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42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

请同学看图指一指。

2、

(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

“夸口”“张口结舌”的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了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在你周围见过有人犯这样的错误吗?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们说写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2)“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的作用?

(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课件出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理解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出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可见图片,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主要写了什么?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把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出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3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

(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要奔月?

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

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

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

奸诈,虚伪诡诈;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

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

用威力强迫或紧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

“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

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回旋,盘旋;

②交际应酬,打交道;

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

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写得很美)美在哪儿?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后羿射日为民除害,

嫦娥吃药飞上月亮为老百姓不受苦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1、 

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

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

得到了哪些信息?

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过渡语:

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

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

抓关键词)

     过渡:

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

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

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

“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

《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

“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秋天的树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