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16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

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

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可谓“一击即中”。

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根据题干信息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可知条约是《南京条约》,故选D。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

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3、因果选择题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

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

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

答案:

C

解题方法:

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

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错误”、“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

“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本题考察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所谓"

重农抑商"

,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

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

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

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推理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

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6、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做此类题型时可用首尾排除法

上海单科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A重返联合国在1971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在1972年;

参加万隆会议在1955年,加入世贸在2001年,故选A。

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7、比较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8、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江苏单科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A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此次战役的特点是破袭战,规模较大,冀晋豫三省同传捷报,进分析应该是百团大战;

平型关大捷是在山西东北,属于伏击战,故应排除;

太原会战是在山西省境内,属于会战,故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在徐州境内,属于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

“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

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BCD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4.西方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解题方法:

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解答

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解析】

该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

“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本题类似前面考过的“哥伦布纪念活动“题,着重考察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第二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

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第三问是借鉴了上海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

参考答案: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

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

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

寻金热;

陆上商路受阻;

传播天主教;

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

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2分)

(2)以欧洲为中心。

(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

评分标准:

项目

要求

等级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基本合乎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一)审准问题——解答的前提

1、分析问题的结构;

2、推敲关键词语;

3、注意设问分值;

4、关注设问之间的关联。

1、分析问题的结构:

(1)提示语:

即解答方式词。

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常用的词语有:

“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2)限定语:

即时间、空间、数量、角度、频率、程度等。

(3)主干语:

即题目的中心。

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4)答项语:

即所要回答的情况、经过、内容、原因、结局等。

(09年山东文综卷)33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

(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1)含义:

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分)

(2)改革措施: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2、推敲关键词语: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

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

(09年广东卷)29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10分)

(2)变化:

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

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原因:

①政治方面:

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

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

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

②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

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3、注意设问分值。

4、关注设问之间的关联:

命题是由情境、立意和设问决定的,设问是连接立意与情境的纽带。

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甚至下一设问的问题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

(南京市2010届高三二模)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

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1)功能:

汇兑。

(2分)

作用:

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分)

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

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

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

食货志下三·

会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2)原因:

铁钱不便于流通;

借鉴了飞钱的功能。

(3分)

功能:

货币流通(1分)

材料三

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

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

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

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屯所谓票庄也。

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

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

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

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苻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

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

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

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

此响彼应,无需应现,祗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懊修《晋商盛衰记》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

(5分)

(3)功能:

存放款;

(2分)作用:

省路费;

免转运;

防劫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

(1分)

(4)趋势:

早期金融业的出现与发展。

(二)找齐材料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

2、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

3、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A、看两头,找信息。

首尾两头,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1923年,梁启超发表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

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

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

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

(2)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宗事业的完成。

试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

(6分)

(2)斗争:

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

(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评论:

梁启超认识到了推翻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