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87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7.3项目定员31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32

8.1项目管理32

8.2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周期32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4

9.1投资估算34

9.2总投资与融资方案36

9.3资金运筹计划36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37

10.1社会效益评价37

10.2结论与建议37

附表:

一、建设投资估算表(另行上传)

附件:

一、委托书(详附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略)

三、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略)

四、土地使用证(略)

五、项目区域位置图(略)

六、项目平面布置图(略)

七、项目法人对项目真实性负责的声明(详附件)

八、水电使用证明(略)

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略)

十、招标方案单独装订(另行上传)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

  1、洛宁县**乡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

2、洛宁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3、洛宁县**乡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1.1.3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分别位于洛宁县**乡初中、**镇第一初中、**乡初中校园内。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

工咨甲***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2、《某某省教育厅、某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3、关于编制《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4、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通过对2008年洛宁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建设规模

根据《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和有关建设单位的具体情况,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各学校新建建筑面积及投资估算如下:

各学校新建面积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学校名称

建设面积

(平方米)

其中

投资

(万元)

学生宿舍

学生食堂

1

洛宁县**乡初中

1350

920

430

80

2

洛宁县**镇第一初中

1930

116

3

1670

100

1.4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建设。

主要为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房舍建设。

1.5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96万元。

融资方案: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96万元。

1.6项目结论

本项目建成后,不但增加了学校接纳寄宿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了比较适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当地的规划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公用设施配套,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教育事业就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民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确立了大力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导向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义务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

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倾向,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农村义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跨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因此,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和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某某省作为全国第一大省,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但多项人均指标还排在全国中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5%。

造成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某某省的教育事业不够发达,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够高。

根据某某省统计年鉴显示,目前某某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省人口的1‰。

人民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已成为制约某某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近年来某某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性。

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洛宁县位于某某省洛阳市西部,总面积约230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389个行政村,总人口44.5万人。

全县概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

县城距省会郑州215公里,距洛阳90公里。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版图似灵龟翘首迎曦,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洛宁县自然资源丰富,农业是洛宁的传统产业,这里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极适合小麦、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的生长;

全县宜林用地181万亩,有林面积110万亩,林木蓄积量296.9万立方米;

洛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截至2004年底,境内已发现各类矿藏25种;

洛宁县境内交通便利,3条省道,8条县道纵贯全境,221个村通上了水泥路,实现了乡乡通油(砼)路,村村通汽车;

洛宁县通信畅通,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络宽带覆盖了境内乡镇,通讯方便,快捷;

洛宁县电力供应充足;

全县已建成水电站5座,年发电量23000万KW。

此外,洛宁县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洛宁县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乡初中、**镇一中、**乡初中等三所中学均始建于70年代,虽然历经30多年的发展,但办学条件改善缓慢,现仍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

教学基础设施极其简陋,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

尤其是学生宿舍的建设严重滞后,因建设年代较早,建筑标准不高,起点较低,施工质量低下;

房屋年久失修,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倾斜,形成危房;

宿舍面积狭小,根本不能满足偏远山区学校寄宿学生住宿的需要。

现有部分寄宿学生住在教师宿舍楼,部分学生住在附近同学家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就近租房居住,不仅影响学习,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急需新建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用房。

国家正在实施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3承办单位概况

一、洛宁县**乡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乡初级中学位于洛宁县南部山区安虎路与神灵大道交界处的**村,是该乡唯一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45300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905人,寄宿学生550人,实际在校住宿生300人,其余250人在校外租房住宿,学校教职工52人,服务于21个行政村的中学教育。

学校成立于1974年,前身为**公社高中,1981年改制为**乡初级中学。

建校以来,为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各高级中学输送优秀学生一千多名,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级奖励10余名,获省级奖励35人次,获市级奖励60人次。

二、洛宁县**镇第一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王范**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洛宁县城兴宁西路中段,王范**镇王东村区域内。

1973年建校,原为王范**镇王东村村办中学,现为**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其中一栋为两层砖木结构教学楼,1978年建设;

办公、教学、实验一体化综合楼一栋,为危改资金建设项目。

现有在校生1650人(其中寄宿学生200人),分28学班。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20人,进城务工子女631人。

学校现有教师108名,其中:

中学高级教师5人;

中学一级教师38人,中学二级教师55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学历7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原有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现又征地39840平方米,总共占地面积47040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5825平方米。

预计到2010年,在校学生将达到1960人,寄宿学生达到750人。

三、洛宁县**乡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乡初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5公里,辖区共3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服务半径12公里。

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0人,其中寄宿学生153人,教职工29人。

预计到2010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960人,寄宿学生960人,48个教学班。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

3.1建设规模

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分别为:

1、**乡初中1350平方米,共三层。

其中一层为学生食堂,430平方米,二、三层为学生宿舍,920平方米;

2、**镇第一初中学生宿舍一栋四层1930平方米;

3、**乡初中学生宿舍一栋三层1670平方米。

包括:

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3.2建设条件

3.2.1建设场址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均位于现有学校院内,学校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环境适宜,基础设施齐全。

3.2.2地质、气象条件

1、地质条件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熊耳、崤山雄踞南北,三面环山,一面开阔,洛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地貌多以山地为主,总体概括为“七山二塬一分川”。

2、地理位置

洛宁县位于某某省洛阳市西部,东接宜阳县;

南与嵩县、栾川县相交;

西与卢氏县接壤;

北邻渑池县、陕县。

距洛阳市区90公里。

3、气象条件

洛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春节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各项指标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

44.2℃

极端最低气温:

-18.2℃

年平均气温:

14.6℃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

年平均降雨量:

603.8mm

最高气压:

1019.8mb

最低气压:

947.3mb

年日照最高时数:

2313.6h

年日照最低时数:

1847.1h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91.6h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西北风

最大风速:

18m/s

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施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4、水文条件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有洛河等主要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地下水资源埋藏相对较浅,水质良好,便于开采。

5、抗震设防

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地震烈度为Ⅵ度设防。

3.2.3动力条件

1、给排水

所建项目的给排水均与现有校园内的供水、排水管道相接。

现有供水、排水设施齐全,供水压力充足,供水稳定,可保证用水需求。

2、供电

所建项目的供电采用现有校园内的供电设施,其供电可靠性强,变配电设备运行正常,现有用电负荷稳定,项目用电有保证。

3、通讯

目前,学校区内及周边敷设有完善的通讯管线,固定通讯、移动通讯、互联网均已开通,可满足学校通讯要求。

第四章主要工程技术方案

4.1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为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为:

**初中1350平方米;

**镇第一初中1930平方米;

**乡初中1670平方米。

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4.2建筑设计方案

4.2.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6、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

4.2.2设计原则

1、学校建设既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又要有活泼、轻松、优雅的花园式景观,做到二者完美有机结合。

2、设计应吸取近年来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各种建筑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

4.2.3设计方案

1、综述

拟建的学生生活用房应具有建筑功能分布合理,平面利用系数较高,在足够的细节处理上加以柔化,色彩、质感上加以亮化,形成一种活泼优雅的造型,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具有较浓厚的学习气氛的特点。

2、平面布局

拟建的**乡学生生活用房一层为学生食堂(操作间、餐厅),二层及以上为学生宿舍、洗漱室、卫生间;

**镇遗址和**乡初中学生生活用房各层均为学生宿舍、洗漱室、卫生间。

3、建筑空间

建筑物室内布置灵活,结构合理。

楼梯和卫生间的布置均应考虑到学生早晚洗漱、上下课时人流集中的特点。

整体建筑造型新颖,外观形象鲜明,符合校园建筑特点,贴合校园总体布局,具有标志性。

4、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学生宿舍楼造型设计力求简洁整齐、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立意新颖。

以创造一个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建筑,同时深化设计细部,使整个建筑远观轮廓起伏、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近看有细部、有内容。

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不是单纯的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而是从空间体形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

5、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学生宿舍楼食堂层高为4.2米,学生宿舍为3.6米;

室内外高差0.6米,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楼梯为主,通过楼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

4.3总平面布置

4.3.1总平面设计思想

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

通过建筑和绿化设计,创造适宜师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在空间组织上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丰富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2、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塑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3、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明确分区,较好地解决建筑、环境、场地的有机关系。

4.3.2总平面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建筑物规划;

2、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体现建筑物设计合理,方便学生生活的原则;

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4、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校区环境;

5、总图布置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发展规划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

4.3.3平面布置

应使其在建筑容量、环境容量、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协调,努力使各类用地及功能关系配置达到最佳,突出空间布局轴线和方向感。

4.4土建工程

4.4.1建筑结构

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1—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7—2002);

(6)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标准。

2、自然条件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洛宁县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2)风荷载、雪荷载

基本风压0.40KN/m2

基本雪压0.45KN/m2

屋面活荷载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3、结构安全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二级。

4、建筑结构方案

拟建学生生活用房采用砖混结构,楼面为梁板式。

室内层高为3.6—4.2米。

(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深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

本项目拟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后的人工基础。

(2)结构形式

本工程承重结构体系采用砖混结构,砌体采用MU10红机砖,楼板为预制空心楼板。

为了提高墙体承载力的稳定性,设有明柱和暗柱。

(3)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HRB235、HRB335、HRB400热轧钢筋;

混凝土等级:

基础部分、构造柱、圈梁、楼梯过梁均采用C20。

4.5公用工程

4.5.1给排水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2)《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4)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2设计范围

主要内容有:

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用水等。

3设计原则

根据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用水点要求,合理分布于全楼,在满足用水点用水量、水压要求及考虑施工和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室内供水管线的总长度。

给水系统应根据生活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结合室内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综合判定方法确定。

结合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污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收集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

4.5.2给水系统

1水源

本项目用水由原校园内供水干管接入,供应量可满足学生生活需要。

给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用水量

供水标准:

学生用水按50升/人·

日计算。

项目实际用水量由各学校寄宿学生人数确定。

3系统选择

(1)室外给水系统

从校园内供水管网引入,在给水管上安装水表和闸阀,本项目建筑为多层,在原室外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之内,因此,生活用水由校园内原供水管网直接供水。

(2)室内给水系统

由接入室内的供水干管,经立管通向各楼层,各楼层引出供水支管,通向各用水点。

4.5.3排水系统

1生活污水系统排水量

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

2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系统

室内卫生间的粪便污水和废水分流排放,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放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用D200混凝土管接入校园内排水管网。

室内排水主管系统一般采用主通气立管系统,以改善通水条件,按规范设置清扫口,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地漏。

3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建议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放到明渠收集后,统一排放。

4.5.4管材及接口

1给水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材采用铝塑复合管,压紧式卡套连接;

室外给水管道DN≤5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DN>50采用给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

2排水管材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粘接连接;

室外排水管道DN<100采用排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

DN≥2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套环接口或钢丝网抹带接口。

4.5.5消防用水

项目拟建学生生活用房使用原校园内的消防设施,消防用水量不再增加。

4.6供配电

4.6.1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4.6.2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的电力、照明等供电、屋面防雷系统,低压配电接地保护系统等。

4.6.3供电设计

供电电源由项目所在学校供电线路接线口引入,供学生生活用房用电。

学生生活用房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保证不间断供电。

4.6.4敷设方式

在建筑物一层设总配电箱,楼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布线采用电缆穿管暗敷以树干式,每层设配电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