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292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5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林黛玉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黛玉Word下载.docx

《林黛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黛玉Word下载.docx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 

雨村护送林黛玉进贾府 

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2.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

(无需细节,只讲梗概,讲清与课文有关的地方,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作者用这块石头 

接外孙贾母怜孤女

“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

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

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

“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 

林黛玉初至宁(荣)国府

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小说中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可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

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chì

)造 

阜(fù

)盛 

绾(wǎn)着 

内帏(wé

i) 

盥(guà

n)沐

  两靥(yè

)忖(cǔn)度 

宫绦(tāo) 

嗔(chēn)视 

(2)解释词语

  小厮:

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认:

互相认识。

厮,互相。

  纳罕:

感到奇怪。

茗碗:

茶碗。

茗,mí

ng,泛指各种茶。

  敛声屏气:

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屏,bǐng,抑制呼吸。

  憨顽:

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

糊涂,不明事理。

懵,měng。

  草莽:

指野草、杂草。

“腹内原来草莽”是说贾宝玉腹中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

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膏粱:

指富贵子弟。

  纨裤:

wá

n 

kù

,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劳什子:

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偏僻:

偏激、不端正。

  便宜:

方便。

态度:

神态。

不经:

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

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

可惜。

惫懒:

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

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看出课文以一定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展开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 

格特征。

   

第二教时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1.分析课文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写法。

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

按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两题作分析。

  明确:

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

有实有虚。

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

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

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

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

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

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

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

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

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

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

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

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

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

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

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

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

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

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

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

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

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

十二金钗之贾巧姐

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

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词。

作者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

“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

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

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

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叛逆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分析宝玉的性格时应提醒学生:

宝玉虽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 

十二金钗之贾探春

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布置作业: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两个人物。

  2.从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三教时

  分析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

比如:

  

(1)在邢夫人处。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

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分析:

“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寄居篱下者——林黛玉 

(1)他人眼中的黛玉 

十二金钗之贾惜春

林黛玉进贾府,当她在用眼观察各色人等时,别人也以审视的目光去看她,找出描写他人眼中黛玉形象的文字?

(方法指导: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黛玉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把众人眼中的黛玉、熙凤眼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 

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

只作初步勾画,言谈不俗、体质病弱。

熙凤眼中的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凤姐见多识广,“‘真有这样的人物’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见,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宝玉眼中的黛玉:

“厮见毕归坐……病如西子胜三分。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黛玉的心态 

林黛玉进贾府时抱着何种心态走进贾家的大门的?

(心里提醒自己“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由此可推断出林黛玉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一个寄居者的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由此表现出的外部性格特征是谨小慎微。

具体表现在哪些言谈举止上?

(婉拒吃饭、讲究座次、吃茶时小心留意、细心应对贾母和宝玉“刚念了《四书》,些须认得几个字”) 

(3)学生归结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敏感多思、言谈不俗、气质超凡、聪颖灵秀。

十二金钗之贾迎春

拓展练习 

一个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初识黛玉,但要真正走近黛玉恐怕还有赖于同学们自己去阅读原著,品味鉴赏。

下面是我从《红楼梦》中截选的几段描写林黛玉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林黛玉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A.(黛玉)因问宝玉:

“打哪里来?

”宝玉便说:

“打宝姐姐那里来。

”……黛玉赌气回房了。

……没两盏茶时,宝玉仍来了。

……只听黛玉先说道:

“你又来作什么?

死活凭我去罢了!

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

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

你又来作什么呢?

”  

B.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支小蜡儿来,递与宝玉,道:

“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道:

“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黛玉道:

“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

……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 

C.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地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

“共记得多少首?

”香菱笑道:

“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可领略了写滋味没有?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   

点拨:

A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敏感多疑甚至有些尖刻的特点。

B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体贴入微、温柔贤惠的特点。

C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热情诚恳、助人为乐的特点。

课外练笔 

(1)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 

提示:

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

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

(设计意图:

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

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 

 

十二金钗之贾元春

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2)《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

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丫鬟。

即使写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你自己喜欢的、值得写的人物。

  2.分析王熙凤的性格 

课文的5、6两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

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

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分,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

  

(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3.分析环境描写

《红》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1)写外观。

开头一段。

(2)写布局。

(以黛玉行踪为线索写)(3)写陈设。

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十二金钗之李纨

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4. 

总结全文:

围绕中心描写。

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

人物与环境描写交叉,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课外阅读《红楼梦》。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十二金钗之林黛玉

十二金钗之妙玉

十二金钗之秦可卿

十二金钗之史湘云

十二金钗之王熙凤

十二金钗之薛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