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3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高考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纳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包括:

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专题十国家制度

(本专题包括:

国体、我国国体;政体、我国政体;国家结构、我国国家结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公民与国家关系)

考纲要求:

(l)我国的国体

理解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理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理解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了解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了解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

(4)我国公民与国家

理解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理解我国公民应履行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国家:

1、含义2、属性:

主权性、阶级性、社会性

二、国体:

1、含义2、决定因素3、判断标志

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3、本质4、特点及优点5、必须坚持:

必要性,重要性及途径

三、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2、与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民主:

1、本质及特点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原因,途径及意义

3、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关系

四、国家职能:

1、含义2、与国家性质的关系3、分类:

对内职能,对外职能4、目的

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2、对外职能3、决定因素及目的

五、政体、

1、含义2、与国体的关系3、基本类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1、人民代表:

产生、权利及义务2、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性质及职权

3、地位及原因:

优越性及表现4、进一步完善的途径及意义

六、国家结构形式:

1、含义2、与政体的比较3、类型及其特征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

表现在2、一国两制:

含义、内容及意义

3、解决台湾问题:

基础、方针及意义

七、国家机构:

1、含义2、特征3、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4、组织体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

1、设置:

按类别、按级别2、中央国家机关:

组成及其关系

3、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

含义、体现及意义

(2)对人民负责原则:

原因及途径

(3)依法治国原则:

a、含义、本质及目的b、途径c、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八、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1、根本原因:

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法律体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具体要求:

(1)从国家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从公民方面,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3)从双方来看,都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

一、国体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

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

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

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

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

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

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

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5)必须坚持:

必要性,重要性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我国宪法;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6、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1)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

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人民民主。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①政治职能:

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活动和各种犯罪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经济职能:

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文化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包括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2)对外职能:

①保卫职能:

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交往职能:

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和职能: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提示:

(1)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包括:

党的机关、人民政协和其他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2)要全面把握各职能的名称、基本含义、意义和行使方式。

(3)要注意把握同一事例可能体现几种职能。

区分体现某种职能与有利于处理某种关系的不同。

 

二、政体

1、政体基本内涵

(1)含义:

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政体的决定因素:

国体、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4)基本类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比较议会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共和制(异同)。

比较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异同)。

(内容略,详见课本P20~23)]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1)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性质及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2)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3)人民代表:

法律地位、产生、权利及义务

①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性质和法律地位)

②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因此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发言、表决免责权B提案权C质询权

义务:

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B保守国家机密C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D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4)地位及原因:

优越性及表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5)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提示:

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三、国家结构

1、含义2、与政体的比较3、类型及其特征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

表现在2、一国两制:

含义、内容及意义3、解决台湾问题:

基础、方针及意义

1、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2、类型:

国家结构形式包括单一制和复合制(主要是联邦制)。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地方的权力是中央赋予的,而后者的中央权力是地方让渡的。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表现,高三课本P32),这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4、一国两制:

含义、内容及意义

(1)提出背景: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3)含义和主要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②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但享有高度的自治(非“完全自治”)——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地方性的)、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

(注意没有外交权和国防权)(像行政长官进京述职,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对“基本法”的解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等都体现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4)意义:

有力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和繁荣。

5.台湾问题:

(1)性质——是国家实现统一的内政,不是恢复主权的问题,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其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①用和平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证,永享太平。

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台湾同胞可以同祖国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4)我们反对以公投和“修宪”方式决定台湾的命运——主权在民,是在全体人民,中国的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因此,台湾的命运应该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来决定。

(5)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我们只有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防止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③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的坚强决心,促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

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6)台湾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国家机构

1、含义2、特征3、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4、组织体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

1、设置:

按类别、按级别2、中央国家机关:

组成及其职权

3、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

含义、体现

(2)对人民负责原则:

原因及途径

(3)依法治国原则:

a、含义、本质及目的、意义b、途径c、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含义:

国家机关的总和。

2、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1)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反映国家性质。

(2)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国家机构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3、组织体系:

根据国家的职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

4、我国的国家机构

(1)设置:

按类别、按级别

按类别: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

按层次分:

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中央国家机关:

组成及其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②国家主席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A、在我国,国家主席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B、国家主席的职权:

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

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的职能:

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④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含义: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②主要体现在:

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对人民负责原则:

原因、途径。

(重点)

①原因:

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途径:

这一原则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三)依法治国原则:

a、含义、本质、目的、意义b、途径c、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重点)

①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本质:

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只有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途径(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保证有法可依;

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补充内容

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根本目的都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A、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是有区别的:

法治属于民主法制建设,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属于思想建设,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学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以强制力维护着社会主义道德;德治弥补着法制的不足,是法治的基础(守法的基础和执法的基础)。

法治和德治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一次理论创新。

五、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1、根本原因:

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法律体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具体要求:

(1)从国家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从公民方面,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3)从双方来看,都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从法律关系上讲,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根本原因:

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等。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但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

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3)监督权。

包括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3.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国家安全已经扩展到领土、主权以外的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基因安全、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生命安全等社会生活诸多领域。

4.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坚持“三个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①含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

(这不是指立法平等,而是法律实施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②具体表现: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受权力,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坚持公民权力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力和义务的辨证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权力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存在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既要珍惜公民权利(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又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必须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专题十一政党和政党制度

(本专题包括:

政党、我国政党;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

考纲要求:

(1)政党与政权

了解政党的特征。

了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了解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懂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理解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理解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

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梳理]

一、政党

1、政党产生条件2、政党含义、特征3、政党与政权的关系

我国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地位的确立3、领导核心(原因)4、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5、加强党建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7、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政党制度

1、含义与类型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民主党派2、基本内容3、人民政协4、优越性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原因)

一、政党

1、政党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具有阶级性。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不能只看其名称和成员出身,而要看它在实践中体现的阶级利益。

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第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2、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关系:

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是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2)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