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7940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0.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讲稿1.ppt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ChineseTraditionalRehabilitation,主讲人:

张永鹏,医学硕士,副教授,河北省中医学会第二届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推拿康复治疗工作,1982年康复医疗机构相继出现1989年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康复”一章中提出我国传统康复技术。

传统康复技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后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采取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之重返社会。

中医传统康复的内容,1,针灸疗法,2,按摩疗法,3,中药疗法,4,传统运动,5,饮食疗法,6,音乐疗法,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联系与区别,相同临床目的、治疗核心点一致区别现代康复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之上;主要采用以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为核心的功能训练;理论基础是神经、运动生理学、功能解剖学、人体发育学。

(1)物理学治疗(Physicaltherapy):

它是运用物理以及机械的原理,对病人进行治疗。

例如,利用“热”效应来达到镇痛的目的,利用“冷”或“冰”疗来达到抗炎、抗高热、抗痉挛的目的。

(2)言语治疗(speechtherapy):

言语治疗就是通过研究、分析、评价以及利用图片或教给病人舌头的位置摆放,以恢复发音或认知功能,恢复病人应有的言语交流能力。

(3)作业治疗(0ccupationaltherapy):

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改进和帮助病人受损的功能,在日常生活方面尽量能够独立完成,如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

例如,有目的的让病人进行手工艺运动工作,有选择性地进行帮助他们恢复功能的训练,并且制造或利用一些矫形器具,以保持肢体的正常功能姿势。

或者直接增强病人的肌力,改善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加强各种感觉器官的协调和统一性及动作的计划性。

传统康复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

整体观念、形神一体观、阴阳五行说、脏腑经络论、辨证论治精神康复、饮食康复、体育康复、中药康复、针灸康复、气功、按摩康复、环境康复、传统物理疗法传统中医康复方法简便而易行,既适于建立正规的康复机构,也可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优势:

弥补西医的不足,了解针灸基础知识,何谓针与灸。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毫针的操作方法和重点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掌握针灸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针灸疗法Acupuncturetherapeutics,针法,Acupuncture,第一节腧穴AcupuncturePoints,“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二、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它是分布于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太阳、定喘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

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

如列缺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头颈部、胸、肺、咽喉以及外感病症等。

近治作用:

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如胃的中脘、梁门以及邻近的章门、气海均能治疗胃病等。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解剖标志取穴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

定型标志,如两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髂嵴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

颊车,四、腧穴的定位方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寸,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

2.骨度分寸法,11肋,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3.手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关节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

“一夫法”,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

第二节常用经穴PointsCommonlyUsed,【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1.列缺(LIEQUE)手太阴肺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主治】头痛,目赤,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痛经,滞产。

【操作】直刺0.51寸。

2.合谷(HEGU)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发热,咽痛,无力,疱疹,泻痢,高血压。

【操作】直刺0.81.2寸。

3.曲池(QUCHI)手阳明大肠经,【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病,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

【操作】直刺12寸。

4.足三里(ZUSANLI)足阳明胃经,【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5.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阴脾经,【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6.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定位】以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缝隙处。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7.养老(YANGLAO)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8.肾腧(SHENSHU),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当腘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

【主治】腰及下肢萎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疟疾,衄血不止,盗汗等。

【操作】直刺0.51寸。

9.委中(WEIZHONG),【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齿痛【操作】直刺0.51寸。

10.太溪(TAIXI)足少阴肾经,【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闷癫痫,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11.内关(NEIGUAN)手厥阴心包经,【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12.外关(WAIGUAN)手少阳三焦经,【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平风府。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耳鸣,癫痫,中风,热病等。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

或刺透风府穴。

13.风池(FENGCHI)足少阳胆经,【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0.50.8寸。

太冲,14.太冲(TAICHONG)足厥阴肝经,【定位】俯伏或正坐低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咳喘,项强,肩背痛,小儿惊风,癫狂,中暑,呕吐,黄疸,风疹【操作】斜刺0.51寸。

可灸。

15.大椎(DAZHUI)督脉,【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联线与正中线交点稍后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

【操作】平刺0.50.8寸。

可灸。

16.百会(BAIHUI)督脉,【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

【主治】癫狂痛,小儿惊风,昏迷,眼歪斜,牙关紧闭,面肿,腰背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可灸。

17.水沟(SHUIGOU)督脉,【定位】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

【操作】直刺12寸。

18.关元(GUANYUAN)任脉,第三节经外奇穴ExtraordinaryPoints,【定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印堂Yntng,【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太阳Tiyng,【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高热,昏迷,癫痫,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十宣Shxun,常用保健穴,足三里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太阳可缓解头痛,增强记忆力风池疏风清热,醒脑开窍大椎可解热镇痛迎香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神阙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治疗以虚、寒为主证的疾病。

神阙穴禁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或姜灸。

涌泉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三阴交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第四节针灸方法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chniques,针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

一、针法,构造(见左图)规格修藏,

(一)针具,

(二)针刺练习,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练针法,纸垫棉团练针示意图,做好诊断、辨证、解释工作检查选择针具清毒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三)针刺前的准备,仰靠坐位,俯伏坐位,1.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指切进针法,(四)毫针刺法,左手拇食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夹持进针法,

(2)挟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

舒张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提捏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2.针刺角度和深度,

(1)角度:

直刺,斜刺,横刺,

(2)深度,原则:

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体质:

年老、小儿浅刺,中青年深刺。

形体:

形瘦体弱浅刺,形体强深刺。

部位:

头面、胸背部浅,肢及臂、腹部深病情: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

3.行针与得气,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

提插法,

(1)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

捻转法,

(2)捻转法,(3)刮法:

用手指由下而上地刮针柄,可以增强针感。

(4)弹法:

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

刮针法,补法是指能增强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的方法;泻法是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4.针刺补泻手法,

(1)留针: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2030分钟。

(2)出针:

是指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5.留针与出针,(五)针刺注意事项,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过度等,一般不宜针刺。

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针刺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晕针【原因】紧张、虚弱、疲劳、体位不当。

【表现】头晕目眩,心烦欲吐,面色苍白,出冷汗,重则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处理】立即将针取出使病人平卧,头低,予饮温开水或糖水;重则指掐心针刺人中,内关,百会,足三里【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作好解释,取穴适当少些,手法略轻些,并采取卧位针刺为宜,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病人,不予针刺。

【原因】紧张、捻转幅度大连续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针下非常紧,出现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

【表现】肌肉紧张:

于刺穴周围掐揉或在刺穴上、下、左、右附近腧穴再刺一针。

【处理】肌纤维缠绕:

可向相互方向轻轻反复捻转,同时不断地轻轻提插。

2.滞针,3.弯针,【原因】手法不熟练,指力不均匀,用力过猛,变换体位,针身变曲,针柄倾斜,不能捻转提插出针。

【处理】纠正体位,左手按住针刺部,右手顺针柄倾斜方向轻轻而缓慢地退针。

4.断针,【原因】质量欠佳、针根身有损伤,指力过强,变换体位。

【处理】不要移动体位;断端部分还留在体外,用镊子取去。

断端部分与皮肤拍平,重压针孔两旁,使断端外露,用镊子拨去,断端深陷,手术。

5.创伤性气胸,【原因】针刺深度和角度不当。

【表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则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紫绀、出汗、血压下降,查体:

胸部肋间隙增宽,触诊可有气体向健侧移位,患侧叩呈鼓音,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

【处理】轻:

咳嗽,可镇咳,抗感染重:

胸腔穿刺抽气,吸氧抗休克等。

6.血肿,【原因】针尖弯曲带钩,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表现】出针后,局部呈青紫色或肿胀疼痛。

【处理】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先冷敷后热敷。

灸法Moxibition,灸法:

以艾叶等燃料做成艾(炷),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艾柱灸:

艾柱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

直接灸,直接将艾柱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感觉热时拿开。

间接灸,(多用)将艾柱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其他药物隔开。

如生姜片间隔者称隔姜灸,以食盐间隔称隔盐灸。

每点燃一个艾柱称为一壮,

(2)艾条灸:

用成品艾条。

温和灸雀啄灸,(3)温针灸针刺得气手将毫针留在适用的深度,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

(二)灸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范围临床适应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所致病证均可应用,如阳虚、气虚、久泻、肢冷、痹证、痰饮等。

禁忌证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证,一般不宜灸;颜面部、有大血管的部位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施瘢痕灸;妇女妊娠期下腹、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认知缺陷或异常。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

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目前针灸最常用的方法依次为:

电针、毫针、穴位注射、艾灸,“健忘”“善忘”“呆病”“遗忘”“文痴”“神病”等范畴。

痰、郁、瘀为疾病之标;其致病因素为年老髓海不足、情志郁结,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病机特点,脑络闭阻、毒损脑络是病机核心。

治疗宜填髓充脑、益智安神。

电针法:

选用百会穴、四神聪、神庭、凤池等穴位,采用连续波或疏密度波,低频刺激,30-40分,6-12周肾俞、悬钟、太溪穴醒大脑:

先刺双内关1分、再刺人中(鼻中隔方向0.3-0.5寸雀啄)、三阴交(提插,患肢抽动三次)醒小脑:

先刺印堂,再选用3寸针由上星到百会,吞咽障碍的针灸康复,吞咽障碍(dysphagia)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食障碍。

由相关器官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的,为器质性吞咽障碍;而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为功能性吞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帕金森病、脑神经或延髓麻痹(如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ALS);收缩功能障碍,如环咽肌痉挛或重症肌无力等。

50%吞咽障碍的患者为卒中引起的,其严重程度与卒中的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按损伤部位划分可分为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

临床表现:

真性球麻痹指因为双侧延髓运动性核团及其根丝病变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舌、软腭、咽肌迟缓性麻痹,发音困难,吞咽反射几乎消失,进食困难,极易误咽。

假性球麻痹是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困难,发音困难,进食困难,病理性脑干反射,情感障碍。

吞咽障碍是由于舌、咽喉部的经络被风、痰、瘀所阻,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舌、咽喉失养,到达舌和咽喉部的经络有肾经、脾经、胃经、心经、大肠经、少阳经、督脉、任脉等,取穴及手法:

下关、颊车、地仓、风池、风府、廉泉、金津、玉液、天容、天窗、通里、合谷。

下关:

用1.5吋毫针垂直进针1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有针感即可;颊车:

用1吋毫针垂直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即可;地仓:

用1吋毫针向颊车方向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即可;,风池、风府:

用1.5吋毫针向喉结方向针刺,进针1-1.5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针感到喉部,不留针。

金津、玉液:

点刺放出血即可。

廉泉:

用1.5-2吋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针感到舌根部。

天容、天窗:

用1.5吋毫针直刺,进针1-1.5吋,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针感到咽喉部。

通里、合谷:

用1吋毫针直刺,进针0.8-1吋,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有针感即可。

下关、颊车、地仓、廉泉、天容、天窗、通里、合谷均留针30min,间隔15min钟行针一次。

每日治疗一次,每周6次。

2周为1个疗程。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