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99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⑵其俗以男女质钱

10.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

比如材料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比照材料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的偏僻、幽静,而且也与⑴有关。

材料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⑵、⑶(每空不超过4个字),材料一则是印证;

当他任职柳州,情形就有了变化。

(3分)

【第二组】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

此语得其一偏。

譬如西施、毛嫱①,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

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

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②须是掠,磔③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

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

杨朱④、墨翟⑤,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尽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

然须自此入。

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沈括《梦溪补笔谈》)

①音qiá

nɡ。

②汉字书写的笔划,即长撇。

③音zhé

,指汉字书写的笔划,即捺。

④战国时期思想家,其学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

⑤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此语得其一偏偏:

⑵作字亦然作: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1分)

A.朝而往(《醉翁亭记》)

B.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⑴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

⑵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10.为论述书法之道,本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指出⑴,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书法要想达到“入神”的境界,需经历⑵、⑶(每空不超过4个字)这两个阶段。

答案:

7.答案:

⑴像北斗星一样。

⑵推广。

评分:

共2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

C

1分。

9.答案:

⑴(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长短不齐,随风飘拂。

⑵当地有个习惯(风俗),向人借钱用子女作抵押。

共4分。

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中,关键词“蒙”“络”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第二小题中,关键词“质”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0.示例:

⑴他初遇挫折,内心愤懑;

⑵读写;

⑶游玩。

共3分。

每空1分。

⑴方面(点;

偏颇)。

⑵写。

共2分,每小题1分。

B

⑴世上论书法的人,大多认为书法不一定要有法则;

⑵(杨朱、墨翟)智慧口才超过他人,却最终不能进入圣人行列。

共4分,每个小题2分。

第一小题中,关键词“书”“法”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第二小题中,关键词“过”“而”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0.答案:

⑴多数人认为书法不必有法之看法的不妥。

(“此语得其一偏。

”)示例:

⑵有法(“尽得师法”或“律度备全”);

⑶无法(“无迹可窥”或破陈规)。

【2016西城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坚①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

“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

”朝臣进谏者众,坚曰:

“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慕容垂②言于坚曰:

“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③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

”坚大悦曰:

“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

淝水之战④》)

【注】①秦王坚:

苻(fú

)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

②慕容垂:

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

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

③蕞(zuì

)尔:

小的样子。

④《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2)吾欲自将以讨之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皆朝于齐翻译:

(2)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翻译:

11.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谏,采用了以①作比的方法,使齐威王醒悟,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

乙文中慕容垂顺着苻坚的骄傲心态进言,夸耀前秦_②,鼓动苻坚出兵伐晋,使苻坚更加盲目自大。

从文中看,两位君主都曾让众人发表意见。

齐威王闻过能改,使国家日益强盛;

而苻坚却③,最终导致前秦兵败淝水。

9.答案:

(1)实在

(2)领兵

评分标准:

(1)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难道可以再留下它来送给子孙(去攻取)吗

11.答案示例:

①切身经历②国力强大③只听取自己想听的意见(或“没有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偏听偏信”等)

【2016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5-8题。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

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①。

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

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世南虽容貌懦②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谓侍臣曰: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

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后高祖崩,务从隆厚。

程限既促,功役劳弊。

世南上封事谏,书奏不报。

世南又上疏。

时公卿又上奏请遵遗诏,务从节俭,因下其事付所司详议,于是制度颇有减省焉。

其有犯无隐,多此类也。

太宗以是益亲礼之。

尝称世南有五绝:

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③。

十二年,又表请致仕④,优制⑤许之。

寻卒,年八十一。

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

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⑥。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

①[盥(guà

n)栉]梳洗。

②[懦]指柔弱。

③[翰]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

④[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⑤[制]帝王的命令。

⑥[懿(yì

)]美德。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善属文善:

(2)寻卒,年八十一寻: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B.世南虽容貌懦懦虽欲言,无可进者

C.太宗尝谓侍臣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因下其事付所司详议罔不因势象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翻译:

(2)太宗以是益亲礼之。

8.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欧阳修谥号为“文忠”。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虞世南谥号为“文懿”。

答:

5.

(1)擅长(或“善于”)

(2)不久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6.C(2分)

7.

(1)(如果)大臣们都像世南这样,还担心什么天下不能治理呢!

(2)太宗因此更加亲近、礼待他。

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

虞世南谥号为“文懿”,是赞美他广博的文才和美好的品德。

因为虞世南擅长写文章、深得王羲之书法之妙、谈古今为政得失时恳切诚挚、敢于犯上直言进谏,这些都能看出虞世南的文才和美德。

(共3分。

从“文”“懿”两个方面概括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6朝阳一模】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

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

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

居丧期间。

[昭烈]:

刘备的谥号,指刘备。

[器]:

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谁与归归:

(2)生平事业备见于是备: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

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只断一处)(2分)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10.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答:

6.答案:

(1)归依

(2)完备

每小题1分)

7.答案:

B(2分)

8.答案:

(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2分)

10.答案:

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6丰台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

告子下》)

【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

“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

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

“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

不苟论》)

【注】①郢:

古代楚国都城。

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

③说义:

陈说道理。

④方术:

所持方策。

⑤耦世接俗:

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⑥期思:

孙叔敖的故乡。

⑦舆:

车。

⑧庄王:

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王舆迎叔敖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

以衾拥覆辍耕之垄上

C.征于色D.吾将为子游

所恶有甚于死者士卒多为用者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荆王欲以为令尹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翻译:

(2)此沈尹茎之力也翻译:

10.【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①,【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②。

7.(2分)A

8.(共2分)

(1)发:

起,被任用

(2)为:

担任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9.(共4分)

(1)(2分)用来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2)(2分)这是(凭借)沈尹茎的力量。

每句2分,“所以”“动心”“忍性”各1分,句式1分。

10.(2分)①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②举荐贤能,任用贤能

【2016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4-6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资治通鉴·

晋纪十》)

自中原板荡①,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②,总发③从军,历二百余战。

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④之万一。

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⑤,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⑥血虏廷,尽屠夷种。

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⑦,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释:

①板荡:

指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②相台:

即相州,曹操曾在此建铜雀台,故称相台。

③总发:

束聚头发,指刚成年。

④雠:

通“仇”。

⑤宜兴:

今属江苏。

⑥蹀:

踏着。

⑦奠枕:

安枕。

4.【甲】文中“起冶铸兵”的“兵”可译为①,【乙】文中“养兵休卒”的“兵”可译为②。

【乙】文中“亦且快国雠之万一”和【甲】文中“③”句(A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B睿素无北伐之志)中的“之”字意思相同。

(③空只填序号)(3分)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⑴纠合骁健翻译:

______

⑵一鼓败虏翻译:

6.祖逖和岳飞同为精忠报国的北伐名将。

他们既有对山河破碎的清醒认识,如【甲】文中的“①”和【乙】文中的“②”,又有③的共同誓愿。

(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⑴①兵器②战士(部队)③B

3分,每空1分。

5.⑴集合勇猛健壮的人⑵一鼓作气击败敌人

6.①戎狄乘隙,毒流中土②中原板荡,夷狄交侵③收复国土

【2016通州一模】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7—10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节选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蔡伦传》节选

【注释】①秘剑:

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

刻的文字。

③缣jiān:

双丝的细绢。

【丙】古代造纸流程图

①浸泡:

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置于沟溪中浸泡至发软。

②搅灰:

将原料掺入火灰或放进石灰水中搅拌、沤浸。

③蒸煮:

原料入桶,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

④:

将原料清洗后,置于石墩,用木锤反复捶打,制成泥膏状的纸浆。

⑤抄纸:

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放入纸浆,用抄纸帘反复捞浆,形成薄片状的湿纸。

⑥:

将湿纸挤去多余水分,逐张扬起,晒干或焙干,即制成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每字为一印②一板印刷

B.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②一板已自布字

C.①以纸帖之②木格贮之

D.①乃密布字印②莫不精工坚密

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②自是莫不从用焉

A.①他的字印是我的弟侄辈得到的。

②自然是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B.①他的字印是我的弟侄辈得到的。

②从此没有人不跟着用这纸。

C.①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

D.①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

9.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材料【丙】第④⑥幅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④⑥

10.毕昇制作活字的材料是①,蔡伦造纸的原料是②,与雕版印刷和沉重的简牍、昂贵的帛书相比,它们的共同优点是③。

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的启示是④。

C(2分)

D(2分)

9.答案要点:

打浆(制浆);

晒纸(晾晒)。

(提示:

每空1分,能概括该图文内容的两个字即可)

10.答案要点①胶泥(燔土);

②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③共同优点是:

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答出一点即可满分);

④启示:

从善于发现问题,肯于钻研,敢于创新等任意一个角度,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即可。

每空1分)

【2016顺义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第7-10题。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②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③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

“此地实匡庐④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

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于是:

在这里。

③聚落:

村落,村庄。

④匡庐:

庐山。

⑤迨:

至,到。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华(      )

(2)造(        )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9.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去游大林寺的行踪。

10.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7.【

(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8.⑴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分)

9.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2分)

10.

(1)大林穷远;

(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2016怀柔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