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67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苏教版必修1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期末检测全册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

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

A.糖类B.脂质

C.蛋白质D.核酸

答案 B

解析 性激素是固醇类,属于脂质。

2.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

B.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

C.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长链,在脱水位置形成肽键,A、B正确。

蛋白质的功能由其结构决定,C错误。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3.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

B.脂肪、肝糖原、肌糖原、淀粉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 C

解析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但是化合物不一定。

4.细胞间的排斥导致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很难成功,这与下列细胞膜的哪一特点有关?

(  )

A.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具有选择透过性

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

答案 D

5.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大致相同,但物质含量有差异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C.线粒体是可产生水的细胞器

D.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 D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

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5形成(CH2O)

B.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氧元素来自于参加反应的H2O

D.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动物会出现抽搐

答案 B

解析 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N元素是叶绿素、ATP、酶等的必需元素,因此,没有N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元素来自二氧化碳,氧气中的氧来自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会出现肌无力,含量过低才会出现抽搐。

7.如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增强

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 D

解析 各种膜结构均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线粒体、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含四层磷脂分子,细胞膜由单层膜构成,含两层磷脂分子;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降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但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大分子的信息分子与膜上相应的糖蛋白结合,通过糖蛋白将信息传到细胞内。

8.如图为关于细胞生物膜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B.图中p是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场所

C.图中f→c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答案 B

解析 m上面水可以分解,那么只有是水的光解了,而叶绿体的光反应部分位置是囊状结构薄膜,所以m是类囊体膜,d是叶绿体,n是叶绿体上面另外的膜;p上面可以合成ATP,而且不是在d(叶绿体)中合成的,那么只可能是线粒体的内膜(线粒体内膜突起形成嵴,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等物质),那么e就是线粒体,q就是线粒体外膜;而后面的f→g→h→g→c就应该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从内质网到具膜小泡到高尔基体到具膜小泡到细胞膜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D不符合题意;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符合题意。

9.下表列出了教科书中部分实验内容,下列有关叙述准确的是(  )

组别

材料

实验内容

观察内容

1

蟾蜍血涂片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颜色变化

2

酵母菌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O2和酒精

3

菠菜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的分离

4

伞藻

伞藻的伞柄和假根移接

伞帽的形状

A.第1组实验中,所用染色剂为健那绿染液

B.第2组实验产生的酒精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鉴定

C.第3组实验中,使用CaCO3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D.第4组实验中,伞帽的形状由假根中的细胞核控制

答案 D

解析 第1组实验中,所用染色剂为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第2组实验中,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第3组实验中,使用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10.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显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例为1∶2,说明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符合此条件的时期有前期、中期。

11.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此时核DNA与蛋白质结合,逐渐呈现染色质状态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答案 C

解析 新细胞壁的形成是有丝分裂末期的一个特征。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推知纤维素和果胶是先在内质网中合成,再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的,因此E是纤维素或果胶。

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该过程通过囊泡实现物质转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性。

1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关系的是(  )

答案 C

13.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隔绝空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答案 B

解析 甲试管中有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可被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最终产物是C2H5OH和CO2,且有ATP生成;乙试管中仅有线粒体,而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故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丙试管中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葡萄糖可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因此,丙和甲的最终产物一致。

14.下图是对光合作用图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B.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

C.图中①为O2,②为ATP

D.用3H标记的H2O进行示踪,可发现H元素的转移途径为H2O→[H]→糖类

答案 B

解析 图示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而原核生物是没有叶绿体的,所以图示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A正确;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下降,五碳化合物会上升,B错误;图中①为O2,②为ATP,C正确;用3H标记的H2O进行示踪,可发现H元素的转移途径为H2O→[H]→糖类,D正确。

15.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

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无水乙醇加得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CaCO3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

答案 A

16.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上皮细胞经培养形成大量上皮细胞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解析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有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也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上皮细胞经培养形成大量上皮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增殖能力。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17.下表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M1、M2、M3、M4表示浓度,且M1

浓度

M1

M2

M3

M4

cAMP

++

+++

cGMP

++

--

A.cAMP和cGMP的浓度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B.cAMP的浓度增高时,则促进细胞分裂

C.cGMP的浓度增高时,则促进细胞分化

D.cAMP和cGMP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cAMP浓度的增加,促进细胞分化的强度增大;随着cGMP浓度的增加,促进细胞分化的强度减弱。

即cAMP和cGMP的浓度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通过此表不能看出这两种物质对细胞分裂有何影响。

18.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天然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癌细胞凋亡,控制肿瘤;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凋亡素能激活细胞内的死亡基因,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B.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体现

D.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C

19.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B.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C.A—D受到信号调节,D溶酶体的功能减弱

D.C—D不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不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裂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A正确;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只是选择性表达,B错误;A—D受到信号调节,D溶酶体的功能加强,C错误;C—D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

20.下列因素中,不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是(  )

A.生物因素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D.体育锻炼

答案 D

解析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体育锻炼不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4题,40分)

21.(12分)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防御物质、________、________、调控物质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5)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主要由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若要观察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可用________试剂染色。

(6)d中构成生物膜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淀粉 糖原 

(2)H2O 二肽(两个空的答案顺序可互换) —CO—NH— (3)催化物质(催化或酶) 运输物质(运输或载体) (4)核糖核苷酸 细胞质 (5)b和DNA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6)磷脂

解析 

(1)图中c为多糖,植物细胞内的c是淀粉和纤维素,但纤维素不作为能源物质。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物是一分子二肽和一分子水。

(4)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在真核细胞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6)图中的d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构成生物膜的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2.(8分)有一瓶混合了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1)由上表可知,酵母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____mol。

(3)氧浓度为c时,约有________%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4)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测定,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仅有1.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剩余98.5%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2)6 (3)66.7 (4)否 因为此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5)形成酒精等产物

解析 

(1)氧浓度为a、b、c时都产生了酒精,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只产生CO2,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

(2)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产生了6.5mol的酒精,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mol,剩下的6molCO2为有氧呼吸所产生。

(3)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为6mol,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而CO2产生总量为15mol,因此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9mol。

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可知,有3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可知有1.5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则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所占比例为3/(3+1.5)×100%≈66.7%。

(4)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了CO2和酒精,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5)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合成少量ATP。

23.(8分)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发育

时期

叶面积

(最大面

积的%)

总叶绿

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

对开放

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A

新叶展开前

19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

“-”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孔相对开放度较低 CO2吸收不足 

(2)酒精 增加

(3)低 基粒

(4)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1)分析表格数据,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低是因为叶片B中总叶绿素含量低(为1.1mg/g·fw),吸收光能的能力差;气孔相对开放度也比较低(为55%),导致CO2吸收量比较少。

(2)在光照条件下,因A的新叶还未展开,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密闭容器中随O2减少会进行无氧呼吸,故将有酒精积累;D叶片在密闭的容器中,CO2因消耗而减少,则会引起ATP消耗减少而合成不变,进而导致细胞中ATP的含量增加。

(3)成熟的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量很少。

成熟的叶片与刚展开完成的叶片相比,虽然叶面积相同,但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膜上,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4)叶面积逐渐增大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的结果,其中主要是由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4.(12分)某肿瘤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病人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开始培养时取一滴营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过24小时后取等量一滴营养液稀释100倍后再取等量的一滴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则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____h。

(2)镜检时可观察到,该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有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写两项)________________。

(3)某广告称有种新药X对该肿瘤有很好的疗效。

请完成下列验证实验方案。

①选取两只相同大小的培养皿,分别编上1、2号,并加入相同成分的等量营养液。

②取上述分散的肿瘤细胞均分成两份,分别加入1、2号培养皿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两只培养皿中肿瘤组织生长情况。

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2)核糖体、线粒体

(3)③向1号培养皿中加适量的新药X,2号培养皿中不加 ④结果a.若两只培养皿中的肿瘤细胞生长状况相同 结论a.此新药对该肿瘤无疗效 结果b.若1号培养皿中肿瘤细胞比2号培养皿中肿瘤细胞分裂、生长慢 结论b.此新药对该肿瘤有较好疗效

解析 经过24小时培养后肿瘤细胞的数量为6400个,则平均每个细胞经24小时后增殖为6400÷100=64(个),通过公式2n=64可知在24小时内肿瘤细胞分裂了6次,所以其细胞周期为24÷6=4(小时);由于肿瘤细胞连续复制,不断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与一般正常细胞相比,其核糖体、线粒体明显增多;从题目条件上看,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新药的有无,故步骤②中实验组加适量新药X,对照组不加,实验结果与结论对应该药有或无很好的疗效两种情况进行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