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16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 化学能与电能 专项培优文档格式.docx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i

加入浓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

L-1Cu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查阅资料知:

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上述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与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_________有关。

【答案】3Cu2++2Al

2Al3++3Cu0.117证明增大CuSO4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和CuSO4的反应发生金属铜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极均有白色沉淀生成Al3+、Cu2+取适量实验4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

【解析】

(1)实验1中,铝与氯化铜反应置换出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2Al=2Al3++3Cu,故答案为3Cu2++2Al=2Al3++3Cu;

(2)实验1中n(Cl-)=0.005L×

L-1×

2=0.002mol,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0.002mol×

58.5g/mol=0.117g,故答案为0.117;

(3)实验3与原实验相比,增大了硫酸铜溶液的浓度,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说明增大CuSO4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和CuSO4的反应发生,故答案为证明增大CuSO4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和CuSO4的反应发生;

(4)①Cu+CuCl2=2CuCl反应中铜被氧化,铜应该做负极,CuCl2被还原,在正极放电,因此A极为负极,选用铜作负极,故答案为铜;

②构成原电池后,铜溶解进入溶液,与溶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正极铜离子被还原,也生成白色沉淀,电流计指针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极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5)①由上述实验ii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与Al3+、Cu2+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Al3+、Cu2+;

②根据信息知,取适量实验4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可以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故答案为取适量实验4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6)根据实验1和2、2和3、1和4中所用试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实验现象可知,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有关,故答案为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

2.某实验小组对FeCl3分别与Na2SO3、NaHSO3的反应进行探究。

(甲同学的实验)

装置

编号

试剂X

I

Na2SO3溶液(pH≈9)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II

NaHSO3溶液(pH≈5)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1)怎样配制FeCl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探究实验I的电极产物。

①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SO42-。

②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

III

0~1min

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

1~30min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

30min后

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

(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的可能原因。

①Fe3++3HSO3-

Fe(OH)3+3SO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

溶液中Fe3+、SO32-、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min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分别对比I和II、II和III,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两条)。

【答案】将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取少量FeCl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3SO32--2e-+H2O=SO42-+2HSO3-H++HSO3-=H2O+SO2↑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

在O2的作用下,橙色的HOFeOSO2浓度下降,平衡

不断正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无色溶液pH不同、Na2SO3、NaHSO3溶液中SO32-浓度不同(或Na2SO3与NaHSO3不同,或Na2SO3与NaHSO3的阴离子不同)、反应物是否接触形成红色配合物(任写两条)

【分析】

甲同学实验:

利用铁离子能够将SO32-氧化设计原电池,则原电池中氯化铁溶液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试剂X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中X为Na2SO3溶液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铁离子将SO32-氧化;

实验中X为NaHSO3溶液时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二者可能不反应;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0~1min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红色沉淀应为Fe(OH)3,气体应为二氧化硫,说明二者发生双水解;

1~30min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结合查阅的资料可知生成了HOFeOSO2,该物质存在平衡HOFeOSO2⇌HOFeOSO2,在氧气的作用下不断正向进行,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30min后反应现象是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反应后的亚铁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过量的HSO3-电离提供SO32-,溶液中Fe3+、SO32-、OH-三种微粒会继续反应形成红色配合物。

【详解】

(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为了防止铁离子水解,先将FeCl3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2)①若有硫酸根生成,则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氯化铁溶液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3+被还原成Fe2+,铁氰化钾溶液可以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方案为取少量FeCl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

(3)实验I中试剂X为原电池负极,SO32-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电极方程式为3SO32—2e-+H2O=SO42-+2HSO3-;

(4)pH=1的氯化铁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HSO3-=H2O+SO2↑;

(5)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混合反应,在1~30min出现现象为: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根据资料:

溶液中Fe3+、SO32-、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转化:

HOFeOSO2⇌HOFeOSO2

Fe2++SO42-,可知原因是:

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

在氧气的作用下橙色的HOFeOSO2浓度下降平衡HOFeOSO2⇌HOFeOSO2,不断正向进行,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6)分别对比Ⅰ和Ⅱ、Ⅱ和Ⅲ,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pH不同、Na2SO3、NaHSO3溶液中SO32-浓度不同(或Na2SO3与NaHSO3不同,或Na2SO3与NaHSO3的阴离子不同)、反应物是否接触形成红色配合物有关。

【点睛】

第3题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pH=9的溶液是由于SO32-水解,OH-来自于水的电离,电极方程式不能写成SO32--2e-+2OH-===SO42-+H2O。

3.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

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

某研究小组欲用以下三种方案制备ClO2,回答下列问题:

(1)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成SO42-,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__。

(2)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NaClO3制备ClO2,并将制得的ClO2用于处理含CN-废水。

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装置C的作用是__。

②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目的是__。

③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2排出,三是__。

④ClO2处理含CN-废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装置E的作用是__。

(3)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的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

某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

②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__。

【答案】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恒压漏斗安全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2CN-+2ClO2=2CO2+N2+2Cl-吸收ClO2等气体,防止污染大气BaCl2Cl--5e-+2H2O=ClO2↑+4H+

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

分别利用无机反应和电解原理制备二氧化氯,三种方法均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

(1)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成SO4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以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

(2)①装置A的名称为恒压漏洞,装置C为安全瓶,起到防止液体倒吸的作用。

②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原料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高的温度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

③根据题文可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故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2排出,三是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

④ClO2处理含CN-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CN-转化为无污染的CO2和N2,故离子方程式为2CN-+2ClO2=2CO2+N2+2Cl-;

装置E在整套装置之后,起到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

(3)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需要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过量的钡离子可以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因此在加入Na2CO3之前应先加入过量BaCl2。

②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和水反应得到ClO2,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4.现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6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不应将多余的氯气排入空气中)。

(1)试从上图图1中选用几种必要的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是:

A接______,B接______。

(2)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3)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为5.6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时,溶液的pH为____。

(5)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如上图图2,该离子交换膜是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溶液A是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答案】G、F、ID、E、C2Cl--2e-=Cl2↑淀粉-KI溶液变成蓝色12阳离子NaOH

(1)实验的目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6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结合装置的作用来连接装置;

(2)实验目的生成氢气和氯气,所以铁应为阴极,碳棒为阳极;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说明;

(4)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利用公式c=

来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求出氢离子的浓度,最后求出pH;

(5)氢气在阴极生成,则b为阴极,a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通过;

a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同时溶液中生成NaOH。

(1)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用排水量气法,预计H2的体积6ml左右,所以选I不选H,导管是短进长出,所以A接G,用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的洗气瓶检验氯气时,导管要长进短出,所以B接D,氯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即E接C;

(2)实验目的生成氢气和氯气,所以铁应为阴极,连接电源负极,碳棒为阳极,所以炭棒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

2Cl--2e-═Cl2↑;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

(4)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当产生的H2的体积为5.6mL时,物质的量n=

=2.5×

10-4mol,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5×

10-4mol,所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0.01mol/L,所以氢离子的浓度=

mol/L=1×

10-12mol/L,pH=12;

(5)氢气在阴极生成,则b为阴极,a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通过,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a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同时溶液中生成NaOH,所以溶液A是NaOH。

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

①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

②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离子两组;

③然后排出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Fe3+>

Cu2+>

H+>

Fe2+>

Zn2+>

H+;

阳极:

活泼电极>

S2->

I->

Br->

Cl->

OH-;

如果阳极材料是活性金属如Fe或Cu为阳极,则阳极本身被氧化。

5.《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趣。

“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主旨。

(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

铜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_______。

(2)继续查阅中国知网,了解到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CO3和Cu2(OH)3Cl。

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

Cu2(OH)2CO3和Cu2(OH)3Cl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3)文献显示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请结合下图回答:

①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___________。

②过程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4)青铜器的修复有以下三种方法:

ⅰ.柠檬酸浸法:

将腐蚀文物直接放在2%-3%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除锈;

ⅱ.碳酸钠法:

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的缓冲溶液中浸泡,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

ⅲ.BTA保护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碳酸钠法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种方法中,BTA保护法应用最为普遍,分析其可能的优点有___________。

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

B.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

C.和酸浸法相比,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

【答案】O2、H2O、CO2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

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氧气(H2O)Cu-e-+Cl-=CuCl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ABC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结合图像可知,Cu2(OH)2CO3为致密结构,Cu2(OH)3Cl为疏松结构;

(3)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Cu作负极;

(4)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

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

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

(1)铜锈为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O2、H2O、CO2;

(2)结合图像可知,Cu2(OH)2CO3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属于无害锈。

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

(3)①结合图像可知,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②结合图像可知,过程Ⅰ中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u-e-+Cl-=CuCl;

(4)①碳酸钠法中,Na2CO3的缓冲溶液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离子方程式为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

②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能保护内部金属铜,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A正确;

B.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

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B正确;

C.酸浸法会破坏无害锈Cu2(OH)2CO3,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C正确;

答案选ABC。

6.研究金属腐蚀和防腐的原理很有现实意义。

(1)甲图为人教版教材中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的装置。

某兴趣小组按该装置实验,导管中液柱的上升缓慢,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观察到水柱上升现象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用纯氧气代替试管内空气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提高温度

C.将铁钉换成铁粉和炭粉混合粉末D.换成更细的导管,水中滴加红墨水

(2)该小组将甲图装置改进成乙图装置并进行实验,导管中红墨水液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根据数据判断腐蚀的速率随时间逐渐_______________(填“加快”、“不变”、“减慢”),你认为影响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5

7

9

液柱高度/cm

0.8

2.1

3.0

3.7

4.2

(3)为探究铁钉腐蚀实验a、b两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以下实验,请完成表格空白:

实验结论

向NaCl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

a点附近溶液出现红色

a点电极反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再滴加2~3滴②________________

b点周围出现蓝色沉淀

b点电极反应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试判断____________(填“a”或“b”)为负极,该点腐蚀更严重。

(4)设计下面装置研究弱酸性环境中腐蚀的主要形式。

测定锥形瓶内气压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见下图,从图中可分析,t1~t2之间主要发生__________腐蚀(填吸氧或析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阳极钝化是一种电化学防腐方法。

将Fe作阳极置于H2SO4溶液中,一定条件下Fe钝化形成致密Fe3O4氧化膜,试写出该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D减慢氧气的浓度O2+4e—+2H2O=4OH—铁氰化钾溶液Fe-2e—=Fe2+b吸氧氧气含量和瓶内压强都降低,因此主要是吸氧腐蚀3Fe-8e—+4H2O=Fe3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