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75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有答案Word格式.docx

解析 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小麦(六倍体)生殖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A错误;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三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单倍体,B错误;

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如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D正确。

3.(2017·

云南11校跨区调研)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B.亚硝酸可损伤细胞内的DNA诱发基因突变

C.测定豌豆(2n=14)的基因组,应对8条染色体上的DNA测序

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解析 本题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基因组测序、基因重组等,要求考生理解基本概念。

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aaBBbb,则AaBb可是其配子的基因型,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A正确;

紫外线、X射线等物理因素通过损伤细胞内的DNA导致基因突变,亚硝酸等化学物质通过改变核酸的碱基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豌豆不含性染色体,因此基因组测序只需对7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检测,C错误;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同一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A

4.(2016·

上海普陀区一模)

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3、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X和Y)。

1与2、3与4、5与6、7与8表示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1与2上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Dd则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3与4上。

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7、8为同源染色体,A错误;

由于Ab、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由于基因B、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由于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X,所以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两条XX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D错误。

答案 C

5.(2017·

苏北四校联考)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

如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阴阳蝶的出现是由于部分细胞丢失了W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6.(2016·

上海嘉定一模)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基因突变,乙属于染色体畸变

B.丙出现的变异只能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C.丁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丁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解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甲中基因没有改变,只是a和d的位置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乙中基因gh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畸变,A错误;

丙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出现的变异不只是出现在有丝分裂中,在四倍体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出现,B错误;

丁细胞中染色体大小相同,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甲、乙、丙、丁中,只有甲、乙、丙均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7.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  )

A.5个、4个B.10个、8个

C.5个、2个D.2.5个、2个

解析 由图①可知,染色体数目为10条,形态为2种,据公式染色体组的数目=

,知图①的染色体组数为5个。

由图②可知其基因型为AAaaBBbb,据染色体组数为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知染色体组数为4个。

8.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

解析 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则A、D有可能为多倍体,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选项A;

故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D。

9.

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克隆羊细胞中染色体时,发现有如图所示的两对常染色体上发生了变异,图中字母代表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黑白颜色部分的变化代表染色体的变异部分,该细胞中发生的遗传变异类型有(  )

①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片断互换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断互换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故A项正确。

10.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速、抗逆性强。

下面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适中。

①是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②是由二倍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而成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对;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

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相同,D错。

答案 B

11.将纯种的某二倍体小麦品种甲(AA)与近缘山羊草品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小麦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山羊草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小麦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够稳定遗传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及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图文转换、分析推理方面的能力。

纯种的二倍体小麦基因型为AA,新品种丙中的a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B项错误。

图中黑色部分即E所在染色体片段来自山羊草,经选育移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该过程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正确。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故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

丙品种基因型为AaEE,自交子代AAEE占1/4,aaEE占1/4,AaEE占1/2,D项正确。

12.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

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

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4)通过建立乙植株的基因文库,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

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__________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不完全显性、遗传图解的写法以及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

(1)由“甲(种皮白色)×

乙(种皮黑色)→丙(种皮浅色)”可推知该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进一步推出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

(2)遗传图解应写出亲本的表现型、基因型,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

(3)乙的基因型为aa,假设种皮黑色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则可设其基因型为A

,由题意得:

(4)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所需基因,基因工程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与重组,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 

(1)AA 不完全显性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2∶1

(3)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

(4)种间(或远缘)

B组·

能力提升题

13.(2016·

北京西城期末)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解析 状况①中活性不变,酶Y与酶X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不影响活性,A错误;

状况②酶的活性减少了一半,氨基酸数目没变,故肽键数可能没变,只是氨基酸序列变化,B错误;

状况③酶的活性降低,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C正确;

状况④酶的活性增加,氨基酸数目增加,但不会造成tRNA(61种)种类的增加,D错误。

14.(2017·

成都市诊断一)遗传学家将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两千多只子代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已知含三条X染色体和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

B.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条X染色体

C.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D.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

解析 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母本产生的异常配子的基因型有XbXb、O(不含X染色体),异常的卵细胞和正常的精子(XB、Y)结合,产生含异常染色体的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Xb(胚胎致死)、YO(胚胎致死)、XbXbY、XBO,则子代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O,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A正确;

子代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有丝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B正确;

母本产生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

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正常,由第一极体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而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异常,D错误。

15.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

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

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 本题以示意图形式,综合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及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旨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等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从示意图中正确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应用遗传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试题难度较大。

(1)正常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仍为8条,故此时染色体组数为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移向两极,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加倍,变为8条。

(2)由于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中含有三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所以最多能产生Xr、XrY、XrXr、Y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RY的个体杂交,红眼雄果蝇(XRY)产生的XR与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四种配子结合,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XRXr、XRXrXr、XRY、XRXrY,其中,XRXr为雌性个体,XRY为雄性个体,根据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RXrY为雌性个体,XRXrXr死亡,因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

(3)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基因型为AaXRXr、AaXrY,F2中灰身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4(A_)×

1/2(XRXr、XRY)=3/8,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aa)×

1/2(XrXr、XrY)=1/8,故两者的比例为3∶1。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A_XR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rY)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果蝇(aa)的概率为2/3(Aa)×

2/3(Aa)×

1/4=1/9;

出现白眼的概率为1/2(XrXr、XrY),因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

1/2=1/18。

(4)本题应从分析M果蝇出现的三种可能原因入手,推出每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的基因型,进而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分析题干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RY、XrY、XrO。

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第一种情况下,XRY与XrXr杂交,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

第二种情况下,XrY与XrXr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

第三种情况下,由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rO不育,因此与XrXr杂交,没有子代产生。

答案 

(1)2 8

(2)XrY Y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