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72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典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Word文档格式.docx

怎么贡献呢?

就是捐献一切能够找到的废铜烂铁。

——谁不想好好表现得到表扬呢?

一放学,同学们一窝蜂地涌出教室,飞奔回家,首先需要家长的支持,结果大都被泼了一瓢冷水:

废铜,早就捐献给抗美援朝了;

烂铁倒是还能对付点,比如旧的铁锨煤铲甚至刚刚割下来的铁窗棂铁栏杆什么的,不过没你们小孩子的事,家中大人都有硬性的捐献任务的,这可不像小学生仅仅为了受表扬的问题。

没办法,也“自力更生”,墙角旮旯地找去吧。

  第二天上学,许多孩子垂头丧气空手而来,低着头羡慕地斜眼瞅着那些“手里有铁”的同学,记得最牛的一位同学竟然拖着一大截锈烂的生铁下水管,该同学神气地吹嘘着:

他早就知道它埋在那儿,昨天晚上就拉着他爸爸去挖了出来,他爸爸很“仗义”,没有要求平分,尽管也很眼馋。

同学神气地说:

看看,帝国货!

仔细一看,那铸铁管上还真的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外文字母,当时的情形,和后来电影里小兵张嘎摆显缴获的手枪时一模一样。

该同学自然得到了老师的“大表扬”。

我提去了一个已经漏底的小铁桶,本来应该修补后继续使用的,结果家长大力支持了!

“没铁”的同学虽然没被批评,但是都很难过,之后,同学们对家里没指望了,纷纷跑到外面“捡破烂”,我们那时上学是半日制,也就是上半天课,捡半天铁,聪明的孩子发明了一个新办法,找一个扬声器喇叭后面的圆形磁铁,在路面上一滚,上面立刻吸附了许多细细的铁末,积少成多,当一双双肮脏的小手捧着用小手绢包的沉甸甸的铁末交给老师时,不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感觉!

老师们更惨,轮班到学校自建的“小高炉”去炼钢,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不成“师”形!

当时有一首儿歌:

“小高炉,真正好,不吃米来不吃草,吐出的钢铁比山高……”——它是“不吃米来不吃草”,可它吃掉了我们所有能找到的“铁”,还有那老师们一车一车用人力拉来的焦炭,而吐出来的是一堆渣渣粒粒的“铁面包”……。

  我们这个城市建在丘陵上,当时也没有几座楼,晚上,站在我家附近的炮台山上,向四周一看,近处火光冲天,远处繁星点点,“小高炉”遍地开花,整个城市一片乌烟瘴气,但是景象确实壮观!

——“壮观”、“震撼”、这些词汇现在属常用词:

某地新建的政府大楼颇为“壮观”,哪哪“暴民”闹事令人“震撼”,其实哪里比得上我们那时候“大炼钢铁”的场面“壮观”,哪里有全国人民集体参与的“群众运动”令人“震撼”!

  毛泽东在1957年冬访问苏联的时候,说中国15年赶超英国,而到了1958年夏的北戴河会议,却要求若干项基本工业指标在1959年就赶超英国,其中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2500万吨,首先赶超英国,并且在1962年达到6000万吨,赶超美国。

北戴河会议确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1958年9月1日,1070万吨钢的高指标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而到8月底,全国钢产量才完成了450万吨,也就是说,在余下的4个月里,必须完成620万吨。

党中央号召全党全民与时间赛跑,鼓足干劲,苦战4个月,实现这个高指标。

毛泽东说:

“各省省委书记要亲自挂帅,关起门来搞工业,首先就是要把钢铁生产搞上去!

……”于是,从9月1曰起,全党全民的主要力量都转移到大炼钢铁上来了……。

  到了58年底,1070万吨的钢铁指标数字还真的完成了,——虽然这里面合格的只有800万吨,虽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亿元——那时的城市人均每月收入不过十元——但是政治任务完成了。

怎么样?

够壮观吧?

够震撼吧?

,——这里面还有我们师生们的一小份功劳呢!

  “小高炉,真正好,不吃米来不吃草,……”都过去50年了,怎么就忘不了呢?

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

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抚顺一上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

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

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

一直忙到沈阳。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

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

  “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

  那大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

“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听她说的是真情实话,就说:

“别着急,跟我来。

  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被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

“快上车吧,车快开了。

”那大嫂说: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

”雷锋笑道:

“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就转身走了。

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

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

“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

  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

“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顺。

  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

  “孩子,俺不饿,你吃吧!

  “别客气,大娘,吃吧!

先垫垫饥。

  “孩子,孩子”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

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

老人说,他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

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

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

“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

有人评论说:

  “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却并没当一回事。

  雷锋关心群众是一贯的。

有一天,他正在部队驻地附近擦洗汽车。

突然阴云聚扰,下起了雨。

他连忙拉开帆布盖车,一抬头,发现公路上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怀里抱着个小的,手里拉着个大的,肩上还背着个包袱,“叭叽叭叽”膛着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

  雷锋跳下车来,迎上前去一打听,原来她姓纪,从哈尔滨来,要到樟子沟去。

她发愁地说:

“兄弟呀,叫雨浇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

  雷锋听了,看看她背这么大的包,还带两个孩子,天又快黑了,下着这么大的雨,怎么走呀!

就说:

“大嫂,你在这里等等……。

”他连忙跑回宿舍,拿来了自己的雨衣给纪大嫂披上,接过孩子来替她抱着,冒着风雨送她们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锋又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把她们送到家。

纪大嫂感激地说:

“兄弟,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雷锋说:

“军民是一家,何必说这个……”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天也黑了。

纪大嫂和家里人再三劝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

雷锋想:

刮风下雨算什么?

一定得赶回部队,明天还要照常出车呢!

就辞别了他们,又浑身湿淋淋地冒着风雨连夜跑了回来。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

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

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解放军部队,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

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

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经帮助他“天天向上”的组织。

1960年10月间,他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

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教师、辅导员、队员们谈心。

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

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他看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雷锋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向建设路小学走去。

红领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把他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他一踏进小学校门,马上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

孩子们像群喜鹊,跳着、欢呼着:

  “欢迎雷锋叔叔。

  “请雷锋叔叔讲故事!

  雷锋和孩子们到一起,就高兴得闭不住嘴地笑。

今天,他刚出车回来,本来身体很乏,可一想到孩子们希望他多来玩,也就忘了休息,放下饭碗,换了衣服,就跑来了。

  雷锋和孩子们接近多了,他发现有许多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可就是调皮惯了,自己约束不住自己,违犯纪律,还影响学习。

因此他觉得当辅导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

  建设路小学六年级有个小马。

这孩子很令俐,很活泼,就是调皮得要命,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听课,个子老大了还没戴红领巾。

中队委员们气得都不理他了。

雷锋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服队干部们:

  “小马是你们的同学,大家有责任帮助他。

他功课不好,要吸收他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赶上来,怎么好不理他呢?

  中队委员们说:

“他不听同学们的话,怎么帮助他呀!

“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以后,雷锋就经常注意接近小马,给他讲故事,跟他谈心,约他到宿舍来玩儿。

  经过雷锋和老师的教育,和少先队的帮助,小马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也进步了。

当他第一次戴上红领巾,见到雷锋的时候,他紧紧拉住雷锋的双手,激动地说:

“雷锋叔叔,我加入少年先锋队啦!

前线和后方

  一九六二年夏天,东南沿海形势紧张,部队有所行动。

雷锋写了一份要求到前方去的请战书,准备交给连首长。

  正巧这天,雷锋因执行任务要回抚顺驻地。

他怀着求战的急切心情,驾驶着汽车连夜从山区赶回了抚顺。

到连队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

他以为连首长和同志们都睡了,没想到连部的窗口还亮着灯光。

咦,半夜三更的,连里在干什么他想着,急忙把汽车开进了连队的车场。

  夜色朦胧的车场上,也有一些同志在奔跑着、忙碌着。

值班员见雷锋的十三号车开进来了,跑着迎上去替他拉开驾驶室的门,热情地招呼说:

  “四班长,听说你要回来,可没想到是在半夜里。

  雷锋背起放在车座上的冲锋枪,跳出驾驶室,甚至没顾得上回答值班员的话,张口就问:

  “半夜三更的,连里在干什么”

  “你还没听说。

”值班员指着车场南面说,“你看嘛!

  雷锋透过夜幕,隐约看见了那里停着一排崭新的卡车,车上全部盖着草绿色的伪装网。

  “部队要行动……”雷锋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感到十分振奋,拉住值班员就问:

  “快告诉我,有什么新情况。

  “还没看出来吗告诉你吧。

”值班员指着那一排伪装了的汽车,带着点神秘的口气说,“昨天来的命令,咱们连这七台新车,要到前边去啦,这可是头等重要的任务”

  “是上前方吗”雷锋摸了一下揣在怀中的请战书,兴奋得瞪大了眼睛,心说今天算回来的巧了。

  值班员告诉他,上级决定抽调连里这七台新车和部分优秀驾驶员,连夜待命出发,准备配属兄弟部队到福建前线去执行任务。

  “驾驶员都有谁,定没定。

  “你没见连部还亮着灯党支部正开会研究哩。

  “是吗?

”雷锋急忙跑到连部,进屋就请求道:

  “连长,批准我上前线吧!

  虞连长笑道:

“你不是刚从山区前线回来吗?

怎么又要求到前线去?

  “我要求到福建前线去。

”雷锋说着掏出了他的请战书,递给虞连长,“连长,你应该了解我的心情啊”

  “你的心情,我们是了解的……”

  原来支部已经根据前后方工作的需要,确定了去福建前线的人员,但其中没有雷锋。

虞连长看罢他的请战书,拍拍他的肩膀,劝他先回去休息,并提醒说:

  “雷锋,你应该知道,咱们干工作要考虑全局。

目前,社会情况很复杂,前方和后方都需要我们。

  要考虑全局……前方和后方都需要我们……雷锋体味着连长这些话的含意,没有进一步深说自己迫切要求上前线的心情,便默默地回到了宿舍。

  营房里很静。

雷锋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他躺不住了,翻身起来,把他心爱的冲锋枪紧紧握在手中,不住地抚摸着,仿佛在说:

枪啊,枪你应该了解我的心情,从当兵那天起,我就时刻盼着上前线,像黄继光那样,做个冲锋陷阵的战士……可是,连长的话也在他脑子里翻腾着:

社会情况很复杂……他忽然想起不久前遇到的一件事:

  那是一天下午,雷锋在山区驻地正准备出车给施工部队送给养,汽车刚发动,远远看见从对面山上走来一个磨剪刀的人。

雷锋慢速开车,只见那人东张西望,走近施工部队的驻地转来转去,鬼鬼祟祟地像在寻找什么,他在道旁放下磨刀凳,口里喊着“磨剪子抢菜刀”,手里却拿着个小本子记下了什么。

雷锋警惕地停下车,透过车窗远远看着他,只见他停了一会儿,收起小本子,扛起磨刀凳,溜进了村子。

雷锋忙下车,悄悄跟进了村。

听老乡反映,这个人边磨刀边说:

“……听说现在世道要变了,蒋介石要反攻大陆。

”他还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打听村子里驻有多少军队,都干些什么……

  雷锋心想:

一个磨剪刀的,说这问那干什么我是人民的保卫者,决不能放走这个形迹可疑的人。

  雷锋紧走两步,上下打量着他,盘问道:

  “你从哪来?

  “河北。

  “干什么的?

  “磨剪刀的。

  “有什么证明?

  “没有。

  “你身上带了些什么东西?

  “有五六十元钱,一个记账本。

  “你把记账本拿出来看看?

  “记了几笔账,没什么看头。

  “怎么,不让看吗?

  那家伙有些慌张了,磨磨蹭蹭地掏出了小本子,递给了威严盯住他的雷锋。

  雷锋翻开小本子仔细一看,发现上面记了些数字,其中有些就是部队的番号和代号,旁边还记有国防施工的地名、村名。

周围群众警觉了,也和雷锋一起盘问起来。

那家伙编造了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企图脱身。

雷锋立刻向部队首长报告了情况,在群众的协助下,将那家伙扭送到当地公安机关。

后来查明,这个“磨剪刀”的人,原来是个反革命分子……

  雷锋想着想着,随着窗外透进的曙光,心里也豁亮了:

对呀当前社会上还有坏人,人民就不会得安宁,要保卫人民安居乐业,一个人民战士无论在前方和后方都一样战斗。

  天亮后,他向虞连长汇报了自己夜里想过的问题。

  “连长,我想通了,不论前方和后方都是我们的战场”

  “我知道你会想通的。

”虞连长满意地说。

  调往前方的七台车出发了。

雷锋为这些战友送行以后,又斗志昂扬地回到了铁岭山区驻地。

  一天黄昏时,从靠近河边的一个村子里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

小韩、小庞他们以为是生产队社员们在开文娱晚会,晚上没事,都想去看看。

雷锋想,如果是社员们开的文娱晚会,让大家去看看,也是一个向群众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密切军民关系,便带领全班去了。

大家到那里一看,只见河边空场上稀稀拉拉地坐了一些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个戏班子,演的竟是什么《王二姐思夫》、《马寡妇开店》之类的东西,表演十分荒诞庸俗,不堪入目。

雷锋看了一会儿,实在看不下去,就很严肃地对身边的小庞说:

  “走吧,这种节目,咱们最好不看。

  “真没意思……”

  小庞跟着雷锋转身走了,接着,全班同志也都跟着回来了。

大家表示今后再不看这种坏戏,还要向当地群众作好宣传,共同抵制这种坏戏的流传。

  七月三十日中午,雷锋接到团部设在山区的指挥所电话说,抚顺市望花区政府明天举行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邀请驻军首长和英模人物参加并讲话。

团里决定韩政委和雷锋前去参加,由雷锋代表全团指战员讲话。

指挥所一位参谋在电话里简要地提示了一下庆祝建军节的讲话内容,让雷锋自己抓紧准备一个发言提纲,明天三十一日上午八点以前送韩政委审定,并同韩政委一起乘车赶回抚顺去参加庆祝大会。

  时间很紧了。

按理说,雷锋接到这个通知,当天下午就该抓紧准备发言提纲,不能再出车了。

但雷锋没有这样做。

他照常驾驶十三号车完成了当天下午的运输任务,只是在头脑里不断思考着明天的发言,应该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才能把全团指战员的心意表达出来。

晚上回到班里,同战友们讲了这件事后,才开始写发言提纲。

熄灯前,终于写完了八页纸约两千多字。

这时同志们已经躺下,他把写的内容念了一遍,征求大家意见,又作了些修改,才松了口气,躺下睡了。

  挨着他睡的小于忽然想到,四班驻地离团部指挥所将近三十里,团里要求班长明晨八点以前赶到,他可怎么走呢?

步行要走三个小时,开车去用不了三十分钟就能到达。

  “班长,明天你怎么走哇!

”小于关切地问道。

  雷锋想想说:

“看情况吧,如果起来得早就步行去,起来得晚只好开车去了。

  班里同志都很关心班长,人人都说十三号车明天闲着也是闲着,劝他一定要开车去。

  “好吧,我开车去。

”雷锋熄了灯说,“大家累一天了,都赶快睡吧。

  大家睡入梦乡以后,天下雨了。

  雷锋心中有事,一宿没睡安稳。

后半夜三点多钟,他就悄悄爬了起来,揣好发言提纲,又用手电照着给班里写了一张字条,放在小于的枕边,然后披起一件雨衣,就顶雨走了。

  天蒙蒙亮时,小于一睁眼见班长已不在身边,发现字条拿起一看,马上把大家叫醒了,说:

“看,班长已经走了我给你们念念他留下的这张字条:

‘大雨催我起得早,为了节省油料,我没动十三号,发动了十一号……’”

  “班长啊,班长……”大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约而同地又想起雷锋近来经常讲的一句话:

一个战士不论在前方和后方都应该以战斗的姿态来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一切任务。

  这时,雷锋已冒雨赶到团部指挥所,请韩政委看了他的发言提纲,便一起出发了。

添砖

  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

  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

“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

  雷锋往回走,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

他心里赞叹着:

“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煤渣地,现在就要盖起高楼大厦了。

”在这里劳动的人,个个汗流浃背,干劲十足。

砌砖的和运砖的,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扩音器里响着一个尖嗓子姑娘的声音,鼓动得整个工地热气腾腾的。

他正要离开这里,忽听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

“……砌砖的同志大显身手,以惩每小时一千二百块的速度,打破了过去的纪录,运砖的同志加油呀!

”雷锋回身一看,见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干得挺欢,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

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砖场,操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

他一个推一辆车,装得满满的;

上坡时挺费力,几个工人赶来帮助他,有个工人问道:

“同志,谁叫你来的?

”雷锋笑着逗他说:

“你们叫我来的呀!

”“我们?

”“是呀,你们为了社会主义,干得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

  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兴,推着小车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

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

“哪儿来了这么个解放军战士,干得这么带劲!

”有的说:

嘿,真了不起,解放军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有一位工人端来一碗水,对雷锋说:

“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不累,谢谢。

”接过碗,一饮而尽,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砖去了。

  运砖供应不上的情况很快转变了。

当雷锋刚刚装好一车砖的时候,尖嗓子的广播员甩着辫子跑出来,问雷锋:

  “喂,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

叫什么名字?

  “你问这个干啥?

  “你给我们带来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写篇稿子表扬表扬你。

“我今天没事儿,到这儿干点活是应该的。

有啥可表扬的。

”说罢,推上车就走。

  广播员感动地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

“还向我保密哩,我非打听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个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欢。

上半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

中午,劳动结束后,雷锋拿起军衣,准备回连队时,一帮工人忽地把他围住了。

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

一个穿白衬衣的人,上前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

“你到这里来劳动,给我们的鼓舞不小。

  雷锋不好意思地说:

“这有什么!

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

  那位女广播员又问道:

“可是干了半天,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该回去了……”雷锋拔腿就走。

  广播员故意板起面孔说:

“同志,广播你的事迹,不能看成光是对你的表扬,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推动作用呀!

  雷锋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那位广播员一甩辫子,笑着跑。

不一会儿,她那尖嗓子传遍了工地:

  “感谢解放军,向雷锋同志学习……”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

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

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

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