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737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功》教学设计.doc

《功》教学设计

课题

§11~1功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经历了“抽象—归纳”、“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对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探究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定义、单位、属性特点)和功的原理。

功是初中物理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等知识。

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结合实例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

方法

经历抽象出功的概念的过程。

通过分析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了解机械功的物理意义。

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体会对比法的应用,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联系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

难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功的原理。

教学

方法

归纳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自制刻度板、简单杠杆、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设备、刻度板、重物、细绳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新课

问题引入:

◆探究活动1:

问题1: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情景,人推拉箱

子或人提物体发生了什么效果?

问题2:

在人提物体的例子中,如果人提物体的

重力增大,人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问题3:

在人提物体的例子中,如果人提物体的

高度增大,人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用之前所学的物理量都不足以描述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这一效果,因此,我们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功。

观察、思考、交流、学生回答: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是使物体改变了位置。

交流、

回答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理概念,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一次突破。

二、探究

新知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探究活动2:

请同学们尝试分析以下情景中,人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否做功?

为什么?

搬而未起

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推着小车在路面上前进

在上述实际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模型,进一步分析没有力做功的另一种情况。

问题1:

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受到几

个力的作用?

问题2:

推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重力、支持力对

物体是否做功?

推力对物体做功,因为推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推力对物体做功。

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这两个力不做功。

问题3:

在推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了距离s1

后,撤去推力,物体又向前滑行距离s2。

在S2这段距离上,推力是否仍对物体做功?

推力不做功,因为在s2这段距离中,没有推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是由于具有惯性,仍继续向前滑行,所以在s2这段距离中推力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

问题1:

在提物体的情景中,如果提物体的距离

加倍,人做功的多少应该怎样变化?

问题2:

在提物体的情景中,如果提物体的重量

加倍,人做功的多少应该怎样变化?

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公式:

W=Fs

例题:

起重机把8000N的物体匀速吊高20m,求起重机钢丝绳对重物做功多少?

三、功的原理

问题1:

要把一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

问题2: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

能省功吗?

问题3:

以杠杆或滑轮为例,探究使用机械是

否省功?

需测量什么物理量进行比较?

这些物理量是直接还是间接测量?

如果是间接测量,需通过测量哪些物理量求出?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观察、

思考、

交流、

回答

总结

思考、

记录、

回答

思考、

交流、

回答

探究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及情景设置,让学生明确不做功的情况。

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二次突破。

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明确功的计算方法,并及时进行巩固理解。

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三次突破,为实验探究功的原理做情景铺垫。

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让学生体会对比和间接测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再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功,实现对重、难点的第四次突破。

三、巩固

练习

1.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s。

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没有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2.一个重1000N的物体在1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50m,当推力撤去后,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又前进了25m。

求:

(1)重力做了多少功?

(2)推力作了多少功?

思考、

练习

四、课堂

小结

一、基本知识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

W=Fs

3.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基本技能

会通过测量力与距离间接测量对物体做的功。

三、基本方法:

间接测量法、对比法

小结

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知识形成系统,再次梳理重点和难点。

五、布置

作业

课本:

P64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

设计

§11~1功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公式:

W=Fs

三、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