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49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1Word格式.docx

2、生物钟现象:

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3、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5、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

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6、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9、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10、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11、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之为负迁移。

12、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1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14、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

幻想、理想、空想。

15、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1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17、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8、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19、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0、联想的种类与规律:

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21、良好的记忆品质有: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2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23、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24、高原现象:

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25、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

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6、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27、超常儿童:

智商在130以上;

低常儿童:

智商在70以下。

28、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

基本情绪分为: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

心境、激情与应激。

29、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30、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

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31、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

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

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

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

弱型为抑郁质。

32、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

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第四节心理状态

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1、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8、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

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知识经验。

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

10、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11、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12、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

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

13、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14、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有一特殊现象:

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

论述题:

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

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

(1)学校应该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

(2)教室要与音乐教室、操场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

(3)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

(4)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大众化。

(5)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6)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

(1)新颖、系统、严密的教学,容易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相反,内容贫乏、零乱,脱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容易涣散。

(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信息和新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4)既不要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水平,一味的赶进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学生的注意保持在所学的内容上。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

(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2)讲授重点的地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一边讲一边写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把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4)启发式教学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

(5)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6)教师讲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听懂,声音的高低快慢要适度,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7)板书要整齐,字迹要工整。

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

(1)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

(2)对于那些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和教材,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

(1)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的分散。

(2)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制度,养成自觉组织和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这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1)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必须严密紧骤,使教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2)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活动,减少注意分散的机会,从而保证有意注意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

(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

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

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在一堂课中,

(1)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原来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必须通过组织教学明确目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接着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形成无意注意;

(3)讲到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又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

(4)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入无意注意;

(5)下课前,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在布置作业时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样一堂课就能做到注意的松紧交替,有张有弛,不易疲劳,始终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消除分心。

(1)超前控制。

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心的产生。

(2)信号控制。

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

这样做可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3)邻近控制。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

第五节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

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兴趣的品质特性:

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7、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9、成就结构理论认为:

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

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0、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

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1、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协调;

性别角色分化;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其它标准还有: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3、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

行为矫正法——华生;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

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C.小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

×

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ABD)

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

A.潜在才能B.能力倾向C.性别倾向D.性别态度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D.严重病态心理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A.横断研究法B.封闭式研究法C.纵向研究法D.开放式研究法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

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

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

(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

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

(一).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

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

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二)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2、影响因素:

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

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

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

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

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

“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7.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8.“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B)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