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02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docx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6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例2中提供的是原始数据,让学生经历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过程。

例3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

因此,例3突出了“以一当十”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4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

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身高;调查班里同学的冬运会的踢毽子情况;统计班里同学小明家苹果产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材编排很注重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

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难点1、制作条形统计图。

  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教学建议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

例如,教学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

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

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条形统计图1

  条形统计图1

  总计2

  1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条形统计图。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

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

  学生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

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

统计图。

  板书课题:

统计图

  设计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探究新知

  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

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师让学生思考:

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

  预设1:

标题,单位名称,水平射线和与它垂直的射线,直条;

  预设2:

横轴和纵轴组成;

  预设3:

横轴指的是空气的质量状况,纵轴指的是天数。

  师质疑:

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和学生交流:

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

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

  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

  实物投影学生作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预设:

  步骤:

①画横轴纵轴。

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

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

  ④画直条,标上数据。

  ⑤写标题,单位名称。

  师质疑: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副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预设:

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质疑:

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

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

  师:

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

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

在横轴上确定好每个直条的位置。

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③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单位长度,纵轴最上面注明单位。

数据较大时,可用1格代表2个或多个单位。

根据数据大小在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设计意图:

在认识条形统计图、和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放手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明确了要研究和获取的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和知识,发现规律。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分段整理的数据

  多媒体出示例2

  质疑:

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

  预设:

可以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整理数据

  师和学生交流:

可以根据身高的特点,分为5厘米一个段,分5个段进行整理。

分别是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

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分段整理后汇报。

  学生活动后汇报。

  预设:

身高在130-134之间的有1人;身高在135-139之间的有6人;身高在140-144之间的有5人;身高在145-149之间的有3人;身高在150-154之间的有3人。

  师整理:

  四班男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

  人数1653318

  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和学生交流:

根据统计表把教科书69页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活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质疑:

分析数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观察格子图,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预设1:

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少、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等……。

  预设2:

从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都能看出在135-139这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

但是通过条形统计图观察更直观一些。

  师小结:

分段整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步:

观察记录表,先分段整理有关数据。

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

  第二步:

制作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

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片断用教师不需要准确的总价的方式,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估算方法的探讨中,尽可能地突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估算相同的地方,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从更深的层次来讨论估算的问题,这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从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巩固新知

  课本第69页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进行巩固。

  达标反馈

  填空。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表示,根据画成。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小小统计家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航模组18人,书法组8人,美术组6人,电脑组12人,科技组15人。

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组名合计航模组书法组美术组电脑组科技组

  人数

  四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图

  组的人数最多,组的人数最少。

  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倍,电脑组是美术组的倍。

  电脑组比航模组少人,比书法组多人。

  你想参加什么兴趣组?

  下面是四年级班男生身高记录。

  32、128、145、137、141、130、129、151

  130、136、148、123、154、142、133

  147、139、140、144、138、145、142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表,并回答问题。

  身高120—129130—139140—149150—159

  人数

  身高在范围的人数最多

  身材最高的是厘米,最矮的是厘米。

  答案:

  一个单位长度数量数量长短不同的直条各种数量的多少

  组名合计航模组书法组美术组电脑组科技组

  人数

  18861215航模美术3264答案不唯一

  身高120—129130—139140—149150—159

  人数38103

  0-149厘米156123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一起说一下吧!

  预设1:

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

  预设2:

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预设3:

我们知道了怎样分段式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布置作业

  小松和小亭做了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上1――6。

他们把这个正方体任意抛40次,结果各数朝上的情况如下图。

  单位:

  0

  朝上

  朝上 3朝上 4朝上 5朝上

  朝上

  从图上可以看出,朝上的次数最多,朝上的次数最少。

  如果把正方体再抛40次,你认为“1”朝上的情况会怎么样?

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次数最多

  次数最少

  无法确定

  唱歌比赛

  四班组织唱歌比赛,各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

  学号成绩 学号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5 1165 2180 3191

  6 1288 2281 3275

  3 1384 2386 3383

  4 1493 2474 3495

   1598 2598 3595

  67 1686 2689 3684

  58 1786 2775 3780

  79 1895 2863 3883

  84 1979 2992 3990

  097 2088 3097 4086

  绘制成统计表

  四班唱歌比赛成绩统计表

  成绩90―9980-8970-7960-6960以下

  人数

  绘制条形统计图

  分析问题

  ①得80分以上的有人,60分以下的有人。

  ②得分人数最多的是分数段,有人。

  ③全班最低分分,比最高分少分。

  ④四班参赛选手的唱歌水平。

  答案:

  3朝上4朝上

  无法确定

  1713631

  ①301②90-99③5840④较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教学反思

  整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是能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学得有益、有效,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极高,在不断地探索中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

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

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

  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

  实物投影学生作品。

  师:

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生:

  步骤:

①画横轴纵轴。

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

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

  ④画直条,标上数据。

  ⑤写标题,单位名称。

  师: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副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生:

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

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

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

  师:

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

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

在横轴上确定好每个直条的位置。

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③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单位长度,纵轴最上面注明单位。

数据较大时,可用1格代表2个或多个单位。

根据数据大小在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教学资

  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条形统计图》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时68页的内容。

统计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领域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体会其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

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

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教师仅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是不够的,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而提高其数学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融观察、操作、探索、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他们在议一议、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掌握的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的情景,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和学生交流“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从而直接导入课题。

板书:

统计图

  设计这个板书的目的:

因为统计图有3种,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学生难以接受。

因此先板书“统计图”。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认识条形统计图、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绘制条形统计图两个环节。

  认识条形统计图

  我和学生交流:

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我让学生思考:

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提供的统计图框架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组成。

  经过质疑:

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将“思”变成“做”。

进入第二个环节,绘制条形统计图。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力求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绘制条形统计图

  为了突出数学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我和学生交流:

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

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

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进行演示,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

实物投影学生作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预设:

  步骤:

①画横轴纵轴。

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

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

  ④画直条,标上数据。

  ⑤写标题,单位名称。

  学生虽然回答的不完整,但是多多少少有思考,我再进行补充。

效果应该比直接告诉学生好一些。

  通过质疑:

让学生来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不难看出:

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质疑:

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