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5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

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

陈寿(史学家)

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材料二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材料三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你是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的?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直击中考】

1.(2015·

襄阳)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

2.(2015·

郴州)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A.曹操洛阳B.刘备成都

C.孙权建业D.曹丕洛阳

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右边的示意图是

A.春秋争霸图B.赤壁之战图

C.人口南迁图D.三国鼎立图

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8.(2013·

云南省昭通市)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直击中考】

1—8CDCDDCAC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西晋的建立

三国后期____实力增强,____年,____灭____。

___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为都,史称____。

他就是____。

____年,西晋灭____,统一了全国。

三国建立的顺序____、____、____。

三国灭亡的顺序____、____、____。

知识点2 八王之乱

___恢复了西周的___制。

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____,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___”,影响:

____、____。

知识点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和____,由西向东迁入____。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和___,由北向南迁到____;

而____迁到____、____及____。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____的____,总称为“____”。

4世纪后期,___族苻氏建立的____统一了____,皇帝____任用汉人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还大力____,____。

缓和了前秦境内____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02  基础过关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

A.司马懿B.司马炎

C.司马昭D.司马睿

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回族B.匈奴

C.蒙古D.女真

8.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B.匈奴

C.氐族D.羯族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

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03  能力提升

11.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

刘元海载记》

(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

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04  直击中考

14.(烟台中考)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参考答案

知识管理

1.司马炎 洛阳 吴 2.晋惠帝 八王之乱 迁徙 3.氐族 羌族 匈奴族 羯族 鲜卑族 十六国 王猛

基础过关

1.C 2.B 3.D 4.A 5.C 6.D 7.B 8.C 9.C 10.

(1)①鲜卑族 ②匈奴族 ③羌族 ④氐族 ⑤羯族 

(2)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能力提升

11.C 12.D 13.

(1)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曹氏孤立而亡;

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2)八王之乱。

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

直击中考

14.A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建立与统治:

____年,内迁的____人灭亡了西晋。

____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重建晋王朝,建都____,史称____。

____当皇帝,得益于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政治上依靠____,军事上依靠____。

时人称之为“____,____”。

东晋在______中战胜____,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朝代都在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

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____、____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____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____时期,____是全国经济重心;

____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______;

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

普遍实行了___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___;

此外还发展____、____、____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

南朝时的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影响: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东晋的兴亡”。

第二部分为“南朝的政治”。

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阅读教材,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局势稳定。

420年,东晋灭亡。

2.阅读教材,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的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

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2.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南朝前期,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期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南朝后期,政治败坏,叛乱不断。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教材,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原因:

(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

(2)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推广和使用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

(3)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草药等。

(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5)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

区域:

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 

《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条件:

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社会环境:

南方战争想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人口、技术:

大量北方人南迁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

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如文学、艺术、宗教等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3.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

4.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A

B

C

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

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D2.A3.D4.D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1 淝水之战

背景:

强大后的___与南方的___形成对峙的局面。

经过:

____年,____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____,____。

东晋团结一致,在___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

最终____以____胜____大败____。

___以后,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____和____的状态。

知识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___。

___年,北魏统一___,结束了___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措施:

北魏____力排众议,____年迁都____;

推行____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

以____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____;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__;

____。

知识点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_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___生产。

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____,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_、___、____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____制度。

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___、_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评价: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____,民族关系趋于___。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东晋——前秦

B.西晋——东晋

C.前秦——西晋

D.前秦——北魏

2.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

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C.①②④D.①③④

4.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5.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知识点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6.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北魏文官俑

  

汉人胡食图

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7.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尉迟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造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8.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

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

9.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C.①②D.①④

10.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拔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三: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1)材料一中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

“北语”是指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

(4)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2.(株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