神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11.“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09多选)

A.理论脱离实际B.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09)

13.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真理具有阶级性?

(09)

14.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08)

A.比第一次飞跃意义小B.比第一次飞跃意义大

C.同第一次飞跃意义相当D.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时小时大

1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05)。

A、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6.08材料题“驴子背盐”

(1)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驴子为何死于非命;

(2)运用整理与谬误的关系理论,说明驴子的错误;(3)试举日常生活中一例,说明人类也会犯同样错误

1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07)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时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8.人的认识过程是(06)。

A、直观反映过程B、主观感觉过程C、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过程D、单纯推理过程

1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06)

2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05真题)。

A、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21.从思维和感觉到客观事物的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22.真理具有价值性,因此有价值的认识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