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98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方针—自力更生为主;

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

4、“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5、成就:

工业—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钢都鞍山诞生;

1956年,我国第一座年产3万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成;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影响:

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刘少奇做报告。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

内容: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

特点(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三、“三大改造”:

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跃进”运动:

1、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原因: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3、主要表现:

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

4、影响:

积极—:

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59年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

消极—: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

(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

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8月。

主要内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影响: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第6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文化大革命的时间:

开始:

1966年5月 

结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

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

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5、吸取教训: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

要坚持实事求是;

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成就:

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人造天河—红旗渠;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攀枝花钢铁公司。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邓小平写信给党中央,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

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21月北京 

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

)影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二、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包干到户的典型—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四川—包产到组。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补充改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2、改革:

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

管理方式——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

经营方式——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开放原因:

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

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2、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特区。

1980年:

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

厦门(福建)1988年:

海南岛(海南省)

3、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4、对外开放的意义:

1、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

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

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钢铁工业的“新航母”—鞍本钢铁集团。

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

  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势——各级政协。

  二、法律框架体系——宪法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

  刑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民法—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

  司法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依据:

我国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步走战略:

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完成;

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2月):

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方谈话的意义: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56个民族,汉族为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3、5个自治区:

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

  意义: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

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

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2、一国两制的含义:

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回归:

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

4、澳门回归: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是中华民族百年别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6、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

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7、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8、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9、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10、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

(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

(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11、台湾回归宣传语: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兵种:

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军航空兵等。

  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

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空军:

1949年成立。

发展方式:

自力更生研制和引进先进飞机。

  科技强军战略:

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第二炮兵(导弹部队),1966年建立。

  新世纪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

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新型军事人才、诸军、兵种协同作战。

  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务:

保卫国土、经济建设、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

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主题:

团结反帝。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美蒋制造。

阻挠周恩来参和破坏会议。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倡议,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式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美建交: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政策:

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

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一、国防科技: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

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二、航天技术: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

  2003年10月15日—16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成功。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四、医疗:

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五、“863”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上书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

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等。

六、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

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

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18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983年邓小平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点是:

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

  “希望工程”—1989年10月青少年基金会倡议实施“希望工程”。

1990年5月在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第一所希望小学落成。

  高等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扩大招生。

  1985年起,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第十届)

  新中国的体育方针政策: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第二十五届世锦赛。

  中国女排“五连冠军”的奇迹。

  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32块奖牌,许海峰——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夺得32枚金牌,名列第二。

  第九至第十四届亚运会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六连冠”,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

  2001年,萨马兰奇宣布:

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

第19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1953年周恩来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使文艺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务服务的任务。

  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优秀长篇小说:

《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

  优秀戏曲:

《刘巧儿》。

  优秀影片:

《甲午风云》《林则徐》《小兵张嘎》《五朵金花》

  优秀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文化大革命中搞文化专制主义,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代表作:

小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张平的《抉择》

  影片——《红高粱》《焦裕禄》《开国大典》《生死抉择》

  电视剧——《长征》《英雄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及四大名著。

  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爱的奉献》《走进新时代》。

舞剧——《丝路花雨》。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恩格尔系数——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就标志生活水平提高。

  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

  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活雷锋——徐虎

  抗洪勇士——李向群

  文明城市——唐山、大连、张家港

  文明村镇——江苏华西村。

第21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新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解除了职工离退休、事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友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