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66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圏层看地理环境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 第3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

第4题,从图中可知,Y2处的海拔为160~170m,钻30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m;

Y4处的海拔为180~190m,Y4处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m,因此最有可能是55m。

答案 3.C 4.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5~7题。

5.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5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

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

选B。

第6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

选C。

第7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选D。

答案 5.B 6.C 7.D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

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9.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时~8时

B.10时~12时

C.12时~16时

D.0时~4时与22时~24时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热岛强度最大,故该季节热岛效应最强。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夏季一天中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有两个,即0时至4时与22时至24时,这两个时段热岛效应最强。

答案 8.D 9.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1.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 第10题,结合图示信息,①处为西风,为湖风,据此推断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为上升气流更易形成降水。

③处为风旗,风力为8级,①处两道风尾,风力为4级。

第11题,城市地面硬化,增强了城市与湖面之间的热力差异,使湖陆风增强;

围湖造陆则相反。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 10.D 11.C

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2~13题。

12.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e两处的风带、气压带分别是(  )

A.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3.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第12题,E、e两地均位于30°

N~40°

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甲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乙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第13题,a地位于40°

N~60°

N大陆西岸,冬夏皆受西风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2.A 13.B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15.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这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锋面气旋图,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推断出m地风向是西南风。

第15题,由图可以看出,图示锋面是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根据暖锋降水区在锋前,可以知道m地是晴天,n地有雨。

答案 14.A 15.D

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005百帕,M点气压为1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7.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解析 第16题,由题意可知,该气压中心为北半球低压中心,M地风向为西南风。

第17题,该气压中心若位于印度西北部,正值北半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答案 16.C 17.A

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一年中流入量、流出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月份中,水库水位最高的是(  )

A.12月B.3月

C.6月D.9月

19.该水库可能位于(  )

A.我国东部B.地中海地区

C.美国东北部D.俄罗斯南部

解析 第1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水量由盈转亏时储水量最大。

从9月到次年3月,水库的流入量一直大于流出量,水位在持续升高,至3月时水位最高。

第19题,该水库位于北半球,且冬季时水库的流入量最大,说明冬季时该地区的降水较多,由此可判断该水库可能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选项中只有B项为地中海气候区,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 18.B 19.B

下图是某区域在纬度、海陆和洋流等因素作用下气温分布的理想模式,最热月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5℃,最冷月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10℃。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②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③M洋流为暖流 ④M洋流为寒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1.M洋流可能为(  )

A.加利福尼亚寒流B.巴西暖流

C.秘鲁寒流D.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 第2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最热月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最冷月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而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高,因此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M处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则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

第2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M洋流为北半球大陆西岸的暖流,故可能为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 20.C 21.D

2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地位于北美大陆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下垫面温度较低,夏季当海洋暖湿气流经过时形成大雾天气。

答案 D

23.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解析 4月5日我国帆船手荣归青岛港,根据图中航海路线可知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段航线顺盛行西风并顺西风漂流,顺风顺水,A项正确;

非洲以南—南海段航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并不完全顺风,南海—台湾海峡、台湾海峡—青岛段航线多盛行偏北风,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25.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B.宜昌

C.太原D.合肥

解析 第24题,甲的可能蒸发量极大,而且季节性极强,但实际蒸发量小,是由降水量小所致,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相当,降水也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蒸发时间段短,而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小,只能是极地气候;

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相当,降水同样呈现出季节性变化特征,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大,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丁和丙的情况相似,只是在数量上比丙少,所以是同类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25题,选项中太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三选项的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C项。

答案 24.A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_构造。

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A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①地是________(火山构造名称),常积水成湖,且①处的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③处的________岩。

(3分)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诱发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资源,其上覆海域往往是________资源集中分布区。

(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应用。

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A处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由于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易形成山岭。

①处位于火山的顶部,应为火山口。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岩被外力侵蚀、搬运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B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在断层附近易发生地震,并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处位于大陆坡,有沉积岩层,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且在其上覆海域,由于阳光充足,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 

(1)向斜 水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2)火山口 岩浆 沉积

(3)断层 地震 滑坡、泥石流

(4)石油、天然气 渔业(海洋生物)

27.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1)与“沿30°

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若两图的季节相同,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此季节,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选择填空)(4分)

A.a→bB.b→c

C.e→fD.f→e

(2)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_______(填“高空”或“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________(填“南”或“北”)凸出。

(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其成因。

(4分)

解析 第

(1)题,从“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可看出,a处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应形成低压,再结合图中显示的位置是赤道附近,可推断该处为赤道低气压带;

b处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应形成高压,结合30°

N附近的位置,可推断该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处以上升运动为主,结合副极地的纬度位置,可推断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时a、b、c的位置都向北有所偏移,说明此时处在北半球的夏季。

地处北半球的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伦敦终年盛行西南风,即图中的b至c的盛行西风;

北京此时为夏季,则必然盛行东南季风,我国的东南季风是由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即“沿30°

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中的f至e。

(2)题,根据上面分析,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也就是说被大陆上的低压中心切断时,暗示信息是此时北半球大陆为低压,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太平洋低空为高压,则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为高温区,高温区等温线一般向高纬弯曲。

第(3)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看出,e处为印度低压,是因为夏季气温高而形成的低压中心,属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而c处为副极地低压,是冷暖两气流相遇后暖气流上升而形成的低压,即属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答案 

(1)炎热干燥 B D

(2)高空 北

(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成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

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

e处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28.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家乡的河流水文状况,并结合所学的水循环水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下面是他们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绘成的家乡某河流域特征示意图(图甲)和①②两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乙),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在图甲中画上箭头表示使该区域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类型。

(2)表示图甲中②水文站流量变化曲线的是乙图中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

(4)图中④处近年来时有咸潮发生,其发生的季节大多在________季。

(5)图中③⑥处近年来地下水减少,说明与⑤处生态环境的关系。

解析 图中②处河流流量经湖泊调节变得平缓;

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咸潮是枯水期河口海水上溯导致河流水变咸的现象;

③⑥处地下水减少,可能与⑤处破坏森林有关。

答案 

(1)画图略(海陆间水循环)

(2)b 经过湖泊的调节,河流流量变得平缓

(3)大气降水 (4)冬春(或枯水)

(5)⑤处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9.下图中的图a为世界某区域七月等压线图(单位:

hPa),图b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七月份的等温线图,图c分别为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5分)

(1)图a中甲地气压值可能是________hPa,并在丁点画出此时的风向。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

(2)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图c归纳图b所示区域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甲地区的闭合等值线位于1000和1002之间,因此1000和1002这两个数值均有可能出现。

丁地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再向右偏即可。

甲、乙、丙、丁四地中,丙为低压中心,即气旋,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题,从图中可以得出地形特征。

从板块构造学说去分析原因。

第(3)题,分析等温线分布特点必须进行分段描述。

第(4)题,降水均集中在冬季,分析原因需要从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长短上思考。

答案 

(1)1000或1002 东北风(画在图中,保留作图过程) 丙

(2)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南北纵列分布;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3)①北段呈东西延伸(或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

②南段呈南北延伸(或沿经线延伸),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

(4)降水集中于冬半年(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A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