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032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字音专题复习教案100字0205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因受形似字的影响而导致用字错误。

如误将“眼花缭乱”的“缭”写作“燎”,误将“销声匿迹”的“销”写作“消”,误把“国籍”的“籍”写作“藉”等。

2、因受同音字影响而导致用字错误。

如误把“矍铄”的“矍”写作“攫”,误把“贪赃枉法”的“赃”写作“脏”,误把“纷至沓来”的“沓”写作“踏”,误把“人才荟萃”的“荟”写作“汇”等。

3、因词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而导致用字错误。

如把“川流不息”的“川”误作“穿”,把“稗官野史”的“稗”误写作“裨”,把“鸠占鹊巢”的“鹊”误写作“雀”,把“针砭时弊”的“砭”误写作“贬”,把“脱颖而出”的“颖”误作“颍”等,都

是由对词语意义不理解而造成的。

4、因受社会上不规范用字影响而导致用字错误。

如将“家具”的“具”误作“俱”等。

(二)方法精讲

要避免写错别字,必须利用汉字的特点,掌握必要的正字法:

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如“交”与“缴”均有“交出”的意思,但“缴”有强调履行义务或被迫的意思,所以“交纳”“交税”也可用“缴”,但“缴获”“缴械”应当用“缴”。

“杆”与“秆”,“杆”的一个义项是“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组成词可有“枪杆”“笔杆”;

“秆”的意思是“某些植物的茎”,组成词可有“麦秆”“麻秆”“烟秆”。

2、读准字音,以音辨形。

如“奴颜bì

膝”用“婢”不用“卑”(bēi)。

“赝”yà

n,意为“假的,伪造的”,组词有“赝品”“赝币”等;

“膺”yīng,意为“胸,承受”,组词有“义愤填膺”“荣膺”等。

熟记字音,有助于辨别形近字。

3、分清笔画,认准字开形。

将形近字集中起来细加比较,找出特点,加强记忆。

如:

“炙”与“灸”、“茶”与“荼”等。

4、抓住形旁,别义选字。

如“燥”与“躁”,一从火有“干”的意思,“干zà

o”“zà

o热”取“燥”;

一从“足”,有“急”的意思,“急zà

o”“烦zà

o”,取”、“躁”。

(三)例题精析

1、辨”与“辩”“辩”中间是“言”字,表示与“说、论”有关。

而“辨”是分辨,不一定“辩”和“论”。

“辨白”与“辩白”,“辨正”与“辩正”,可以通用,但某些专业术语却不能通用,如中医“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的“辨证”不能误为“辩证”。

2、“采”与“彩” 

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

“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无精打采、兴高采烈等。

“彩”则主要表示颜色,在与颜色有关的词里,都用“彩”,如色彩、彩云、彩虹、五彩缤纷等。

“剪彩”“张灯结彩”中的“彩”都指彩色的丝绸之类;

“彩礼”指订婚用的各色财物。

“彩”有时不表现色彩,如精彩、多姿多彩,是表示出色、多样的意思。

还有“喝彩”表示称赞、夸奖的欢呼声:

“挂彩”表示负伤流血:

“彩排”表示演员化装排练,这些词中的“彩”都不直接表示颜色。

“光彩”本意表示颜色、光泽,后常用来表示光荣的意思。

3、“长”与“常”

“长”指两点之间距离长,与“短”相对,既指时间也指空间。

如长河、长途、长空、长年、长期、长跑、长篇、长卷、长寿、长眠、长逝等,都是指时间或空间“长”的意思。

而擅长、一技之长、长于书画等,是表示特长、长处和优点。

“常”却不与“短”相对,它对时间长的表示是:

时常、经常、常常。

如常来常往、常受表扬,表示时常;

常备不懈、常川往来,表示经常。

主持日常工作的,如常务副市长,日常即经常。

这里要注意,“常年”与“长年”的词义和用法的不同,应加以区别。

“常年”指终年、长期,如山顶常年积雪、解放军常年驻守边疆。

而“长年”常与“累月”组成词组,长年累月表示经历很多岁月。

4、“词”与“辞”

“词”与“辞”这两个字音同义近,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所有语境中都可以通用,也应加以辨析,区别使用。

如词典与辞典,词讼与辞讼均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辞赋与词赋,辞令与词令,辞章与词章,辞藻与词藻亦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词调、词法、词锋、词根、词汇、词话、词句、词类、词牌、词语、词曲、词人、词素、词尾、词性、词序、词义、词韵、词组、词缀等,不能用“辞”。

辞别、辞呈、辞费、辞工、辞年、辞色、辞书、辞岁、辞职、辞退、辞行、辞谢、辞灶等,也不能用“词”。

成语如义正词严、词不达意、理屈词穷、陈词滥调等,也都用“词”。

5、“趁”与“乘”

“趁”为利用时间、机会,如趁早、趁便、趁手、趁势、趁热打铁、趁火打劫等。

方言为富有、拥有意,如趁钱;

也作追赶解,如趁逐。

“乘”表示在数与数之间或其他运算对象间进行乘法运算,如乘除、乘法、乘方,亦指佛教的派别,如大乘、小乘。

除上述两层意思外,主要还指用交通工具或牲畜代替步行,如乘车、乘船。

“乘”也可解释为利用机会,如乘机、乘隙、乘兴、乘虚而入、乘人之危、乘风破浪。

6、“淳”与“醇”

“淳”用于指人的品质,如说这个人很淳厚,或说此人淳朴:

也可形容音色,如音色淳美。

“醇”是指浓度高,一般指含酒精度高的酒,酒精就叫乙醇,“醇厚”说的是酒的气味、滋味纯正浓郁,不用来表示人品。

与“淳”“醇”音同义不同的还有“纯”,也需仔细分辨,不能混用。

如纯粹、纯度、纯洁、纯净、纯良、纯美、纯情、纯贞、纯真、纯正等,均不能用“淳”或“醇”,只有“纯朴”和“淳朴”可以通用。

7、“担”与“耽”“眈”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字,必须辨清它们的字义。

“担”有两层意思:

一是用肩挑,如担水、担柴:

二是担负、承担,如担保、担待、担当、担负、担任、担心、担忧等。

“耽”的词义主要是迟延、停留、拖延,如耽误、耽搁,也作沉溺、入迷解,如耽于幻想。

“耽”与“眈”是同音字,字义不同,但形较接近,容易混淆,如将“虎视眈眈”误写为“虎视耽耽”。

“眈眈”形容眼睛注视,所以要用目字偏旁。

8、“倒”与“捣”

“倒腾”与“捣腾”可以通用,以用首选词型“倒腾”为好。

若把“捣鼓”写成“倒鼓”,把“捣乱”写成“倒乱”,就错了。

因为,“捣”表示撞击、捶打、搅乱的意思,如捣蛋、捣鼓、捣鬼、捣毁、捣乱、捣麻烦;

“倒”则表示转移、转换、倒下、倒过来以及失败、垮台的意思,如倒把、倒毙、倒仓、倒戈、翻江倒海等,都不能写成“捣”。

9、“叠”与“迭”

国家语委会1986年10月10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对少数字作了调整,其中就有“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

两个字的区别是:

“叠”有两层意思,即一是加层、重复,如重叠、叠印、叠罗汉、叠石为山、叠床架屋等;

二是折叠,如叠衣、叠被、把纸叠好等。

而“迭”有三层意思,即一是轮流、交替,如更迭、弟兄迭为君等;

二是屡次,如迭次、迭出、迭起、送有发现、迭挫强敌等:

三是及,如忙不迭。

“妙对迭出”是说妙对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出来,而不是一个个重叠起来。

10、“定”与“订”

“定”在表示决定、确定、规定、必定等意思时,不会误写为“订”。

但在表示约定、制定等意思时,就与“订”关系密切,有时可以通用。

如订购与定购,订户与定户,订婚与定婚,订货与定货,订阅与定阅,均通用,但习惯上用“订”不用“定”。

在表示改正的意思时,如订正、修订、校订等,只能用“订”,不能用“定”。

“订”含有协商之意思,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协定、合同并签字,这时只能用“签订”“订立”,不能用“签定”“定立”。

而往往容易混淆的是“制定”与“制订”,这两个词词义是有区别的。

“制定”表示确定、决定的意思,如“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而“制订”则表示创造拟定的意思,如“初步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11、“度”与“渡”

“度”与“渡”音同而词义有明显区别,报刊上常常误用。

仅在标题上出现的例子就不少,如《欢渡国庆节》、《初渡老人节》,还有《XX渡假村建成》《X

X航线喜渡X周年》等,都把“度”错成“渡”,要人们在水中“渡”假过节,岂非笑话。

也有的报刊把“渡关”“过渡”错写成“度关”“过度”。

其实,要准确运用“度”与“渡”并不难,只要分清两字的字义即可。

“度”,指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如度日、度年、度假、度命、度活等。

“渡”,却是指与空间相关的概念,说明从这里到那里,从此岸到彼岸。

如渡口、渡头、渡船、渡轮、渡槽、渡河、渡海、过渡、渡过难关、远渡重洋等。

应注意“普度众生”的“度”作度化与超度解,故不宜用“渡”。

12、“烦’与“繁” 

要区别“烦”与“繁”的用法,主要掌握“烦”表示人的心态,有三层意思:

一是烦闷,如烦乱、烦躁、心烦意乱等;

二是厌烦,如不耐烦、这些话都听烦了等;

三是烦劳,如烦劳您捎个信等。

又可以表示又多又乱,如烦杂、要言不烦等。

而“繁”主要表示事物的繁多、复杂,如繁博、繁复、繁华、繁丽、繁茂、繁密、繁荣、繁重、纷繁等。

也可以表示繁殖的意思,如繁衍、繁育、自繁自养等。

除了通用的几组词(烦冗与繁冗、烦琐与繁琐,繁杂与烦杂、繁难与烦难)以外,要仔细分清不同意思,正确使用“烦”与“繁”。

13、“分”与“份”

“分”在读fēn时,表示分离、分别、分布、分寸、分红、分析等意思,这时不会和“份”混用,但“分”在读fè

n时,就容易和“份”混淆,引起误用。

在报刊上常看到:

“过份”“缘份”“份量”“份内”“份外”“看在朋友的份上”等等,这些“份”都用错了,应该用“分”才对。

“分”和“份”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一般不能通用。

“分”在读fè

n时,表示的意思大体上有:

①表示物质成分,如水分、盐分、糖分等:

②表示重量,如分量超重、分量不足等;

③表示不同身份、职业,如工人成分、农民成分等;

④表示工作上本分以内或以外的事,如分内事、分外事;

⑤表示格外的意思,如分外高兴、分外明亮等;

③表示职责和权限,如守本分、太过分、恰如其分等;

①表示属于一阶级、阶层和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先进分子、落后分子、不法分子等。

“份”表示的意思大体有:

①表示行政区域和年月,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等;

②表示量词,如一份报纸、一份礼品、一份账单等;

③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如股份、有我的一份等。

“分”和“份”也有通用的地方,如“成分”与“成份”,“身份”与“身分”均通用,用首选词型“成分”“身份”为好。

14、“复”与“覆”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对原文字改革委员会1964年编印的字表的少数字作了调整,指出“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处理,应根据不同语境,准确地运用“复”或“覆”。

“复”仅作为“復”和“複”的简化字,如复原、恢复、复杂、重复、答复等。

“覆”的使用,通常表达下面两层意思:

①表示盖住,如覆盖、被覆:

②表示倾倒,如覆舟、覆没、覆灭、天翻地覆、重蹈覆辙、覆巢之下无完卵。

15、“含”与“涵”

“含”与“涵”都有包含、包容的意思,但用法不尽相同。

“含蓄”与“涵蓄”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蓄”;

“含义”与“涵义”也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义”。

反映概念的内容,称“内涵”;

某一事物包括、包容的内容,称“涵盖”,这里都只能用“涵”。

表示人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夭叫“涵养”,与此有关的“涵容”

“海涵”等,不能用“含”。

若表示内藏而不外露的,如含笑、含怒、含苞欲放等,只能用“含”,不能用“涵”。

应注意,包含与包涵,两个词常常误用,包含意为里面含有,包涵一般用于客套,表示请人原谅。

16、“候”与“侯” 

“候”的使用范围较广:

①等待,如等候、候车、候诊、你稍候一会;

②问好,如问候、致候、敬候起居;

③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

④表示情况,如征候、火候等。

“侯”的用法较简单,只有两种:

一是表示姓氏,也用于地名,如福建闽侯;

二是表示封建社会爵位,如公侯伯子男、封侯。

这两个同音字只要仔细辨别字义,就不会用错。

17、“慌”与“惶”“慌”意为慌张,常用词语有惊慌、心慌、恐慌、慌促、慌乱、慌忙、慌神、慌手慌脚等。

“惶”意为恐惧,常用词有惶恐、惊惶、惶惶、惶惑、惶遽、惶然、惶惊等。

这里惊慌与惊惶、恐慌与惶恐可以通用,其他均不能通用。

由于紧张、着急或担忧而心慌、慌张、慌手慌脚,都不能用“惶”。

人心惶惶、惶惶不可终日,都是指恐惧不安的心情,惶惑是指疑惑恐惧,这里也不能用“慌”。

18、“恍”与“晃”

“恍”表示恍惚、恍然、忽然和仿佛的意思,如精神恍惚、恍然大悟、恍如隔世等。

“恍”不表示一闪而过的意思,不能说一恍而过,也不表示摆动,不能用“摇恍”。

而“晃”表示摇动、摆动的意思,如晃荡、晃动、晃悠、摇头晃脑。

“晃”又表示闪耀、闪过的意思,如晃眼、虚晃一刀、一晃眼就不见了。

19、“籍”与“藉” 

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很不同,仔细区别,就不会用错。

“籍”是竹字头,用法有三:

①书籍、册子,如古籍、簿籍;

②籍贯,如原籍;

③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如国籍、党籍、厂籍、学籍等。

“藉”是草字头,意为垫、衬,如枕藉。

有时用法同“借”。

杯盘狼藉,则表示杂乱不堪。

“籍”与“藉”均可作姓氏,不要弄错。

20、“即”与“既”

“即”表示靠近,如若即若离;

又表示临时,如即兴赋诗;

也表示当下,如即日、即期、成功在即;

还当就、就是、就着讲,如一触即发、非此即彼、即景生情等。

在表达上述意思时,“即”与“既”不会混用,问题出在“即使”与“既然”“既而”的用法上。

“即使”作为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

如即使你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即便”“即或”“即若”,也表示“即使”的意思。

“既然”作连词用,用在上半句话,下半句往往和副词“就、也、还”相连,如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

“既是”同“既然”,如既是他不愿意,那就算了。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上句所说的情况发生之后,如既而雨霁,欣然登山。

“即使”可用“就是”代替,“既然”“既是”“既而”均不能用“就是”代替。

21、“记”与“纪”

一般说来,“记”的使用范围广,如记得、记分、记工、记功、记挂、记过、记恨、记号、记取、记事、记诵、记性、记叙、记忆、记账、记载等。

“纪”的使用范围较小,如纪纲、纪律、纪元、纪年、纪传等。

“记”和“纪”有时也可以通用,如纪念和记念、记录和纪录、纪要和记要。

所谓通用,即是说用了哪个都不算错,但不等于说可以任意使用。

人们在习惯上,是加以区别的。

如“纪念”不用“记”;

“会议记录”不用“纪”,而“纪录片”就不用“记”;

“会议纪要”“纪实文学”又不用“记”。

这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书名、文章名均用“记”,如日记、笔记、传记、游记;

而记载旅行的文章,却称之为“纪行”,不能用“记行”。

“游记”和“纪行”意思差不多,用词有分工,不能混用。

22、“捡”与“拣”

“捡”表示拾取的意思,如捡东西、捡破烂、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等。

“捡”可用“拾”来代替,有捡拾、拾取、拾荒、拾物等词。

“拣”表示挑选、选择的意思,如拣选、拣择、挑肥拣瘦、挑三拣四等。

“拣”不表示拾取的意思,所以不能用“捡”或“拾”代替,不能说“挑肥捡瘦”或“挑肥拾瘦”。

23、“交”与“缴”

当“交”表示到达、连接、交叉、结交、交往等意思时,不会与“缴”混淆。

当“交”表示转移的意思时,就容易与“缴”混淆了。

区别这两个近音字的关键在于:

当把事物转移给对方时用“交”,如交班、交差、交白卷、交代工作、交付订金、交换商品等:

而当这种转移是指履行某种义务或被迫交出时,就应该用“缴”字,如上缴、缴费、缴纳公粮、缴纳党费、缴获敌人武器、缴枪不杀等。

24、“决”与“绝”

区别“决”与“绝”的用法,关键在于:

“决”作为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决无例外、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为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如绝对正确、绝没有错、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等。

两者所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

比如“绝不同意、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都误用了“绝”,本意是“坚决”,应用“决”而不能用“绝”。

“决无此事、决无次品、决没恶意”,本意是“绝对”“完全”没有的意思,所以应用“绝”而不能用“决”。

此外,“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好的、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绝高、他的比喻绝妙等。

25、“恳”与“肯”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必须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

“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的“恳”,都不能写成“肯”。

“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不肯接受、肯干、不肯干、肯定、不肯定,还有表示同意的首肯。

这两个字的使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表示诚恳请求,用“恳请”或“恳求”,但在回答“你肯不肯求我、肯不肯请我”时,就可以用“我肯求你”“我肯请你”,当然这两种用法意思是很不一样的。

“恳”和“肯”在用法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恳”经常作为一个词素和另外的词素构成词语,作形容词或动词用。

如恳切、诚恳是形容词,恳求、恳请是动词。

“肯”除了构成肯定、肯干等词之外,一般是单独作为一个词,作助动词用。

如肯来、肯去、肯承担、肯接受等,这些都是词组,其中的“肯”作为一个词。

26、“兰”“蓝”“篮”

“兰”指兰花、兰草,不表示颜色,该用“兰”不能用“蓝”。

“蓝”指颜色,如蓝色、蓝晶晶等,又如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

“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

花篮、菜篮、篮球等,都要用竹字头的“篮”,与颜色无关,不能用“蓝”。

蘭、欄、攔已简化为兰、栏、拦,但“澜”并未简化成“栏”,不能混写。

色彩斑斓,不能写成“斑澜”。

“阑干”与“栏杆”可通用。

衣衫褴褛的“褴褛”可写成“蓝褛”,但不能写成“篮褛”。

27、“愣”与“楞” 

“愣”为竖心旁,意为失神、呆、鲁莽,常与人的性格、情态有关,如发愣、愣神、愣怔、愣头愣脑、愣小子、愣头青等。

而“楞”是木字旁,与“棱”字同,表示棱角或物体突出部分。

所以两个字字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28、“练”与“炼”

“练”主要表示训练、练习的意思。

如练功、操练、练兵、练武、勤学苦练等。

凡表示训练、练习的,都用“练”,不能用“炼”。

还有,表示人的老练、熟练;

表示语言的精练、简练,也用“练”。

“炼”则是锻造和冶炼的意思,人的各种锻炼均用“炼”,如体育锻炼、思想锻炼。

“精炼”是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精炼石油。

炼字炼句,表示反复锤炼,使语言精美,所以用“炼”不用“练”。

29、“蔓”“曼”“漫” 

“蔓”“曼”是一对同音字,义相近,但有细微区别,不能混用。

“蔓”是一种草,叫蔓草,是具有攀援茎的植物。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荒草蔓延滋长、火势蔓延等。

“曼”表示长、远的意思。

“曼延”表示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没有向周围蔓延开来的意思。

“漫”也有扩散的意思,但一般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如漫溢。

也有“漫延”,虽有远的意思,但扩散的范围广,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这里不能用“曼延”,也不能用“蔓延”。

30、“渺”与“缈”“渺”意渺茫,表示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如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

“渺”也指小,如渺小、渺不足道。

而“缈”常与“缥”组成“缥缈”一词使用,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虚无缥缈、云雾缥缈,也作飘渺,但不能用缥渺。

渺茫与淼茫、渺远与邈远,可以通用。

31、“模”与“摹” 

“模”与“摹”音同,义近,有时可通用,有时不能通用,要仔细区别,避免误用。

模仿与摹仿、模拟与摹拟通用,用前者为好。

摹写与模写也通用,用前者为好。

“模”除了仿效的意思外,还指法式、规范、标准,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等,这里用“模”,不能用“摹”。

“摹”指照着样子写或画,如描摹、临摹、摹写、摹本等等。

32、“磬”与“罄” 

这两个字从字形上就能辨清它们的区别。

“磐”下从“石”,指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也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

“磬”下从“缶”,缶是一种装物品的瓦器,类似缸。

“罄”原指瓦器中空了,后引申为空、尽的意思,如告罄、罄尽、罄竹难书、罄其所有等。

33、“溶”与“融” 

“溶”表示溶化、溶解,“融”也表示融化的意思。

冰雪化成水,可用“溶化”,也可作“融化”。

但“溶解”与“融解”意思不同,就不能通用。

“融解”仅指积雪融化,而“溶解”意思更为复杂,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于另一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