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20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文学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docx

《文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理论.docx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导论

一、学科归属及研究对象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构成:

语言理论: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

汉语

语言运用:

写作

文学:

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几个概念的内涵

1文艺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由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构成。

【在文学“本体”的研究范围内,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显然是最重要的。

首先,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这个观点与那种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系列依年代次序而排列的作品,是历史进程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点,是有所区别的。

其次,关于文学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与关于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不论是作个别的研究,还是作编年的系列的研究—二者之间也要作进一步的区别。

要把上述的两种区别弄清楚,似乎最好还是将“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的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看成“文学史”。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32.】

2文学史:

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文学批评:

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及其他文学现象的研究。

4文学理论:

对文学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及相关科学方法的研究。

二、基本任务

1.文学本质论(回答文学是什么)

1“文学四要素”说

美国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认为文学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②几种主要的文学观点

A.模仿说:

将文学理解为对世界的模仿。

亚里斯多德:

“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27.)

柏拉图“影子的影子”说

毛泽东“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B.实用说:

强调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将文学看作是以引发读者的必要反应为目的的人工产品。

贺拉斯:

“如果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既劝喻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55)

孔子:

“小人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C.表现说:

文学是作家思想感情的流露、倾吐或表现。

华兹华斯: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抒情歌谣集》1800版序》)

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文赋》)

D.客观说:

把文学作品从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将其看成一个自足的世界。

艾略特:

“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转引自《镜与灯》,北大出版社2004,25.)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

E.体验说:

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姚斯:

“文学作品并不是对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放映。

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生命。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

③文学活动说(我们的看法)

v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围绕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展开,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

v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具有意识形态性、审美性、语言性三种本质属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审美性

人脑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2.文学理论的其他任务

1文学创作论(研究文学创作规律)

2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构成)

3文学接受论(研究文学接受规律)

三、文学理论的品格

1.实践性:

由实践中来;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钱谷融:

文学是人学

2.价值取向性:

科学的、现代的。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文学是表现普通人性

韩愈“载道说”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基本概念。

2.不断提高理论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

3.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基本参考书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

3.刘海安、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吴中杰,《文艺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童庆炳,《在历史和人文之间徘徊—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

6.李泽厚,《美学三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7.朱光潜,《谈文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8.朱光潜,《谈美书简》,江苏文艺书版社2007.

9.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10.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源于生活

1.中国古代感物说:

文学源于作家主体对生活的感受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刘勰《文心雕龙》: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自然。

典型例证:

《离骚》与《史记》

2.西方模仿说

v文学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复制。

v亚里斯多德:

“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27.)

3.感物说和模仿说异同

1相异:

A.感物说强调思想感情来愈于主体丰富的人生经验,适于解释抒情。

B.模仿说强调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适于解释叙事。

2相同:

都指出文学来源于生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生活本来存在文学艺术原料中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头…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的借鉴…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

4.评价与运用

1评价:

符合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的思想,具有合理性。

2运用: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A.描写社会现实的文学来自于生活,即使抒发主体情感的文学,其最终源头也来自于生活。

B.正确处理对文学遗产的继承,坚决反对不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从古书出发的复古思潮。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滋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

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4.】

二.文学高于生活

1.文学源于生活,却不是机械地复制生活,而是对生活进行概括和提升。

例证:

《骆驼祥子》由两个拉车人的故事到对社会黑暗和个人奋斗的反思。

毛泽东: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时间生活更高,高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待普遍性。

2.文学高于生活的内涵

1文学必须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例证:

《红楼梦》由宝黛爱情反映封建思想的内部溃退;《高老头》由父女关系放映资产阶级时代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

“只限于严格摹写现实,一个作家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忠实的、成功的、耐心的或勇敢的描绘人类典型的画家…可是,为了博得凡是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赞扬,不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寻出隐藏在无数人物、情欲和事件总汇底下的意义么?

(《巴尔扎克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63.)

2文学不是客观世界的纯然展示,而是注入了作家主体的主观评价。

A.事物的价值属性和非价值属性。

【价值属性:

以人和人类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如实用属性和审美属性。

(玫瑰做香料和玫瑰的美)

非价值属性:

不以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是生理和物理的自然属性。

(玫瑰的颜色)】

B.与科学不同,文学反映的是事物的价值属性,是从价值关系上把握生活,因而总是从主体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事物作出某种主观评价。

三、文学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反映生活

1.事物价值系统的多样性:

实用

属性

宗教属性(宗教)

认识属性(哲学等)

事物价值属性

审美

属性

道德属性(道德)

 

财神钟:

消费者—好看;店主—求财;

哲学家—唯心;卖钟者—欺骗性

2.文学区别于宗教、哲学、道德的独特处在于其是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童庆炳:

“艺术(包括文学)面对着客观事物的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它的对象是什么呢?

它的对象不是客体的单纯的自然属性,否则艺术将变成生物、物理原理的图解;它的对象也不是客体的单纯使用价值,否则艺术将变成物品的使用说明;它的对象也不是客体的单纯的认识价值,否则艺术将变成通俗化的哲学讲义;它的对象也不是客体的单纯的政治价值,否则艺术将变成方针、政策条文的解说;它的对象也不是客体的单纯的宗教价值,否则艺术将变成教义的形象讲解;它的对象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当然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

当我们说文学艺术的独特对象是客观现实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不要把现实的审美价值当成是独立的存在。

现实的审美

v价值永远和现实的自然属性以及其他价值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审美价值不同于其他价值,另一方面,审美价值又和其他价值互相渗透。

现实的审美价值和现实的其他价值并不是互相阻隔的,它们之间不存在鸿沟。

应该看到,现实的审美价值具有一种溶解和综合的特性,她就像有溶解力的水一样,可以把认识价值、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都溶解于其中,综合于其中。

——《在历史和人文之间—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北师大出版社2007,21.

3.审美界说

1人类实践活动导致审美

A.人类活动是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96,1979)

密封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密封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274,200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

a.外在自然的人化,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马克思:

“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资本论》,205,1972)

b.内在自然的人化:

人的感官逐渐摆脱动物的功利性。

李泽厚:

“动物的感官完全是功利性,只是为了自己的生理生存性的。

人的感官虽然是个体的,受生理欲望支配,但经过长期的‘人化’,逐渐失去了非常狭隘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功利性质,再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生理生存的器官。

”(《美学三讲》,469)

c.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建立:

用非功利的眼光,体悟内化在外在自然对象中的人的本质力量。

②审美的内涵

A.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就是对内化在对象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体悟。

农夫欣赏长势喜人的果树,是欣赏他内化在果树种的智慧;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入水中,惊奇地看着荡漾的水波,是在欣赏他的技巧;我们敬佩一个扶盲人过马路的同学,是在欣赏这个同学品德;我们赞赏庐山的瀑布,是我们用“壮美”这一审美范畴将瀑布人格化,其实欣赏的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壮美”,而“壮美”这一审美范畴来自于“内在自然的人化”。

v【李泽厚:

“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文化传统的缘由。

就人类来说,它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首先是劳动生产的基本实践),在外在自然人化的同时,内在自然也日渐人化的历史成果。

”(《美学三讲》,431)

v例证:

壮美与合力打猎和作战成功;纯洁与斗争中不搞阴谋诡计,然后通过文化传统继承下去。

B.审美是一种对象性的精神活动,是在生动的形象中体悟人的本质力量。

蒋孔阳:

“所谓‘对象化’,是说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劳动实践,在外在世界中取得了物质感性形式的存在,变成了具体的形象。

美都是形象,形象性是美的一个基本特点。

抽象的概念,只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对象,无所谓美不美。

例如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这一个概念,有什么美不美的问题呢?

可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把月亮的具体形象描绘了出来,我们马上就感到美了。

(《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96)

4.文学的独特表现领域:

文学是人学

【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

(教材776页,第2自然段)

勃兰兑斯: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流亡文学》,2,1980)】

A.文学与一般社会科学不同:

它以描写人为中心;反映时代也必须在描写人的基础上进行。

【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然反映现实的。

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放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学文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

这样来对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除非作家写不出人来,假如写出了真正的人,就必然写出了这个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和当时的复杂社会阶级关系。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例证:

《伤痕》的艺术时效性(反例);《阿Q正传》对时代的反映(正例)。

B.文学的价值在于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钱谷融:

“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活动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论“文学是人学”》)

例证:

《人间喜剧》、《阿Q正传》、《红楼梦》

5.正确处理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1历史理性:

对带来社会政治和经济进步的力量的肯定。

2人文关怀:

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3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常常发生冲突。

4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双重遵循:

在表达历史进步的同时,寄寓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尊严的关怀。

正例:

《人间喜剧》

v反例:

《乔厂长上任记》(单纯追求历史理性);【在人们面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和其他种种社会弊端的时候,激起人们守望深林、山川、河流、果园等一切大自然的热情,是完全合理的……改革也好,现代文明也好,一旦妨碍了人的善良之心或诗意地栖居,又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这样一来,“人文”的维度也就压倒了“历史”的维度……那么请问,历史还要不要前进?

历史理性精神还要不要加以提倡?

——童庆炳,《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287.】

《柏慧》(单纯追求人文关怀);《分享艰难》(双向丢失)

关于“审美界说”的复习

问题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合规律性月合目的性的统一。

所谓合规律性,就是人类的活动总是力争按一定的规律办事的。

而合目的性,则是指人类的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意识、目的、计划去做的。

由于动物按照本能活动,它缺乏有意识的目的,其大脑也难于掌握事物的规律。

问题2:

自然的人化指什么?

答:

“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外在自然的人化,即人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劳动,对外在自然进行改造,使其与人类相关;其二是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自身的感官器官逐渐“人化”,摆脱动物的功利性。

问题3: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答: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指人在改造外在物质自然的劳动过程中,使外在物质自然界按照人类的意志发生改变,从而使这些发生改变的物质自然界成了人的智慧、力量、能力的证明。

这样,人们在观察这些发生改变的物质自然界时,能够从中观察到人的智慧、力量、能力等属人的力量,这就称作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问题4: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答:

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建立需要两个条件。

其一是人通过物质改造实践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其二是人的感官器官摆脱动物的功利属性。

这样,当人用非功利的眼光看待内化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自然界时,会产生一种快感,这就叫审美,也即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诗意关系)就建立了。

问题5:

审美的内涵具体指什么?

答:

审美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对内化在对象中的人的本质量的体悟;其二是它是一种对象性的精神活动,必须是从一个生动的形象(对象)中体悟到某种人的本质力量,才叫审美。

问题6:

如何理解自然美?

答: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一些似乎与人无关的自然美,其实来自于人将这些自然“人格化”,然后再用人类在长期的物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范畴,如“纯洁”(用来形容万里无云的天空)、“壮美”(用于形容瀑布的声势),来描绘这些自然物质。

因此,与其说人是在“审”自然美,不如说是在“审”这些审美范畴,而这些审美范畴最先是用来形容人类的,属于人的本质力量。

第二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1.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总是带有作家的主观情感评价,这称作文学的主体性;文学的主体性与文学从审美价值关系的角度反映生活密切相关。

【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认识,它是以主体的审美情感为心理中介来与客体建立联系的。

这就决定了审美与一般认识的不同:

就反映的对象来看,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实体属性,而审美作为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态度和体验,总是以事物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为转移的;就反映的目的来看,认识所要判明的是“是什么”,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审美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喜好什么,目的是给人以情感、情绪的影响;就反映的方式来看,认识一般通过概念、抽象、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式加以表述,审美则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达。

正是由于情感反映不同于一般认识反映的这些特点,使得文艺作品无不蕴含着文艺家对现实人生的态度、评价、理想和期盼,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流露出文艺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王元骧,《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求实》2005年15期,46页。

2.作家主体的社会属性: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作家总是处于某一社会集团之中的人。

“按自然形成的顺序和时间先后而言,个人与家庭先于城邦;但按照人的本性而言,城邦先于个人和家庭”(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三.意识形态的概念

v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作为反映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的那一部分思想观念,是作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信念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存在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了凝聚人的思想,把人的行为引导到同一的方向、共同参与到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去。

——王元骧,《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9辑,2页。

是反映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的思想要求、利益和愿望的那一部分思想观念,是属于一定社会集团的信念体系;具有凝聚人的思想,参与共同社会实践的功能。

v例证:

想吃饭——一般思想;吃法——意识形态

《棋王》:

王一生——吃饱;脚卵——吃好

想恋爱——一般思想;爱情观——意识形态

关于《蕙的风》的争论

四.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1.由于作家主体总是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这就导致文学作品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评价总是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例证:

《边城》中的“爱情”

2.反对文艺是表现普遍人性的观点。

【理由1

v理论上说,世界并不存在普遍的人性,具体的人性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

v李泽厚:

“个体的具体的人的需要、情欲、存在恰好是抽象的、不存在的,而看来似乎是抽象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却恰好是具体的、历史现实的、真实存在的。

——《美学三讲》,423页。

理由2:

实际中看,文学作品对所谓普遍人性的表现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作家对人性的一种看法。

v乡情、亲情、友情、爱情不完全是人的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而是在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样它就不可能完全没有社会伦理的内容…如《孔雀东南飞》,《莺莺传》、《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伤逝》、《二月》、《小二黑结婚》等,它们所描写的爱情生活也都是有社会内容的,由于时代的不同,所表现的意义也不完全一样,实在是很难排除社会内容以抽象的“共同人性”来加以概括和说明的。

——王元骧,《关于文学中的“人性”标准》,

《文学评论》2006年2期,9页。

五.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1.文学离不开政治

【理由1:

v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在阶级斗争激烈的时代,文学总是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v例证:

屈原;杜甫;施耐庵

理由2:

v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在社会文化领域总是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支配与反支配,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

对此,文学必然有所反映。

v不能把社会关系简单、机械地还原为阶级关系,进而把人际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简单地还原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关系。

机械的阶级论忽视社会关系/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以及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的超阶级的维度,比如民族的维度、性别的维度等。

因为阶级不只是由人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而是由人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资本决定的。

“资本”这个词被布迪厄加以扩展,除了经济资本以外,还存在文化资本、教育资本、法律资本、社会资本等资本类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都对阶级的形成产生影响。

——陶东风,《论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学术月刊》2001年7期,101.】

2.文学具有独立于政治的地位,不是政治的附庸。

鲁迅:

“我以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我将白也算色),而凡颜色未必都是花一样。

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

”(《文艺与革命》)

六.文化批评

1.定义:

以揭示文学文本所隐藏的文化—权力关系为主的批评模式。

2.两种常见模式:

后殖民主义批评:

以揭示西方文化霸权为主的批评模式。

如对张艺谋电影中国场景的批判。

女性主义批评:

以反对男权文化霸权为主的批评模式。

如对“三仙姑”打扮的同情,对奥赛罗杀妻的批评。

道德理想主义批评

v从文学终极价值关怀的角度,批评大众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倾向。

v曹文轩:

“摆开阵势、目标明确并乐此不彼地对崇高加以抨击、嘲弄的大概是王朔。

他几乎将从前作品中所有一切象征着神圣、崇高的形象,以他特有的方式(王朔式的调侃)而将其瞬息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就瓦解掉了…使许多人不能接受他的作品,甚而有贵族化者耻于阅读他的作品,更不肯去认同他。

”(《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89页,北大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