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2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3 大小:27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3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2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 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精品导学案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

1 邓稼先

【导学目标】

1.掌握本文

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

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

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铤(tǐnɡ)

鲜为人知(xiǎn)鞠躬尽瘁(jūcuì)癌症(ái)

筹划(chóu)妇孺皆知(rú)彷徨(pánɡhuánɡ)

(2)词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

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

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作者名片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

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学法指导一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情感。

学法指导二: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

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句的含义。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

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

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

  2.你认为邓稼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结合课文作初步分析。

【交流点拨】热爱工作、关心同事、忠于祖国的科学国防事业、热爱祖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等。

(具体分析略)

步骤三 深层探究 深入理解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交流点拨】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交流点拨】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交流点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他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共产党的宗

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

,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5.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交流点拨】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6.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正面描写、行动描写,以第三部分为例进行分析。

语言描写:

第五部分,“五四”时代

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我不能走”突出了邓稼先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

第五部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突出了他的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

这样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每一部分都有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最后一段;第二部分最后两段;第三部分第九、第十段;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

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交流点拨】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读者印象深刻。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3.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

发言。

【交流点拨】示例:

任人宰割:

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4.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

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交流点拨】示例:

我发现“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

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它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

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了下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方法

(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

(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

邓稼先的

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

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

2.拓展延伸

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和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示例:

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他是龙的传人,他有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

他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

他是忠义之大者!

板书设计

邓稼先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崇高的

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深层探究,深入理解。

步骤四 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

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

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典籍(jí)     慷慨(kānɡ kǎi)  迭起(dié)    淋漓(lín lí)

目不窥园(ku

ī)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无暇及此(xiá)

迥乎不同(jiǒnɡ)仰之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目光(jiǒnɡ)

(2)词义

诗兴不作:

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

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

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

兀兀,劳苦的样子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

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

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

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作者名片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

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

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学法指导一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情感。

学法指导二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

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

所问词句的含义。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

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

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句和总起下文的“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过渡句,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交流点拨】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

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

(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

“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

闻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闻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

血”一处

写得好,因为他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

“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一滴滴心血研究学术的钻研精神。

(3)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

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4)我认为“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一处写得好,“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实干;“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研究硕果累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5)我认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一处写得好,“赫然而出”写闻一多《楚辞校补》的问世令人惊讶、引人注目,此处写出了人们对闻先生卓越成就的赞叹。

小结:

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

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2.研读第二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

(1)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2)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步骤四 精读课文 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请你加以概括。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交流点拨】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

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2)精炼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3)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2.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

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例子写两句赞扬他的话。

(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文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交流点拨】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板书设计

闻一多

先生的

说和做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

不说《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

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步骤四 精读课文,写法探究。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

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