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434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Word下载.docx

1

1cm×

6cm

10mL

1_mL

将两支试管固定在50mL的锥形瓶中,在摇床上以140r/min的转速振荡反应1h

完全

分解

2

11mL

基本

无变化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2)原理:

[跟随名师·

解疑难]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原理: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筛选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操作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

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

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的问题

缺点

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①由于在纤维素粉、琼脂和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透明圈较为模糊的假阳性反应

②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长时间培养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实验设计和课题延伸

1.实验设计流程

2.课题延伸——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

(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1.阅读教材P29旁栏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

为什么?

提示:

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

(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有选择作用。

本配方中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粉,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被抑制。

(3)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

用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梯度稀释?

通过梯度稀释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保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组分

含量

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

纤维素粉

5g

碳源、能源

NaNO3

1g

无机盐

Na2HPO4·

7H2O

1.2g

KH2PO4

0.9g

MgSO4·

0.5g

KCl

酵母膏

特殊营养成分、碳源、氮源

水解酪素

氮源、特殊营养成分

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CMCNa

5~10g

碳源

碳源、氮源、特殊营养成分

0.25g

琼脂

15g

凝固剂

土豆汁

100mL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比较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需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

(3)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能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而在上述鉴别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正常生长。

[特别提醒] 

(1)判断某个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时,应设立基础培养基进行对照。

(2)判断所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时,应设立不接种该菌种的培养基进行空白对照。

刚果红染色法分析

[例1]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解析] 利用刚果红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

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答案] C

实验的拓展应用

[例2]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请给予合理的补充。

(1)采样与培养:

将采集的土样混匀后称取1g,置于经过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处理的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

(2)接种与选择:

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_______处理。

之后,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

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__状态放置。

此外,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可信度,本步骤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3)筛选与纯化:

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此种菌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平板中挑取实验效果明显的目的菌株,采用____________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可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解析] 

(1)对培养基的灭菌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因为后面要进行涂布,所以应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

(2)减小培养液菌体浓度一般用稀释方法。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所以培养基中的碳源就应只有淀粉。

倒置可以减少培养基受污染,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空白的培养基作对照组。

(3)淀粉被水解,培养基会出现透明圈的现象。

用平板划线法来培养,可进一步纯化菌种。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液体

(2)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淀粉 倒置 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

(3)出现透明圈 分泌淀粉酶使淀粉发生水解 平板划线

归纳拓展

选择培养的“浓缩”作用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解析:

选D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不能分解纤维素,只有能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选D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选A 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

4.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选B 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常用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即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5.(2014·

新课标Ⅰ)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淀粉

CR溶液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Cx酶催化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CR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CR—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3)培养基甲中未添加琼脂,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单菌落,故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培养基乙中未添加纤维素,不能和CR形成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课时跟踪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

选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则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B.②⑤

C.③⑤D.④⑤

选C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另一种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最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Cx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

选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其中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纤维素可以为以纤维素为碳源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提供营养物质。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

①稀释平板法 ②涂布平板法 ③单细胞挑取法

④选择培养分离法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D.①③④

选B 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后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最后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种培养。

稀释平板法是先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但此方法只适用于耐高温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选C 分解纤维素菌的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6.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过程的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选A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富集培养可省略;

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7.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秸秆―→秸秆碎屑

反应罐水解

压滤出渣

酒精发酵

真空分馏

A.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B.过程①加入的纤维素酶是葡萄糖苷酶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选B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

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至少包含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8.下表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哪一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S、C、M+V+Z

S、C、M+U+Y

S、C、M+Z+X

S、C、M+V+Y

S、C、M+U+X

S、C、M+Y+Z

表中“+”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A.UB.V

C.YD.Z

选C 从表中可以看出,凡是能生长的均有Y,而不能生长的均无Y。

因此,Y是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2分)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分析回答问题:

(1)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______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第二种是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

________(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3)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

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但第一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3)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

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1)液体 选择培养 

(2)倒平板 第一种

(3)透明圈 发酵 葡萄糖 (4)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10.(14分)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

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

缓解环境污染。

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

其中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得到如图所示的菌落。

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5)为探究催腐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秸秆平分成下表的甲、乙、丙三组,均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催腐剂

温度/℃

实验现象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请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3)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可以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鉴定。

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固体培养基。

(5)设计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即缺少35℃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1)细菌 

(2)纤维二糖 葡萄糖 (3)梯度稀释 刚果红染色 ① (4)固体 (5)缺少35℃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