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1134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

4.先:

首先。

5.度(duó

):

测量。

6.而:

连词,表示承接。

7.置:

放置,搁在。

8.之:

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

他的。

10.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

等到,直到。

12.之:

到……去,往13.操:

携带。

14.已:

已经。

15.得:

得到;

拿到。

 16.履:

鞋。

17.乃:

于是,这才。

18.持:

拿。

19.度(dù

量好的尺码 20.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

集市散了。

22.遂:

于是。

 23.曰:

说。

 24.宁(nì

ng):

宁可。

25.无:

不。

26.自信:

相信自己。

 

27.以:

用。

【注意字音】

【读音】履:

lǚ边音,第三声;

度:

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 

宁:

ng鼻音,第四声遂:

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全文翻译】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作者与评点】

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

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被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

文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

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当堂检测】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

)盾与矛者,誉之曰:

“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训练要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誉之()

(3)物莫能陷也()(4)或曰()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B陷子之盾C不可陷之盾D誉之曰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从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提炼一个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举一反三】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蚌方出曝()

(2)蚌合而箝其喙()

(3)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蚌合而箝其喙渔者得而并禽

B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二讲寓言故事类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字词注释】

1.效:

仿效,模仿。

2.颦:

皱眉头。

3.东施:

越国的丑女。

4.西施:

越国的美女。

5.美之:

认为她的样子很美,以之为美。

6.美,动词,以……为美。

7.归:

返回,回去。

8.去:

躲开,避开。

9.其里:

同一个村里;

同一个乡里。

10.里:

乡里,这里指家门口11坚:

紧紧的。

12挈:

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13.妻子:

妻子和子女。

14彼:

她,代指丑妇(东施)。

15.病:

毛病,生病。

16.病心:

病于心,心口痛。

【“之”字的意思】

(1).贫人见之:

可代指东施的样子。

(2).其里之:

的(3).见而美之:

(代指)她。

(西施皱眉、捂胸的样子)。

(4).之所以美:

......的原因。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

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本文选自《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

(1)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2)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3)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4)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当堂检测2】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4)比期年()

2.给下列“故”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故意B所以,因此;

C原因,缘由D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

悯)

(1)闵其苗之不长()

(2)谓其人曰()

(3)苗则槁矣()(4)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病矣(生病)B予助苗长矣(我)

C其子趋而往视之(快步走)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非但,不只是)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做的懒汉

B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得多花心思,多下工夫。

C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D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其客观规律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