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780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Word下载.docx

散漫的生活方式;

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

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

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

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

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

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博士论文:

《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

列宁:

“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博士论文的主题:

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

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说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通过肯定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的意义,因为“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

《博士论文》总体上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

重视哲学而批判宗教,是个无神论者;

突出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在世界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在一些问题上又超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水平:

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青年黑格尔派用自我意识与现实相对立;

马克思强调思维与存在、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

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一〕《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

“两个转变”的开始〔〕

1、马克思思想开始转变的三个主要环节: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

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表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

自由的出版物是变物质斗争为精神斗争,而且是把斗争的粗糙〔cao〕物质形式理想化的获得表达的文化。

自由的出版物上人民在自己面前的公开忏〔chan〕悔,而真诚的坦白,大家知道,是可以得救的。

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4-75页。

主题:

从哲学上论证出版自由的合理性

主要观点:

自由是人所固有的东西,是人类精神的特权,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

普遍自由是人的本性,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尤其是带有理性的生物是带着镣铐出生的。

思想进展:

在哲学上,认识到等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在这里论战的不是个别人,而是等级”

在政治上,提出争取人民的普遍自由的目标。

■《关于林木盗劫法的辩论》

辩题:

农民上山检树枝是否是盗窃?

在哲学上,看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林木占有者的物质利益成为立法的最高标准,国家成为林木占有者的工具。

在政治上,自觉维护农民利益。

■《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看到了社会生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性

“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无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

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着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

只要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这种客观立场上,我们就不会忽此忽彼地去寻找善意或恶意,而会在初看起来似乎只有人在活动的地方看到客观关系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6页

辩题:

莱茵报记者关于摩塞尔区农民悲惨处境的通讯是否是歪曲事实、诽谤政府?

思想进展:

看到了社会生活的客观必然性:

人们以及个别政权的行动不是决定于人的意志,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客观关系所支配。

《莱茵报》上的另两篇文章:

■《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1842.7)

“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冷淡的自我直观;

所有这些,一开始就使哲学同那种与它格格不入的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对立起来。

从哲学的整个发展来看,它不是通俗易懂的;

它那玄妙的自我深化在门外汉看来正像脱离现实的活动一样稀奇古怪;

它被当做一个魔术师,假设有其事地念着咒语,因为谁也不懂得他在念什么。

“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

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

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

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已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20—121页。

主题:

论哲学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

°

总汇报》〔〕

他一方面指出《总汇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浅薄的、片面的想象”,同时又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想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不是靠写几篇文章句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以最贫穷的居民阶层的真正利益为基础。

指出:

“现在一无所有的等级要求占有中等阶级的一部分财产,这是事实,……实际曼彻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实。

”〔同上,131页。

〕后来,马克思回忆说:

“……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有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我曾表示反对这种浅薄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必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论。

主题: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最初态度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还使他与以布¡

¤

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后者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了一个自称为¡

自由人¡

±

的小团体,¡

的典型特征是:

不加区别地、抽象地批判一切,鼓吹彻底的否认,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极其反感空洞无物的政治口号,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不再发表他们的文章,并明确要求他们:

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

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

〔全集第27卷,第436、442¡

443页〕

2、恩格斯思想开始转变的代表作《国内危机》

〔1〕通过对英国各个不同政党的斗争的研究,发现了物质利益对于政党态度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

在英国,至少在正在争统治权的政党中间,在辉烙党和托利党中间,是从来没有过原则斗争的;

它们中间只有物质利益的冲突。

〔全集1¡

546页〕

〔2〕大工业造就了一无所有的强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担负着实现社会变革任务的历史使命

工业虽然可使国家富裕,但同时也造成了急速增长着的赤贫如洗、勉强度日的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消灭不了的。

因为他们永远也不能获得稳定的财产。

而这个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几乎是一半。

商业稍微一停滞就会使这个阶级的大部分人挨饿,大规模的商业危机就会使整个阶级挨饿。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这些人除了起义以外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况且按人数来说,这个阶级已经成了英国最强大的一个阶级,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英国富翁们就该倒霉了。

549页〕

〔3〕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无产阶级才能获得解放

恩格斯:

在英国,所谓和平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通过暴力消灭现有的反常关系,根本推翻门阀贵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

……这个革命在英国是不可防止的,但是正像英国发生的一切事件一样。

★《莱茵报》时期留下的苦恼的疑问:

国家是像黑格尔说的那样是理性的现实和自由的保证,还是现实所显示的那样是维护富人利益的工具?

为解决令人烦恼的疑问,马克思从炽热的政治斗争舞台又回到平静的书斋,重新研究黑格尔的法哲学。

其成果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核心是国家观。

而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又是其国家观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的观点:

国家是从家庭和市民社会发展而来的,但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目的,家庭和市民社会则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到国家阶段的中介,因此,从本质上说,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在古代,CivilSociety,译为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文明社会,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与自然(野蛮)社会相对应。

近代的黑格尔在《法哲法原理》(1821年)中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

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

马克思进一步把市民社会定义为"

私人利益的体系"

,指除了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包括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一意识形态关系。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国家一经济一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一市民社会的二分法,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别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

上述观点代表着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反映了2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马克思的批判:

用费尔巴哈的“颠倒”法来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

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

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

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

〔全集250—251页〕

“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

它们是国家的conditiosinequanon[必要条件],但是在黑格尔那里条件变成了被制约的东西,规定其他东西的东西变成了被规定的东西,产生其他东西的东西变成了它的产品的产品。

”〔全集第252页〕

〔三〕《德法年鉴》时期完成两个转变

马克思在1843年9月致卢格的信中说明了《德法年鉴》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的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

……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末我们就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所以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相反地,我们应当尽量帮助教条主义者认清他们自己的原理的意义。

例如共产主义就尤其是一种教条的抽象观念,而且我指的还不是某种想象中的和可能存在的共产主义,而是如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种实际存在的共产主义。

这种共产主义不过是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它还没有摆脱它的对立面即私有制的存在的影响。

所以消灭私有制和这种共产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

〔全集1——416页〕

所以,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把我们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和这些人的明确的政治立场结合起来,因而也就是把我们的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作同一件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存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

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

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明新原理。

我们并不向世界说:

“停止斗争吧,你的全部斗争都是无谓之举”,而是给它一个真正的斗争口号。

我们只向世界指明它究竟为什么而斗争;

而意识则是世界应该具备的东西,不管世界愿意与否。

〔全集1——418页〕

这样,我们就能用一句话来说明我们杂志的方针:

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批判的哲学〕。

列宁:

“1844年在巴黎出版马克思和阿尔诺德·

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上述的转变在这里已彻底完成”〔《列宁全集》第21卷,第59页〕;

“马克思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说明他是一个革命家,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特别主张进行‘武器的批判’;

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

〔《列宁全集》第21卷,第29页〕

1、《论犹太人问题》。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含义及其关系。

《论犹太人问题》是对马克思原来博士俱乐部的朋友、青年黑格尔派首领布鲁诺·

鲍威尔1843年出版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的批判。

文章的重要性并不是犹太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对犹太人解放问题的研究,探讨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德国的犹太人问题:

德国的犹太人经济上非常富有,但政治上没有平等的权利。

犹太人问题成为19世纪德国热门话题。

也成为青年黑格尔派讨论的中心问题。

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这个社会和政治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提出消灭宗教是政治解放的前提,认为德国的犹太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政治解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弃犹太教。

正如同基督徒没有获得政治解放,是因为没有放弃基督教一样

〔1〕不能把世俗问题归结为神学问题,而应该把宗教问题归结为世俗问题,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

因此,我们用自由公民的世俗桎梏〔gu〕来说明他们的宗教桎梏。

我们并不认为,公民要消灭他们的世俗桎梏,必须首先克服他们的宗教狭隘性。

我们不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

我们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

〔全集1卷¡

425页〕

〔2〕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任务和目标

区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政治解放”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它解放的只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集团即资产阶级〔市民阶级〕还不是人类解放。

因为它虽然在政治生活中,把人变成自由平等的公民和法人,但在经济生活中又把人变成了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私人、个人。

也就是说,没有使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解放出来。

“人类解放”则是指废除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的自我异化的所有社会关系的革命,从而不仅使人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而且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获得解放,废除宗教,解决宗教问题。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1〕对宗教的社会根源的揭露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

但人并不是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

452页〕

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状态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453页〕

〔2〕宗教批判是政治批判的前导,要把宗教批判发展为政治批判

此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

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同上,第453页〕

〔3〕批判“理论派”和“实践派”,唯物主义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关系

理论派¡

〔¡

理论政治派¡

〕:

由鲍威尔为代表的柏林¡

组成,他们轻视实践,轻视现实的政治斗争,把一切斗争归结为理论斗争、思想革命。

实践派¡

实践政治派¡

主要由自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民主派组成,他们主张用直接行动来改造社会,为争取立宪君主制或民主主义共和制而奋斗,无视哲学批判的作用

•马克思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

“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之关系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adhominem[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adhominem[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全集1——460页〕

思想表达现实与现实趋向思想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理论要求是否能够成为实践要求呢?

光是思想竭力表达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该力求趋向思想。

”〔全集1——462页〕

〔4〕指出德国革命的可能性在于形成了工业无产阶级,提出了无产阶级由于其社会地位而担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思想

人类解放的前提是在德国形成了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的阶级,即形成了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这就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本身表达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之关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

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全集1——467页〕

这样,通过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到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方面,马克思发现了理论对实践,哲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以来关系,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另一方面,通过为农民利益辩护到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利益辩护,再到发现无产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标志着恩格斯两个转变的完成

《大纲》主题:

批判地研究“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

在此之前,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从未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把私有制看作是无需证明的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看作是合理的世界秩序的唯一形式,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竞争则被看作是人类自由的表现,是到达人类普遍幸福的正确方式。

《大纲》主要内容:

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及其不合理和非人道性,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各种现象如竞争、自由贸易、价值、地租等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直接结果。

而竞争必然导致工人与资本家、地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引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消灭私有制的社会革命。

批判地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历史,认为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古典经济学,都是私有制关系的理论表现,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因而都是不科学的和伪善的。

《大纲》地位: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尝试和第一篇文献,标志着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完成;

■被马克思称赞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推动马克思从哲学和法学研究转向经济学研究〔从“副本”到“原本”〕;

■被列宁称赞为“从社会主义的观点考察了现代经济制度的主要现象,认为这些现象是私有制统治的必然结果。

局限性:

没有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对私有制的批判主要侧重揭示其反人道性。

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后来称自己的这部早期著作在《资本论》出版以后已完全过时。

三、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

1、《手稿》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成就是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

原义是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的错乱。

黑格尔第一次从哲学上把异化规定为:

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为主体的异己力量,危害和支配主体。

具体到黑格尔哲学,就是绝对精神的异化:

作为主体的绝对精神把自己外化为与自己相对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费尔巴哈则提出人的异化:

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并崇拜上帝,受上帝支配。

而马克思则提出劳动异化,创立异化劳动理论

〔1〕异化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基本内容〕:

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区分¡

对象化¡

和¡

异化¡

〕。

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2〕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和前提。

〔3〕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

2、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黑格尔的奉献:

■“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认性的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

■黑格尔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我创造、自我生存的过程。

黑格尔的缺陷:

■黑格尔的作为外化和对象化主体的不是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虽然正确地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但他“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并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性一面,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的一面、异化的一面。

3、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学论证

■经济学论证:

从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出发,论证了工人与资本家利益的根本对立,以及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哲学论证:

把人本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

对共产主义的哲学论证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4、《手稿》的历史地位

《手稿》虽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成熟性,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和基础的一系列新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第一,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对自己的新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综合的阐述。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成熟的雏形。

第二,第一次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进行整体性批判。

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决裂是一个过程。

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开始决裂,到《手稿》是全面决裂,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完成对黑格尔哲学的清算。

第三,第一次集中地对共产主义作了经济学和哲学的论证。

在此以前,马克思由于缺少经济学知识,没有对共产主义作论证。

直到现在,由于有了经济学研究,马克思才结合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