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7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docx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五、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昆池职业中学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现代农业向企业化发展,农业企业急需大量初、中级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需要中职学校加快培养速度。

但农经专业教育很多还是沿用老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企业化发展对农业人才的要求。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重新设计农经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农经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编制农经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农业企业初、中级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现论证如下:

一、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自动化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人已难以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加紧培养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阵地。

目前各中职学校农经专业依然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培养乡(镇)、村级干部农村家庭农业经营人才或农业技术人员所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定位偏重于乡镇、村两级的干部,这与现今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企业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面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农经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成了中等职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状况以及农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调查了解与分析,设定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四川省中职教学指导方案以及项目课程理论、多元整合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在边摸索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编制出适合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上予以运用。

为农业企业培养既懂各方面农业技术,又懂基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农业企业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㈠、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我校成立于1976年,1984年改办成职业中学,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是达州市唯一所农村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是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项目实施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州市职教先进单位、达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达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宣汉县名学校、宣汉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方向,秉承“强素质树形象,兴改革图发展”的校训,围绕“诚信做人、勤恳做事、博学强技、敬业创新”的育人目标,以“订单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立足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体现了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增强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弹性学制,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情景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法,并积极探索了“项目教学法”,成效显著。

学生“双证率”达95.7%,毕业生就业率达96.2%,专业对口率达72%,稳定率达85.3%。

(二)设备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开办农经专业,具有较强的硬件设施,有多媒体实训室2个,农经模拟实验室3个,专业对口实习单位4个。

农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0名,全部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7名,中级教师18名。

其中有4名教师从事农经专业课教学2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经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

(三)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在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调查与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调查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对人才素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或要求:

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爱岗敬业,要吃苦耐劳。

二、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尤其是应变突发事情的能力。

三、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技能。

四、要有一定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五、要一定的总结、思考与创新能力。

六、要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七、要有适当的科研能力。

八、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九、要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计划与控制等管理能力。

十、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

而从中职学校在培养农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来看,农业企业主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与训练。

1、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人生规划训练与职业生涯发展模拟训练。

以提高毕业生人生规划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

2、增加“企业管理”课,加强农业企业角色扮演训练与企业管理模拟训练。

以提高毕业生的管理能力。

3、增加“现代农业及其发展”课,让毕业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增强毕业生对农业的兴趣与信心。

4、增加“环境与保护”课,让毕业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

5、增加“暑假农业专业调查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研究专业、了解专业、融入专业。

6、增加学生外出考察与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现代农业,增强对学生的专业吸引力与自信心。

7、增加“综合开发与联营”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农业项目的开发,如何与他人进行联营等知识与内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8、加强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毕业生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并不断的发展。

从上述各方面来看,农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颇高,这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才自我发展的必需条件,中职学校也只有努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巧用劲,才能让自我培养的农业人才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能受到农业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更具生命力。

三、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农业企业的各项调查以及分析,我们提出了中职农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备“肯做、能说、会写、勤想、善管”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现代复合型人才。

“肯做”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说”就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营造融洽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会写”就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勤想”就是善于思考,敢于用新思维去看问题。

“善管”一方面是善于对人的管理。

另一方面是善于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对完美的人才而言。

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基础素质、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加强某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都有所长,更有所专。

 

六、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1、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正确把握职业学校发展方向。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加强专业建设,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核心技能为本位的新体系。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1、课程设计的依据:

课程设计以农业企业以及农业规模经营的岗位(群)分析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立足于当前,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特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来设计农经专业课程。

2、农经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1)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

(3)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满足区域特色的需要。

(三)农经专业课程的设计

农经专业课程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任务分析为入手来设计具体的课程。

具体的设计模式见图8:

 

 

图8:

农经专业“宽基础、活模块及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设计

(1)“宽基础”部分是拓宽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

我们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应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主,原来学生所学的是单一的种植、或者是养殖、或者是经济类的基础知识。

为克服以前学生专业知识的片面性,经企业提出,同时又为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转岗、晋升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来设计。

现在给学生所学的就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种植、养殖、经济类知识的总和。

这三者知识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迁移性,更有利于胜任岗位工作。

宽基础在功能上可以分为如德育、文化、工具、社会能力、职业群专业类等五大板块。

其中德育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途径。

文化类是加强个人的人文素养,并为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

工具类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作必备的技能知识的准备。

社会能力类是着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意识训练的板块。

职业群专业类是涉及专业技能、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以及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专业理论支撑的板块。

但在这五大板块设计时,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专业门类的整合,更要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惯穿多元整合的理念。

(2)活模块部分以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群)为主。

“活模块”是一组对应职业群各职业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职业或岗位,称为“大模块”。

每个“大模块”由一组指向一个能力或技能(工作技能)的“小模块”组成,是围绕此职业或岗位必备能力形成的模块组合。

职业群涵盖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大模块”。

“小模块”是类似于CBE、MES所使用的能力或技能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围绕一个能力或技能的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是围绕此能力或技能形成的模块。

我们根据对四川农业特色和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

确定活模块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营销与管理类等四大类,并且种植类又确定了以食用菌栽培技术、林果生产技术等四大类项目。

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的二级项目,如种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分多个子项目,如木耳栽培、白菇栽培、香菇栽培等。

每个二级项目又可分多个小模块。

以工作任务引领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岗位。

在这里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所以在编辑项目课程时我们注重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

(3)多元整合:

我们将多元整合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课程的整合,如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的课程整合到农经专业中来,使农经专业的课程能适应现代农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层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作为一定学制的专业,学生不可能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而有的课程知识内容是学生在今后就业中不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一整合,如生物学基础就是将原来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等几门课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用整合的理念来编辑的。

对暂时不需要的知识可以删除,或采用知识链接的办法来指明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

(4)项目课程: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对活模块部分内容设计课程。

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划分确定课程设置。

同时在以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时,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编写教材时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

我们以项目课程的理念为引导,根据项目课程的编制方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来分析。

与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员一起,研讨一些最为合适的校本教材,不仅给学生用,而且还用于其它菇农的培训教材。

(四)、以专业课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以专业课模块中的食用菌这一模块为例,来说明课程的价值观、内容、实践的多元整合和模块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整个模块的选修与必修是以我们当地该产业的特色为凸显,以围绕整个工作过程为目标展开,以就业创业为目的而开展教学。

该模块的教学模式如图9

 

五、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与教学指导方案的形成

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意见征询,并不断予以修正。

三年来,我们根据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资料与数据,结合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新趋向,综合我们培养农业企业初、中级既懂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的最高目标,确立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在《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见表1)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书》(略)。

表1:

农经专业教学计划

学期

课程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课时比例

语文

4

4

4

4

47%

数学

3

3

3

3

英语

2

2

2

2

计算机基础

2

2

职业生涯规划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哲学与人生

2

心理健康

2

体育

2

2

2

2

国学基础

1

1

书法与美术

1

1

1

1

音乐

1

1

养殖基础

4

4

34%

畜禽疾病预防与控制

4

种植基础

4

4

植物保护基础

2

4

农产品加工

4

农业企业管理

4

经济动物饲养

4

4

水产养殖

4

19%

市场营销学

4

经济人实务

4

新农村建设

2

2

地方特色农业经济

4

4

休闲农业

4

自学课

2

班团活动课

1

1

1

1

学期上课时数

34

34

34

32

学期总课时数

35

35

35

35

附:

以每学期20周计算。

六、课程实施的特点

基于我们对农业企业人才需求、人才要求等情况的调查,通过课程的调整并付诸实施,我们发现调整后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综合性:

调整后,综合了种、养、加工及相关的经济等农业企业所需的知识,使得从事农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具有了经营农业企业所需的综合性知识。

(2)宽基础,活模块:

由于学生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我们为学生设置了宽广的基础知识,以利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继续学习。

同时又针对当地的产业实际,灵活地设置了一个个模块,从而让教学安排及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更为柔性。

(3)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

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紧密,更适宜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4)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课程的调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从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无论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学习能力方面,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七、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效果及意义

(一)课程调整后的效果

为了求证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经过课程调整后学生学习的社会效应,我们于2010年3月对06级已就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效果反映如下:

06级农经班学生共有39名。

其中18名根据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留校参加09年高职考试,大学毕业后再就业;其余的同学,在食用菌公司12人,全部为公司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年收入三万以上;在畜牧公司2人,均为技术骨干,其中一个已被聘为场长助理;另有4人做畜产品销售代理,其中一人为达州地区总代理,年收入五万以上;只有三人从事其他行业,但前景远不如从事农业的学生。

问及以后的人生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时,有8人计划在企业再学若干年后自己办厂场,自己当老板;另外10人想在企业发展,争取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中层领导,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而且多数人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发展现状非常喜人。

我们当初为农经班学生设计的职业人生规划就是:

工作几年,积累人生经验、管理经验、技能技术,若干年后,要么留在企业岗位创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者是管理骨干,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么自己独立或联合创办农业公司,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从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学生的发展趋势基本与我们为他们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也基本实现了我们调整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

07级学生于09年7月才出去实习,后续发展我们暂时还无法考究,我们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与企业意向进行了调查与了解。

通过对四个实习单位农经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0%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正常或较好;只有20%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90%的同学被企业接纳,愿意将其留在企业工作,5%的同学被企业告之不愿接纳;5%的同学所在企业没有表明态度。

有15%的同学已被企业列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人选,30%的同学企业正在观察,拟任技术骨干或后备干部。

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农业企业对我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如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还是比较为认同的。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感觉两大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培养与训练:

一是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尤其是有关企业管理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模拟企业管理问题处理、模拟企业岗位工作问题应急处理等;二是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训练,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校应努力加强这两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让毕业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06、07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只要能持续努力,基本能实现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目标,培养效果较好。

(二)课程调整的意义

1、调整课程,促进农经专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对农经专业课程调整的方向就是农业的现代化、企业化,许多课程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相接轨,与现代农业企业相接轨,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之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都能适应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2、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适应性更强,尤其是岗位适应性、职业适应性。

学生在企业中能随企业的需求而变动岗位,更能促进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目标的实现。

本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与设置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导方案,但由于我们也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初级研究,研究的对象有所选择,尤其是06级学生,在进校就进行过初步的选择,总体素质比较好,培养的效果相对要好一些;以后该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只要学生家长愿意,学生愿意就可以就读,学生的总体素质偏差,培养的效果很可能不如06级毕业生。

而且,由于我们的学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在研究能力与水平上还有待提高,研究的结果可能会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引起社会农业各界人士的关注,共同参与我们的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把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办得更好,培养更多既懂农业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让农业企业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农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