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50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

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

2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

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

(证明

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2和

H2O

的量增

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

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

“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

不要__

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3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

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

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的效果;

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

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

试管应与桌面成45°

放在外焰上;

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

④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药品平铺试管底部,增大固体的受热面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加热方法

【实验1-10】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2NaOH+CuSO4=Na2SO4+Cu(OH)2↓

蓝色沉淀逐渐变黑

2CuO△

2Cu+O2↑

4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体积

(5)结论:

空气是是混合物;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

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

点燃

2P2O5

课题2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

(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发出白光,放出热,

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实验2-3】⑵硫燃烧,

S+O2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5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现象: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热量,

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

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此实验注意事项:

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

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2-5】实验目的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4中木条复燃,加入

解释:

MnO2使H2O2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MnO2后冒大量气泡

【实验2-6】实验目的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漏气

6

木炭的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燃烧生成CO2。

7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气体检验

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气体的检验

现象

①与电源相连

②与电源正极相

用一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的两电极上都

连的一端产生的

置于与电源正极相

有气泡产生

气体少

连的试管口

③与电源负极相

用一燃着的木条置

气体能燃烧,

于与电源负极相连

产生淡蓝色火

气体多

的试管口

焰,

结论

该气体是氧气

..

(是由氧元素组成)

该气体是氢气

(是由氢元素组成)

注: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V正:

V负=1:

在做这个实验时应加入少量的m正:

m负=8:

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

②电解水的电源为直流电。

氢气的量

少时,在检验

时往往看不到

淡蓝色火焰,

而能听到爆鸣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通电

↑+O2

2H2O2H2

(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3)

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实验3-2】现象在静置的水中,品红在不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活动与探究】

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现象:

A杯溶液颜色变红,B杯无变化

原因: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杯中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是由氧元素组

成)

(是由氢元素组

【实验3-2】现象在静置的水中,品红在不断扩散

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活动与探究】

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

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

红。

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