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62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3文言句式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B.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②彼且奚适也?

C.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定语后置句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7.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能谤讥于市朝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D.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 C项,“于”应译为“到”。

四、省略句式练

8.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8分)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2)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3)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4)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

答案 

(1)鼓 鼓 

(2)于 于 (3)之,指蔺相如

(4)恐 能 (5)俟、等

五、固定句式练

9.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

解析 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题组二 语段练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知扬州。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注】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选自《宋史·

刘敞传》)

【注】 傅致:

罗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

“乃”,才;

“……者,……也”是判断句。

答案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

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

做扬州知州。

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

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

将判决关押,刘敞说:

“王甲是冤枉的。

”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选自《史记·

管晏列传》,有删节)

解析 “……者……也”是判断句;

“事”,侍奉;

“重于齐”是被动句。

答案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

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

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处倒装为重点:

“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

“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

答案 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后,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13.(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

“俱”,一起,一同;

“庶或”,差不多,或许;

“济”,成功。

答案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

孙傅说:

“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随太子出城。

14.(2015·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解析 “于”,向;

“誓于神”即“于神誓”;

“污”,玷污;

“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

答案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赵立传》)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解析 “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

“绝”是副词,坚决;

“与”后省略了“之”字;

“梗”是阻塞的意思。

答案 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皇帝下令让赵立守卫楚州。

……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湖泊,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

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1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

“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

“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解析 “丧”,动词,去世;

“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

答案 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

“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潜斋感慨叹息说:

“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

”敬恒说:

“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

”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

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

“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

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题组三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9分)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奏: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

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

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常平:

常平仓。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B.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C.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D.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解析 根据名词“司火”“亭户”“私贩”、虚词“也”“之”以及对称的句式断句。

(正确标点: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答案 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谕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解析 C项,苫,草席;

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阕:

指服丧期满。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

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

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解析 B项,“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5分)

答案 

(1)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为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

(2)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为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

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

“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

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

“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

”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

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

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

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

“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

”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

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

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皇上意志坚决、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

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

“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

”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

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

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