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01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调试方案Word格式.docx

6、相关配套项目及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二、调试大纲

本工程调试分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联动调试及试运行。

1、单机调试

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

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

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2、单元调试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IC反应器单元、好氧单元、沉淀池单元、污泥浓缩单元。

⑴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⑵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3、分段调试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本工程的分段设计主要是IC反应器段调试、接触氧化段调试。

4、联动调试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1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⑵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⑶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5、试运行

⑴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⑵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试运行结束后,施工方进行自验检测。

三、检测分析、工程验收n

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⑴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⑵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2、自验检测及验收检测

⑴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pH、SS、SV30、DO),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⑶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⑷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⑸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3、竣工验收

⑴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⑵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⑶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二章 人员配备及分工

一、人员配备

废水处理系统需24小时连续运行,运行中需有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操作。

根据工艺要求,废水处理站需人员配备站长1名,化验员1名,操作人员4人(3班运行,白班2人,中班、夜班各1人)。

站长和化验员中必须有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对环保水处理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对给水和排水、微生物、化学分析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化验员须熟知化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人员具体分工

序号

人员

职责范围

备注

1

站长

废水站所有事务

2

化验员

结各工艺段进行取样、化验

3

操作人员

调节、IC反应器、水解、好氧、沉淀池、污泥浓缩池

具体人员分工细则如下:

1、站长

综合处理污水站的所有事务,包括:

⑴对其它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⑵对污水站需要的工具、药剂等日常必备品进行管理并及时报请公司采购;

⑶根据每天化验数据掌握污水站运行情况并能做到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⑷与上级环保部门联系。

2、化验员

对污水站各工艺段包括调节池出水、水解出水、IC反应器出水、好氧出水、沉淀池出水每天进行取样检测;

每天对各工艺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废水COD的总去除率和去除量;

协助站长对整个工艺流程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操作人员

负责调节池、水解池、IC反应器、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的运行,进行鼓风机、搅拌机、加药、污泥回流泵、回用泵的操作管理,掌握各种药剂的配备和使用;

记录每班物品的消耗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操作要点:

(1)及时清捞水池内大的漂浮物;

(2)定时观察提升泵及污泥泵的出流水量,及时处理水泵堵塞问题;

(3)注意加药罐液位,防止加药泵抽空;

(4)清洗水泵吸水池液位,防止抽空;

(5)污泥浓缩池及时排放上清液;

(6)控制沉淀池排泥次数,保证充足的的污泥回流量,同时保证沉淀池出水澄清,悬浮物较少;

(7)观察IC反应器沼气产生是否稳定

注意:

各班次操作人员除了完成以上工作以外,还需要对自已所负责范围的卫生进行清理,及时维修或报修设施损坏部分。

第三章 具体调试方案

考虑到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缩短调试时间,本工程采用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同步进行的方式。

因IC反应器工艺和好氧工艺调试周期较长,本工程调试进度的影响主要为IC反应器和好氧调试,在各段调试的过程中进行单元调试和单机调试。

具体各段调试方案如下:

1、调节池(利用原有)

(1)构筑物:

结构:

钢砼结构,地埋式

数量:

1座

水力停留时间:

HRT=2.7d

池体尺寸:

H=16.0×

8.0×

4.0m

池体容积:

V有效=448m3V总=512m3

(2)提升泵:

型号:

50WQ10-10-0.75

2台,1用1备

性能参数:

流量:

Q=10m3/h扬程:

H=10m功率:

N=0.75kW

本单元在池底安装有预曝气装置,一般按气水比5:

1或10:

1进行预暴,其作用使水质进行均化,预曝气可促进消毒剂挥发和降解。

若具备生化条件时则利用好氧菌功能,对水质进行初步降解。

还可依据PH检测结果投加药剂,使PH处于7~8的范围内。

保证生化工艺正常启动。

本单元主要设备为水泵。

2、水解酸化池(原有集水池改造)

HRT=2d

H=12.0×

V有效=336m3V总=384m3

(2)填料:

类型:

组合填料;

V体积=96m3

生物的厌氧发酵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酸性衰退阶段及甲烷化阶段。

在水解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水解酸化池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时间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池启动后,污水在池内流动,经细菌形成的污泥层和填料层时,污泥层对悬浮物、有机物进行吸附、网捕、生物学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时也得以澄清。

填料层的设置为提高水解酸化池污泥层的稳定性及微生物量起到积极作用,并起到了较强的截流作用,对去除水体的SS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说水解酸化池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和非生化物质,以实现负荷的合理配置,减少后续生化处理的容积负荷,降低了运行费用。

3、IC反应器调试

集水池(原有水解酸化池改造)

HRT=16h

H=8.0×

4.0×

V有效=112m3V总=128m3

50WQ15-25-2.2

Q=15m3/h扬程:

H=25m功率:

N=2.2Kw

收集水解酸化池出水,并通过泵将出水送至IC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

IC反应器

(1)设备参数:

材  质:

碳钢防腐

数  量:

1台

型  号:

HDIC-5000

尺  寸:

Φ5.0×

H16.0m

COD容积负荷:

3.6KgCOD/(m3·

d)

上升流速:

1m/h

(2)内循环泵:

50WL20-7-0.75

 

Q=20m3/h扬程:

H=7m功率:

(3)三相分离器:

ICFL-20

2套

(4)排泥系统:

ICPN-20

1套

(5)布水系统:

ICBS-20

(6)气水分离器:

Φ1.0×

1.0m

(7)电磁流量计:

2台

(8)循环系统:

包括气水提升系统、水循环系统和外强制循环系统。

(9)温度调节系统:

包括换热器、温控阀等。

IC反应器沉淀池(原有预曝气池改造)

(1)构筑物

池体结构:

钢砼结构,地埋式

设计参数:

表面负荷:

0.58m3/m2·

h

H=4.0×

3.0×

5.0m

V有效=54m3V总=60m3

厌氧沉淀池进行厌氧生化出水的固液分离,降低后续好氧处理负荷。

㈠IC反应器的工艺控制条件:

1、温度:

按三种不同嗜温IC反应器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IC反应器(15-20℃)、中温IC反应器(35-38℃)、高温IC反应器(50-55℃)三种。

温度对IC反应器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IC反应器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㈡IC反应器的启动

1、接种污泥

2、IC反应器启动

本工程IC反应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a、初始阶段(驯化阶段)—反应器负荷从0.5kgCOD/m3.d开始。

b、启动第一阶段(负荷0.5-2.0kgCOD/m3.d启动阶段):

污泥驯化完成后,将负荷提至1.0kgCOD/m3.d,即进水方式改为每4小时进1小时,流量控制条件不变,当COD去除率达80%时,再一次提高负荷。

此时,IC反应器负荷约为设计负荷的70%。

待运行达提高负荷条件后,采取第二阶段方式运行。

c、启动第二阶段(负荷2.0kgCOD/m3.d至满负荷)

此阶段提高负荷依据为仍然是去除率80%,并挥发酸VFA浓度小于300mg/L,提高负荷幅度0.5kgCOD/m3.d,提高负荷时只提高提升泵的流量,其它运行条件不变,估计每次提高负荷用时15天。

不同有机负荷下的提升泵流量:

此时IC反应器已达到满负荷,待运行稳定后与其它单元联合试运行。

 3、IC反应器启动数据检测

在IC反应器调试过程中,每天需对IC反应器进水、出水进行取样检测,进水检测指标COD、PH、温度;

出水检测指标COD、PH、温度、NH3-N;

并不定时对取样口及出水进行PH、温度检测,做好记录。

日常检测、运行记录表附后。

4、要点及注意事项

a、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IC反应器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IC反应器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b、负荷增加操作方式:

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5kgCOD/m3·

d开始,当生物降解COD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

若最低负荷进料,IC反应器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00mg/L以下。

出水VFA若高于600mg/L,则应当停止进液,直到反应器内VFA低于300mg/L后,再继续以原浓度、原负荷进液。

c、负荷的增加必须使出水VFA比原先略有上升,当出水VFA高于600mg/L,此时不停止进液但要观察反应器内pH值的变化防止“酸化”的发生。

增大负荷后的短时间内,产气量也有可能降低,这是应为细小的甲烷菌微粒被洗出。

几天后产气量会重新上升,出水VFA浓度也会下降。

但是如果出水VFA增大到1000mg/L,则必须把负荷降至原来的水平,并保证反应器内pH值不低于6.5,万一pH值下降至6.5以下,有必要加入碱调节pH值。

待一切恢复正常后,可以把负荷提高的幅度降至20%。

d、以上负荷增加的步骤可以重复进行直到负荷达到3.6kgCOD/(m3d),也就是说,负荷增大的步骤可能重复8~10次。

每次操作所需要时间可能长短不一,有时可能长达两周,有时仅有几天。

㈢本工程调试要点

 ⑴接种污泥采用

⑵污泥加完以后,开启回流泵,调节流量为25m3/h,连续运行24小时。

⑶IC反应器启动,在运行和提负荷过程中回流泵始终保持24小时连续运行。

⑷每次提高负荷后,注意观察PH值变化,沼气变化。

沼气产量在增加负荷后短时间内会减小,而后会逐渐增加。

注意PH应大于6.5,若低于6.5时减小进水量至上个阶段。

当沼气产量恢复后,产量应该比前一阶段有所增加。

⑸运行中,对每日检测的VFA进行分析,VFA需保持在600mg/L以下,若超过600mg/L需密切对PH进行检测,保证PH值在6.5以上,若PH低于6.5,需及时采取措施。

⑹待负荷达到满负荷后,IC反应器出水COD在2500mg/L左右,甚至更低。

⑺预计本工程IC反应器调试周期为120天。

4、生物接触氧化池

具体设计参数如下:

一级接触氧化池(利用原有)

4座

有效水力停留时间:

HRT=41h

COD负荷:

0.74KgCOD/(m3填料·

单池尺寸:

V有效=288m3V总=400m3

(2)鼓风机(利用原有)

2台,1用1备≦﹤≥<

最大吸入空气量:

Q=4.79m3/min;

升压:

49.0kPa

电机功率:

N=7.5kW

(3)曝气系统、填料:

利用原有

二级接触氧化池(利用原有)

HRT=19.7h

0.46KgCOD/(m3填料·

V有效=137.6m3V总=160m3

(2)鼓风机:

  与一级接触氧化池鼓风机共用。

㈠好氧微生物培养方法

经过水解酸化、厌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此时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通过好氧菌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小分子污染物。

本工程中,需要人为的供给充足的空气,创造好氧菌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容积负荷较高,占地面积较小,且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能力强,管理简单方便。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⑴营养物:

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⑵溶解氧:

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2-4mg/l。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⑶温度:

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º

C,适宜温度为15-35º

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⑷酸碱度:

一般PH为6-9

2、培菌方法

生物膜的培养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起始步骤,生物膜的培养对整个系统长期取得好的运转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氧化池运行之后,有一个“挂膜”阶段,即培养生物膜的阶段。

在这个运行阶段,洁净的无膜填料上逐渐长了生物膜,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不断提高,最终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当温度适宜时,此运行阶段历时约两周。

根据目前国内流行的生物膜培养(“挂膜”)的方法,总结起来有四种:

⑴间歇培养——通常将污水灌满曝气池,充氧曝气2~3d,再加小部分水,再曝气,此时填料上生物膜逐步增加,直到进入全部额定废水,投入正常运转,这种方法培养时间较长。

⑵阶段培养——连续投配的废水量随着形成生物膜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直到额定的设计流量为止。

一般第一天进满池水,闷曝24h后进1/2水量,边进水边培养。

⑶满载培养和全流量培养——按设计流量或实际全额流量进水培养。

生活污水一般采用该法,对于水质较纯的工业废水,不采用此法。

⑷接种培养——可采用已经正常工作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移入好氧池内,接种培养对新厂而言,可缩短培养时间。

㈡本工程好氧的调试方案

1、培菌

本工程因前段IC反应器工艺的限制,好氧培菌方法采用间歇培养+接种培养法:

即根据IC反应器调试前期间歇出水进好氧池,间歇培养;

并IC反应器调试后段向好氧池内注入活性污泥作为接种。

本单元接种污泥量按15Kg/m3反应池有效容积,按湿污泥计,含水率75%,本工程一级接触氧化池需污泥量为77m3,二级触氧化池需污泥量为9m3。

2、驯化:

间歇培菌和接种培菌的过程即为驯化的过程。

3、污泥回流:

接触氧化工艺本不需要污泥回流,但为加快调试进度并增强处理效果,本好氧段调试前期采用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接触氧化池的方式运行,增加污泥浓度及其沉降性能。

污泥回流比设为50%。

㈢调试观察

1、污泥观察:

生化处理中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⑴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

⑵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2、沉淀效果观察

沉淀池出水中不应有大量悬浮物质,若有则应调整污泥回流量及排泥量来调整。

3、溶解氧

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为2mg/L为宜。

5、沉淀池、污泥池

一级沉淀池(利用原有)

0.33m3/m2·

V总=80m3

(2)斜板填料、排泥系统:

二级沉淀池(利用原有)

(2)污泥回流泵:

25ZW8-15

Q=8m3/h扬程:

H=15m功率:

N=1.5kW

(3)斜板填料、排泥系统:

污泥池(利用原有)

V有效=45m3V总=80m3

(2)配套设备:

污泥泵与污泥回流泵共用。

污泥脱水机等利用原有。

好氧处理后设置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除去生物接触氧化区中老化脱落并随水流出的的生物膜等固体物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6、全线连调

分段调试IC反应器好氧调试过程中进行单机调试、单元调试,浅层气浮机及其它设备的操作规程附后。

整体工程单元调试完成后,废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废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COD、SS、、NH3-N、PH值,确定全线运行各单元的去除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各单元运行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7、试运行检测验收阶段

全线连调结束后,整个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在试运行期间,根据日常检测结果,系统出水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建设方审查并上报上级环保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第四章 化验设施及化验方法

4.1 化验室安全操作制度

污水处理厂一般都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化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几点安全规则:

1、加热挥发性或易燃性有机溶剂时,禁止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必须在水浴锅或电热板上缓慢进行。

2、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煤油等,不可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附近。

3、当加热蒸馏及有关用火或电热工作中,至少要有一人负责管理,高温电热炉操作时要带好手套。

4、电热设备所用电线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电热器械应有合适垫板。

5、电源总开关应安装坚固地外罩,开关电闸时,绝不可用时湿手,并且注意力要集中。

6、剧毒药品必须制订保管、使用制度,应设专柜,并双人双锁保管。

7、强酸与氨水分开存放。

8、稀释硫酸时,必须仔细缓慢的将硫酸加入到水中,而不能将水加到硫酸中。

9、用输液管吸取酸、碱和有害性溶液时,不能用口吸而必须用橡皮球吸取。

倒用硝酸、氨水和氢氟酸时,必须带好橡皮手套。

启开乙醚和氨水等易挥发性的试剂瓶时,绝不可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尤其在夏天当启开时,极易大量冲出,如不小心,会引起严重后果。

10、化验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应进行水、电等安全检查。

在冬季,下班前应进行防冻措施检查。

11、接触污水和药品后,应注意洗手,手上有伤口时不可能接触污水和药品。

4.2 化验方法

4.2.1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这些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是水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1、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以Ag+作反应得催化剂)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回滴。

根据用量计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2、干扰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