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63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x

第七章脉管系统

第七章脉管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

3.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

4.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

5.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6.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

7.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

8.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9.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

10.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枢纽,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心脏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不停地将血液由动脉射出,由静脉纳入,保证血液在心血管内连续不断地做定向流动。

动脉是运血离心的管道,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

机体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及皮肤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实现营养物质的送达和代谢废物(液态和气态)的排除。

另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借循环系统输送到相应器官以调节其器官的生理功能。

新近研究证实,心肌细胞可产生心钠素、血管紧张素和抗心律失常肽等十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二)血液循环路径

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心,如此循环不止。

根据其具体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循环同步进行。

1.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再经各级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最后血液经肺静脉出肺,进入左心房。

肺循环的特点是路径短,只通过肺,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图7-1)。

图7-1肺循环的路径模式

2.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最后送到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其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后,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体循环的特点是路径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个器官,又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脏。

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路径归纳如下(图7-2、表7-1):

图7-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模式

表7-1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路径归纳

【知识与应用】

据世界心脏联盟WorldHeartFederation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占1/3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其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等的其他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WorldHeartDay。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

其宗旨在于激励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

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二、心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坐于膈肌之上、纵隔偏左,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心的长轴自右后上方向左前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切面成45度夹角,心的长轴方向大致如右手执笔方向。

心在发育过程中沿纵轴发生自右向左的轻度旋转,所以左、右的结构并不对称排列。

上方为连至心的大血管,主要有上、下腔静脉,左、右肺静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等8条大血管(图7-3)。

图7-3心脏的位置

2.心的外形心的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

钝圆的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出入心底的大血管朝向右后上方,因而贯穿心底至心尖的心长轴是倾斜的。

从心的外表面观察,心的外形可分为一底、一尖、一点、四个面、四个缘、六条沟和八条大血管进出口(图7-4)。

心底basisofheart;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小部分由右心房的后部构成。

上、下腔静脉从上、下方分别注入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共四条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发自左心室和右心室(临床上将心室的底部也叫“心底”,与解剖学上的心底不同)。

心尖apexofheart:

朝向左前下方,是左心室的一部分。

四个面:

胸肋面sternocostalsurface:

又称前面、前壁,其构成是:

右上为房部,大部分是右心房,左心耳只构成其中一小部分,左、右心耳从两侧夹持肺动脉干根部;左下方为室部,其2/3由右心室前壁构成,1/3由左心室构成。

膈面diaphragmaticsurface:

又称下面,朝向后下方,较平坦,贴于膈肌,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左侧面:

朝向左上方,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一小部分由左心房构成。

右侧面由右心房构成,微凸,上下分别续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四个缘:

上缘主要由左心房构成。

左缘(或钝缘):

斜向左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构成。

下缘(或锐缘):

近似水平位,大部分由右心室构成,心尖部由左心室构成。

右缘:

主要用于X线造影,由右心房构成,是向右侧微凸的右心房的轮廓。

六条沟:

冠状沟coronarysulcus:

又称房室沟,在心表面近于心底处,呈横位环绕心脏,为分隔心房和心室的标志,冠状沟前部被肺动脉和主动脉隔断。

前室间沟anteriorinterventriculargroove和后室间沟posteriorinterventriculargroove:

在心的前、后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达心尖右侧相汇合(此处又称心尖切迹)的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或前纵沟和后室间沟或后纵沟,为左、右心室在表面上的分界标志。

前房间沟:

位于心房前壁,对着房间隔前缘,位置隐蔽,在心包横窦后壁和主动脉升部的后方。

后房间沟:

为上、下腔静脉和右肺静脉之间呈上下位的浅沟,为左、右心房后面分界的标志。

界沟terminalsulcus为心脏右侧面与胸肋面之间的浅沟,沿此沟向上、下延伸达上、下腔静脉的前缘。

界沟正对右房内壁为界嵴,是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的分界。

房室交汇点cruxofatrioventricular:

为冠状沟和后室间沟相交处,是心脏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处是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在心脏膈面相互接近的地方,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心脏各沟内有心脏的重要血管、神经丛、淋巴管和较多的脂肪组织分布,表面覆有心外膜,故从表面上看六条沟的境界并不十分清楚。

八条大血管进出口:

有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液流出口,上、下腔静脉和四条肺静脉的血液进入口。

前面观

后面观

图7-4心脏外形

(二)心的体表投影

心的体表投影位置恒定(图7-5),可作为运动医学临床上心区叩诊判断心界和心音(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听诊区。

1899年瑞典临床医师对滑雪运动员心脏的诊断就是通过心区叩诊发现并提出了运动员心脏这一概念。

图7-5心及心瓣膜的体表投影

(三)心的结构

1.心腔的形态结构心腔分为左半心和右半心两部分,左半心分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半心分为右心房和右心室,两半心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互不相通,左半心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右半心内流动的是静脉血,心房与心室经房室口相通。

(1)右心房rightatrium右心房壁薄腔大,以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通,以房间隔和左心房相邻。

右心房内腔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固有心房,后部为腔静脉窦。

腔静脉窦venacavalsinus位于右心房后部,内壁光滑,无肉柱和梳状肌等结构,上方有上腔静脉开口,朝向房室口,无瓣膜配布;下方有下腔静脉开口,朝向房间隔,配有下腔静脉瓣valveofinferiorvenacava,形状不规则,胚胎时期有引导下腔静脉血液经卵圆孔流向左心房的作用。

右心房内侧壁的后方为房间隔,其中下方有卵圆窝ovalfossa,其前缘为马蹄形肌性隆起称卵圆窝缘,此环上缘称上缘支,其肌纤维与界嵴相延续,此环下缘称下缘支,向后下方行走并与下腔静脉瓣相连。

右心房除了右心耳之外,其余部分大致可分为4个壁:

右房外侧壁,为界沟向前的右心房侧壁,实为右心房壁的游离部分;右心房内侧壁,即房间隔部分;右心房前壁,范围很小,指右心房与主动脉根部相邻部分;右心房后壁,为界沟后方的心房壁,位于上、下腔静脉开口之间,内面光滑图7-6)。

右心房

右心室

图7-6右心房和右心室内景

(2)右心室rightventricle位于右心房左前下方,是心脏最靠前方的一个呈扁平的锥形心腔,室腔有出入两口,即前方的肺动脉口和后方的右房室口,左、右心室被室间隔隔开。

右心室壁较左心室壁薄,而右心室腔较左心室腔大。

右心室腔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图7-6)。

右心室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其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围的纤维环附着有三尖瓣。

三尖瓣trcuspidvalve分前、后和内侧(隔侧)瓣。

其瓣膜底部附着于房室口的纤维环上,游离缘和室面借腱索连于乳头肌上。

每个瓣膜可分为附着缘的基底带,游离缘的粗糙带和中间的光滑透明带。

粗糙带与光滑透明带之间有一条隆起的闭合线。

由于乳头肌收缩和腱索tendinouschorda的牵拉,使瓣膜不致翻入右心房,从而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房。

因此,纤维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

它们共同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右心室流出道是右心室腔向左上方伸出的部分。

其下方为肺动脉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着有前、左和右三个肺动脉瓣valvesofpulmonarytrunk(又称半月瓣semilunarvalves),可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室。

(3)左心房leftatrium横卧于左心室上方,可分为左心耳leftauricle和左心房体部。

腔内有五个口,其中四个口为肺静脉口,位于左心房的后壁,剩余一个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房借左房室口与左心室相通(图7-7)。

(4)左心室leftventricle左心室位于右心室左后方,因左心室推送动脉血达全身,工作负担大,故左心室壁远较右心室壁为厚。

左心室近似圆锥形,有出入两口,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左心室也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二者以二尖瓣mitralvalves前瓣为界(图7-7)。

图7-7左心房和左心室内景

左心室流入道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纤维环上附着有二尖瓣(又称僧帽瓣),其前瓣较大,将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分开。

左心室流出道出口为主动脉口,口周围有纤维环并有主动脉左、右、后瓣三个半月瓣附着(图7-7、8)。

左心室壁可分为三部分,即前侧壁、后壁和室间隔壁。

左心室乳头肌可分为前、后两组,而且乳头肌的形态与血管供血类型有密切关系,因此心室壁过度肥厚会导致心室肌中层出现一过性缺血,引起乳头肌供血不足,影响乳头肌的正常功能。

图7-8心腔内景

【知识与应用】

人造心脏:

由于全球心脏病变死亡的人数高达百万人之多,而用于心脏移植的供体心脏又十分短缺,因此研制人造心脏就显得非常迫切。

1982年美国Utch大学成功地研制出了Jarvik-7型人造心脏,移植入人体后患者生活了112天。

目前人造心脏有气动式和电动式两大类,美国Utch大学成功的人造心脏为电动式人造心脏。

但目前人造心脏进入临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心壁的构造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endocardium为被覆在心壁内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膜。

它是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的内皮和内皮下层的结缔组织以及弹力纤维构成,其下面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心传导系纤维分布。

心内膜与出入心的血管内膜相延续。

心的各瓣膜由心内膜向心腔褶叠而成,在双层心内膜中间夹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瓣膜的结缔组织与房室口、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以及腱索相延续。

心房内梳状肌以及心室内乳头肌、肉柱、肉柱间隙等处均被心内膜覆盖。

心室和心耳的心内膜较心房和室间隔上的心内膜薄。

动脉口上心内膜最厚,肉柱上心内膜最薄。

(2)心肌层myocardium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肌层可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心房肌薄弱,心室肌肥厚,尤其左室肌特别发达,二者并不连续,分别附着在心的纤维支架(又称心骨骼)上。

心室与心房分别收缩,二者借传导束联系。

在心肌纤维之间和心肌束间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心房肌myocardiumofatrium由浅、深两层组成。

浅层肌为环绕左、右心房的横束,沿心房横径包绕左、右心房,有些纤维在左、右心房间斜行深入房间隔形成“8”字形纤维袢,止于纤维环。

深层肌为各房所固有,分别包绕左、右心房。

心室肌myocardiumofventricle肥厚,尤以左心室肌更为发达。

心室肌分为三层,浅层起自二尖瓣环前缘,肌纤维绕经心膈面斜向右下方至心尖部,在心尖部捻转向内达室间隔和右室乳头肌。

从三尖瓣环前缘起始的肌纤维经心的胸肋面向左下方达心尖部,在此旋转到心尖膈面,并捻转向内达室间隔和左心室乳头肌。

深层是由浅层心室肌在心尖捻转后形成心涡并进入深部而形成。

在浅、深层肌之间为中层,亦起自纤维环,肌束几乎呈环形排列,为各室所固有,左心室环形肌特别发达(图7-9)。

图7-9心肌分布与走向

由于心肌这种配布特点,当心室肌收缩时,心室肌向心底运动,部分肌束呈螺旋状压缩将血液挤向动脉,所以心尖在心室收缩时产生压缩式旋转。

(3)心外膜epicardium为浆膜性心包的脏层,被覆于心肌表面。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行走于心外膜深面。

心外膜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五层,浅层为间皮,由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第二层为基底膜,以下三层依次为浅胶原纤维层、弹力纤维层和深胶原纤维层。

心外膜的这种组织结构特征使其有特殊弹性,以适应心肌的舒缩机能。

血管网、淋巴管网和神经纤维位于基底膜、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层中。

大的心脏血管干和血管支走在心外膜下,然后才分支穿入深面肌层内。

3.心的纤维支架结构(又称心骨骼)心的纤维支架fibrousskeleton位于动脉口和房室口周围以及主动脉口与左、右房室口之间。

作为心肌纤维束及瓣膜的附着点,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时也可见纤维软骨组织,在心脏运动中起支点和稳定作用。

它包括主动脉瓣环、肺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以及连结瓣环的左、右纤维三角等部分(图7-10)。

心的瓣膜和瓣环(上面)

心的纤维支架示意图

图7-10心的纤维支架结构

四个瓣环中,主动脉瓣环位于中心,将其它三个瓣环连接起来。

心脏具有四个肌性心腔和复杂的瓣膜装置,在心底有大血管相连,心脏每天收缩达10万次,正是由于心的支架结构的存在,保证其心功能正常进行。

【知识与应用】

心的支架结构具有多种功能:

一是心肌的附着点,分隔心房肌和心室肌,使其收缩不同步;二是各心腔的基础;三是各瓣膜的附着处。

与心的支架结构关系密切的还有心的传导系统。

房室结位于右纤维三角的心房壁,房室束穿经右纤维三角达心室,故心的支架结构肥大、增生或变性均可能影响传导系统的有关部分,引起传导功能障碍。

此外,血管与心的支架结构关系密切。

4.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是调节心脏节律性搏动的系统,由特殊的神经性心肌纤维构成。

心肌细胞按功能和形态可分为两类:

普通心肌(收缩心肌)和特殊心肌(神经性心肌)。

普通心肌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主要部分,完成心房与心室的收缩活动。

特殊心肌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自动节律性运动。

由特殊心肌纤维集成相连的结和束,组成了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和室内传导系统(包括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网,图7-11)。

组成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可分为三种:

即P细胞、T细胞和Purkinje细胞。

P细胞(又称结细胞)是起搏冲动形成的部位,传导冲动速度慢,无收缩能力,在窦房结中含量最丰富。

T细胞(又称移行或过渡细胞)形态结构与传导速度介于P细胞和一般心肌细胞之间,是慢传导细胞,收缩能力差,在房室结中含量最丰富。

Purkinje细胞或称purkinje纤维,是结间束、房室束及其分支的主要成分,传导速度快,收缩能力差,主要分支分布于心肌内。

图7-11心的传导系统

(1)窦房结sinoatrialnode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之间的界沟内,表面覆盖心外膜和脂肪,并被厚度不等的心房肌覆盖,很难与周围心房肌区别,其形状呈长梭形。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搏动起源的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

(2)结间束和房间束位于心房壁内,有将兴奋传给心房肌的功能。

(3)房室交界区位于房间隔下方,它由三部分组成:

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node、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以及房室束的近侧部,其中以房室结为主。

(4)心室内传导系统包括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bundle、左束支leftbundlebranch、右束支rightbundlebranch和浦氏Pukinje纤维网。

通过浦氏纤维将兴奋传给心室肌,

【知识与应用】

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2年内复发率高达30%~50%,现代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种能够终止危及生命的心率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

其植入方法目前主要是经左锁骨下静脉途经将电极导线送入心室,固定于心室肌小梁中,将除颤器埋于皮下组织与胸大肌浅筋膜之间的皮下囊袋。

临床资料显示,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可使其复发率和死亡率大大减少。

(四)心包

心包pericardium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可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图7-12)。

1.纤维心包fibrouspericardium又称心包纤维层,是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向上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移行,向下与膈的中心腱紧密相连。

图7-12心包

2.浆膜心包serouspericardium可分为壁层和脏层。

壁层紧贴于纤维心包的内面,脏层覆于心肌外面,又称为心外膜。

脏层与壁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

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脏在搏动时的摩擦。

(五)心的血管和神经

心作为特有的高功能、大储备、快代谢率的泵功能器官,终生不停地进行血液循环,而每次心跳都与心的生物电、能量代谢、机械运动(包括心肌的收缩与舒张、瓣膜的启闭)和血液动力学(包括压力变化、容积变化,血液充盈与排出等)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则是心脏血供的唯一来源。

因此了解冠状动脉的解剖对运动与心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保健意义重大。

心的动脉血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心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少部分直接流入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

1.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是由主动脉根部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构成。

(图7-13)。

左冠状动脉leftcoronaryartery起始后,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为一条短而粗的主干,行一短距离后,在左心耳下方分为前室间支anteriorinterventricularbranch(又称前降支)和旋支(又称左旋支leftmarginalbranch)。

但是有42.3%的心脏在前降支和旋支之间发出1-2支对角支。

图7-13心的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rightcoronaryartery起始后行于右心耳与肺动脉之间,再沿冠状沟右行绕心锐缘至膈面冠状沟,在房室交汇区内形成倒置的“U”形弯曲,并延续为后室间支(又称后降支),沿途营养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及左心室小部分。

【知识与应用】

临床上冠状动脉狭窄、梗塞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通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该方法由股动脉或肱动脉、股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等处切口进入,在冠状动脉狭窄、梗塞部位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或植入温度记忆合金支架以扩张血管,使冠状动脉狭窄、梗塞部位恢复正常血供。

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梗塞可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用替代血管(如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等)在阻塞血管远端和近端形成侧支通路,保证心肌的血液供应。

目前心肌内激光打孔血管成形术也应用于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梗塞。

心肌干细胞移植和诱导体内心肌干细胞活化治疗心肌梗塞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己有利用自体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植入心肌梗死部位,恢复心功能的实验报道,将会极大地推动心疾病治疗的进程。

(2)心的静脉心的静脉主要包括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系统和心最小静脉系统三部分(图7-4、7-14)。

前面观

图7-14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其属支冠状窦coronarysinus位于心膈面后冠状沟的房室交汇区域内,由左向右经房室交汇点开口于右心房。

窦口配有冠状窦瓣。

心脏70%的静脉由冠状窦收受,其主要属支有:

心大静脉greatcardiacvein、心中静脉middlecardiacvein和心小静脉smallcardiacvein等。

心前静脉anteriorcardiacveins系统起于右心室前壁,数目不恒定,有1-3支较大的静脉,斜向右上方越过冠状沟前方,直接注入右心房。

心最小静脉系统起自毛细血管后静脉,向心内膜方向行走,直接开口于心脏各腔。

其分布特点是右心多于左心。

【知识与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明显症状或没有明显症状。

其常用检查方法有:

体表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测定、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程度较轻的病变不能很好显示。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将特制的导管经外周动脉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射少量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的检查方法。

完整的冠状动脉造影还包括左室造影、左室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测定。

2.心的神经心脏活动的调节是依靠分布在心的植物性神经和心传导系统来实现的,目前认为分布于心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

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e心的交感神经的传出神经起自脊髓胸段,称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主要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分布于心肌和心血管。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加强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兴奋性,使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肌功能增强,以适应运动应急的需要。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nerve心的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段。

其节后纤维分布于心房肌、心室肌、心的血管和心传导系统,属胆碱能纤维。

运动结束后(休息),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跳减慢,冠脉血流量减少,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多耗能和快速恢复体能。

三、血管

(一)概述

1.血管的组织结构

(1)动脉的组织结构动脉由心脏发出,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根据动脉管径大小和管壁构造特点,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

动脉壁因承受较大的压力,管壁较厚,可分为三层:

即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

菲薄而光滑,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可减少血流阻力。

目前研究表明,内皮作为半透膜,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起屏障作用,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诸多抗凝血、抗粘附因子、血管舒/缩因子、血管平滑肌生长抑制因子,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等。

中膜:

最厚,主要由环行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

其中,小动脉中膜最薄,与其外膜相当。

中动脉中膜最厚,由10-40层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组成。

大动脉中膜由多层弹性膜和平滑肌构成,成人约有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

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上存在着多种激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