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825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图的创意Word下载.docx

这张照片是我从成都飞往拉萨的民航客机上拍摄的。

当时飞机已经开始下降,再过大概20分钟就要降落在距拉萨80公里的贡嘎机场了。

从窗口往下去,一幅沙盘模型一般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远远的天边一脉高耸的雪峰,一条开阔的河谷里被河流滋润的翠绿耕地和密集的村庄,周边土黄色的巨大山体,各种地理景观都在一个画面里呈现,这是一幅展现西藏由雪山到农田的垂直分布状况最好的画面。

我采用35mm的小广角焦段取景,竖构图突出了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布效果和河谷弯曲的透视效果,面积较小的蓝天更突出了西藏土地的辽阔壮美(航拍照片千万不要在构图时留一半天空一半地面,这样的画面非常呆板)。

飞机在下降的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很快,所以你一定要抓紧时间拍摄,以免错过好的影像。

二、命运交给运气

命运交给运气构图是精心的设计和选择的结果,但有时候你要在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题材上有所建树的话,就要用一些奇招险招,还要有一点点运气,让人惊叹你当时怎么正好在哪,怎么正好可以拍到这个画面。

让人们在你的照片中看到意外的惊喜才能使你的照片脱颖而出。

很多有经验的摄影师看到一个场景马上就会知道怎么拍摄或者现场还缺少点什么,他们会等待、寻找或者反复去同一个拍摄地点,这种职业上的敏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

少女峰

当这张照片初次刊登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时候,曾在广大读者之间形成了不小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一只鹰在雪地上的投影,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只鹰正从镜头下飞过的身影。

作为摄影师的我现在揭晓这个答案:

这实际上是一只乌鸦正展翅从我的镜头下面飞过。

当时我正在位于少女峰的一个气象站的平台上拍摄,从平台上往下看去,滑雪场上有很多游人在移动。

我拍摄了几张照片,但都觉得画面太平淡,好像缺少点什么。

这时我看到有很多巨大的黑色乌鸦在空中盘旋,但是你怎么能够控制一只乌鸦让它飞进你的取景框中呢?

所以我只能等待,我将长焦镜头对准雪地,等待某一只乌鸦能够神奇般地进入镜头。

这时候纯粹靠的是运气,在大概几分钟之后,真的有一只乌鸦掠过了镜头,它黑色的身影在镜头中盘旋的速度很快,我根本来不及选择构图,见到一片黑色就按下了快门。

我当时还在使用胶片相机,还不能马上看到拍摄效果。

10天以后,当我回到北京迫不及待地展开一卷卷刚冲好的反转片时,一眼就看到了这张照片。

效果还不错,虽然乌鸦的翅膀遮住了一点雪地上的建筑,但是这反而证明了这不是一张现在流行的PS照片。

看来,偶尔把命运交给运气还不错。

三、风景是皮,人是灵魂

有很多照片虽然拍摄的是风景,但好像表现的又不是纯粹风景的主题,好像风景只是一个背景,而人的生活在大背景下慢慢地呈现出来。

很多知名的人文地理摄影师往往会在景观摄影中传达出这种创作观念,他们会在风景中把人的存在加入影像中,即使不是直接在画面中拍摄人,也要把人的影响和存在的暗示表现出来,这些人或者人为的因素会加强影响的感觉,使照片不伦为一张纯粹的风景照或者沙龙摄影。

最荒凉的外景地

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旁边的魔鬼城,某电影剧组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在骑马走过壮观的雅丹地貌,他们正在这里拍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影片。

魔鬼城的地理景观莽荒、壮阔、充满野性之美,正好成为电影故事最好的背景。

所以现在这里除了是游客热衷的旅游胜地,也是电影、电视剧组们青睐的黄金外景地。

我当时正在魔鬼城里面拍摄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的《瑜伽》节目,在拍摄之余我看见夕阳的光线慢慢地勾勒出光怪陆离的地形,浓重的阴影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几个骑马的人正好在画面中经过,虽然他们是电影剧组的工作人员,但是把他们的形象纳入画面正好可以从这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魔鬼城的热衷。

我使用70~300mm的镜头,从远处通过长镜头裁切了画面,并使用点测光对准远景山体的受光面测光,从而制造很强的阴影效果。

画面中的五个人物姿态各异,或骑马或骑摩托车,使整个画面非常具有戏剧感,也给辽阔的自然风景一个明确的比例。

四、我为什么要拍摄报废的汽车

接下来要讲的是关于报废汽车的两张照片,你一定会觉得奇怪,报废的汽车有什么可拍的,为什么会有摄影师把它们作为拍摄的主题。

其实不然,很多貌似不入镜头的东西往往都是很好的拍摄主题,大多数摄影师都忙于躲避的视觉元素反而会使你的照片更有个性或者反映出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

报废的汽车不只是报废的汽车,它们可能象征着人类的影响、工业文明的遗产。

尤其是把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视觉元素置于它本不应该存在的环境中去的时候,冲突、幽默、讽刺和象征等含义就彰显出来了。

这不是要说报废的汽车是万金油或者是救世主,只是想说某些被别人忽略掉的元素有时会使你的照片更有力、更深刻。

帕米尔虚拟车祸现场

初次看到这张照片的人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车祸的现场,然而这只是一个错觉。

这实际上是电影《追风筝的孩子》的外景地的一处电影布景,这辆车和旁边烧毁的坍塌建筑都是道具人员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结果,甚至在坍塌的建筑里有一个塔吉克族的青年来看守这个外景地。

这是一幅超现实的画面,在蓝天白云、雪峰耸立的帕米尔高原上,一辆烧焦了的老式汽车突兀地出现在慕士塔格峰不远处的一片荒原上。

这是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影像,它生动地表现出这片高原的另外一面。

我乘车经过这里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幅画面,我马上叫司机停车,跑到山坡的下面,我采用非常平实的角度和手法,把帕米尔高原的地标性地理景观——慕士塔格峰作为背景,突出一辆烧毁的汽车和纯净的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和并存,这种超现实的感觉令观者在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惊叹于现实的神奇。

注:

本文节选自王牧的《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一书,小编将分几期整理出最精彩的内容与广大读者连载分享!

请您继续关注下期内容。

(下集)

一、简练的丰富

构图可以很简练,完全去除多余的元素,很多人偏爱简练的影像和简洁的构图法则,纯净的背景或者图案化的背景能给整张照片带来整体的形式美感和秩序感。

比起那些纯色的背景,接近图案效果的重复出现的视觉元素更能吸引我们的视线,有时候我们甚至会面对某些图案产生错觉和眩晕感,那些考验我们观察力的视觉智力题里就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迷人图案。

但是,就一张照片而言,单纯的重复图案并不能使观者满足,我们应该寻找那些意外的视觉元素来打破重复的图案。

人为的图案一般都是由相似的图形或者颜色不断重复组成,画面中包含这样的图案就非常有必要用某些元素去打破它,这样做会带给我们的视觉更丰富的变化,因为我们总是对意外的事件充满好奇和惊喜。

而自然界的图案往往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完全可以成为独立成章的摄影主题。

泰姬陵

这张照片拍摄于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

这是一幅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照片,充满形式感和立体感的瓷砖地面充满了整个画面,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图案化的装饰效果,稍稍倾斜的俯视角度保留了一点透视效果。

在构图的时候,我遵循了井字形构图的法则,等这名妇女走到画面左上角的时候按下了快门。

这名身着纱丽的印度妇女和她拖长的身影在看似简单重复的画面中起到了突变的作用,打破了平衡和呆板的平面效果,使观者的眼光一下子被吸引到变异的视觉元素上。

二、全景照秘诀

拥挤的街道和热闹的市场往往是一个地方最具生活气息和活力的所在,这些地方由于有大批在活动中的人群,因此很适合拍摄全景照片。

这类有大量人群的全景照片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一个地方的气氛和生活状态,每次我遇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想方设法拍摄几张全景照片。

拍摄这样的照片有几点需要注意。

以一个露天市场为例,首先你要找一个比较高的地点拍摄,但这个地点也不宜过高,最好站在上面可以以45°

的视角来俯视市场、这个拍摄点最好不要距离露天市场太远,如果比较远的话,即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镜头选择方面,我建议24mm~50mm的这个焦段的镜头比较合适,角度太大的广角镜头虽然可以在画面中纳入更多的视觉元素,但是也会使画面产生很大变形,而且这些元素在一起不一定很紧凑。

而太长焦距的镜头会使画面中的景深变小,太小的景深不适合表现场面较大的全景。

游牧的商机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伊宁市的牛羊市场里,在这个市场里可以看到关于骡马牛羊的一切交易,每个商家只需要按照自己所带的牲口数量在门口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进场自由交易。

在新疆,一般养羊的是哈萨克族,贩羊的是维吾尔族,卖羊肉的是回族,吃羊肉的是汉族,这种依托于各民族间的畜牧业经济正在巧妙地循环着。

当时我正在新疆拍摄《哈萨克转场》的专题故事,这个市场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畜牧业在新疆的重要和繁荣。

这是一个完全露天的市场,大概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小的一块场地上挤满了牛羊骡马,还有各民族的买家卖家,我发现这样的场面非常适合用全景的方式来表现,于是我就走到整个市场的边上一个比较高的台子上,让整个市场的壮观景象在眼前展开,这个台子的高度刚好可以以45°

左右的视角俯视整个市场,这样的视角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市场的气氛,也使画面具有了更好的深度,我使用28mm的小广角镜头拍摄了这幅画面。

三、拍摄开篇图

人文摄影师或者为杂志或报纸拍摄的报道摄影师和普通摄影爱好者最大的不同就是:

在拍摄任何题材的时候,他们都会时刻想到照片在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效果,并有意地按照媒体刊登的标准去思考画面构图的效果。

比如,某一场景对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那么在这一场景中拍摄的照片很可能会成为随后媒体刊登时的开篇照片,也就是压题照片,那么就可以思考该如何组织画面中元素的关系,以及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放置文章的标题。

这需要摄影师对媒体版面设计的深入了解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图片类杂志的优秀版面设计会对如何拍摄开篇图有非常大的帮助。

忧郁少年

黄昏时分,一个忧郁的纳西少年拿着自己用药盒做的汽车在石头城残破的古城墙上徘徊,当旅游开发变成被高山峡谷阻隔的泡沫,当离此不远的丽江古城已经失去往日的宁静,成为人们熙来攘往的自由市场的时候,这个深藏在金沙江腹地的村落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奏生活,它也许就是纳西人的隔世家园。

这张照片是我为《丽江宝山石头城》这个专题故事拍摄的开篇破题照片,它通过一个孤独少年独自玩耍的形象,凸现出这个村子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处境和状态。

这个少年没有见过真正的汽车,只能用药盒自己做一个汽车玩,这个非常具有戏剧化的细节给这张照片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我在构图的时候把少年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把较大面积的空间留给背后的城墙和阴影,大面积的阴影部分可以在媒体刊登的时候放置标题。

这种构图方法使少年的形象更显得孤独和无助,整张照片的色调和构图以及少年忧郁的神情契合得非常好,一下就点明了这张照片的主题,也定下了整篇报道的基调。

四、剪影是最好的前景

不要害怕和其他摄影师拍摄一样的主题,也不要为其他摄影师拍过的同题材的照片所影响,你应该寻找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拍出有个性的照片。

例如你要拍摄的是个知名建筑物或者纪念物,图书和明信片上都充斥着关于它的各种照片,有些是你要学习的,有些是你要刻意避免的。

比如,在拍摄白色、金银质地或者外观非常华丽精美的建筑物时,找一些具有反差效果的视觉元素来强化建筑的精美和华丽。

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可以作为剪影的前景,大面积的黑色可以衬托出你要拍摄主题的颜色和精美的结构装饰,也给画面营造较强的透视感,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和比例。

读者与金塔

这张照片拍摄于老挝首都万象郊区的塔銮寺。

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来到这里,蓝色的天空和金色的佛塔组成了完美的画面,但唯一的问题是很难在画面中体现出这座佛塔的高大,因为周边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参照物来表现它的大小。

我发现在塔身四周的回廊里坐着很多休息的人,他们由于没有被阳光照射到而形成剪影,我选择了一个正在读书的游客作为前景,并把她处理成剪影的效果,回廊的外沿正好形成了框架,由于剪影的强烈效果,一下就和金塔拉开了空间距离,使画面显得非常具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但是画面中好像太静态了,还缺少点什么,所以我在等到一个穿红衣的工人走进画面的时候才按下了快门。

曝光方面还和其他的剪影照片一样用天空来测光比较保险。

五、让风景抽象起来

都说拍摄风景最好使用广角镜头。

在摄影师们经常去拍摄的中国西部各省,尤其是新疆、青海、西藏这些地方,面对草原、荒野、雪山,广角镜头的确可以拍摄出辽阔的视野,但是有时候如果你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望远镜头来拍摄博大的风景,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因为用望远镜头可以去除多余而杂乱的视觉元素,而且可以发现平时很难一见的视角。

用望远镜头裁切风景的局部,把风景元素抽象成几何图形和大面积的色块,表现大自然的纯净和神奇,这样的作品就不单单是记录了,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

拍摄这样的作品要注意构图的时候把握好整个画面的结构感,你可以让画面由很简单的元素构成,但也要有令人兴奋的兴趣点和层次,有时候多欣赏一下抽象绘画大师们的作品,看看这些名作好在哪里,学习一下名作的构图方式,会让你受益匪浅。

高山如父

唐古拉山远远看去仿佛一块巨大而纯净的水晶镶嵌在周围五颜六色的山体中。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

唐古拉山是在5000m的高原上耸立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m,是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发源地。

我拍摄的那天天气非常晴朗,蓝色的天空一丝云都没有。

但是说实话,这座雪山不是很好拍,因为它没有起伏陡峭的山形,正午时分也没有神奇的光线和多彩的天空。

但是我却看中这座山峰柔和的线条和旁边的山体所形成的很好的几何图形,注意看我在构图的时候是怎么利用山体雪峰的边缘来分割空间的,把整个画面处理成了一幅平面的抽象画,几乎完全放弃了透视感,但是正是这种非常极端的拍摄手法才会使观者感觉到高原特有的纯净和神奇。

构图的创意(三)

2014-09-03王牧色影无忌摄影团

一、引导线和框架并用

在拍摄某些场景时,比如大面积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稻田,你可能会苦恼于画面过于平淡,没有足够的景深。

这时候你就要利用周边的元素来制造一种构图感,使画面变得更具有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前景的元素,比如用一棵树下垂的树枝作为框架,框住你要拍摄的主体,让你所表现的主体被集中起来,从而聚拢观者的视线而不是分散他们的视线。

如果你所选取的框架线条还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比如下垂的树枝正好指向你要拍摄的主体人物,或者是一扇半开的窗户的延长线正好指向某个建筑等等,那么这个框架和视觉引导线共用的画面就会变得结构性更强也更耐看。

丰饶之岛

巨大的芭蕉树掩映着广阔的稻田,勤劳的巴厘岛人顶着烈日在辛勤地劳作。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风景优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稻米产区。

我用芭蕉树的巨大叶片和树干作为前景的框架,给原本平淡的稻田增加了层次感和空间感,也通过当地的植物表现了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热带气候。

注意看伸向画面中心的芭蕉叶,它低垂的叶片刚好指向了在稻田里劳作的三个农民,也很好地起到了视觉引导线的作用,这幅照片是一个视觉引导线和框架共用的好例子。

二、让人潮拥挤起来

如果要拍摄大场面,比如人潮拥挤的街头或是一场大型集会的时候,不要只想着用广角镜头来表现。

广角镜头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但是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变得分散而不那么紧凑。

你可以尝试用中长焦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中长焦镜头会把景物变得压缩,用来拍摄人群会使人群显得更加拥挤,使画面更加饱满紧凑。

比如你要拍摄一条街道上的人群,可以选择一个大概和这条街道成30至40度角的高点来拍摄,这样的拍摄角度使整个街道还保留了一定的自然透视,拍摄的人群会在画面中呈现出一个具有层次感和透视感的平面。

但是不要使用太长焦段的镜头,比如150mm以上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过长焦段的镜头会使景深过浅,从而起不到表现众多人物场面的作用。

神界人间

西藏拉萨八角街上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藏传佛教信徒和游客商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

八角街原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现在又成为了著名的商业街,可以说这条神奇的道路几乎就是连接神界与人间的通道。

我从位于八角街一隅的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个餐厅占据了一个L行的街角,非常方便在露台上拍摄两条街上的人群,你可以根据一天中的光线变化选择拍摄角度。

从这个平台上俯视的视角大约有45°

,我选择使用80mm的中焦镜头拍摄,这个焦段的镜头既可以压缩人群,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拥挤,也能获得较大的景深,更有利于表现一条街的透视感。

特别提示:

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八角街上藏族信徒比较集中,是从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人群的最佳时间。

三、平衡的张力

在一张风景照片中,画面的平衡至关重要,这种平衡其实不是简单地指地平线一定要直而不能弯曲,而是说组成一幅完整画面的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要达到一种平衡和一种互相衬托的和谐。

这种和谐感来自你对整个画面所有的线条、色彩、形状的整体把握。

当你拍摄一幅风景照片的时候,试着去思考这个画面是不是平衡和谐,是不是没有碍眼和刺眼的东西,所有的元素是不是在产生着关系,如果你按这个标准来拍摄,也许就可以拍到很好的画面。

晚归的渔船

这张照片拍摄于越南下龙湾的海面上,夕阳灿烂的余晖照亮了晚归的渔船和一个突出海面的小小礁石,越南下龙湾的海面常常笼罩在一片雾气中,很难得遇到这样的光线。

我使用200mm的长焦镜头,利用相机取景框中的网格线把地平线纠正,由于天空和背景的粉红色雾气并没有前景蓝色的海面那么吸引人,所以我在画面下部多留了一些海面。

色彩鲜艳的渔船和露出水面的礁石给画面增添了很多信息,它们各自占据着画面的一边,形成很好的呼应关系,好像是人与大自然在互相对话一样,使这幅照片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更加耐人寻味。

注意看站在船首的人物,他很好地体现了渔船的大小和与其他景物之间的比例。

四、框住你的主题

如何使一张平面的照片充满三维的深度?

其实你只需要在画面中采取某些真实的或者隐形的框架来作为画面中的前景,来框住你要表现的主题,就会使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透视效果。

比如用一扇门的门框框住一个人,用一扇窗的窗框框住一个建筑,当然你也不能在什么场景下都使用这一招,如果这个框架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美感或者与主题没有相关意义的话,就不要使用。

但是当有些框架和主题的关系很密切,可以使你画面的内容更丰富,或者是更有利于表达一个场景的气氛的话,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用。

傩班幕后

每年春节期间,在江西省流坑村,由村民组成的一个古老的傩班就要在村子上演一出傩戏,傩戏的起源非常古老,是一种由专业的演员演出的带着各种的面具的祭祀舞蹈,流传至今演变成为了当地村民每年一次的娱乐活动。

画面中的建筑是村中的一件残垣断壁的宗祠,我利用砖砌的拱门作为前景的框架,从框架中望出去,傩班的演员正在后台做着准备,远景中断墙上的拱门和前景的拱门形成很好的呼应,画面左下角的孩子正在朝拱门里窥视,他的视线正引导观众视线透过拱门看见傩班的演员,这种双重视觉引导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透视感和窥视感,使观者乐于参与欣赏这张照片,也使这张照片更加耐人寻味。

五、压缩空间

在风光摄影中,视角很大的广角镜头不见得是一成不变的最好选择。

很多摄影师偏爱用中焦或望远镜头来拍摄风景,因为望远镜头可以加强和突出我们头脑中对于构图的设想,也可以去除不必要的视觉元素,而将你要表现的主体填满画面,并且能够成功压缩前景和背景的距离,使画面中的所有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凑。

高原故城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城附近的石头城遗址,我用100mm的中长焦镜头和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

由于镜头造成的景物压缩,使得前景中斑驳残破的古老城墙和中景远处沟壑纵横的山脉以及远处一道剪影似的远山几乎出现在同一个平面上,立刻凸现出古城所在地理位置的险峻和一种山外有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的视觉感受,顶部的一线蓝天更增添了画面的压迫感和空间感。

画面中三个紧密相连的层次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浓烈的色彩和大景深造成的逼真质感增添了戏剧化效果,唤起了观者的无限遐想。

构图的创意(四)

2014-09-04王牧色影无忌摄影团

一、跟着视觉引导线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画面中的视觉引导线,引导我们去主动地观看你要拍摄的主题。

但是我们在选取视觉引导线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

在人文摄影中,我们应该让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产生意义,并为主题服务或者是丰富你要表现的主题信息。

比如:

晾晒的小麦堆可以引导观者关注农夫,路边摊上堆满的商品后面露出小贩的脸,蜿蜒的河水可以流向河边钓鱼的人,发现这些视觉引导线的意义,让他们不只是一条线,而成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边境小村

新疆北部边境地区的禾木村地处中蒙俄哈四国交界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使这里仿佛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随着附近喀纳斯湖区的旅游开发,像禾木村这样的小村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

每年的9月10日至9月底是来这里摄影的黄金季节,我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采用竖构图,把当地农民晾晒的小麦作为充满整个画面的前景,金黄的小麦粒被农民用耙子勾出一道道圆形曲线,这些圆形的曲线因为广角镜头的夸张而形成引导线指向画面上部正在晾晒衣服的农妇,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坡和晾晒的小麦相互呼应,同时增加了画面的欣赏趣味和信息含量。

使这张照片同时表现出这个村子的地理特点、人物的特征、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抓住透视线

摄影是平面的艺术,虽然照片看起来是有深度和透视感的,但是你用手摸一下,它确实是纯平面的一张纸。

在拍摄构图的时候,为了营造画面的深度,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一些透视线营造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比方说,拍摄一座桥,如果你从纯正面拍摄的话,一座桥不过就是由横竖的几条平面的线组成,但如果你从半侧面45°

角的位置拍摄。

桥梁就会是一条斜向的透视线,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桥墩也会呈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很多人造的景物都具备透视线的功能。

然而自然界中的可以作为透视线的景物更多,比如河流和路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情况下透视线同时也是视觉引导线。

横空出世

晨的一缕阳光照亮高原,一座横空出世的大桥横跨在当雄附近的当曲河上。

这条穿越众多名山大川、河谷深涧的青藏铁路,将成为我国桥梁最多的铁路之一,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