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006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才培养目标doc.docx

人才培养目标doc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6)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数理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后,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当时属华东交校三系之一,1949年并入山东工学院,1963年济南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并入山东工学院,上述两个系即为学院的前身。

1970年起学院一度停止招生。

1983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恢复建系,1984年开始招收水利专业本科生。

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本专业即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2016年11月底,共有本科在校生163人。

在校生数(人)

转专业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及以上

转入

人数

转出

人数

141

28

29

27

57

0

0

4

(三)课程设置情况

1、培养方案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学时)

学分数(分)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课

选修课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课内教学

实验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课内教学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2516+31周

2020+31周

496

31周

2354

162

158

127

31

22

136

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7.1%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9.6%

2、实验情况

有实验的课程(门)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门)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门)

实验开出率

14

1

100%

实验课程一览表

实验类型

课程名称

实验开出率

有实验的课程

大学计算机、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计算机绘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水力学1、水力学2、结构力学2、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水文学、水泵与水泵站、水电站、水工建筑学

100%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

10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

3、精品课程、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情况

省级精品课程:

流体力学,曹升乐,2011

4、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项目

数量

文化、学术讲座数

(个)

总数

16

其中:

校级

0

院级

16

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个)

总数

5

其中: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1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材料制备技术与性能测试

省部级项目

0

学校项目

1基于水力模型的城市雨水管网优化研究

院(系)自主立项项目

3(济南地铁富水地层基坑降水与回灌保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突发情况核电站放射性元素对地表水的影响风险分析

乐鱼儿童安全智能手表

统计时间:

2015年9月-2016年7月

(四)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培养创新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本专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

1.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科学探索;

2.改善和优化本科生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提出并初步实施校外导师制。

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4.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

利用“挑战杯”启动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新手手册、迎新晚会、家长见面会、年级大会、专业介绍、班会、“大学生讲堂”等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截止到2016年7月,各类经费的投入的具体数据如下:

单位:

教学经费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合计

校内外实践实习费用

156560

73056

71184

58025

58500

516582

毕业设计

18900

22600

26000

24000

24000

129300

教学研讨、差旅图书费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30000

总计

180460

100656

102184

87025

87500

675882

(二)教学设备

截止2016年7月,本专业购置的教学设备列表如下:

仪器设备名称

单价(万元)

台套数

生产时间

使用情况

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

200

1

2002

在用

水电站模型试验系统(自制2套)

300

2

2009-2010

在用

水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自制3套)

80

3

2008-2010

在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

80

1

2004

在用

地质雷达探水系统(2部)

70

2

2006

在用

GC/MS联用仪

56

1

2002

在用

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37.2

1

2009

在用

河口潮汐水流监测系统

25

1

2010

在用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20.0

1

2004

在用

水动力学数值分析系统软件

40

1

2006

在用

计算机流速采集与处理系统

5.2

1

2003

在用

测流仪(5件)

16

5

2000

在用

旋桨式流速仪LS25-3A

4750

5

2015.12

在用

旋桨式流速仪LS10

4750

5

2015.12

在用

测沙仪

36000

1

2016.09

在用

翻斗雨量计

1750

1

2015.11

在用

钢尺水位计

1850

1

2015.11

在用

超声波测深仪

7700

2

2015.11

在用

自循环明渠水力学多功能实验仪

39000

1

2016.10

在用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截至11月底,在职专任教师共16人。

(1)职称结构

高级

中级

初级及以下

总数

12

4

0

所占比例

75%

25%

0

(2)学历结构

研究生

本科

专科及以下

总数

16

0

0

所占比例

100

0

0

(3)学位结构

博士

硕士

其它

总数

11

5

0

所占比例

68.75%

31.25%

0

(4)年龄结构

34岁及以下

35岁-50岁

51岁及以上

总数

0

10

6

所占比例

0

62.5%

37.5%

2、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教师拥有教师16名,教师队伍体量偏小,年龄结构偏大,其中11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拥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为37.5%。

在过去五年内,有2名教师获得全国水利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3、教师获奖情况

奖励名称

奖励类型

获奖级别

完成人

获奖年度

2015-2016学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教学

二等奖

张炯

2016

山东大学第八届教学能手

教学

张炯

2016

4、教学研讨及研修活动

2013-2016年,本专业青年教师持续参加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科组织举办的“山东大学教师教学系列化培训”,集中学习了《BOPPPS微格教学演练》、《教学发生方法与训练》、《山东大学课程中心建设与使用技术》等知识,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四)实习基地

本专业原有实习基地9处,所有实习基地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基地单位名称

地址

每次可接纳人数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

实习内容

1

三峡开发总公司培训中心

湖北省宜昌市

60

45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2

葛洲坝电厂

湖北省宜昌市

60

45

认识实习

3

隔河岩水利枢纽

湖北省宜昌市

60

45

认识实习

4

小浪底工程管理局

河南省济源市

60

45

生产实习

5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

山东省

60

42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6

济南市水利局

山东省济南市

60

31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7

淄博市太河水库管理局

山东省淄博市

60

31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8

滨州市水利局

山东省滨州市

60

31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9

聊城市水利局

山东省聊城市

60

32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

以上实习基地涵盖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典型工程,能够满足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五)信息化建设

截止2016年11月,本专业共建设有多媒体课程资源网站18个,分别为:

水工建筑学、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概预算、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专业英语、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水文、桥涵水文、水电站、项目管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概论、水能规划、水泵与水泵站等课程网站。

其中《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合作办学

以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办学宗旨,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手段,增强合作办学能力,在济南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潍坊水利设计院、卧虎山水库管理处等企事业单位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定期到相关单位进行认识及生产实习,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二)教学管理

为了本专业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圆满完成学校和学院所安排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要求,对本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根据学校和学院下达的教学要求,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工作计划,实时的安排对应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保证本专业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

2、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

首先。

推荐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教师讲课比赛,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认真执行听课制度,安排资深教授对本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指导。

最后,实行班主任制度,选用富有经验和活力的年轻教师兼任班级班主任工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不定期举办学生会议或活动,对学生思想和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

3、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

不定期召开教学研究工作,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同时,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对翻转课堂、MOOC等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并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5、针对特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优化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全面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现有条件上,我们优化了各种资源,包括师资配置,实习基地等社会资源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如下方面做出了育人机制的改善:

1.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理论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在新的教学方案中提高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加强学生的课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产学研三方协同育人,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利用实习基地承担人才的协同培养义务,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坚持“学研结合,定岗培养,双向参与”的原则,坚决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方案,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向本专业本科生开放适量岗位和适当的科研项目训练,打破了以课堂教育、理论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专业型创新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4.坚持“多方向实践,个性化定位"的基本原则,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特点,确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方向作为水利系学生的备选发展方向,针对培养方向为学生设立了对应的企事业实习基地,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高校教学,高校协同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时间实习,为学生发展方向的个性化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

(四)“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

2013年

2014

2015

2016

合计

本校学

习经历

招收人数

57

27

29

28

141

具有双学位背景

第二校

园经历

派出

5

6

5

2

18

接收

0

0

0

0

0

海外学

习经历

派出

0

0

0

0

0

接收

0

0

0

0

0

社会实

践经历

社会实践团队

4

4

5

4

17

(五)暑期学校

利用暑假的长假期,举办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具有水利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吸引校外学生参加活动,增大外校学生对山东大学水利专业的了解。

(六)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补充,水利专业的教师们协助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各班主任老师负责定期召开班会,在关心学生学习和学业之外,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与信念培养;水利专业各班级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不定期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及集体爬山等体育活动,不仅强健了体魄,也增强了上下年级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每年给一年级新生开设专业介绍系列讲座,并请大四及研三的学生为低年级同学经验交流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最大的帮助;组织本专业优秀研究生为本科生举办学术报告讲座,加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习、就业经验等的交流。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

2016年共审核应届毕业生43人,符合毕业条件的人数为43人,应届本科生总体毕业率为100%;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有43人,应届本科生总体学位授予率100%。

(二)毕业生就业率

表:

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1.本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就业学生总数

43

100%

已就业学生人数

43

100%

实际就业率

43

100%

其中灵活就业人数

灵活就业率

2.本专业应届毕业生升学基本情况(人)

免试推荐研究生

6

13.3%

考研录取

6

13.3%

出国留学

1

2.33%

(三)就业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情况

人数或百分比

基本对口

2

有些关联

1

非常对口

40

毫不相关

0

不清楚

0

(四)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至2016年11月底,2016届毕业生的43人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人出国深造,在英国华威大学;12人在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著名985高校攻读研究生;30人在淮河委员会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院、中建二局土木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职。

(五)就业单位满意率

截止2016年11月底,2016届43名毕业生中,所有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或就读院校)的高度评价。

(六)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最早的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已经有多人成长为多个领域的著名专家或者学者。

我系的每届毕业生都有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品牌大学和行业领先的优势专业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是对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极大肯定。

(七)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专业满足率)

表:

2016年本科招生一志愿满足率

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一志愿录取率

调剂人数

调剂率

报到率

28

7

25%

21

75%

100%

(八)学习成果

项目

内容

学科竞赛获奖(项)

总数

2

其中:

国际级

0

国家级

1(美国国家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

省部级

1(创青春计划竞赛银奖山东岩创公司)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总数

1

其中:

国际级

0

国家级

1(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立项一等奖)

省部级

0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

总数

0

其中:

国际级

0

国家级

0

省部级

0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

5

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

0

学生获准专利数(项)

0

英语等级考试

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

84

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

33

统计时间:

2014年9月-2016年7月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因专业特点,本专业的毕业学生中半数会选择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半数会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之前自主创业案例非常缺乏。

比如,2014届42人中20人读研,22人就业,其中只有1人自己创业。

但是自从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之后,我们也利用班会等机会宣传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并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之一,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教界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水利专业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

(1)水利学科是具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双重性的学科,水利事业是具有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双重性的事业。

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指导下,水利交叉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势头。

(2)水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水信息采集、传送、处理、决策水平的提高。

水信息具有时间历程长、数据量浩大、数据采集难、决策因素复杂等特点。

以计算机、通讯、网络、3S等技术为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在水利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大作用。

水利学科与信息学科的紧密结合是水利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重点。

(3)安全与管理将是水利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

与水相关的各种安全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如因缺水引起的生态安全,洪水引起的防洪安全、建坝引起的大坝安全、不当灌排引起的土地劣化、调水引起的相关风险等等,都需要水利学科从正、反两面进行研究、发展学科内含。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我国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科学管理已成为高效利用水资源的主要手段,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又有别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管理,也十分需要水利学科有相应的发展。

(4)步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水利新时代,强调以建设水生态文明为目标的水利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正确预测未来这一阶段水利工作重点和科技发展方向,对支撑这一阶段水利工作和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1)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在教育观念上,要摆脱教育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树立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的观念。

(2)落实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是水利建设事业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准坐标,定好位置,办出特色。

(3)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要认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适当增加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的知识,加强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4)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这个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多面向的、多形式的,并以增强对水利学科专业人才多样性需求的适应性为目标。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水利工程专业从1984年恢复招生以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遇到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

1.水利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水利学科各专业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广泛,因而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

水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对教学实验,生产实践有较高要求。

目前,水利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构成比较单一,与水利发展新思路对水利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

本专业缺乏领军人才,且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存在断层。

依托山东省和山东大学科研、地域、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师资队伍、学术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杰出人才引进力度。

同时,结合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的需求,引入工程一线单位的优秀水利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还将继续从水利行业中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突出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实训实习指导,使学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要认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适当增加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的知识,加强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围绕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时代发展脉搏,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针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

体现人才全面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课程等任选课的比例,加强数学、力学、物理等核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引入或编写能充分反映目前水利行业最新发展成果的教材,邀请著名大学的教授讲授部分课程,通过“水利论坛”活动,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术报告,使教师和学生始终站在行业时代的前沿,保证水利专业学生能够对现代科学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和行业新动态的掌握,为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培养创造必要条件。

3.改革与优化水利水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对学生实践技能及创新性和创造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实习、设计和实验三个模块。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相关水利科研、规划、管理、施工等单位交流,建立与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反馈机制,将用人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体系化后,融入进课程教学。

利用暑期学校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采用项目化的运行方式,学校学生部门和学院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保证每位学生总的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