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01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3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三)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3分)

1.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B)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

2.三湾改编最重要的意义是(A)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

C.确定土地革命的方针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3.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优势是(B)

A.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B.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C.位于湘赣二省交界处

D.远离大城市,便于向大城市发起攻击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共同点不包括(B)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

B.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

C.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揭开了序幕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下列根据地,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有(C)

①晋察冀根据地②井冈山根据地

③中央革命根据地④陕甘宁边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7.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的标志是(A)

A.东北易帜B.宁汉合流

C.北伐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8.对比红军反“围剿”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得到的启示是(C)

A.必须把革命的力量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B.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不怕牺牲,勇敢作战

C.制定作战计划必须符合中国革命实际

D.领导集团必须团结一致,患难与共

9.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直接原因是(B)

A.临时中央负责人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C.日本大举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D.为了实现红军的大会师,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B)

A.井冈山会师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D.遵义会议的召开

1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的足迹,他们考察的地方应该包括(B)

①井冈山②瑞金

③遵义④南京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下列各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①强渡湘江②巧渡金沙江③强渡乌江④四渡赤水

⑤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①③④②⑤D.③①④②⑤

13.1927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

A.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B.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

C.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

D.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

14.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总方针是(B)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15.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D)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6.三湾改编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因为(B)

A.它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7.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作出的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C)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了一支人民军队

C.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D.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

18.中国共产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C)

A.三湾改编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9.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A)

A.四渡赤水后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以后D.翻越大雪山以后

20.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D)

A.红军进入甘肃、陕西B.陕北会师C.遵义会议的召开D.甘肃会宁会师

21.下列事件,不属于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是(C)

A.省港大罢工

B.孙中山创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C.四川保路运动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2.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D)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爱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3.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原因是(B)

A.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C.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D.它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迫使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2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C)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直接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做了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五四运动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D)

A.促进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B.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消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唤起国人爱国热忱

26.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创办

27.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是(C)

A。

中国共产党B.中国国民党

C.革命统一战线D.广东革命政府

28.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②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③孙中山任校长④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下列关于北伐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B.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D.北伐战争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

30.指挥北伐先锋部队屡克强敌的名将是(D)

A.蒋介石B.冯玉祥

C.周恩来D.叶挺

31.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和江西战场攻占的地点依次是(A)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九江、南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九江、南昌

C.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南昌、九江

D.贺胜桥、汀泗桥、武昌、南昌、九江

32.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包括(A)

①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④北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3.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

B.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二、改错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下面是一位同学为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所写的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87年前的5月4日,首先是上海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举行游行示威。

从他们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可以充分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他们要求惩办卖国贼李鸿章等人。

6月初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答:

(1)错误(上海)改正(北京)

(2)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改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错误(李鸿章)改正(曹汝霖)

(4)错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改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某班同学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设计了以下的情境和实施计划。

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同学们在墙上挂上了手工制作的八路军军帽和草鞋,贴上了汀泗桥战役的图片;并按长征进军路线的先后顺序设计了四个活动场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翻越大雪山,④过草地,而且还准备在活动课结束时,朗诵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答:

(1)错误(八路军军帽和草鞋)改正(红军军帽和草鞋)

(2)错误(汀泗桥战役)改正(湘江战役)

(3)错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翻越大雪山,④过草地)改正(①遵义会议,②四渡赤水,③翻越大雪山,④过草地)

(4)错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改正(《七律·长征》)

三、连线题(共9分)

1.事件与时间(4分)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A.1919年5月4日

②五四运动B.1921年7月

③红军开始长征C.1934年10月

④井冈山会师D.1927年8月1日

⑤八一南昌起义E.1928年4月

答:

①一B②一A③一C④一E⑤一D

2.人物与事件(5分)

①孙中山A.秋收起义

②毛泽东B.黄埔军校

③周恩来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蒋介石D.南昌起义

⑤李大钊E.汀泗桥战役

⑥叶挺F.五四运动

答:

①一B②一A③一D④一C⑤一F⑥一E

四、列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列举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

答: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2.列举黄埔军校的总理、校长和政治部主任。

答:

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

3.列举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领导人。

答:

周恩来、贺龙、朱德、毛泽东。

4.列举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队伍的名称。

答: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2)“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指什么?

“先进理论”指什么?

答: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思想。

(3)“新的社会力量”在什么时候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答:

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

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日本夺去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等合理要求。

而英、法、美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否是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

“和约”和“会议”分别指什么?

答:

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

“和约”和“会议,,分别指《凡尔赛和约》和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2)材料二中的口号是在哪次运动中提出的?

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哪一句口号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

答:

①材料二中的口号是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一中的“会议”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答:

①材料一说明了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应该看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②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阅读下列材料: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挽救了红军。

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得部队得以稍事休整。

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

——刘伯承回忆

请回答:

(1)改向贵州前进后,红军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

答: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2)中共中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何时?

答: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

六、延伸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进行了不同的实践。

据此回答问题:

(1)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写出这两次运动的起止时间和运动的性质。

答:

┏━━━━┳━━━━━━━┳━━━━┓

┃名称┃起止时间┃性质┃

┣━━━━╋━━━━━━━╋━━━━┫

┃┃┃是中国┃

┃太平天┃1851~1864年┃农民运┃

┃国运动┃┃动的最┃

┃┃┃高峰┃

┣━━━━╋━━━━━━━╋━━━━┫

┃┃┃反帝爱┃

┃义和团┃1898~1900年┃┃

┃运动┃┃国运动┃

┗━━━━┻━━━━━━━┻━━━━┛

(2)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在这个口号下,洋务派的具体活动有哪些?

答:

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个军工企业对燃料、材料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3)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年?

主要领导人是谁?

其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变法的内容应作怎样的评价?

答: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

主要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

其改革的内容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⑤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戊戌变法的内容虽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出现于什么会议上?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答: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出现于1921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一大”上。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是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2.《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在严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就上述材料指出“严重的环境”出现的原因。

以1927~1933年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共是怎样“纠正过去严重错误”,探索“新的道路”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答:

(1)“严重的环境”出现的原因:

客观上,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统治党中央,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2)①1927~1930年,政策上,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实践上,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并在斗争中改变了夺取城市的目标,挺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1930~1933年,在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武装力量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了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3)认识:

革命事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对此应该充满信心;要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

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