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27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5.3质量标准5

5.4质量检测7

5.5注意事项7

5.6施工注意质量问题7

六、实验结论8

七、附件8

根据特殊路基设计图(桥头地基)灰土挤密桩有关要求,我标段自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1月30日对K95+573~K95+583段进行灰土挤密桩试验段施工,试验段全长10m,划分为3个区,每区选3根试桩。

通过试验段施工为下一步灰土挤密桩大面积的施工,提供技术参数,现将我标段的灰土挤密桩试验总结如下: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灰土挤密桩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2、检验设计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

3、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大面积施工和今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特殊路基设计图(桥头地基)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三、试验段路基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3.1路基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位于黄淮平原区,表层沉积物大部分为黄河冲洪积层以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为主。

为解决桥头两侧路堤因填料质量不合格、路堤压实度不够、刚度突变产生振动作用促使路堤塑形变形过大、后台填料受水侵蚀变形等引起桥台与后台路堤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引发的跳车病害。

对桥头填方高度大于6米的桥头路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

试验段里程为K95+573~K95+583段,全长10m。

位于K95+627分离式立交桥东桥头过渡段上。

该段地势较平坦,无地表水,地下水埋深较深。

3.2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加固,地基加固后桩顶设0.3m厚三七灰土垫层,压实度不小于95%。

四、地基处理目的和设计要求

1、地基处理目的

地基处理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

2、设计要求

①、桥头地基处理长度桥头段20米+桥头过渡段10米,桩径均采用0.4米,桩间距为1米正方形布桩方式,桥头20米段桩长为10米,(当桥头填土高度大于等于10米时采用12米桩长)过渡段桩长8米,上部桩体1米采用素土夯实封顶。

②、挤密桩加固范围:

路堤地段两侧距边坡脚线内1m。

加固深度按设计桩长要求。

③、桩顶铺设30厘米厚8%石灰土垫层,压实度不小于96%,灰土垫层宽度在路基两侧各超出最外一排桩1米宽。

五、施工方案

5.1施工准备

1 材料要求

⑴ 土料:

采用K95+050—K95+400段挖出的深挖的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或用耕植土;

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⑵ 石灰:

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 主要机具设备

⑴ 成孔设备

采用1台长螺旋钻机成孔。

⑵夯实设备

卷扬机提升式重锤夯实机,锤头为锥形,夯锤总重量为300kg,配备5台。

⑶灰土拌和

采用50装载机1台,PC220挖掘机1台,自卸汽车3辆,洒水车1辆。

⑷主要工具

铁锹、量斗、水桶、胶管、喷壶、铁筛、手推胶轮车等。

3、作业人员

⑴、主要作业人员:

钻机操作员2名装载机司机2名挖掘机司机1名自卸车司机3名夯机操作工5名填灰工人10人现场试验员1名现场记录2名

⑵、施工机具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和维护,大、中型机械特殊机具需执证上岗,操作者须经培训后,执有效的合格证书可操作。

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

5.2施工工艺

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2、操作工艺

⑴布点

根据工作面实际尺寸在图纸上按设计要求以1m×

1m正四边形进行桩位布点,并对点位进行编号。

根据布点图,在整平的施工面上放样出施工面内每10m的中桩、边桩,并挂白线,从线路中心向两边进行布点,按照1m×

1m正四边形布置,桩径0.4m,桩长为8m,经复核确认后,用一次性筷子准确放出桩位点。

⑵成孔

①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施工前对钻机进行检修,确保正常运转。

②使钻尖对准桩位,调平桩架,使钻杆保持垂直,用线锤吊线检查钻塔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桩位偏差小于5cm,施工时孔位间隔1孔跳打。

以防止锤击时邻孔之间互相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振动坍塌。

③钻杆下沉至设计标高后,不应立即提钻,旋转两圈后再缓慢提升钻杆,旋出的钻渣要及时清离桩孔周围,防止掉入孔内,影响桩长。

钻孔时要控制孔位偏差≤5cm,垂直度≤1.5%,直径±

50mm。

⑶清孔

回填前先对孔的长度、桩径、重新量测,检查是否有塌孔、缩孔现象。

存在塌、缩孔时采用钻机重新钻孔,孔底夯实。

⑷投料

成孔后及时夯填,向孔内填料前先夯实孔底。

测量成孔深度、孔径,作好记录。

灰土分层回填夯实,灰土采取场拌三七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4.5%,最大干密度为1.72;

灰剂量为15.2%,手推胶轮车运输至井口,人工用铁锹投料。

1区试桩的每层填料40cm数量为0.05m3,2区试桩的每层填料50cm数量为0.063m3,3区试桩的每层填料60cm数量为0.075m3。

⑸夯实

夯实采用锥形筒锤夯实,1区每层夯击数为6击,提锤高度分别为1、1.5、2m,2区每层夯击数为7击,提锤高度分别为1、1.5、2m,3区每层夯击数为8击,提锤高度分别为1.5、2、2m。

记录员记录每根桩夯机锤数,投料数量,地质变化处特别注明。

灰土回填夯实采用连续施工,每个桩孔一次性分层回填夯实,不得间隔停顿或隔日施工。

试桩桩顶全部夯填至自然地面,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用环刀取样检测桩身夯填质量。

5.3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⑴灰土挤密桩的桩数、排列尺寸、孔径、深度、填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一般项目

⑴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

⑵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提锤高度、填料的厚度、含水量、灰剂量等做检查。

⑶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成桩的压实度。

⑷ 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灰土挤密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1

桩长

mm

±

5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范方法

3

桩体及桩间土干密度

现场取样检查

4

桩径

-20

用钢尺量

一般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试验室焙烧法

石灰粒径

筛分法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d 条基布桩≤0.25d

垂直度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注:

桩径允许偏差是指个别断面。

3、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关键控制点

控制措施

施工顺序

分段施工

灰土拌制

  土料、石灰过筛、计量,拌制均匀

桩孔夯填

灰土桩应打一孔填一孔,若土质较差,夯填速度较慢,宜采用间隔打法,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桩孔出现颈缩或坍孔

管理

施工中应加强管理,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检查;

桩孔要防止漏钻或漏填;

灰土要计量拌匀;

干湿要适度,厚度和落锤高度、锤击数要按规定,以免桩出现漏填灰、夹层、松散等情况,造成严重质量事故

4、质量记录

⑴测量放线定位记录

⑵灰土挤密桩施工记录

⑶压实度试验记录(环刀法)

5.4质量检测

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

夯实到顶后在24小时内对不同组合的桩孔在深度1—1.5m进行刨芯检验,刨芯检验桩体的外观、桩径,同时用“环刀法”实测桩体压实度。

5.5注意事项

1、灰土垫层铺设前应按设计要求挖除桩头并压实桩间土层。

2、桥、涵附近的加固地基工程需在桥台和涵洞施工前进行施工。

3、施工过程中若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或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夯填时尽可能打一孔填一孔,打孔时采用间隔打法。

5、灰土随拌随填孔,不得隔日使用。

6、灰土回填采用连续施工,每个桩孔一次性分层回填夯实,不得间隔停顿或隔日施工以免降低桩的承载力。

7、成孔后及时进行桩孔填夯密实度检验。

8、桩身的夯填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经检验合格的填料厚度的锤击遍数控制,并要求听到清脆的锤击音为准。

5.6施工注意质量问题

1、桩缩孔或塌孔,挤密效果差:

必须遵守成孔挤密的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

对已成的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必须当天回填夯实。

施工时应保持桩位正确,桩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或隔几个桩位跳打夯实。

2、桩身回填夯击不密实,疏松、断裂:

成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桩孔填料前,应先夯击孔底3-4锤。

根据地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对持力层范围内(约5-10倍桩径的深度范围)的夯实质量应严格控制。

若锤击数不够,可适当增加击数。

回填料应拌合均匀,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

每个桩孔回填用料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相符。

六、实验结论

根据试验数据整理,所采用的夯锤重量、填料层厚、数量、夯击遍数、桩体压实度满足施工要求,达到加固桥头地基,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的目的。

现将试验段工艺参数总结如下:

(1)实验结果

压实系数≥0.96

(2)工艺参数

1、桩间距为1m×

1m正方形布置,桩径0.4m,桩长为8m

2、成孔机械为:

长螺旋钻机,夯实机械为:

锥形锤锤重300KG

3、三七灰土最大干密度1.72(g/cm3),最优含水率ωopt(%)14.5,灰剂量15%。

4、填料数量为按每层松填厚度50cm,夯击击数不少于8击,夯锤提捶高度不小于2m控制。

七、附件

1、三七灰土配合比报审表

2、原材料实验报告

3、测量放线定位记录

4、灰土挤密桩施工记录

5、压实度试验记录(环刀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