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4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管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脉管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管系统.docx

《脉管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管系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脉管系统.docx

脉管系统

第七章脉管系统

复习要求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心腔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全身各部动脉主干的名称和主要的压迫止血点;颈外动脉、四肢动脉的分支、分布;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颈外静脉和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动脉韧带、静

脉角和危险三角的概念;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途径;睾丸静脉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2.熟悉大、小循环的途径;房间隔和室间隔的结构特点,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和分布:

心包的结构;心的体表投影;主动脉的行程、分段与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功能;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奇静脉行程和注入部位,肝静脉的收集范围和注入

部位;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干的名称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注入和收集范围;脾的位置、形态;胸腺的位置。

3.了解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复习内容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干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一、心

1.体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1)体循环(大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物质和气体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右心房。

(2)特点:

流程长,流经范围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1)肺循环(小循环)途经:

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及分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

(2)特点:

流程短,只布于肺,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心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l/3在正中线的右侧。

心尖:

朝向左前下方,在左侧第5肋间隙,距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其搏动。

(2)外形

三缘两面

两面

心底:

朝向右后上方,主要有左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胸肋面:

朝向胸骨及肋软骨,主要由右心室和左心室构成膈面:

与膈的中心腱相邻,主要由左心室和右心室构成。

右缘:

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

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下缘:

由右心室和左心室(心尖)构成。

三沟两面

冠状沟:

为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内有冠状动脉走行。

前室间沟:

为左、右心室在胸肋面的分界标志,有冠状动脉的分支走行。

后室间沟:

为左、右心室在膈面的分界标志,有冠状动脉的分支走行。

4.心腔结构

入口

上腔静脉口:

引流人体上半身的静脉血(除心外)。

下腔静脉口:

引流人体下半身的静脉血。

右心房

冠状窦口:

引流心本身的静脉血。

出口:

右房室口。

结构:

卵圆窝。

入口:

右房室口,周缘附着有三尖瓣,三尖瓣的游离缘借腱索连于乳头肌。

右心室

出口:

肺动脉口,口周缘附着有肺动脉瓣。

结构:

室壁内有乳头肌。

左心房

入口:

左、右肺静脉口,共4个,引流肺内的血液入左心房。

出口: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入口:

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二尖瓣,二尖瓣的游离缘借腱索连于乳头肌。

出口:

主动脉口,口周缘附着有主动脉瓣。

结构:

室壁内有乳头肌。

5.心瓣膜的作用

顺血流开放,逆血流关闭。

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反之,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6.房间隔与室间隔

前者右侧壁上有卵圆窝,由胚胎时期的卵圆孔闭锁而成,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后者分肌部和膜部,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7.心的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前方的心外膜的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心内膜深面。

心房肌左束支→左心室

心兴奋传导途径: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右束支→右心室

8.心的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的左侧,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的前上部。

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的右侧,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室间隔的后下部、窦房结和房室结。

9.心的静脉

心的静脉汇合成冠状窦,冠状窦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经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

10.心的体表投影

(1)左上点:

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2)右上点:

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Ocm处。

(3)左下点:

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距锁骨中线内侧l~2cm处)。

(4)右下点:

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11.心包

包在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囊状结构,分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所形成的间隙称为心包腔。

二、血管

(一)肺循环的血管

肺循环的动脉主干是肺动脉干,肺动脉干起于右心室,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别经左、右肺门入肺。

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为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肺循环的静脉即肺静脉,起自

肺内毛细血管网,逐级汇合,在肺门处每侧形成2条肺静脉,最后注入左心房。

(二)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的分部及分支

升主动脉:

在起始处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降主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弓:

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2.头颈部的动脉

头颈部动脉的主干是颈总动脉,右侧起白头臂干,左侧起自主动脉弓,主要分支如下。

颈内动脉:

经颈动脉管入颅,分布于脑和视器。

颈总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分布于喉和甲状腺。

颈外动脉

面动脉:

分布于下颌下腺、腭扁桃体、面部等处。

上颌动脉:

分布于面深部,发出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

颞浅动脉:

布于颅顶软组织。

3.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主动脉小球及颈动脉小球可感受血液中C02的浓度,参与呼吸的调节,为化学感受器。

4.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白头臂干,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

锁骨下动脉到第1肋外侧缘延续为腋动脉,腋动脉至臂部移行为肱动脉,肱动脉在肘窝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两者的分支和终支在手掌处吻合为掌深弓和掌浅弓,掌浅弓和掌深弓分别位于指屈肌腱的浅面和深面,由动脉弓发出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布于手指。

5.胸部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干是胸主动脉,分为脏支(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等)和壁支(肋间后动脉9对和肋下动脉1对)。

6.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分为脏支和壁支。

左心室

胃左动脉:

分布于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前后胃壁。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

分布于肝、胆囊和胃小弯。

腹腔干

胃十二指肠动脉:

布于胃大弯侧胃壁、大网膜、十二指肠和胰头。

不成对脏支

脾动脉:

分布于胰、脾、胃大弯、大网膜。

脏支两面

肠系膜上动脉:

分支布于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主要分支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

三沟两面

→动脉,回结肠动脉发出阑尾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分支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肠管,主要分支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在第1腰椎平面由腹主动脉发出,布于肾上腺。

成对脏支

肾动脉:

在第2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分布于肾和肾上腺。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在肾动脉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分布于睾丸和附睾(卵巢与输卵管)。

壁支:

4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背肌和脊髓。

7.盆部的动脉

盆部和下肢的动脉主干是髂总动脉,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髂外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入股部,移行为股动脉。

髂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是腹壁下动脉。

胫前动脉:

移行为足背动脉。

髂外动脉→股动脉→胭动脉

髂总动脉

腹壁下动脉胫后动脉:

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髂内动脉

脏支:

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壁支:

闭孔动脉、臀上、下动脉

8.部分器官的动脉供血

(1)腹直肌:

腹壁上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来自髂外动脉)。

(2)胃:

胃左动脉(来自腹腔干)、胃右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来自脾动脉)。

(3)结肠:

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其中前三者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后两者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9.全身主要动脉的摸脉点与止血点(见表1.4.1)

(三)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纳头颈、上肢和胸部(除心外)的静脉血。

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咏右侧下行注入右心房,注入前接纳奇静脉。

2.静脉角

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为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处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有淋巴导管注入。

3.危险三角

面部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区域称危险三角。

该区为面静脉的收集范围,面静脉的特点如下。

(1)无静脉瓣,血液可逆流。

(2)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因此,该区炎症如处理不当,可逆行向上引起颅内感染。

4.头颈部和上肢的浅静脉:

是临床穿刺输液的常用部位。

(1)头颈部:

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注入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桡侧上行,注入腋静脉。

(2)上肢两面

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尺侧上行,注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

位于肘窝,连:

于二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

5.胸部的静脉

(1)副半奇静脉:

收集左侧中、上部的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2)半奇静脉:

收集食管静脉、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

(3)奇静脉:

起自右腰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收集右侧肋间后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

奇静脉是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重要吻合途径之一。

6.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纳下肢、盆部及腹部的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下腔静脉,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经肝后面,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注入右心房。

7.下肢的浅静脉

(1)大隐静脉:

是全身最大的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的内侧上行,至腹股沟韧带的下方,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易发生静脉曲张,在内踝前方大隐静脉位置表浅,临床上常在此做穿刺或切开。

(2)小隐静脉: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外踝后方至小腿后面,上行至胭窝,注入腘静脉。

8.睾丸静脉

起自睾丸和附睾,右侧注入下腔静脉,左侧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

9.肝门静脉系

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肝门静脉长6~8cm,在胰头的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肝门静脉的辟享主要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副脐静脉,收集除肝以外的腹腔内

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侧支循环:

肝门静脉借其属支与上、下腔静脉之间构成多处吻合,重要的有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

当肝硬化肝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内压升高,加上肝门静脉系无瓣膜,血液可经3个途径形成侧支循环,引起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曲张,

出现呕血、便血及脐周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

10.肝静脉

收集肝的静脉血,从肝的后缘注入下腔静脉。

三、淋巴系统‘

1.组成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

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器官主要有淋巴结、脾和胸腺。

淋巴干有9条包括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肠干。

2.乳糜池

乳糜池是胸导管起始部的囊状膨大,位于第l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共同汇合而成。

3.胸导管

胸导管起始于第l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经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前方上行至左侧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

胸导管收集6条淋巴干,在乳糜池处收集左、右腰干和肠干(收集下半身的淋巴),在颈根处收集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收集左上半身的淋巴)。

4.右淋巴导管

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5.全身主要淋巴结群

(1)头颈部淋巴结:

包括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

(2)上肢的淋巴结:

主要为腋淋巴结,位于腋窝,收集上肢、项背、胸前外侧壁、乳房等处的淋巴。

(3)胸部的淋巴结:

主要有支气管肺门淋巴结,收集胸前壁、乳房内侧、肺及纵隔等处的淋巴。

(4)腹部的淋巴结:

主要有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下淋巴结。

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淋巴。

(5)下肢的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收集下肢的淋巴。

(6)淋巴结的功能:

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参与机体免疫。

6.脾的位置形态

脾位于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和第10肋方向一致。

正常在左肋弓下缘触不到。

脾质脆,易破裂,脾肿大的触诊标志是脾切迹。

脾有造血、滤过血液、储血和免疫功能。

7.胸腺

胸腺位于上纵膈、胸骨柄的后方,新生儿和幼儿期较发达,可分泌胸腺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生成,参与免疫反应。

名称

摸脉点和止血点

止血范围

面动脉

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交界处,将面动脉压向下颌体止血

面部眼裂以下、颊部、下颌部出血

颞浅动脉

耳屏前方可摸到搏动,指压止血

颞部、颅顶部出血

颈总动脉

喉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波动,向后内压向第六颈椎

头、颈部出血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中点上方可触及波动,向后下方指压止血

肩部、臂部出血

肱动脉

在臂中部,肱二头肌内测沟摸到波动,压向肱骨干止血

臂远侧端、前臂及手的出血

指掌侧固有动脉

手指根部两侧存储及波动,直接压迫

手指出血(1个指尖出血)

股动脉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两手拇指重叠压向耻骨上支止血

大腿、膝部、腘窝、小腿及足部出血

足背动脉

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向后下压迫止血

足背出血

表1-4-1全身主要动脉的摸脉点与止血点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1.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

  

(1)体表投影取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由此点至胸锁关节引一连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

又以甲状软骨上缘为界,下方为颈总动脉,上方为颈外动脉的投影线。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于环状软骨侧方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动脉向后内方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使一侧头部止血。

  2.面动脉

  

(1)体表投影咬肌下端前缘至眼内眦的连线。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在咬肌前缘下颌骨下缘处,可摸到搏动。

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可使眼裂以下面部止血。

  3.颞浅动脉

  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在外耳道前方,颧弓后端可摸到搏动,压迫该处可使颞部和头顶部止血。

  4.锁骨下动脉

(1)体表投影自胸锁关节到锁骨中点引一条凸向上的弧线,最高点在锁骨上1.2cm.

(2)止血部位于锁骨上窝中点向下压,将动脉压在第1肋上,使肩和上肢止血。

  5.腋动脉和肱动脉

  

(1)体表投影上肢外展90°,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引一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

背阔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可摸到搏动,把肱动脉压向肱骨,可使压迫点以下的上肢止血。

  6.桡动脉

  

(1)体表投影自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至桡骨茎突的连线。

  

(2)摸脉点在腕上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为主要摸脉点。

  7.尺动脉

  

(1)体表投影自肱骨内上髁至豌豆骨桡侧缘连一线,该线的下2/3段为尺动脉的下段。

自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向内下方引一条线至上述连线的上、中1/3交接点,为尺动脉上段的投影。

  

(2)止血部位在腕横纹两端同时向深部压迫,可压住桡、尺动脉,使手部止血。

  8.指掌侧固有动脉

  

(1)止血部位在手指根部两侧压向指骨,可使手指止血。

  9.股动脉

  

(1)体表投影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该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把股动脉压向耻骨上支,可使下肢止血。

  10.腘动脉

  止血部位在腘窝中加垫,屈膝包扎,可压迫腘动脉,使小腿和足止血。

  11.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1)体表投影自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中点起,经足背内、外踝中点,至第1跖骨间隙近侧部连一线,此线在踝关节以上为胫前动脉,踝关节以下为足背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长伸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中医称趺阳脉。

向下压迫可减轻足背出血。

  12.胫后动脉

  

(1)体表投影自腘窝稍下方至内踝和跟结节中点的连线。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在内踝与跟结节之间可摸到搏动。

将该动脉压向深部,可减轻足底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