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8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docx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

专题构建群体共升区域推进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我区初中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分析

自2004年9月开始,我区正式步入初中新课程,并选择了浙江版实验教材,我们借此契机,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区域性推进”这一课题,该课题列为浙江省重点教学研究课题.为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了解教师对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认识,保证课题的实施和深入更具有针对性,课题组设计了《××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调查问卷》(见附件1),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和反思见附件2.

二、研究的定位

(一)概念定位

有效教学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内涵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我们把有效教学定位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和核心.

(二)目标定位

1、本课题的研究是真正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通过本课题挖掘教师内在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最大历练,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促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手段;积极经历学习活动,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提高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是盘活与整合我区教学的展台,一方面为本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多角度的活动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探索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本取得以下成果:

(1)本课题主研究报告;

(2)构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课堂运行机制.

(三)内容定位

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内容(即各种课型)的视角进行考虑,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具体从教学的细节中促进教师的发展,我们主要致力于使通过细节的研究向教师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素养,而且更使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更为有效.

三、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的基本视角

1、横向研究:

区域推进

在课题的两年实践中,区域性活动从两个层面展开:

基地研究与区域推进.我们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出了多个子课题(见附件3),并由各实验学校负责实施.区域性活动主要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有效教学活动,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分别进行了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多角度的主题培训,扎实有效的教学调研,针锋相对的实践探讨,多维度的对话平台创设,多层面有效教学活动评比与展示等.

2、纵向研究:

专题构建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要让有效教学活动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使研究的视野纵向挖掘,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专题构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构建和鲜活的实证案例.

3、网状研究:

群体共生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区域性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小区块的实践尝试.为保证本课题研究在今后的推广、借鉴,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点带面,全线推进”的策略,形成以基地学校重点突破,其余实验学校“设块包干,化整为零”,承担其中一块(一个策略)的研究,以求各个击破的研究网.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本课题是全区实验学校的智慧共生与整合.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实证性的研究性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着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加以辅助,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三)研究的运行机制

作为一个区域性课题,机制的有序运行是实施课题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实现区域推进的重要保证,这是本课题有效操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课题运行的多向反馈指导的研究网络如图所示.

 

 

(四)探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1、关注教研形式,使活动更具有效性

1.1改进研讨课

(1)主题研讨.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对一堂课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针对性.

(3)同课异教.同一个内容,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理解,便于我们研究把握.

1.2提倡互动评课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2、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合理的教学期望

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2.2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2.3优化教学结构

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

2.4兼顾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

3、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选择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动笔练习,做到练习有变化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方式多样化,有针对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分层.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关注学生,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我们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和我区教学的有效性的缺失,课题组对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进行提炼,形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我们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突破.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

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重要纬度

【案例描述1】(见附件5)

【策略提炼】1、明确课堂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1)行为主体学生化;

(2)行为动词多样化;(3)行为条件情景化;(4)行为标准具体化.

2、通过教学行为的侧重选择来促使三维目标的达成

 

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

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管理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主动探究之门

【案例描述2】(见附件5)

【策略提炼】1.1情境设计的三个关注点

(1)关注问题:

①所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②问题的提法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③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④将数学思想和模型用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2)关注现实:

①情境应是可视的、可触的;②情境应是可闻的、可想的;③情境应是有趣的、已有的.

(3)关注模型:

①情境的设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情境的设计要适时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收集、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1.2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

 

2、实施有效的互动参与,引领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

【案例描述3】(见附件5)

【策略提炼】2.1有效的学习方式的组织实施

(1)自主学习的组织策略

 

(2)合作探究的操作策略

 

2.2有效的师生互动

(1)师生互动的形式

①双向型②多向型③网状型

 

(2)师生互动的组织流程

 

3、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搭建学生主动探究的平台

【案例描述4】(见附件5)

【策略提炼】3.1好问题的设计有效途径

(1)将数学知识转化为问题;

(2)改造教材中例题、优化习题,提升并形成问题;

(3)将知识的教学实践因素转化为问题;

(4)小课题的搜集与编制.

3.2数学问题的优化方法

(1)反馈法;

(2)反思法;(3)讨论法;(4)文献法.

4、运用有效的教学提问,激活学生积极探究的活水

【案例描述5】(见附件5)

【策略提炼】4.1有效的教学提问的构成要素

(1)结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以系列化问题的方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使注意中心被保持在要解决的问题和彼此间的关系及与教学目标的联系上.

(2)措词.①表达问题的措词必须指明思考的前提和方向,针对教学目标;②问题的措词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符合被提问学生的认识水平;③问题的措词必须明确、具体、精炼、表达清楚,而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或造成学生的误解.

(3)候答.①候答时间不宜过短;②不重复问题;③复杂问题明示候答时间;④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候答时间不同.

(4)指答.①提问要面向全体,有意识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尽可能地平衡分布;②感悟层面的问题按“差—中—优”的程序进行选择,理解层面的问题按“中—优—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综合层面的问题按“优—中—差”的程序进行选择;③多一些迁移性提问,少一些机械性提问.

(5)索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不一定能马上给以解答,可通过提示、图解、分解、排除、特殊化、逆推等方法追索答案,启发引导.

(6)理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注意倾听,注重从知识掌握的准确度、深广度、牢固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和是否有创见六方面进行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比较混乱时,教师可提出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他的提问或及时纠错.

5、利用有效的问题解决,生成学生探究的知识价值

【案例描述7】(见附件5)

【策略提炼】以“问题”为轴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流程图

 

注重有效的评价策略:

扩大课堂教学评价的正向价值

1、效的评价的行动策略

(1)从评价内容入手,诊断学生的学业情况;

(2)从评价时机入手,寻找恰当的评价时间;

(3)从学生特点入手,因人而异地实施评价;

(4)从评价目标入手,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5)从评价维度入手,评价的角度要多样化.

2、多元评价的三个层面解读

层面一: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问题价值、探究计划、方法策略、交流合作、动机水平、研究成果、成果呈现.

层面二:

评价参与对象的多元化.教师:

评价的专家和引领者;个人和同伴:

积极的参与者;家长:

评价的有效资源;社区:

评价的资源拓展.

层面三:

评价手段的多元化.系统性分散考查;等级计分和激励性评语;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袋等.

【案例分享】(见附件5)

(1)教师课堂观察评价样表;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样表.

五、研究的成效

1、转变了传统的教研程式,树立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历经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感受最深刻的是新课程教育观的思考、学习与影响,如生本理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等等,这些先进的理念思想影响并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教师们开始从更高的视野审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开始理性地反思自我教学行为的弊端与缺陷.

2、构建了有效教学的“学习团队”,拓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外延

(1)课题组行动

课题组及子课题组成员经历了“启动——学习——尝试——发展——诊断——调整——再实践”的过程,感受最深、收获也最大.“有幸加入这个团队,并得到课题组成员的指导,我真感到受益匪浅,尤其对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中,这不仅对我校全体数学组的老师在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上得以提升,还对我们学校的子课题的研究有了真实的收获……”这是来自课题组成员的真实声音.确实,两年的共同实践与研究,由课题组成员辐射到全区的众多教师,由几所有效教学的实验基地学校到全区众多的学校,这样的良性循环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外延,才正是我们课题组所追求的.

(2)重构“校本教研组”

在实验学校两年多来对教研组工作格局的建构与重组,加强了教研的探究含量,更关注了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作为学校教研活动所辐射的核心作用.

创设氛围,激活了教师的内驱力.针对校本实际,建立例会制度,让每个老师都有交流的机会,把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亮点摆出来,展示出来,共同探讨,这又必定推动每个教师去做有心人,收集教学素材,记载课堂反思.

拓宽学习渠道,增加教师内存.实验学校教研组采用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教学反思与沙龙研讨”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的多途径学习.

3、积累了丰富的实证案例,创立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全程运行体系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针对我区的数学教学现状,课题组初步创立了有效教学的活动的运行体系:

从课题宏观实践的理念先导到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从单个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到各类基本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再到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的整体化研究.这样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尝试与研究,其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的辐射作用是深远的.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的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有效教学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自2005年以来,本课题相关子课题参加省、市级的专题论文评比和年会论文评比中,共获省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市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5篇;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1人;2008年回澜初中潘晓华老师获得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我区的最高荣誉“名教师”培养对象的评比中,初中数学教师18人占全部初中培养对象54人的三分之一.

六、研究的反思

1、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是制约有效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点

2、学校的改革力度不大和社会、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成了制约课题的瓶颈

3、定位于区域性的运行机制,有待于探索更趋专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4、如何创设多样化的展台,完善课题成果的区域性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利民:

《有效教学论:

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魏清:

《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黎奇: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附件1:

××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调查问卷

××区初中数学教师:

你好!

××区教研室初中数学学科于2005年4月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并开展了课题《××区提高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与实践》的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经被列为浙江省2005年度教学研究类重点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需要对我区参与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调查.

以下是课题组请有关专家编写的问卷,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实填写,所有您的答案我们将予以保密,作为一个数据综合在所有的答案当中.

请你将你所选择的答案以打“√”的方式填写在选项前的“○”中(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对于有的问题,你如果不选择前面的答案,而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你可以将你的见解填写在“_______”上.

谢谢你的合作!

《××区提高浙教版数学新教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与实践》课题组

在填写调查问卷前,我们也想知道你的一些信息,请你如实填写(不需要填写姓名).

你所在的学校:

○A城区○B农村性别:

○A男○B女

教龄:

○A5年以下○B5至10年○C10至15年○D15年以上

本调查问卷共40个问题,其主要内容涉及平时教学的意识与方法,请老师们按照自己平时的实践情况如实填选.

1、课前你是否思考过:

怎样教?

我这样教是否有效?

有无更有效的方法?

○A经常○B很少○C根本不

2、你在过去的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

○A经常能考出较好的成绩○B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强,成绩一般

○C各层次的学生相对自身都有所进步和发展○D

3、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你在以前的教学中对“效益”的理解是

○A教师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B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C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D

4、你认为经过努力能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境界吗?

○A很难○B能○C基本能○D不能

5、在目前的的数学教学中,你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易分散,教学管理时间过多

○B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学节奏,不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C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

○D

6、你每天备课所用的时间为……

○A平均每天少于1小时○B平均每天1~2小时○C平均每天2~3小时

○D平均每天3~4小时○E平均每天4小时以上○F

7、平时你是如何利用教学教材编写教案的……

○A比较依赖教材例题,适当增加强化练习

○B教材例子有负作用,经常结合其它版本,使用其它新题

○C教材仅作参考,根据学生实际,作教材的二次开发

○D

8、你学习资源的处理时,是否经常考虑: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否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是否充足,选择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A经常考虑○B有时考虑○C基本不考虑

9、你经常采用的备课方式是

○A根据教参及其它资料,独立备课○B向其它教师请教,学习先进经验

○C小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D

10、撰写教学目标时,你是否使用“使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句式?

○A经常○B有时○C从不

11、你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A经常○B有时○C基本不会

12、你是否在写完教学过程后再回过头来写教学目标?

○A经常○B有时○C从不

13、课堂教学中你关注得较多的是什么?

○A有没有教完预定的内容○B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

○C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D

14、你经常使用课堂教学主要行为(讲述、板书、多媒体、做实验、问答、讨论……)中的哪几种?

○A三种○B四种○C五种以上

15、课堂教学中你经常犯几种提问缺失错误:

①专叫好学生;②老师扮演批判性的评价者;③随意提问;④糟糕的听众;⑤提问太快,学生无法形成适当的答案;⑥提问太慢,以致学生分散注意力……?

○A无○B1种○C2○D3种以上

16、你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师生互动解决问题○B学生尝试解决问题○C教师讲解解决问题○D

17、当学生提出错误的或无价值的问题时,你的处理方法是……

○A鼓励○B批评○C置之不理○D

18、你的课堂上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是

○A经常用○B有时用○C基本不用○D

19、课堂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当教学内容偏易或偏难时,你会临时对教学过程调控,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吗?

○A经常会○B有时会○C基本不会

20、你的课堂教学和谐程度有:

①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不会因答错问题而受到师生的讥讽等);②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③学生有质疑问难得到有效鼓励,④师生、生生的交流平等.其中符合的有……

○A有3条○B有2条○C有1条○D都基本不符合

21、在你的课堂中的学生的精神状态是:

①学生总是充满激情;②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③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其中符合的有……

○A有3条○B有2条○C有1条○D都基本不符合

22、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情境创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习主动权由学生掌握等)吗?

○A经常○B有时○C基本不会○D从不

23、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如:

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等)吗?

○A经常○B有时○C基本不会○D从不

24、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渗透学习方法(如教给学生适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习惯打基础等)吗?

○A经常○B有时○C基本不会○D从不

25、在新课标下,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主、探究、合作等)时,你认为最难把握的是……

○A学生的组织管理○B活动时间的控制

○C教学计划的完成○D学习效果的评价○E

26、当课堂中发生“意外”时,你的处理方式一般是……

○A尽量放到课外去解决,不影响计划○B作适当点拨,大致能完成计划

○C借题发挥,原计划推后○D

27、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时,你做得较多的是……

○A课堂中给他们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B课外多花时间进行补习

○C每次测试后给予讲评,督促其订正○D生活中多加以关照,做他们的朋友

28、在你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有高峰体验(因学习的成就感而感到非常兴奋与愉悦)吗?

○A经常有○B很少有○C没有

29、你所教的学生除了课本外,去主动的涉猎关于数学的课外知识吗?

○A大部分(80%以上)○B一部分(40%以上)○C很少(20%左右)○D没有

30、在你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最多使用的是……

○A学生同桌交流○B四人小组之间交流○C全班的交流○D师生之间交流

31、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发现和当堂提出问题?

○A会○B有时会○C不会

32、你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方面(如:

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等方面)多吗?

○A多○B较多○C较少○C几乎没有

33、你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方面(如:

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能按要求正确操作;学生能够倾听、协作、分享等方面)多吗?

○A多○B较多○C较少○C几乎没有

34、你每天在批改作业与督促学生订正上的时间为……

○A平均每天少于1小时○B平均每天1~2小时○C平均每天2~3小时

○D平均每天3~4小时○E平均每天4小时以上○F

35、你在教学后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结果往往是……

○A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B基本实现教学目标○C没有考虑优等生

○D没有考虑有困难的学生○E只考虑中等生,没有考虑两头○F

36、你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方面:

如对问题情境的关注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的表现为……

○A非常积极参与○B有时会积极参与C基本不会积极参与○D

37、你在课堂后经常关注并分析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如:

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等)吗?

○A经常○B有时○C基本不会○D从不

38、你认为对教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